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颂-第1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司马晴道:“自然是国在前。”
大夫的目光瞥向齐王的方向:“那既知一国之主将来,为何不做准备?”
司马晴忽然一笑:“是,是学宫失礼了。”
大夫愣了下,刚刚他还嘴硬,怎么现在就变卦了?
但他还是抚了下胡须:“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故而…”
“慢。”
司马晴做了一个止的手势,对大夫道:“但敢问傅大夫,如今太学主未来,是学宫未曾通知到,是失了礼数,按齐律当作惩戒,却不知道是按国法来,还是家法来?”
傅大夫顿时哑然,随后面色数变,他低声道:“这…按照国法…”
司马晴道:“国法之中,无此条律。”
傅大夫:“但确实是失礼,你不是承认…”
司马晴道:“是失礼,然礼下于何人?礼不敢下于王也,当上行,故王来,早以礼奉之,学宫失礼于国法?国无失礼之律!失礼于天礼?天礼亦无失礼之惩!但不论失礼于谁,总之从未曾失礼与王上。”
傅大夫张口,无话可说。
司马晴道:“学宫自有学宫道,还请大夫稍安勿躁。”
“位处胜世之深,知识鸿远之地,大夫言语,有些聒噪,莫要乱了齐王的心。”
他话说完便拜了一礼,傅大夫羞惭而退,三两句就被驳的哑口无言,再看齐王,却见齐王夫妇安神自得,那檀香悠悠而起,把二人衬托的宛如天上仙神。
第三百三十八章 君子如向矣(一)
程知远在檀香燃烧一半的时候进来了。
嬴异人在侧,不敢离开半步,宛如剑侍。
其列诸人中,终于有人皱着的眉头松开,但更多的人则是终于找到了不满发泄的对象,同时心中的那股子躁动之意也开始跳跃起来。
周易纵有千般解法,却也不是你一个毛头小子可以站在上面比划的。
简直是欺我稷下无人。
但那些公卿大夫却只是看热闹的,他们注重虚位的礼表,而君王后在程知远来到这里百步的时候,就感觉到了他的存在。
最让她愕然的是,对方身上的那道“仙气”!
眼中似有一只七彩琉璃色的蝴蝶悄然飞过,那是梦蝶!
“说剑人!”
那股剑道的仙气不能遮掩,是五十二仙人中特征最明显的说剑人!
太学主是仙人这个选项,君王后并没有想过,因为这太过于遥远与离奇。
不过数月之前,就在华阳之战发生没多远的时候,黄河之上似乎爆发了一场大战,有仙人出现斩杀妖神,妖神死仙人隐踪,君王后同样不知道黄河之战是两仙人之战,她所晓得的,也依旧只有一个人。
但黄河之上刚刚出现了一位不明仙家,此时荀子请来的太学主,并且收为徒弟的人,居然也是一位仙人?
世间五十二仙人,何时在短短半年之内,连续出现过两三位了?
仙人之间都是极少见面的,因为天下太大了,不仅仅是出现在中原一处。
八纮九野,尽是仙人出没之地,就好比已经在中原失踪了很久的“大宗师”,事实上,此时“大宗师”所在的位置,正是“匈奴”。
大宗师的传承,正是匈奴人手中的祭天金人。
仙人传承本身不带有国家的立场,它们出现的位置,只在于“天下”这个范围。
君王后的眼中亮起光晕,齐王此时睁眼,他第一眼看到程知远,便察觉了他的异常。
因为齐王法章与君王后朝夕相处,也知道君王后的真正身份,故而对于类似仙人的存在,他总是有一种超乎寻常的判断。
程知远与他夫人给自己的感觉,几乎相同,是飘忽与捉摸不定,人在其前,却如陷在云雾风雨之内。
他立刻就下了准确无比的判断。
“有意思。”
齐王站了起来,程知远此时被人告知,这位正是如今齐国的王。
他便连忙上前行礼拜见,口称失礼,望王上恕罪。
齐王示意不必,此时亲自过去,边上司马晴看到程知远,看到齐王动作,便后退一步,请齐王先行。
齐王倒是如主人般,引程知远上座。
这个上座是讲师的座,齐王当然不会去座这个位置,今天的主角不是他,他也只是一个来听公开课的…嗯,慕名而来的人。
当然这个名最开始也不算是什么好名,毕竟太学的名声早已凋敝。
程知远便是如受宠若惊一般,只是他刚刚坐稳位置,下面便有人开始私语了。
只等齐王一去,便要暴起发难。
齐王难道不知道这种情况吗,他当然是知道的,但是他今天就是来听讲的,辩论也是讲学的一部分。
“听闻太学主要讲《易》?”
齐王法章提前开口询问,倒是也有意思给程知远一点反应时间。
“《易》可不好讲的。”
“易之本有六十四卦、卦形、卦名、卦辞、爻题、及爻辞。又有二部曰易传,包括彖、象、系辞、文言、说卦、序卦、杂卦七目十篇。”
“不知太学主要从哪方面入手?”
程知远不能笑,自然也就不会笑拜,只是行礼,神情却显得有些淡漠一般,言辞不动,语气无波,是道:“是要说《易》,但非《周》也。”
齐王的眼神动了动:“非周,莫非是乾坤?”
程知远看向下面:“诸位今年可有见过太学卷宗者,请举手我看。”
诸学士皆出声,或举手,逐渐声音渐消弭,只剩下举手之人。
但便是举手之中,也有说法,便有人找茬:“不知道是左手还是右手?”
程知远观他:“左者,动也,越如雷霆,起如霹雳,辅政佐天,为客者;右者定也,安稳不动,如山沉岳,地脉无迁,为主者。”
那人便偃旗息鼓,举起了左手。
事实上这个礼谁都知道,左手右手,右手素来是主力之手,故而往往以主称之。
世间的左撇子终究是少。
程知远以一个问题瞬间抓住了自己的主动权,紧随其后道:“那么这里有谁解出来了吗?”
此话一出,顿时所有人面色皆是一黑,尤其是那些监考,眼中几乎喷火。
但对方话撂下来,他们却无法反驳,因为他们确确实实没有解出答案来。
一时之间,有人的目光开始游移,似乎是在寻找龙素,但是出乎意料,素来准时不敢失礼的龙素,此时居然未曾被人找见,似乎她根本没来。
讲学馆外面,甘棠混在涂山氏的队伍中缓步挤了进来,青丘的一百七十四代王苏羡也没有声张,当然他看到齐王法章出现在这里,包括他老婆君王后也在的时候,不免有些震惊。
“有人解得。”
此时诸人之中忽冒出一道声音,罗趾上前,对程知远道:“只是解得之人暂且未来。”
程知远:“那除去那位,在此诸人便无人解出?”
罗趾不语,此时又有一人出列,乃是监考之意,带着一肚子火气:“太学主难道要说,那卷卷宗是出自于汝之手笔么?”
他话是挤兑,但却没有想到程知远直接道:“就是我所写的。”
讲学馆中鸦雀无声,所有人愣住。
程知远平素里不是一个张扬的人,但是他知道一点,在稷下学宫,诸子论道之地,如果你不狂妄,便会被别人认为本事不高。
若要镇住这帮人,让他们好好听话,那便要比他们更加张扬。
程知远目光扫过所有人,那些监考的眼神都下意识退了半步,但很快他们就会反应过来,开始燃起那股跃跃欲试的斗志。
故而程知远此时直接开口:“学宫藏经无数,士子学如斗海,然却被一卷小小竹简困锁数十天,进不进,退不退,子曰三人行必有吾师,今日来此之人又何止二三数?”
“泱泱圣宫,败于一题,泱泱圣宫,只有一人解得答案?”
“且答案犹是不全!”
诸学子面色尽显羞惭之色。
连罗趾也有些不好意思。
程知远:“周易者,文王之卦也,乾坤者,黄帝之卦也,文王改黄帝之卦衍周易而出,但今日所说之题,非周易,非乾坤,此番我在太学卷宗中所出写的题目,乃是《连山》。”
台下鸦雀无声,此时皆竖起双耳,便是方才有欲开口者,听到连山二字,也立刻住嘴不言。
第三百三十九章 君子如向矣(二)
《连山易》?!
那应该是在天子的书室内才对,即使是太学也应该没有副本。
但太学主言之凿凿。
稷下的士子们不相信有人敢在讲学馆卖弄虚假的学问。
那既然不是虚假的,便必然是真实的了。
若是连山易,诸人便没了脾气,那毕竟是至圣都没有看过的东西,终至圣一世,他与连山之间永远隔着一层屏障,而穷天道尊所说的时机,直至如今,孔丘都不知道到底来没来。
齐王法章的目光微微一亮。
连山?
这确实是值得争取的东西,也是足以让人感到讶异与疑惑的东西,世间看过连山易的人很少,虽然大部分人认为古老的易是比不上周易的,毕竟那是文王呕心沥血所做的最新版本…
君王后若有所思,她看向程知远,此时说剑人已经把场面控制下来,并且正在一点一点向着他所想要的方向去引导了。
诸监考中有人道:“若真是连山…请讲,我等洗耳恭听。”
程知远看着那位:“请上前,你叫什么名字?”
那人上前一步,行礼道:“原鲁国东门氏,东门丹。”
丹,这是一个寓意不错的名字,往往指红色与朱砂,亦或是美玉。
程知远:“在洗耳恭听之前,我想要问一问,你看过今年解出来的前几列题了吗?”
东门丹道:“看过了。”
程知远:“有认真思考过了吗?”
东门丹想了想,点点头:“君子已三思。”
程知远:“那你的答案是什么,我想听一听,先说第一个。”
东门丹再行礼:“利艰贞,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
“地火明夷。”
东门丹的意思是,第一个问题是问失去了如今的地位与力量,在不可抗力面前失去希望,此时当何去何从,做出什么选择。
他的选择是“硬着头皮继续搞,咬咬牙,勒紧裤腰带,总是能挺过去的。”
大致那些话就是这么个中心意思,艰难时期不会常在,他相信总能有拨云见日的时候,并且举例是隐忍,上天坠地,表示落差之大,但是有一点就是主方,也就是他自己,必须要保持一个强硬的态度,不能被这种艰难打的弯腰,否则就不会等到重新出现的希望。
这世上大部分人的答案或许都是这种。
咬咬牙,再坚持一下,或许很快就能见到曙光。
也确实是有不少人做到了,坚持到了,等到了,但更多的人是没等到,然后挂了。
程知远点了点头,这个问题的答案,荀子认为是和程知远、龙素的回答一样,是何天之衢,道大行也,但是程知远此时提出这个问题,就是要问一问这些监考心中的想法,同时摸清楚他们个人的脾性。
东门丹是一个擅长于隐忍自己的人,但他是有自己的底限,不能突破,如果真的打碎了他的底限,那他就会变得没有底限。
这是程知远给这个监考下的定论。
他转向其他人看。
“墨门的罗趾师兄?”
程知远发问,罗趾出面,简单的行了个礼:“天鸣雷,云雷滚,正见天地之情,小人用壮,君子用罔。”
意思是对方的力量虽然无可匹敌,但自己依旧会坚守正道,摆正心态,不为所动。
而小人用壮,君子用罔,这是雷天大壮卦中的第三阳,意思是小人恃强好胜,君子却恰恰相反,而从墨门子弟的嘴里说出来,显然有些不对,所以要进行反向解读。
君子正骨,有气意不退,小人则是懦弱谦卑,但内在不好招惹,会用智慧,看似孱弱的人或许有意想不到的强大,我不好过,你也别歇着。
因为如果是正向解读,那么是君子看上去柔弱,但是却不会一昧退避,而此时在墨家子弟口中表述出来,便是君子迎头就上,莽一波和那股力量对着干,虽然风骨意气值得肯定,但显然不是什么好话。
这里是小人,指的是没有本领的人。在他这里,君子小人调了个头。
所以罗趾在回答答案的时候,同时也在抨击东门丹之前的答案。
这让东门丹此时眉头皱了皱。
罗趾道:“若无大义则可退,若为大义则可进。”
东门丹看了他一眼,低声道:“疯豕不与议也。”
墨家一向如此,如果这件事情是有利于“义”的,那么他们就会不惜一切代价去做,如果是不利于义的,那么他们无论如何也不回去做。
就好比胜绰和项子牛那件事情,打仗打一半,墨子听说那是不义之战,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