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阙-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任弘踹了他一脚:“别说晦气话。”
“如今吾等有钱了,往后这样的好日子,还多着呢!”
回应任弘的,却只有韩敢当的呼噜声,他竟就这样靠在院子墙壁上睡着了。
任弘笑骂道:“这厮,想借此躲下午的巡视天田么?”
“燧长,吾等去吧。”
新来的五个燧卒因为刚来就蹭了这么一顿好饭,都有些过意不去,主动请求去巡视天田和伐茭草。
宋万也站起身来,跟了出去:
“这五人刚来,恐怕会偷懒,我跟去盯着点。”
赵胡儿一抹嘴,撒了泡尿回来后,便尽职地上烽燧候望去了,吕广粟和张千人则包揽了洗碗的活,他的狗则尽责地嚼着众人啃得干干净净的羊骨头。
这下,任弘啥都不用干了,他吃完饭后也有些懒,坐在席子上抬起头,眼下夕食刚过,太阳还在西中天上,这真是个风平浪静的午后啊……
和着塞外吹过的风,韩敢当的呼噜声起伏不停,任弘懒洋洋地瘫在院子里的草席上,也差点睡着过去,也不知过了多久,直到赵胡儿的大声示警,才将他从休沐日的慵懒中唤醒过来!
“燧长,快上来看!”
任弘一个激灵清醒过来,抬头见赵胡儿一脸严肃,立刻上了烽燧。
“怎么了?发生了何……”
不等他去到烽燧顶,才爬到堠上时,任弘就止住了话语,定定地看向东方。
顺着长城往东七八里地,是与破虏燧相邻的广汉燧。
此刻,一道浓烟,正从广汉燧,冉冉升起!
“广汉燧点燃了积薪!”
任弘完全清醒了,几步个箭步上了烽燧,赵胡儿趴在东边的望火筒上认真观察:“他们也举烽了!”
“举了几烽?”
“一烽!”
任弘仔细辨识着远处升起的烟柱,第一根已直冲云霄,隔了少顷,第二根烟柱也缓缓升起。
等到再无新的烟柱升起,任弘才确定:“两积薪……”
“望见虏欲入塞,一千人以上者!昼举一烽,燔两积薪!”
任弘和赵胡儿面面相觑,如果广汉燧没搞错的话,这次恐怕是遇到大事了!敦煌多少年没遇上过千骑以上胡人入塞了?
很快,他们就知道广汉燧看到了什么……
无数骏马上下腾跃,马背上是头戴尖毡帽的匈奴人,每个人都背着弓箭。
他们正在渡过浅浅的疏勒河,在南岸集结后,又调转马头,朝西方席卷而来!
数千只马蹄扬起的烟尘,让人看着心慌。
赵胡儿眼力好,见状不由倒吸了一口凉气:“这何止一千骑啊,都快有两千了!”
任弘心脏狂跳,他错了,错得离谱,这个午后,与风平浪静毫无关系。
他只能听见自己嘶声力竭,朝院子里大吼的声音:
“老韩、广粟,点燃积薪!”
“有匈奴犯塞!”
第41章 披甲
两根烟柱从破虏燧缓缓升起,这是韩敢当和吕广粟点燃了坞外堆积的积薪,而赵胡儿则在上头举烽。
“望见虏欲入塞,一千人以上”的讯号会传到西边的凌胡燧,也传给与长城南方十汉里外的一排亭障,再由他们依次传递,向四十里外的都尉府屯戍大军告急。
视觉是最快的传讯方式,不消半刻,四十汉里外的都尉府和步广候官、就能接到报讯,做出应对……
任弘这时候已下了烽燧,手扶着木梯时,隐隐能感觉到震颤,不知是自己紧张的幻觉,还是那两千匈奴骑的奔腾真的能让他们的烽燧瑟瑟发抖。
但耳边隐约传来的马蹄声,却是作不得假的。
“张千人!”
任弘喊了呆呆站在墙边,有些不知所措的养狗达人。
“随我去取甲兵!”
早在一百年前,晁错就总结过:“坚甲利刃,长短相杂,游弩往来,什伍俱前,则匈奴之兵弗能当也;材官驺发,矢道同的,则匈奴之革笥木荐弗能支也;下马地斗,剑戟相接,去就相薄,则匈奴之足弗能给也。此中国之长技也。”
坚甲利刃,是汉朝对匈奴的巨大优势,哪怕一个小烽燧,拥有的甲兵数量质量,也足以让一位匈奴的千夫长艳羡不已。
任弘刚来破虏燧时,就检查过存放甲兵的小仓库,每个亭燧都有记录兵器情况的帐簿,破虏燧除了六石具弩2把、四石具弩2把外,还有角弓三把,长戈长矛各4,长短戟各1,刀剑各5把,盾牌5面,此外还有藁杆铁簇的弩矢箭矢600枚。
出去巡逻、伐茭的宋万等六人带走了部分甲兵,任弘让众人将剩下的统统搬到烽燧里去——作最坏打算,若匈奴犯塞的话,烽燧可能就是他们最后的堡垒!
“燧长,我为你披甲!”
韩敢当这时候也进来了,抱起木架上放着的铁札甲就要往任弘身上披。
和秦代将士普遍着皮甲不同,汉代的甲胄制造有了质的飞跃,冶铁的进步让军队大量装备铁甲有了可能。这破虏燧中,就有分发了一副铁札甲,两顶铁鞮瞀(dīmào),也就是头盔,都是用铁片与麻线编缀而成。
札甲的铁札叶近百片,且有点厚,所以十分笨重,远不如高级军官们使用的鱼鳞襦铠轻便,且只能防护胸与背部,一个人很难穿上,得袍泽帮忙才行。
“你擅长近战,这铁札甲还是给你来用。”
任弘往铁甲里塞了些避免皮肤摩擦的麻絮,为韩敢当披上,这铁甲太重了,重到对没有披挂熟练的人来说,会影响速度和平衡。
再说了,好钢要用到刀刃上,他不认为自己在战斗中起到的作用,能比韩敢当这个沙场老兵大。
任弘自己则只用帻巾将头上裹得严严实实,又戴了个铁鞮瞀,这玩意虽然让脑袋感觉沉沉的,却能够防住匈奴人的骨簇、石簇,甚至连铁矢也会卡在铁片缝隙里。
身上披了件漆成黄褐色的齐膝革札甲,又往左右腕上戴了皮质射鞲(gōu)。
而在挑选合手兵器时,韩敢当自然是顺手的环首刀和铁钩镶,身披铁札甲的他俨然是个重步兵,左右手的兵器一敲,大吼着出门而去。
其他人也纷纷将剩下的兵器、箭矢搬到烽燧上放好,任弘在为用什么武器犯了难:燧中五兵,他平日里也一一练习过,发现长矛最乘手,其次才是环刀。
对第一次上战场的人而言,矛的长度能给人带来虚幻的安全感,任弘手已伸向了矛杆,但脑海中闪过的一句“自古枪兵幸运e”,让他打消了这个念头。
他最后走出门时,腰带上挂着环刀,背上有一面朱纹漆革盾,怀中抱着自己的六石具弩,身侧悬着箭箙。
这下装备齐全了!
任弘分不清是烽燧在抖,还是自己在抖,反正片刻功夫,长城之外,匈奴人的马蹄声,似乎又近了几分!
在路过厨房时,任弘犹豫了一下后,让吕广粟去将那口悬泉置送来的铁锅也拿上去。
吕广粟哭笑不得:任燧长啊,都什么时候了,你还念着锅?”
“好歹是铁铸的,待会御敌或许用得上。”
任弘说着重新登上烽燧,这时候,长城外隆隆马蹄已经停止,取而代之的是马儿被勒住后,发出的阵阵嘶鸣,近得让人害怕……
果然,等任弘抵达顶部时,先上来的韩敢当,以及一直守在上头的赵胡儿,都一言不发,定定望着外头。
任弘也缄默了,因为他看到,除了数百骑分散到长城沿线放哨、觅敌外,剩下的千余胡骑,已抵达疏勒河南岸,破虏燧正北面数里外。
然后停了下来。
胡人下马的下马,休息的休息,但目光却都盯着破虏燧,更有数十骑靠近到射程外观察他们,指指点点,为首是一位骑着白马的匈奴酋首……
这是匈奴人进攻的前兆啊。
“不是吧……长城上百个烽燧,真就挑了吾等在的燧来攻?”
张千人发出了哀嚎,匈奴人马密密麻麻,望而生怖,他家境好,素来怕死,两腿直打颤。吕广粟擦着额头流下的汗,手上的矛有些握不紧,韩敢当则在大口喘气,努力吞咽唾沫。
而任弘,只觉得嘴里有点干燥,环刀的柄上,何时多了那么多汗水?
还是赵胡儿最镇定,他眯着眼观察外头情形,忽然指着远处道:“匈奴人抓了个外出巡视的燧卒!”
众人一瞧,可不是么,数骑匈奴人正从破虏燧东面的长城回来,将马背上一个身着红色革札甲的汉卒重重扔到那白马胡将面前!
五人都盯着那个倒霉蛋,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张千人怔怔道:“东边,那是宋助吏巡视的方向啊,他出门时,穿的是什么颜色的甲?”
任弘手扶在烽燧墙面上,眼睛里,远处那抹被按倒在匈奴胡将面前的红色,格外刺目:
“老宋,穿了他最爱的那套……漆红革甲!”
……
很不幸,被胡骑逮住的人正是宋万。
当匈奴犯塞时,他正带着两名新来的燧卒巡视天田,去到疏勒河边熟悉地形,等望见广汉燧烽烟连忙转身逃,已经来不及了。
在翻越长城时,两名燧卒被射死在长垣上,而他则被活捉了回来。
宋万头上的革胄已不翼而飞,花白的发髻下是一张惊恐的脸。
他被扔到地上,抬起头,看到了这群匈奴人的首领。
这胡酋很年轻,头部除了头顶上留着一束头发外,其余部分都剃光,戴着一顶以羽毛装饰的鎏金铜冠,冠下是厚厚的眉毛,杏眼,目光炯炯有神,两撇小胡子挂在圆脸上,骑的是白色乌孙西极马,马身上还装点着小件的黄金佩饰。
宋万不知道,这个年轻的胡酋,姓呼衍氏,名为“皋牙胥”,是北山地区三十四口泉眼的主人,右犁汙王的王子。
他同时也是敦煌奸商走私货物的大买主……
皋牙胥用匈奴语叽叽咕咕地说了一阵,旁边一名显然是汉人的侍从立刻为他翻译,问宋万:
“王子很需要熟悉塞内情形的官吏,问你可愿降胡?”
汉人译者补充道:“王子还说,若愿提供塞内虚实,为王子劝这座烽燧里的人也投降,便许你一百头牛羊!”
宋万不是一个铁骨铮铮的硬汉,只是个因为不识字,在边塞消磨多年,却连燧长都没当上,这辈子可以说一事无成的斗食小吏。
他犯过糊涂,对年轻的任弘有些嫉妒,还被钱橐驼骗得团团转,在奸阑案里,几乎没帮上什么忙。
眼下,被匈奴人擒获,宋万害怕得不住颤抖,都不用匈奴人殴打逼迫,两腿软软的就跪在胡酋马前。
当听说降则免死时,他怔怔出神,眼睛里不知是喜还是惧,刚想要说话,却想起了什么来,又将头垂了下去。
“我若降了,我的妻女儿孙就得沦为罪徒,我家坟头,恐怕要被人掘了。反倒是我战死了,有好几万安葬钱,儿子能被举荐为吏……”
他若低头,那全家也要跟着一起遭殃,三代抬不起头!
他若抬头,子孙都能昂首挺胸!
想清楚后,当宋万再度看向皋牙胥时,眼中恐惧仍在,却多了另一种情绪。
悲壮……
不是英雄的,而是普通人的。
宋万摇了摇花白的头:“老朽虽不识字,但知耻。”
他努力控制还在微微打颤的双腿,站了起来,想要在这个看不起自己的胡酋面前,挺直胸膛!
“我是大汉的兵,是破虏燧的吏,不降胡虏!”
……
第42章 不退
宋万痛苦地趴在地上,因为拒绝投降,更不愿意说出燧里还有多少守卒,有何武器,他被一个匈奴百骑长从背后狠狠扎了一矛,伤了肺腑,嘴里咳出了血,伸手想抹,却越抹却多……
皋牙胥则将目光放在了长城一线,戴着扣弦铜扳指的手指向破虏燧
“这就是坏了我事,让北山断了铜铁来源的烽燧?它叫什么?”
“破……破胡燧!”
匈奴人当然不自称匈奴,字眼里更没有“虏”这种说法,而是自称“胡”。许多年前,汉武帝晚年白给了匈奴几场大败仗后,原本已经打不下去的匈奴又精神了,单于遣使遗汉书云:“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
眼下破虏也翻译成了破胡。
“破胡?我倒是要看看,是谁破谁!”
皋牙胥止住了要取宋万性命的匈奴人:
“不用补刀了,要让他痛苦死去前,看着自己守的长城和烽燧被攻破!”
这时候,一个骑骍马的胡将过来,在皋牙胥身边压低声音道:
“王子,别忘了右贤王让我们来这的目的!”
皋牙胥笑道:“多谢千骑长提醒,我不会忘。”
“我奉命带骑从来塞外广布疑兵,做出进攻敦煌的架势,好吸引酒泉郡汉军西移,如此便能让我父,以及右贤王率大军进攻张掖,为大单于重新夺取河西制造机会……”
匈奴大致上可分三部:单于庭,左方王、右方王,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