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阙-第3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汤也能想方设法为其减罪。
张汤的继任者,如今御史大夫杜延年的父亲杜周,就更是发挥到了极致,其执法酷烈,不以律文为准绳,而以皇帝的意旨为转移。他甚至扬言说:“三尺安出哉!前主所是,着为律;后主所是,疏为令,当时为是,何古之法乎!”
不过这两位有个共同点,那就是对关进监狱的高官,都十分小心伺候,酒饭食物十分得体,毕竟武帝时,若不算巫蛊那一波,二千石以上官吏因罪下狱的足有百余人,其中不少出狱后再度受宠飞黄腾达的。
故张汤杜周虽然仇人很多,但靠着这会做人的法门,朋友也不少,其家族兴旺至今。
但魏相、梁丘贺这俩儒臣无权无势,家境也没法和豪强相比,显然不在受优待之列,饭酸水浑,魏相习以为常,梁丘贺时间长后却有点撑不住了。
魏相隔着牢房,约梁丘贺一起背诵《易》,为他打气:
“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难道不比你我更凄苦?”
“我是同时得罪了天子、义阳侯、西安侯等,不知何日方能获释,但长翁不同,天子圣明,虽将你下狱,但日后长翁必将因祸得福!”
……
“义阳侯还有话要对老夫说?”
而大将军幕府处,结束了对用兵北乌孙战事的商议后,义阳侯傅介子却迟迟未退,霍光看出他想说什么,笑道:
“莫非是对集议之事心中有疑?”
傅介子对这位从未央厩苑里,一手发现提拔了自己的恩主垂首:“建平侯杜幼公乃是大将军故吏,先前附和魏相,以淮阴侯之事比之于道远,朝臣多以为这是承大将军之意。”
“胡言乱语。”霍光摇头否认:“杜幼公何时承过老夫的意?”
他笑骂道:“孝昭时,丞相车千秋为了开脱其女婿少府徐仁纵容桑弘羊党羽一案,不经天子同意,便擅自召中二千石以下集议于金马门。老夫本欲将他也一起连坐,杜延年与我争执了一宿,最终说服老夫饶恕车千秋,让他体面告老。”
“幼公又常劝老夫,说孝武晚年岁比不登,流民未尽还,宜修孝文之政,示以俭约宽和,顺天心,悦民意。老夫纳其言,举贤良,议罢酒榷、盐、铁,皆自幼公而始。”
“他承我意?我承他意还差不多!最后多是老夫听了他的。而在开西域、击匈奴上,你主急,他主缓,中朝历次集议,不都是如此么?”
霍光手下武将倒是不少,赵充国、傅介子、范明友皆能独当一面。
而所器重的文臣,莫过于田、杜两延年。
田延年是大将军背后的推手,也是他阴暗权谋的无限延伸,专做脏活。而杜延年,则是霍光摆在面前的镜子,能看到自己做得过分的地方,加以修改。
若无此二人,他走不到今天。
而在如何根据不同性情政见,最大程度利用手下人上,大将军可是颇有心得的。
对田、杜如此,对傅介子,甚至任弘,亦是如此!
先前承明殿集议,大将军靠了魏相冲塔,杜延年附和,释放了某些信号,得到了他想看的回馈:群臣激愤诽谤西安侯,唯独大将军坚定不移信任如初,最后送魏相下狱,扭转舆论,皆大欢喜。
可从头到尾,霍光却依然能藏着自己的本意不露,此刻仍宽慰傅介子。
“所以杜幼公担心在西域养出一个赵佗,拥兵自重,裂土自立,但在老夫看来……”
霍光自信地笑道:“大汉不是暴秦,只要君榻上不是二世胡亥在位,朝中没有李斯赵高倒行逆施,便不会有赵佗之叛!”
“大将军英明!”傅介子松了口气,单手作揖。
但霍光却又话音一转。
“老夫倒是以为,道远乃将相之才,放在西域为都护,实在是杀鸡用了牛刀,不知不觉三年了,等打完这场仗,灭了乌就屠,便让他回长安来罢。”
傅介子有些疑惑,霍光搀起他道:”那杨恽自作聪明,真以为朝廷舍不得给道远一个九卿中二千石之位么?他错了!”
“义阳侯,你与西安侯素来相善,亲如父子,可去信一封,替我告诉道远。”
霍光信誓旦旦,就像当初对田延年的承诺一样。
“待他功成归来之日,不独九卿,中朝那几个位子里,亦有他一席之地!”
第416章 我做大你做小
本始五年春二月底,任弘便收到了来自朝中的诏令,准他用兵于七河,但却有一个要求。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国中水旱无常,不可久战,年内当征灭乌就屠!”
大将军这是给他限定了时间啊,而作为任弘身边的狗头军师,担任“候”这一职务的文忠也觉察到这不寻常之处,进言道:“诏令都护年内解决乌就屠,这意思便是,明岁必召都护还朝!”
猜的真准啊,任弘收到的不止是朝廷诏令,还有傅介子的来信,更暗示任弘,战胜归朝后便能入中朝!
大汉中朝权重于外朝,中朝官能直接参与国家大事的决断,这是每个臣子梦寐以求的事。
傅介子和任弘情如兄弟,自不会骗他。
但大将军会不会骗傅介子,就不一定了!
文忠不知这其中的暗暗博弈,但还是提出了憋了很久的谏言。
“都护,下吏一直以为,乌就屠不必着急攻灭。”
“为何?”任弘看向文忠。
任弘因当初文忠救了吴宗年一事对他另眼相看,将文忠从微末小吏提拔为比六百石的长吏,常予他一些迎大宛天马之类的活积累资历功勋。而文忠也与冯奉世等人不同,视任弘为举主,而非普通的上司。
所以文忠出谋划策,常为任弘本人的利弊考虑,眼下便作揖道:
“其一,自从匈奴遭遇天灾陷入内乱以来,呼揭王归降于汉,乌就屠与匈奴隔绝,自知其母家不可依仗,故一边投靠西方康居王,一面派使者请降,愿归顺大汉,使大乐为大昆弥,自为小昆弥,送质子入朝为侍,又自言愿为汉室之婿以自亲。”
任弘多年前单骑入乌孙时便和乌就屠吵过嘴,知道此子在胡人里算奸诈聪明的。泥靡败亡后,乌就屠能收拢其旧部,继续割据七河,南乌孙在上次战争中损失太过惨重,久久不能恢复,若非都护府硬撑着,还真不一定是其对手。
但当任弘回口信,让乌就屠亲自入朝向天子请罪时,他便开始各种借故不来。因为也知道,一入西域恐为任弘所害,只送了个几岁大的小儿子欲做质子。
至于以为能娶汉公主便能得到汉朝信任,简直是痴人说梦!大汉的公主是你想娶便能娶的?更何况解忧公主已经决心让自己成为最后的和亲公主,结束这种外交,反送元贵靡入长安,迎娶相夫公主。
而提出分立大小昆弥,则是乌就屠窥得汉朝心底里其实不欲乌孙重新统一复兴,他愿做小,大乐做大。
这是做大做小的问题么?
乌就屠不知,文忠与朝中群臣也不知,任弘对此早有筹划。
之所以要打这场仗,正是为了给解忧太后再立威望,让乌孙的王系,从“猎骄靡的子孙”,变成“解忧太后的子孙”!
乌孙往后即便要分,那也该在解忧公主的子孙中分。
比如她可爱的小外孙什么的……
魏相倒是没说错,任弘确实有私心,但只是公私兼顾的小私。而文忠接下来劝任弘的,却是想让他做以私害公的大私了!
“下吏给君侯说个故事罢。”
文忠再拜,任弘本以为他又要拿“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来说事,谁料文忠偏不,而讲了个比较冷门的。
“六国时,楚国大司马昭阳率楚军攻打魏国,覆军杀将,取八城,又移兵攻齐,策士陈轸为齐王使者去见昭阳,再拜而贺胜,起而问昭阳:‘楚国之法,灭敌杀将当封何官爵?’”
“昭阳回答,应官至上柱国,爵为上执圭。陈轸又问,比这更尊贵的还有什么官?昭阳答,在此之上,唯令尹耳。陈轸道,令尹的确显贵,但楚王却不能设两令尹!而后陈轸便给昭阳说了一个故事……”
且慢,故事里还有故事,套娃啊这是!
而那个故事里讲的故事,便是任弘也熟悉的“画蛇添足”了。
文忠道:“为蛇足者,终亡其酒。以昭阳之功,足以立身扬名了,而在官位上却不能太过加封。战无不胜却不懂得适可而止,常会招致杀身之祸!”
故事说完了,文忠的暗示再明显不过:任弘在西域所立之功,回朝后也足以拥有九卿之封,进入中朝也是迟早的事,故攻灭乌就屠,实无必要,因为都护与乌孙的关系,还会招致朝中猜忌诟病,简直是画蛇添足啊。
所以文忠给任弘的建议,和那陈轸撺掇昭阳的一样,那便是……养寇自重!
他低声道:“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谁敢立誓说一年灭乌就屠,五年平匈奴?更何况朝中也知道,乌就屠背后,有胜兵十万骑的大国康居!”
大将军老了,明眼人都知道,他恐怕时日无多。眼下还朝也会被其压制,不妨将战争拖一拖,借口康居、大宛干涉,迟迟无功。过了三五载大将军不在了,以当今天子与都护的关系,休说是九卿中朝官,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坐一坐,也是迟早的事!
任弘却只沉吟,问文忠道:“你学过长短纵横之书?”
文忠忙道:“少时偶然得到几篇,略懂,略懂。”
百家虽融合于儒,但诸子著作依然在世上流传,主父偃就学过,但因为里面多是阴谋诡术,教人离间君臣,终究上不了台面。
任弘一笑,反问文忠:“昭阳以为陈轸之言有理,遂解军而去,这之后呢?楚国如何了?”
文忠一愣,任弘却道:“据我所知,春秋时楚便强盛,到了六国时,其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吴起变法时,楚国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曾救赵而伐魏,战于州西,出梁门,军舍林中,马饮于黄河,何等强盛!”
可后来,却因为改革不彻底,中央集权不够,将军贵族们如昭阳等自考虑各自的利益,遂成了散装大楚。与秦国角逐时自战其地,咸顾其家,各有散新,莫有斗志。
反观秦国呢?若是秦之白起等将军也念着养寇自重,找借口留着伊阙不打,长平不战,可还能有日后的大一统局面?
任弘言罢,叹息道:“你虽为我考虑,但我若心存此想,效昭阳之事,便是上对不起大汉天子优容,大将军信赖。”
“而下,则对不起远嫁天边坚守三十载欲使乌孙与汉合力共灭匈奴的乌孙太后;对不起与匈奴鏖战废了一臂的傅公;对不起屈身虏营数载的吴宗年;更对不起所有为了西域今日局面,而牺牲流血流汗的吏卒将士!”
任弘若真从了文忠之言,连自己都看不起自己!
身在异域,名为都护,实为诸侯,在西域王侯们的逢迎中,在一场场的胜利后,生出私心异志很容易,能稳住初心坚守本分却很难。
再说了,长安虽是龙潭虎穴,霍氏专权,但任弘过去怕大将军,但现在,却不需要怕。
画蛇添足?添就添!
任弘提起笔来,在书简上随手画了几下,将其送给了文忠,让他看愣了。
大都护画了一条蛇,又添了四足,张牙舞爪,然其周身亦有祥云,云中隐隐有闪电划过!
是啊,谁又能笃定,添上了足的蛇,不会腾云而起,成为一条闹腾云海,掌控雷电的苍蛟呢?
任都护大笑出门而去,只用一句话回答了文忠。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
而到了三月中,西域积雪开始渐渐融化时,任弘已移都护幕府于北庭东且弥城,五千由三辅轻侠组成的都护军列阵城外,他们在去年的和平中由奚充国、郑吉带着,练了一整年的兵。
在奚充国严苛训练下,不会骑马的长安偷儿万章靠了都护给士卒们配备的高马鞍,能在马上驾驭自如,他自己也做了屯长。
而那个在莲勺卤中殴打过当今天子,昔日只会拎着三尺剑玩乱斗的郭翁中,如今也做了郑吉手下的队率,能辨识金鼓旗号,进退有序。
但这群人,骨子里的游侠性情却未变,都对即将到来的战争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在抵御匈奴单于的战争里,甘延寿封列侯,而常惠、奚充国亦积功为关内侯。如今大汉的有志之士都知道,想要实现阶级飞跃,跟着安西将军是最便捷的法子,他们出头或许就在此战!
而万余名征召的城郭诸国兵,由鄯善王、莎车王等统帅,亦陆续集中于此。
用兵七河,大军直接翻越天山、葱岭损耗太大。任弘打算将人集中在北庭,向西走天山北麓,经由伊列河谷顺流而行,这条路不必翻山越岭,就轻松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