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剑颂 >

第139章

剑颂-第139章

小说: 剑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啪嗒!”
  程知远接住那竹子书写的卷宗,翻开之后所见到的文字,让他发出了惊讶的声音。
  “《剑道·形势篇》?这是什么书,从没有听说过。”
  颜如玉并没有看他,而是继续在书架上挑挑拣拣:“你当然没有听说过,虽然你之前辩论赢了我,但是如果论到知晓书籍的名称,我可远远胜过你。”
  “这里是一个宝库,你要学会运用,古时候有专门教导剑术的官员,叫做司铗,因为剑又称长铗,善于击剑者必擅刺杀……”
  正是说着,她又翻出一卷来丢给程知远。
  “《周官·剑部》……桃氏为剑,腊(两刃)广二寸有半寸,两从半之,以其腊广为之茎围,长倍之,中其茎,设其后,身长五其茎长,重九锊,谓之上制,上士服之…”
  程知远把之前的《剑道形势篇》卷起,再接过这一本讲述剑师渊源以及技巧的卷宗,惊叹于春秋时代击剑文化的鼎盛。
  这对于自己很有帮助,这些都是讲解最原始的剑形,剑理,其中不掺杂属于个人感情的“道”,也就没有圣门的“教义”束缚,这也是以前颛孙师说自己不能修行圣门剑法的原因所在,天门剑子的剑术是纯粹无暇的,仙人的剑义与圣人的剑义不能相互融合,但其中的基础之理却是可以相互融汇的。
  不说道,只说理,虽然道理道理,没了道,再谈理也是无用功,但那是对于寻常人来说的。
  仙人本身就带着道,故而不需要接受旁人的道,只能参考,不可细习。
  所以颛孙师只教了自己一招正剑作为相遇的礼物,而教梁鹊的却是儒门有名的“斩四恶”之剑。
  啪——
  颜如玉抓到了一卷案牍,当她仔细拂去上面的灰尘时,她的那双清澈无比的眸子,也逐渐的开始睁大了。
  那上面写着“《四始·颂·剑部其一》”,用的是晋国古体字。


第二百四十九章 天子剑解
  她的手都有些颤抖,神情越发惊喜与愕然,全然不敢相信。
  “三家分晋,各自带走了许多不同的珍贵东西,可这《四始·颂剑》居然被太学得到了…这放在这里的时间,看上去已经有近百年没有人翻动过它了…”
  “这简直是大不敬……颂…颂…这是四始经文啊,太学的藏书殿管理者,怎么敢这么对待这本古籍…”
  颜如玉的声音不自觉的提高了些许,程知远翻阅《周官·剑部》的手停了下来,有些好奇的询问:“什么是四始经?”
  “你手里的,那也是一部剑经吗?我听到了你说‘颂剑’两个字。”
  颜如玉深吸口气,小心翼翼把这卷案牍卷起,竹片的哗啦声仿佛让四周的气息回到了千年之前,当初这本卷宗被束之高阁,顶礼膜拜,如今却落在太学的书架上吃灰蒙尘,至少已有百年未曾清扫。
  她想到这里,就记起来那个负责打扫这里的精怪,极为恼怒的向着不远处看去。
  而小精怪被颜如玉的神情吓了一跳,顿时跑到了黑暗里面,同时大吼道:“母老虎,母老虎来了!”
  “好可怕,好可怕!”
  颜如玉很愤怒,这种珍贵且无上的东西,怎么能被如此散漫的对待,这简直就是对于四始经的蔑视!
  “你这厮…”
  程知远走过来,向她靠近,打断了她的愤慨:
  “所以四始经到底是什么东西?”
  颜如玉深吸口气,平复了自己有些浮躁沸腾的心境,她把那卷宗紧紧握在手中,却又不敢用力,此时显得有些小心翼翼。
  “四始之称,指的是‘风’、‘小雅’、‘大雅’、‘颂’。这是诗经中的四个大章,而诗经为距今约四千余年前,宣王重臣,周太师尹吉甫所编篡,后来由大成至圣修订,这才是我们如今看到的《诗经》全貌,大成至圣修订完毕之后,也遗留了那句最著名的话…”
  “诗有三百,却可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程知远点点头,这是当初他和颜如玉辩答时所谈论的题目,同样,今日的《诗经》是由至圣修订而传下的,最早的诗经…
  “原来如此,四始经就是诗经的前身,是没有修订前的版本…”
  颜如玉点了点头:“风,指的是各地万象,有战争,劳动,爱情,思念,甚至天象,民生,习俗…小雅是精神的歌谣,大雅则多为士族祭祀之礼赞,而最后的颂,《诗·大序》: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程知远的眼睛微微一亮。
  不同于原本时代的春秋战国,在这片拥有仙圣伟力的世界之中,诗经著作出来后,也不仅仅是代表一种歌颂的文章,它同样俱有自己的时代性,那就是和“天礼”契合。
  那么自然,它们本身被著作出来之后,便拥有重重神异,每一个句子都可能暗藏玄机。
  “四始·颂剑,这是一篇关乎于剑道的颂解,更是一卷“剑典”!上面写的是其一,这里面记录着著作者本人所掌握的许多失落剑理,这是曾被认为是佚失的卷宗,珍贵无比!”
  颜如玉有些不舍的把这一卷递给程知远,她知道这种卷宗的重要性,同时实用性也非常之大,因为这里面不仅仅是有写下原本的那篇‘颂剑’,最大的主体,则是一位无名剑客对于这片颂经的注释与解意,这才是至关重要与珍贵的。
  “剑流大荒,南天苍苍。夕尽伐幻,王巡狩西方。威天极之疆,气拢寒光。天纪铿锵,洗云汉锋芒!”
  程知远仅仅是看了开篇第一段,立刻就被惊住了。
  这是说的周穆王!
  穆王曾经驾驭天子八骏过东海西山,直抵昆仑天极,御三剑而威服八方,征诛夺命,威厌摄神,昆吾聚拢人心,天下的力量都化为剑锋,当整个人间都团结起来的时候,即使是天河云汉的洪流,也只能作为洗练这柄天剑的溪水,难以阻挡它的锋芒。
  他仔细的向下面看去,直至把这四个段落全部看完,而后面的注释为“郄(xi)辙”。
  “当世剑宗排位第八,号【千秋先生】,为穆天子作颂剑之注。”
  程知远看着,目不转睛:
  “周王十六年,东巡至晋国,晋侯率军随,受王命征夙,起礼乐,开天战,使十五日克二邑,晋军胜,天子大悦,赐侯香酒百、箭万枝、神驷两千,侯领恩德,颂天子之名,铸编钟一十六枚…”
  “天子允晋,为穆天子作剑注,晋侯召士,天下剑宗百数,其三、其七、其八、其十二、其十四、其十五、其十七、其十九、其二十一、其二十三、其二十七、其三十、其三十五、其五十五、其五十八、其七十九,其八十二,其八十五、其八十八…共注剑部一十九篇。”
  天下的剑宗有一百位,在晋国向天下邀请之后,有十九人响应号召前来,给周穆王的颂剑篇作注解,于是解出了《剑部十九经》,衍化为十九卷“传世剑典”。
  意思是当时天子抵达晋国,为了平叛山东半岛的夙夷,以免遭到和纣王一样的后院起火事件,故而带着晋国去打了山东,而当时的晋国是晋献侯,当时的天子是周宣王,宣天子在那个时代可谓威名震世,一度号称为“天王”,可见其威严之大。
  人家都是天子,就他敢称天王。
  当然,周宣王和唐玄宗其实是一个德行的人,前期厉害的很,励精图治,但到了晚年就这个毛病那个毛病,开始变得昏聩…唐玄宗前期还说自己是神,当然开元盛世也确实很优秀,结果到了天宝十三年变乱时候,在马嵬驿差点给自家小兵打翻车……
  不过当时在打山东的这段时间,还是宣王很厉害的鼎盛时期,尤其是诗经之中,还有一篇是专门赞颂周宣王的,即极为壮美的《大雅·云汉》。
  这首诗创作的背景是大旱,周宣王觉得这么旱下去也不是事情,于是就去郊外宗庙准备了酒水埋玉,祭祀天地祖先告慰神明,也不知道这祈祷是不是被他祖宗周穆王听到了,发挥了一下仙人法力,没过几天,六月到来,结果天降极大风雨,还是不带停的那种,着实给周宣王整懵了一下。


第二百五十章 只争朝夕
  然后周大夫仍叔觉得这是自家天子的诚心感动了上苍啊,这不得可劲吹一下,于是就有了那首云汉,当然云汉之中祈求以及呼喊的神灵,都是先祖神,这和各国天帝所代表的九天神,地方神,有着根本的不同。
  周朝人其实在某些方面是比较浪漫的,比起商朝人大事小事问巫师来说,周朝人认为巫师再灵也是人的意思,吹牛说有神明,啊,神明在哪呢,我咋没看到?
  而且因为纣王翻车的事情,周人从武王的时代对于巫师们就处于一种不信任的状态。
  你们不是能吹吗,怎么那么厉害的纣王结果扑街了?
  巫师们当然纷纷表示这是纣王不修德行的缘故,也不知道那张前两天刚夸过帝辛万寿无疆的嘴巴有没有抹过蜂蜜,反正武王认为他们是没抹的,所以不让巫师入政治的结果,就是周公作礼乐。
  纣王都不信的东西你们来忽悠我?
  好吧,我退一步,表面上表示被你们忽悠了,但事实上咱们只是利用你们而已,这点别搞混了。
  当然,周人对于天命是相信的,对于先祖神灵也是相信的,但是对于地方神却不太感冒,这和巫师就有了冲突,而且武王是亲眼看着商朝取消祭祀之后,直接导致诸神衰弱的情况的,这样的神明能够庇护天下?
  在武王心中,真正的神,应该是更高一点的,更不可揣测一些的,神如果也会衰落,那他就不具备完整的神性。
  所以周人该祭祀的祭祀,但是关乎到地方神,百姓可能烧高香,但是上层就呵呵了。
  天礼取代天纲之后,周人同样需要一种精神上的慰藉,天纲指的是天的纲唯,意思是商朝的统治是正确且不可撼动的,是合乎命运的,全大商人民都团结在以帝辛为首的…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总的来说起到一个框架的作用,属于硬性天规。
  而天礼则柔和的多,在经过纣王高压的时代之后,必然要采取怀柔的政策才能笼络人民,所以天礼的出现有它的时代意义,腐朽自然也是不可避免的现象。
  但任何思想,它们创立的初期都是优秀的,这是决不可否定的。
  相比商人把精神寄托在鬼神以及巫术上,周人则是把目光放到了更高的地方,也就是银河云汉之间。
  小事看个天象,大事占个星辰,基本上就是这么个操作流程。
  历史之中,周宣王的功绩自然是值得肯定的,当然他后面的昏庸操作比较严重,周幽王的死也有他的历史遗留问题存在,但是宣王中兴依旧在青史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程知远看入迷了,不知不觉就过了很长时间,那卷卷宗之内,每一句话都是值得反复推敲的高等剑理,当然程知远对于七国文字其实都能看得懂,这或许也是仙人体质自带的一种正面BUFF。
  外面的大日开始下落,完整的金芒化为败落的残阳,程知远被那束从藏书殿上方窗口处射下的夕阳惊醒,在这一刻,他置身于古老晦暗的宫殿内,而西方的窗口外就是如血如火的垂暮之日。
  残阳如血,泣照天下。
  这里就像是一处囚牢,把他深深困住,四面八方的黑暗越发深邃,此时殿内,颜如玉点亮了烛台,一盏一盏,等到夕阳的光芒彻底离开那个窗口的时候,这些烛火就会代替那已经日薄西山的光芒,成为黑暗中的信标。
  生与死的轮转,朝花夕见。
  “为何只争朝夕?”
  程知远忽然喃喃自语,颜如玉听闻,微微侧过头去,那点燃烛火的手慢了些许。
  “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短,只争朝夕…”
  这是某位伟大思想家与革命家说过的话,事实上适用于每一个人,因为时间是无情的,而人的成长则恰恰需要时间,如果按部就班,在某个时间做某些事情,那么永远也不可能追上自己所设置的目标。
  人要与时间赛跑,这就是人与成长的赛跑。
  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既定的目标,中间或许有很多挫折,那就必须要咬牙忍住,要发奋,要努力,否则蹉跎岁月,暮年才达成的目地,相比起壮年的时代,意义就小了很多。
  “因为朝夕之后,皆是黑夜啊。”
  程知远低声自语,气息开始波动,他眼中闪烁过榆次的惨状,此时整个人的身上都开始蔓延起一股刺骨入髓的恐怖剑意!
  “朝阳刺目,夕阳恐惧,徐无鬼,徐无鬼…”
  咔嚓!
  地面上老旧的砖土开始碎裂,蔓延绵绵,颜如玉的神情微微一变:“程知远…”
  “徐无鬼!”
  咚!
  可怕刺骨的剑意第一次出现在世间,夕阳下的死剑崩裂了尘埃,那种可怕的杀意伴随着极大的恐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