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汉阙 >

第404章

汉阙-第404章

小说: 汉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草原被分成了八个势力,如此就能阻止一个庞大的统一行国出现,分而治之。若是郅支坚决不服从汉,待其被击灭后就是七国并立……
  匈奴也陷入七国之乱,但又不能让草原打得太厉害。任弘建议,大汉得在塞北受降城建立“安北都护府”,加以管辖,功能类似护乌桓校尉,不置太多驻军,主要是为了就近管理草原事务——做搅屎棍,扶弱抗强,让塞外的分裂维持下去。
  这其中,鲜卑乌桓是没有王的,各位大人单独与汉通洽朝贡,而新扶持的漠南匈奴,也应该扩大各部酋长的权力,使之与安北都护府直接往来。
  刘询对任弘的计划十分满意,他没看错,任弘确实是出将入相之良选。
  等到向西抵达平陵,祭祀孝昭皇帝的“徘徊庙”时,刘询只默默对便宜祖父道。
  “朕最感谢孝昭皇帝的事,便是将西安侯,留给了我!”
  ……
  皇帝在平陵县用过饭,又马不停蹄继续向西,他们要在入夜前抵达最西边的茂陵,那是告六庙仪式的高潮,最为盛大。
  可在平陵与茂陵之间,天子车驾却停下了,刘询下了车,远远望向两陵之间那座封土高大的臣之陪葬墓,神情怅然若失。
  是博陆宣成侯霍光之墓,刘询默默看着夕阳中的封土,忽然对一旁的任弘笑道:“过去朕总觉得大将军墓仰之弥高,可今日再看,似乎也没那么高。”
  是啊,刘询已经完成了大将军念念不忘,却没时间做完的事,匈奴已灭!至少在武功上,那座山丘他已经超过!
  站在山顶上,刘询的眼中闪过一丝迷茫,他才二十多岁,便已完成如此大业,除了修内政复文景之富外,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这是历史摆在他面前的抉择。
  任弘能感觉到,刘询已经有点膨胀和志得意满了,而儒生们在强敌扫除后,想必也会迫切朝向他们理想中的周政靠拢。
  孟子那句话说得好啊,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历史上,西汉就是在降服匈奴这一生之敌后,开始转向内卷保守,自己将自己玩死的。
  皇帝需要一个新的目标,而大汉在消灭匈奴后,也需要一个新的敌人!
  可放眼望去,四境已无强邻,葱岭以西的大宛、月氏、康居乃癣疥之疾。雄踞西亚的安息虽然强大但却威胁不到大汉,不论是战略还是意识形态上。
  任弘只剩下一个选择了。
  “没有敌人,也要创造敌人!”
  车队这一路告庙行驶过的,正是渭北咸阳的残骸遗迹,故秦宫室。
  在西域这么多年,有为了归化中原,号称尉缭后代的楼兰王;有确实自诩“东方王子之后”的于阗国背书;再加上月氏人西迁大夏这种成功的例子作证,“秦人西迁”的故事,任弘已伪造齐全了。
  任弘有自信,这些模棱两可的证据,牵强附会的大发现,起码能骗后世七成网民,毕竟夏朝在埃及,殷商东渡美洲都很多人信。
  任骠骑这西域通亲自代言,此论足以让朝野上下大多数人信之不疑,哪怕几十年后被戳穿也没事:他西安侯又不是神仙,犯一次错怎么了?
  现在是竟宁二年,公元前66年,在万里之外的地中海,罗马的霸业势不可挡,前三头都已展露头角,他们与帕提亚脆弱的联盟也将随着小亚细亚局势明朗而破裂,未来十余年内就会大打出手。
  现在只需要静静等待,等安息使者将妖魔化的罗马形象传到大汉,诸如穷兵黩武,严刑峻法,无君无父、锐意东征等……任弘就可以再度抛出他在多年前制作天下舆图时,曾提出过的“大秦威胁论”!
  “匈奴虽破,但大汉仍不可苟安,西方尚有秦人余孽!日日夜夜,都不忘东征返回中原,复辟暴秦!”
  ……


第509章 天亮了(第八卷 完) 
  当黎明的第一缕阳光照在冬日枯萎的草原上时,昔日一统北州的百蛮大国匈奴,已是一具冷冰冰的尸体。
  身裹赤黄战甲的大汉,将斩蛇剑刺入匈奴躯体,又高举黄钺斩下了单于骄傲的头颅。然后,对这个百年来欺压凌辱自己的老邻居作最后一揖,道了声谢。
  感谢他逼迫自己脱胎换骨,感谢他成了大汉走向世界的垫脚石,便毅然调头,四顾寻找新的敌人。
  而原地只剩下匈奴的庞大残尸,草原上的各类动物嗅着臭味赶来,北海的丁零蜥蜴吐着信子,鲜卑山上盘旋而下的鹰,乌桓蛇吞下柔软的脂肪,小月氏趴在远处嚼着骨头,乌孙狼也叼着肉跑开。
  作为匈奴帝国唯一正统的继承者,郅支单于统帅的残部如同一头刚失去了父亲的小兽,在草原上蹒跚而行。遭遇疫病后又知汉兵徘徊在浚稽山附近,郅支放弃了南下,退却到后世的科布多地区,在这片多湖的草原上,却仍遭到了敌人的围堵。
  乌孙和小月氏联军从西南来,丁零人驱赶高车从东北来,南方还有伪单于握衍朐鞮单于的大军,他们都是汉人的狗,要赶在大雪降下前,将唯一不屈从于汉帜的郅支剿灭。
  敌众我寡,郅支只能带着仅剩的两万余人骑和帐落家眷向西北走,匈奴人可以失去阏氏,可以失去千里马,却决不能失去土地。
  但若生命受到威胁,他们也只能抛弃故乡,赶着牛车,去往远方躲避。
  极目远眺,阳光洒满金色的高山草甸,西方是白雪皑皑的高山险峰,那是金微山,只要穿过它的北麓,渡过额尔齐斯河,就能靠近大战后,唯一一个暗暗遣使向郅支表示问候与善意的国度:康居。
  康居王慷慨接纳了丧失家园的乌孙昆弥乌就屠,对疯狂扩张的大汉充满警惕,愿意分出广袤的领土,给郅支单于容身之地。
  但在金微山北麓,郅支却遇到了两头等待已久的野兽,眼睛里冒着绿光的呼揭,身上还沾着北方雪花的坚昆……
  “坚昆果然也背叛了胡。”
  郅支唾弃诅咒李坚昆,李陵的家族果然流着背叛者的血液。人丁稀少的坚昆部,对郅支的帐落垂涎不已。而呼揭王本是挛鞮氏子孙,如今却自称“呼揭单于”,觊觎金微山以东的湖区牧场。
  敌人合兵两万余骑,郅支也有这么多人,只是连连败绩,长途跋涉,已疲惫不堪,骑在马上都歪歪斜斜,仿佛一阵风吹过,他们就会跌落下来。
  可他们依然坚持,匈奴人可以输给大汉,但坚昆、呼揭又是什么东西?
  两军在金微山以北遭遇,郅支骑着马从阵前掠过,对追随自己走到这的族人呐喊鼓劲。
  “被别人取走了金银。”
  “我们会嚎叫着去夺回来。”
  “被别人取走了的马匹和阏氏。”
  “我们会骑上更快的马。”
  “再去抢了回来。”
  “如果被别人取走了骄傲呢?”
  郅支单于头戴鹰冠,红着眼睛,拔出了他的直刃刀,他那十多名妻子阏氏们也相伴左右,要跟着丈夫率先冲锋。
  “只有用手中的刀,去赢回来!”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追随着郅支单于,这群最后的匈奴控弦者催动疲惫的马,唱着悲壮的歌,冲向以逸待劳的敌人!他们再无退路,只能前进,哪怕前方是一条血泪之路!
  竟宁二年冬,金微山之役,郅支单于击破坚昆、呼揭联军,将九千余众远遁西北,附于康居。
  ……
  就在郅支遁逃康居之际,遥远的长安北郊,茂陵下的汉武帝庙,天色也渐渐大亮。
  武帝庙名曰:“龙渊庙”,这是古代宝剑的名字,又叫“七星龙渊剑”,据说是欧冶子以陨星七枚所铸造,孝武皇帝生前很喜欢这个故事,取“欲知龙渊,观其状,如登高山,临深渊”之意。
  昨夜刘询带着文武官吏抵达茂陵,告庙,而这一告就是一晚上,任弘等人也不好跑茂陵县去睡大觉,只能在外面打着瞌睡守燎,也不知皇帝在龙渊庙里,跟他又恨又敬的曾祖父刘彻说了啥。
  刘询是卫太子的遗孙,对逼死自己全家的汉武帝肯定有三分怨恨。
  但又有七分崇拜在里面吧?给汉武上庙号“世宗”,除了为自己正名外,也认可这个褒贬不一的皇帝之功业。
  刘询确实有很多话要对汉武说,想当年,汉武驾崩前,曾对霍光说过:“汉家诸事草创,加四夷侵凌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为此者不得不劳民。”
  又补了一句话:“若后世又如朕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事!”
  这是汉武给霍光的遗言,而霍光又传给了刘询。
  在龙渊庙中,刘询便要告诉汉武这两件事。
  “汉家制度后继有人。”在位多年,全靠自学,天性聪慧的布衣皇帝已经领悟了汉家制度的真谛。
  “本以霸王道杂之!”
  所以在儒生对周政吹嘘得天花乱坠,希望刘询纯用德教,但天子却不为所动。但又不像大将军那般,对他们不屑一顾,而是虚情假意地任用。
  王道务德,不来不强臣;霸道尚功,不伏不偃甲,而刘询已对二者运用娴熟,他有自信带着这老大帝国迈向高峰,开创本应在汉武太初改制后就应该到来的盛世。
  而第二件事,则是告知汉武,匈奴已残,再无威胁,从此以后不用频繁劳民出师北伐,大汉会对那据说是秦朝将军逃到远方建立的“大秦国”抱以警惕,却绝不会袭亡秦之迹事!
  是偃武修文的时候了,刘询再拜稽首,默默对孝武说道:“如今边境已经永宁,吹嘘过的事,曾孙我做到了,而等竟宁年结束后,下一个年号,我已想好了。”
  过去是天下不安,如今,则是天下已安!
  “竟宁四年结束后,新年号当为‘天安’!”
  任弘要是知道新年号这么叫,肯定有一口老槽要吐。
  等刘询走出龙渊庙,才发现竟已过了一宿。但他脸上没有通宵的疲倦,只有坚定与亢奋,看到忍着哈欠,上前相迎自己的大司马骠骑将军任弘。
  刘询方才在庙中,也和孝武皇帝数次提到这位能臣呢:“世宗有卫霍,而朕有西安!”
  “骠骑将军。”
  再度登车时,刘询却停在了车舆上,指着渐渐通明的东方,对任弘意味深长地说道:“看啊,天亮了!”
  金星现而夜尽天白,故曰太白,刘询曾经认定,西安侯是自己的太白星,散发的光芒,助自己熬过了霍大将军如明月高悬的时代。又带着铁骑驱散了笼罩在帝国北方长达百年的乌云,让皇帝的光辉照耀普天之下。
  现在,曾被无数君主视为帝王化身的太阳渐渐升起,朦胧昏暗的黎明宣告终结。
  天亮了,这世上,还需要太白星么?在刘询看来,他的太白星要么渐渐暗淡,蛰伏在艳阳光芒里,否则便是二日争辉!
  他相信西安侯如此聪明,长于自保,会选择前者,让君臣善始善终。
  “是啊陛下,夜尽天明了。”任弘也不知是否听懂了这话的内涵,笑着回应,对自己的未来,他又有何打算?
  刘询让复立的长平侯前往卫青墓、霍去病墓祭拜,将匈奴已灭的喜讯告诉两位将军。帝驾离开了茂陵,在抵达便门桥时,大鸿胪杨恽带人等候在此,奉上了他和辞臣王褒一人撰文,一人作赋,琢磨了整整两天的作品。
  刘询看罢,十分满意地颔首,也叫任弘过来瞧了一眼,便让人传颂于长安,公布于天下,并派工匠前往燕然封山刊石,伴随着叮叮当当的敲击声,石沫飞溅,将这旷世之功永远铭刻!
  “匈奴逆天理,乱人伦,暴长虐老,以侵盗为务;行诈西域诸邦,造谋籍兵,背弃盟誓,数为边害。故朕兴师遣将,以征厥罪。”
  “惟竟宁二年秋,有汉元戎曰北海将军弘、姑衍将军充国、燕然将军介子,奉诏北征,述职巡御,理兵于朔方云中。西苑之校,虎贲之士,爰其六师,暨乌孙昆弥、西戎月氏,东胡乌桓、属国侯王君长之群,骁骑十余万。戎车轻武,长毂四分,云辎蔽路,万有三千余乘。勒以八阵,莅以威神,玄甲耀目,朱旗绛天。遂陵高阙,出鸡鹿,经碛卤,绝大漠,蹑冒顿之王庭,焚姑衍之祭山,横徂胡地,星流彗扫,萧条万里,野无遗寇。”
  “惜哉将军介子,以一当十,百战而薨,殉国于西荒,庶可赞扬洪美,垂之不朽!北海将军遂逾弓闾,乘燕然,跨郅居,斩单于以衅鼓,血尸逐以染锷。域灭区殚,反旆而旋,考传验图,穷览其山川。传首长安,天子悬单于头于北阙,告之六庙,上以摅高、文之宿愤,光祖宗之玄灵;下以安固后嗣,恢拓境宇,振大汉之天声。兹所谓一劳而久逸,暂费而永宁者也。”
  “乃遂下诏臣恽、臣褒,撰文载赋,以封山刊石,昭铭盛德。其辞曰:
  铄王师兮征荒裔,
  剿凶虐兮截海外。
  夐其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