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汉阙 >

第366章

汉阙-第366章

小说: 汉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来这耿寿昌《管子》学的不错,这本书相当于大汉的《国富论》,是指导经济活动的理论依据,重点是“轻重之术”,国家以商人姿态直接进入商业领域获取经济利益,只要学过的人,都成了醇儒口中的“功利之辈”。
  说到这,看耿寿昌有些紧张,任弘停下谈论公务,而说起他的兴趣来,在征调此人前,任弘是派人细细打听了解过的。
  “我观巴郡上计,里面说你善于计算,能商功利,长于运筹,还在公务之余,修北平文侯所作《九章算术》?”
  耿寿昌连忙道:“北平文侯作《九章》至今百年,太初之后,亩产等略有变动,下吏又以为略简,便私自添了些上去,不敢言修书。”
  这却是他谦虚了,原本的历史上,很多人知道九章算术始于张苍,却鲜少有人晓得,它最终成于耿寿昌之手。
  这是一个民间数学家啊。
  这点任弘倒是不惊奇,因为有了张苍开的好头,汉朝官吏沉迷数学的不在少数,连儒生也对这种“君子六艺”之一的学科投入了不少精力。而官吏考核升迁里,想从百石以下少吏斗食成为端铁饭碗的长吏,有几个标准是必须达标的。
  其一,能书,也就是能识字写字;其二,知律令,了解基本的法令;其三,会计,懂得基本的算数,而会的标准就是……
  会背“九九术”,也就是后世的九九乘法表,只不过是从九九八十一往下背起。而若是想要在专门管钱粮的大司农任职,还要精通简易版的九章算术《算数书》,里面涉及的内容有加减乘除的计算,以及税收、价格、面积、容积等的计算方法。
  聊了会他擅长的算术,耿寿昌稍微放轻松了点,没初见那么紧张了,甚至主动对任弘示好道:“下吏也有幸,读过君侯《雷虚》一篇,真是惊为天人。”
  “哦?我的拙作,都传到巴蜀去了?”
  “早就在成都传抄,也传到了阆中穷乡僻壤。”耿寿昌道:“不瞒君侯,下吏乃是落下公同乡,落下公归乡后,我曾前往拜访,有幸拜为弟子,得其遗书一卷,故亦好观天象,常仰头望日月星辰。”
  所以,你的斗鸡眼就是盯太阳月亮星星盯出来的?任弘知道,耿寿昌口中的“落下公”乃是汉武帝时的大天文学家落下闳,跟司马迁一起修订了太初历,还制作了第一台浑天仪,提出了浑天说,跟传统儒生的世界观盖天说争锋相对……
  “下吏在巴郡观《雷虚》时,便与同门打赌,我料定……”
  耿寿昌再度抬起头,斗鸡眼盯着任弘:“君侯定持浑天之说,而否盖天说!”
  任弘知道,这盖天说和浑天说都是汉人的宇宙观,盖天说比较早,从商周到春秋战国一直盛行,简单来说就是……天圆地方。
  盖天说以为,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穹隆状的天覆盖在呈正方形的平直大地上,地的周边有八根柱子支撑着天,这一点圣人孔子背过书的:“天道日圆,地道日方。”
  浑天说就很新颖了,是落下闳首倡,说简单点就是……认为大地就像一个鸡蛋黄,是圆的!而天则是鸡蛋清,将蛋黄紧紧包裹,还有很多水,这便是将大地包围的大海。
  自浑天说诞生后,没少被盖天说非难,儒生多持盖天说,因为要证明天高高在上,天人感应才能讲得通,浑天歪理邪说,蛋黄和蛋清哪有什么尊卑之别?
  两者之间的争斗,虽不像后世地心论和日心说那般不死不休,但也是两种哲学和世界观的较量——究竟是相信肉眼经验、圣人之言,还是相信专业的天象仪器观测。
  不过话说回来,这耿寿昌脑子确实很轴,哪有第一次见上司就追问学术倾向的啊,若任弘说不是,那岂不是尴尬无比?
  但任弘却是一笑:“我究竟从哪一种学说,一句话你便知晓。”
  “屈原《天问》曾言,圜则九重,孰营度之?浑圆为圜。”
  任弘指着脚下大地道:“地,我喜称其为‘地球’。”
  “地球,当然是圜的!”
  ……
  PS:盖天说和浑天说的大辩论,就发生在西汉末年,扬雄拥护浑天说,提出“难盖天八事”来责难盖天说。而年代较早的耿寿昌是浑天仪的改进者之一。


第464章 是圆不是方
  “君侯所言极是,地为圆,不为方!”
  浑天之说认为地似鸡蛋黄,自然是圆的,任大司马也说地是圆的,在耿寿昌想来,自然是支持浑天说而否定盖天说喽。
  耿寿昌心满意足地告辞,其心情可以归结为:“和第一次见面的领导志趣相投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而任弘这边,暗道往后就日月运转,地圜九重等事,可以和耿寿昌好好聊聊了。隔壁的希腊人已经出了位“地理学之父”,早就在琢磨地球是圆的这些事,古典时代东西方交相辉映,数百年的百家争鸣后,终于在天文地理上结出了硕果。
  任弘调任大司农的第三个人也于十月底时抵达他久违的长安,却是先前因反对皇帝给汉武帝利息庙号,而惨遭流放,在楼兰做了五年“道长”的黄霸黄次公。
  作为老部下,任弘对黄霸也算知根知底,见识过此人治理地方的精细手段,楼兰从边塞小邑变成繁荣县道,少不了他的功劳,即便按照政绩也该升官了。
  一如惯例,任弘甩出了一个银印黑绶,但这对黄霸来说这不算什么,当年他已经做到了千石的“丞相长史”,亦是实权之职。如今就好比删号重练,慢慢再往上爬。对于一个两次充钱买官的人来说,黄霸的仕途确是好事多磨。
  任弘道:“调次公来大司农,却是欲以均输令之事委之于君。”
  均输是桑弘羊财政改革里又一重大革新,和平准政策在同一年执行,所谓平准就是由官府来吞吐物资、平抑物价,“置平准于京师,都受天下委输。”
  至于均输,则是统筹全国物产贡品,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即卖之,贱即买之,比方甲地有盐而无铁,乙地有铁而无盐,便将乙地的铁运往甲地,而将甲地的盐运往乙地。其它各项货物之给运,也是如此。
  至于货物来源,多是地方盐铁和织室等“国有企业”。
  平准和均输合起来,就是一个熟悉的词:国家宏观调控。
  汉武帝时,将少府管辖的“山海”,也就是各郡国湖泊山林之泽也交给大司农来管,这使得大司农在地方上有大量附属机构,除了盐铁外,还能收获大量有地方特色的物产。
  而之所以挑黄霸,除了知其能力外,还因为黄霸当年第二次捐官时,就捐了个钱粮佐吏,又迁东均输长,又在楼兰主持西域棉花入玉门之事,对均输驾轻就熟。
  眼下黄霸便能对任弘侃侃而谈:“诸如陇蜀之丹、漆、旄羽;荆扬之皮、革、骨、象;江南之梓、竹、箭;燕齐之鱼、盐、裘;齐陶之缣、随唐之材、江湖之鱼、莱黄之鲐……如今还有岭南的金、银、珠、玑、犀、象、翡翠;西域的美玉、棉花、葡萄干、葡萄酒和名马。”
  这些东西在本地平平无奇,卖不到高价,但运输到外地却是珍惜之物。汉武帝要打匈奴,但缺钱啊,于是吃相就难看了起来,国家抢了商人的生意,亲自下场做买卖。虽被儒者讥为与民争利,同时也有机构臃肿货物质量低下的毛病,但确实给国库带来了一大笔收入。
  任弘一直致力于让每个地域都拥有自己的拳头产品,以此加强帝国各郡国的经济联系,如今手握均输之权,自然是要大力度。
  等与黄霸交代完毕,任弘不免有些自得。
  在他一通调令后,大司农有了氾胜之这个种地经验丰富的农技人员。
  有耿寿昌这个精通数学和历法的准科学家。
  再拉来黄霸这位能办事的实干循吏。
  加上尹翁归留下的,朱邑这位能将钱库看好杜绝揩油的清官。
  最后再有能定大方针,还会来事懂得秀政绩的任大司马。
  大司农的领导班子便齐全了,任弘不由笑道:“我大司农,真是人才济济啊!”
  而当日下班后,任弘在回尚冠里的路上,却遇上了另一位人才:大鸿胪杨恽。
  “道远。”
  杨恽沾了韩敢当的光,与他一起擒范明友后封了个平通侯,虽然任弘的户数比他不知高到哪里去,但在杨恽心里,两人已经平起平坐了,又开始喊任弘的字来了,还不顾九卿列侯的体面,毫不客气地钻到了任弘车里,任弘只嫌弃地往旁边挪了挪。
  “道远可听说了?”
  杨恽一脸的幸灾乐祸:“张子高要回京述职了!”
  任弘摇摇头,杨恽却取笑道:”可怜张子高,不但错过了倒霍的功劳,干了两年豫章相,才刚打好基础,将豫章经营得有声有色,就等着豫章王之国……”
  “谁想豫章王,却成了太子!”
  张敞肯定一脸懵,任弘摇头:“虽然如此,但大汉开拓南方的国策不会因此而改。”
  杨恽赞同,又在炫耀小聪明了:“然也,陛下或许很快就会封二皇子、三皇子为豫章王,但对豫章不会如过去那般重视。而对子高而言,这应该是福,不是祸。此刻召他回京,县官必是另有大任!”
  ……
  十月下旬,入宫向天子述职报政的张敞十分谦逊,一开口就是:
  “臣治豫章两载有余,无甚业绩。”
  “先时,巴蜀之荼制为茶饼、茶砖,均输送至金城、河西,颇受戎狄羌胡所喜,豫章本就多有野茶,然其味涩苦,移种不易。”
  “又观南海郡引珠崖身毒棉花,至今已数年,南海棉布质胜于西域之棉,贝布乃是稀有之贡,故臣亦也在豫章偏南数县试种,确实能活,然欲大成,方需数年之功。”
  这两样都是种植业,确实需要时间才能有成效。
  “略有小成者,唯鄱阳县釉陶三彩也。”
  这也是任弘从西域大老远给张敞出的主意,甚至还让已在洛阳附近经营此物的卢九舌派人去给张敞帮忙,在豫章东部辨土,最终在鄱阳县(江西景德镇市)偏东的地方找到了比洛阳邙山下更好的高岭土,于是豫章三彩便开始烧制。
  这东西当然只能作为陪葬明器,最初走的是便宜路线,吸引江东淮南的中人之家,但因为后来在原先黄、赭、绿三色基础上,又加了汉人喜爱的黑色,讨人喜欢,富人也渐渐用之。均输官每个月都要将鄱阳县的三彩沿着鄱水运到广袤的彭蠡泽,再顺江而下销往淮南、江东。
  东南方的六大诸侯,广陵王、楚王、六安王、泗水王、瓯越王、闽越王成了豫章三彩的大主顾,广陵王刘胥就花了数百金,在豫章定制了一全套三彩的汉兵马俑,楚王刘延寿也定了,但刚交钱就被以谋逆罪废国,那笔钱便被豫章给吞了。
  都怪秦朝开了坏头,这年头诸侯墓陪葬,若没有几百个缩小版的兵马俑手办陪葬,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漆器虽好但不能用来做这个,三彩起码比普通的陶的好看。
  这一新兴的行业给豫章创造了不少财政收入,移民、拓殖等事也渐渐步入正轨。但张敞才热火朝天地干了两年,就被召了回来,所以眼下言语看似谦虚,实际上是在对皇帝说:“陛下你若不召臣回,臣能在豫章做下更大的政绩。”
  就像杨恽猜测的那样,皇帝没有撤销豫章国,眼下只是在犹豫,现在是否还有必要让次子、三子去南方受苦?
  刘询出生不久就成了孤儿,纵不能像爱太子那样爱二子、三子,也想尽到父亲的职责。即便要封王于南方,之国也得等他们成年,在此之前让国相、内史管着就行,刘询不希望儿子们年纪小小又得离开父母。
  至于张敞,刘询其实是存了补偿的心理,张敞也算太子豫章潜邸之臣了,他本就博学,又有能力,或可让其做“太子少傅”,协助苏武教育太子?
  但又有一点不放心,因为扬州刺史曾弹劾张敞,说他“无威仪”,身为豫章国相,在南昌城里却因为嫌热,只穿着短衣办公,出门时使御吏驱迁,自己则一手拿着便扇拍马,有损大汉二千石形象。
  眼下张敞述政完毕,刘询便笑着道:“朕听说,张卿在家中,会亲给汝妻画眉?长安中传张豫章眉怃,可有此事?”
  这是公开的秘密,张敞一愣,旋即笑道:“臣闻闺房之内,夫妇之私,有过于画眉者。”
  陛下你开什么玩笑?夫妻在闺房里干的那些事,可比画个眉毛过分多了!
  “好个张子高。”
  话语诙谐,刘询听罢哈哈大笑起来,深以为然,虽爱张敞的机灵和能力,但若做太子少傅的话,又嫌他太轻佻。
  人臣可以如此,人师不可,教出来的人君若也轻佻,那就糟了。
  你看大司马卫将军任弘,就是个一脸正经的人,待君有礼有节,不卑不亢,跟轻佻完全沾不上边。外表方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