剑颂-第4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万军包围了这里,曾经的赵国,彻底化为星象之下的虚幻古莽,帝辰的形影出现在邯郸得宫阙中,他注视程知远,张开口齿,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
“这将是我的一段岁月,身锁磐石,固在青史,至千年万岁之后…”
程知远看着远方的巨大幻帝,摇了摇头。
“你不过是青史中的一位过客罢了。”
于是青阳升起。
天道轮转,残梦消逝,照耀十方!
第七百八十七章 反者道之动
世间万物,万象万人,谁又不是其中的过客?
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是亦近矣,而不知其所为使。
没有我的对应面,就没有我本身,没有我本身就没有办法呈现我的对应面,这样的认识也就接近于事物的本质,然而却不知道这一切受什么所驱使。
所以太乙是参透了“我为吾”,但他又不能把这个“我”是谁告诉别人,因为各人都是自我的真宰,没有参悟透自己之前,去参悟别人的,最后的结果,好一点的无非是什么也得不到,坏一点的,或许就会成为别人的影子了。
“幻化人们,就是道家…”
从一开始,道家的名词仿佛就不存在于世间,当然穷天对应老聃,南华对应庄周,子列子去过化人的宫殿,是天门上仙壶子的亲弟子,一切都是如梦似幻,看似分裂而没有联系。
但名讳不可轻易言,到最后,幻化人们从青史中重新浮现的那些名讳,也证实了,道家确实就是他们。
自己主动抹去了自己的人们。
那是一群道者,或许早就应该有所明悟,从第一个幻化人出现,幻化世间的时候,无数的幻化人就组成了所谓的道家。
但这个道家,本身也是臆想之中的产物,他们来自于道的缺陷…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道生一,是为元始天道,无形无相,自伏羲窃取仙法之后,道降为一,是落下乘之境。
道生二,倏忽二帝开混沌,青龙死而道分,再降一格。
于是,随着文字的诞生,有了道,器,名!
这就是道生三!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神道难摹,精言不能追其极;形器易写,壮辞可得喻其真。
形,指的是万物的相,未曾形成而不可描述的,归于道的范畴,已经形成而有外相的则归与器的范畴,然后再赋予它们名字,正如清静经中所言一般“强名曰道”。
而老聃的道德经已经说了一些重要的东西,道可道而非恒道,道如果可以言说,那就不是永恒常在的道,名可名非恒名,名如果可以说得出口,那也不是永恒常在的名。
那轮青阳升起,天道的火焰席卷了这片天地,残梦之中的乾坤迅速凋敝,帝辰放下手掌,日月星辰就向着程知远坠落下来,帝辰伸出手指,万里山河就坍缩在一处,在幻化之世,没有什么是不可以发生的!
然而无论是面对怎么样的幻化之世,程知远的形与体,总是先会消失,而后又与已经被幻化掉的天地完整如一的出现,帝辰开始焦躁,他看了许久,惊呼起来。
反以相天。
以自己的力量来反哺天地,精神与其融合为一,这是程知远所悟出的精神中的第六境界。
帝辰收手,幻化的冬雷夏火全都消失,赵国天空上,三面星盘降临,紫薇垣,太微垣,天市垣,数道星辰化为流火,于是人间的四季消失,每一颗流火落下,人间的天气便会发生一次改变。
他举起右手,巨大的星象化为一只巨掌,然后大地上涌起山川,九天的银河化为霹雳!
“程夫子,你知道我们是怎么来的…不,或者说,那些幻化人是怎么出现的?”
“想必你也已经理解了一些…你把我们的名字重新拉回了世间,所以不要怪我们来窃取你的故土与记忆,实在是,这是你自己咎由自取。”
“反以相天,反者道之动…你参悟了老聃的道理,或者说,天下的道理都是一样的,有共通的地方,只看从何处切入,就像是看到离坚白一样…”
帝辰的眼中,程知远的身后,有一片巨大的白色墙壁。
那是所有见证大道之人,在接近大道者眼中,都会出现的一个景色,世间见过离坚白的人寥寥可数。
“道是世间最公平的东西,有些人生如蜉蝣般渺小,却也能朝闻道而夕可死,道不以他们凡人之躯而摒弃,反而给予他们希望,而对于苦苦追求大道的人们,却以‘求而求不得’为理由,说他们是落入了下乘。”
帝辰的身上,龙影咆哮,而程知远的边上,小嬴政忽然开始长大,直至七八岁的模样,停止了生长,保持着龙人的形态,双眼之中充斥着混沌的气息,直勾勾的看着帝辰所在的方向。
“我要杀了你,也要杀了那个孩子。”
帝辰对程知远说着:“张仪都不会管了,他欠了我一个大的人情,那一世是我借给他的,雷书幻化之秘,他本来是看不到的,但我给他了。”
“而换来的,就是这一次的机会,龙之第十子!”
“我是第十子,他也是第十子,你画出了他,但他又不是幻化人,于是我就要杀了你们,二子争斗,只有一个人能活下来。”
帝辰对程知远道:“夫子大概也能了解和明白了,这是道与器的争斗了,你如果有机会遇到太上,他肯定会告诉你,真正的世间,无非就是这样的了。”
程知远:“请讲。”
帝辰:“反者道之动也,弱者道之用也,完满的东西,要去掉一块才能使用,这样才可以推广开来,你追求那个道的名字,就会失去那个道。你追求贤,你会失去实际的贤,你追求孝,就会失去真正的孝。你强行去压迫那个名字定义的指标,只会让名字的语义本身发生改变,并不会解决问题本身。”
“所以世间上很多事情,都是在幻化和真实之间互相交错的,伏羲的错误在于使得文字记述了青史,打破了道、器、名三者的平衡,他做到了,用名来约束道与器,于是道与器都落入下乘为名所驱使,而他也成为了世间至高的两个人之一…”
“名字命也,幽冥也。”
“为什么世人找不到他,其实世人又何须找他?”
帝辰这句话,是说给钧天道尊听的。
那是在嘲笑他,说他宛如一个愚蠢者,但是钧天道尊没有反驳的意思,因为他实在不敢相信,帝辰口中得事情,是真实的,这与他观测到的,是完全相悖的。
第七百八十八章 道在不可见
“赵国是我成道的基,秦国是拦在我成道前方,又臭又硬的石头,降龙之世,龙子只有一位…反者道之动,求名会让道背离名,道不会跟随名而走,穷天早已经看破了伏羲的路,但却没有办法,因为我们也必须这样走了……”
“天下万物来自于有,有出身于无,但这个有并非真有,而无亦不是真无,同出而异名。”
道的法则,是在事物的两种属性之间,相互向着对立面而运行的,而又在临界点回返,如此往复循环。生老病死,自然生长,昼夜更替,物壮则老……
所以名约束了道与器,世间的走向,也一直在道与器之间交错,只不过有些时代,道占据上风,有些时代,器占据了上风…
“有了名的约束,你们这些人才能看到离坚白,有了名的约束,道和器才拥有了形的上下之分…”
“太上是归属于道的,他与我们的目标相似而又不同,我们要见证无名的古老之道,他则是希望得到有名的当世之道,于是这就是分歧点,我们厌恶太上,也正是如此…”
程知远:“那我,应该是归属于器的。”
帝辰:“你本就是归属于器的,你觉得具体的东西,能够改变世间的走向,你向那些学子普及知识,你继承孔子的愿望,又坐上了法家的第四派,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写在书本上的,是名的具体形象,那正是器啊。”
“道不应该是这样的,即使是有名的道,也是不可以流传下来的,说出来已经是落了下乘,如果再写在书本上,在简牍竹帛中,那便是连下乘都不算了!”
“所以乱道者正是你。”
“所以也正当是,原来是你,本应是你。”
帝辰道:“穷天在人间的化身叫做老聃,他也在道之中,和我们类似了,故而和钧天、荧惑那些人又不相同,有一句话,他说的很在理。”
“执大象,天下往!”
大象就是道!
程知远:“哪里有道,天下的人便会走向哪里…你觉得,幻化人们是执大象之人么?”
帝辰道:“只要我们见到了无名的古老之道,我们就掌握了它,那么大象就在我们的手中,天地万物都会和我们一起同在永在,幻化与真实也再也不分彼此,没有了真和幻的区别,万物是万物,万物都一样了。”
“天下的人便都走过来了。”
程知远:“我早就猜过,你们的行为与未来会发生的结果。”
帝辰:“是啊,不难猜测,以夫子的智慧,不难猜测…”
“而且几乎没有多大差别,是吧?”
程知远:“你要用道来约束名与器?”
帝辰:“是无名的道,太上则是希望用有名的道,但在我们看来,有名的道与器都是一样的下乘之物,道不可说,强名曰道已经让它落了下乘,它本来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东西。”
“在鬻熊子的时代,周文王还活着,他降世后,是诸子之肇始,百家之首唱,那时候他对周文王说要遵从道来进行治理,周文王问他,道是什么,他说道是为天下福者,也就是为天下人谋福祉的政令,这就是道了。”
“但这个时候,道在不可见,用在不可知君。”
道是看不见的,在运用道的时候,不能被觉察出来。
“所以这个时候,道虽然被叫出了名字,但并没有被定名,也就是说道仍旧是上乘的,它没有来到世间,世间的人也只能尽量去摸索着使用它。”
“然后穷天道尊降世了,把它锁住了,老子强名这种规律为道,这个道,就不再是古时候的道了,而是世间万物的本质了。”
“我们知道穷天道尊为何要这么做,他和太上一样,都支持有名的道,认为遵循道的轨迹不论是任何人都能活得很好,获得自己想要获得的东西。”
“然后他说执大象天下往,不过我们也是这样认为的,大象在谁的手里呢,现在还犹未可知。”
“但是道的争斗,便没有器的插手余地了,虽然道自从降格之后,已经与器平齐,但道终究是道,是不可捉摸的万物本质,与被动诞生出来的,顽固的,迟早会腐朽的器,有根本上的不同。”
程知远道:“器是会腐朽的?当然是了。”
帝辰:“嗯?”
程知远:“器腐朽了一年,那叫做坏了,要丢弃或者摧毁;器腐朽了十年,那叫做废了,应该践踏然后打碎;器腐朽了五十年,那叫做旧了,要妥善保存起来,因为那里面放着过去的记忆。”
“器腐朽了一百年,这叫做见证了,百年沧海桑田,器依旧是器,它腐朽了,但它还在。”
“器腐朽了一千年…这就叫岁月,它重见天日,后人会根据这一个器的形状,雕刻,上面的文字,推测,复原出过去古人的音容样貌,于是万物万事就这样,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从手中到土壤内,然后再从土壤到后人的手中。”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在天成象,在地作器,器的本身轮廓,寓意,成态…都是形的一环,大形空,小形有,然后大形亦有,是透过事物的现象来看到本质,如果看不到,那就和你一样愚蠢了。”
程知远在和帝辰交谈的时候,四面八方,幻化之世依旧在震颤,星河坠落,山川移动,他们二人在交谈,但是交手却没有停下,帝辰身上那条龙出现,程知远身边,小嬴政身上也出现一条龙。
程知远的身上,出现了委蛇。
“委蛇…三道兽,诸神鬼,你要做周公还是齐桓公?霸天下者,但在我这里未必好使,齐桓公再霸于天下,也不过就是个公而已。”
“降龙之世,龙之第十子,乃是天命之主,如夏之后,商之王,周之天子!”
程知远:“你说的不错,我甚至知道这一代的王者应该叫什么称呼,但那两个字,你却不可以称,那是留给人间的,而不是给天帝的配祀。”
帝辰拿不下程知远,此时的程知远实力非常强大,即使在幻化人之中,帝辰思考,也至少需要三个以上的幻化人才能拿下他,不因为别的,就因为程知远的身后,有大道的影子。
见过离坚白的人,对于幻化人们来说,都难以对付,但这种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