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师威武-第3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先不管电和电器的问题,宁泽试着上前,在电报机上轻轻敲出一串摩斯密码。
不一会儿,便听到一串不规则的滴滴声,显然对方得到信息后有了回应。
宁泽大喜,又试了几次,确定电报机没有问题,当下转向毛熹:“很好!成功制出电报机,大功一件!只是电报机的最大传讯距离必须先弄明白!按照理论,这个功率的电报机至少可以达到1000公里,火速派人出发,在国境内展开测试。”
“喏!!”毛熹等人恭敬回答,脸上尽是欣喜。
第448章 最终测试与连发火枪
“对了王爷,臣有一问!”毛熹派人快马启程,去通知十里外的测试人员,然后询问宁泽,“这电报机只能滴滴作响,如何传讯?”
宁泽闻言笑答:“孤闲暇之时已经编纂一本密码图册,专门以数字代表不同声段,然后再以不同数字对照当前文字。通过电报机远距离传递声段,再解密出来,其实很简单!”
“王爷大才!”毛熹满脸钦佩,虽然心中还是有些怀疑靠这滴滴声怎么准确交流。
“毛兵曹立下大功,孤重重有赏!”宁泽心情不错。
“禀王爷,这是研究所全体兄弟努力的成果,臣不敢独享!”毛熹赶紧回话。
“放心!所有人都有赏,一个不漏!”宁泽哈哈大笑。
“谢王爷!!”现场所有研究人员,包括邵乙、玉兰齐声谢赏。
等到测试人员回来,宁泽亲自检查两台电报机确保没有问题之后,命玉兰火速回城,到皇宫找刘元香,讨要放在自己床下暗格的摩斯密码。
等自编摩斯密码拿过来后,叫研究所立刻通过印刷术印制副本,配合测试电报机。
这边正在研究电报机的问题,门外来了两人,急切来到宁泽面前:“拜见王爷!!”
看到这两人,宁泽笑容满面:“好久不见!”
这两人正是孙二和邱宝志,当初追查假宁泽王童时,途中认识的匠人和珠宝大师。
他和花二娘还在孙二家留过宿,同时制造出玻璃,才有望远镜的诞生。
两人在研究所待了一段时间,挺满意现状。
这次过来,显然有事报告。
“王爷!”孙二说道,“您现在有空吗?”
“孙大爷,您就别跟我这么客气了!”宁泽哈哈笑道。
“礼不可废!”孙二回答。
自从知道宁泽身份,他便毕恭毕敬。
宁泽没办法,于是问道:“两位此时找我,可是工作上有进展?”
“正是!!”孙二与邱宝志对视一眼,同时露出得意笑容。
“哪方面的?”宁泽交代研究所的任务多了,要他们研究的技术无数。
“关于火枪连发装置……”邱宝志开口。
“火枪连发?!”宁泽闻言惊喜,这可不是小事。
如今火枪队逐渐成型,已经威力不小,连发装置出现,可以解决火枪打一发就要上弹的问题,大大增强火枪军战斗力。
“王爷请随我来!”孙儿恭敬邀请。
“好!”宁泽满心欢喜,对毛熹说道,“电报机的任务你抓紧完成。”
“喏!!”
熙华8年秋冬季,电报机的测试进入最后阶段,从最初几十里地,到几百里,一点点地拉长距离,现在正式开始最终测试,测试员已经抵达江州,要隔着将近一千公里与金州华郡进行联系。
这次最终测试,宁泽决定自己来。
测试内容很简单,双方早就定好测试时间,通过时钟准确对时。自此之前,华国皇城和测试人员那边各自派人飞鸽传书,传递提前准备好的信息内容。眼下飞鸽传书已经抵达,双方都没看信中所写内容,准时到点后互相发出密码然后破译,再与飞鸽传书内容进行对照,完全一致就表示测试成功!
之前不到一千公里测试都以成功为结局,现在是通过精确计算,达到一千公里,成功与否非常重要。
若是成功,意味着可在千里之外展开通讯,不会出错。也意味着电报机将取代飞鸽传书,成为华国内部新的通信方式。
飞鸽传书还有被敌军破坏、甚至破译的危险,电报却完全没有这个问题,除了华国,其他势力根本搞不明白。
拥有电报,也意味着华国信息交流将比其他势力更快,事事都能抢占先机!
这日中午,退朝之后宁泽便让人把电报机拿到宫殿,当着文武百官进行测试。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于电报机,连大气都不敢出。
文武百官简直比宁泽还要紧张,一直盯着大殿内的钟表。
“铛~铛~”中午十二点,钟声响起。
随着宁泽一声令下,侍卫快速摇动发电机。
宁泽首先取出准备好的内容,按照标记的摩斯密码一一按出。完毕之后耐心等待。
过了一阵,电报机开始响起滴滴声响。
所有人都认真听着,不敢错过一个细节。
宁泽一边听取声段,一边拿笔记下。
不止是他,边上楚洵、楚美人还有其他文官也都拿笔记录声段。
等到记录完毕,宁泽再度按照自己这边的信息发一次摩斯密码,这是为了准确性,以免之前漏听或者听不清楚。
对面也发了两遍摩斯密码,全部记录下来后进行对照,并无差错。
接下来就是按照摩斯密码破译信息,朝内文臣纷纷拿着自己记录下来的摩斯密码,参照宁泽的莫斯密码图册破译内容。
破译出来的结果基本一致,内容是“江州连续七日大雪,气候寒冷。”
“快、快看看飞鸽传书的内容!”大家破译的内容一致,但主要还是对方发过来的信息是否无错,楚洵着急催促。
文武百官,包括刘元香在内都是急不可耐,纷纷催宁泽。
宁泽命人取来江州那边的飞鸽传书,弄掉火漆拆开信封,取出信件进行对照,结果一模一样。
信中写的就是“江州连续七日大雪,气候寒冷!”
文武百官惊喜莫名,齐刷刷转身朝刘元香跪下,山呼万岁。
楚洵激动说道:“如此神物现世,乃天佑大华!陛下定能一统江山!”
“陛下定能一统江山!!”文武群臣也都大声高喊。
刘元香本人也是激动莫名,过来拉着宁泽对文武百官说道:“此类神物乃是朕之夫君所制!朕若统一天下,也是全凭夫君!”
宁泽见她有些失态,毕竟正式场合刘元香基本都叫自己丹阳王,只有私下才喊夫君,毕竟要在文武百官面前有些女皇的威严。而且将所有功劳归于自己,即便是事实也会让文武百官心中有些不悦。因此大笑说道:“陛下所言差矣!他日华国能够统一天下,全赖满朝文武!”
这话一说出来,现场文武百官心中就高兴了。
刘元香反应过来,于是大声说道:“没错!朕若统一天下,皆是卿等之功!天佑华国!”
文武百官齐刷刷鞠躬行礼,跟随刘元香山呼:“天佑华国、天佑华国!!”
刘元香以宁泽制造出电报机为由,大肆封赏。
因为文武百官不知道秘密实验室的存在,这个封赏是给宁泽本人的,然后由他秘密赏给研究所。
如今证实电报机可以在一千公里之外进行交流,宁泽吩咐秘密研究所加快制作更多电报机,同时让邵乙、玉兰训练的秘密队伍到国内各州郡设立通讯机构,让地方官府全力配合,确保各州郡间信息传递更加方便,包括调兵遣将也更容易。
与此同时,也让商会配合,暗中将电报机送往周、梁、南成三方势力,交给各处地下情报人员,建立秘密地下通讯机构,更快捷地传递敌方势力情报。
三方势力根本不知道电报机是什么玩意,也不会知道这看上去毫无特点,仿佛就是一堆烂铁的东西,竟能千里传音。
只要成功架构联络网,华国更能先人一步,做任何事情都在对方反应之前。
除了电报机,火枪连发装置也通过重重测试,确实达到宁泽的要求。
宁泽斥资改造所有火枪,要将武器升级。
反正火枪兵还在训练当中,不需要立刻上战场,等到火枪升级连发装置,这支军队拥有更强战力,倒时再拉出去,看谁还能抵挡!
如今天下局势基本偏向华国。
虽说梁国有司马法,南成有冯乔、杨昭,三方势力也有冠绝一方的名将,但是宁泽占据技术优势,又有金手指的作弊功能,根本无惧。
连发火枪的面世,进一步加强现代化战力,辅以宁泽的金手指,简直所向无敌!
击败三方势力统一天下,指日可待!
宁泽下令着手准备,等到一切就绪,便全力消灭唐牛、陆骢和马健,夺得十六州。
华国全力准备之时,另外三方势力也没闲着。
显然唐牛、陆骢、马健都知道,宁泽不会任由他们解决青壮人口问题,很快就会趁着己方兵力空虚大军压境。
一方面三方势力决定更深一步加强合作关系,确保华国大军打来之后,可以齐心协力。另一方面,也是另辟蹊径,通过其他方法补充兵员。
为此,陆骢通过联姻方式,分别将两个不怎么重视的女儿送出去,一个嫁给周鸳,一个嫁给马锦,互相成为姻亲关系。唐牛与马健毫不犹豫答应,眼下的状况除非三方势力团结,否则很难与华国对抗。
同时,三方势力为了解决青壮人口问题,将目光转向周边蛮族。不管是通过强制方式,亦或者怀柔政策,直接从蛮族获取青壮人口,填补己方兵源不足的状况。
原本秉着其心必异的想法,是不敢让蛮族过多进入十六州,可是现在别无选择,宁泽不可能等他们十几年,让他们的民众剩下孩子并且养大参军,再来攻打。
第449章 汐州命案
熙华9年,春。
各方势力休养生息一年左右,和平无事。
大家都专注于内政,设法弥补这些年因为战争造成的困境。
就在这时,华国出了一件大事。
这天上朝,正在商议国内政务,忽然有人急匆匆赶来:“报——!!汐州急电!”
朝堂之上讨论声戛然而止,所有人目光都转向电报员。
“念!”刘元香看向电报员,大声说道。
“是!”电报员大汗淋漓,不断喘息,显然跑得很急。努力缓冲一下,赶紧念道,“汐州刺史耿志暴毙,疑似暗杀!汐州当地官员正在调查,目前未有定论!”
“什么?!”听到这个消息,包括宁泽在内,朝堂上下全都变了脸色。
耿志是汐州刺史,一直做得不错,地方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在人才短缺的华国,可以算是一位能臣。
本来宁泽还打算让他多历练一两年,转调皇城担任更重要的职务。
谁能想到耿志突然暴毙?
“确定是被刺杀吗?”刘元香忙问。
“汐州那边是这么说的。”电报员将破解出来的信息呈上。
电报到了刘元香手里,仔细看一眼后忍不住叹息:“耿志是位能臣,可惜了!”
说罢,将电报传到宁泽手中。
宁泽看后又转给丞相楚洵。
“臣听闻耿志平素公正廉明,并无仇家。”楚洵摸着胡子认真说道,“突然暴毙,而且还是被刺杀,必定是敌对方所为!”
“可是唐牛、陆骢、马健都忙于内政,无暇他顾,谁会在这种时候主动挑衅我方?”梁腾不解。
宁泽闭目思索,而后开口:“不论是谁,胆敢刺杀我国重臣必须付出代价!正好孤的火枪军成型,请陛下准许出兵汐州调查刺杀耿志的真凶,顺势报仇!”
“准了!”刘元香点头道,“此事关乎华国颜面,丹阳王可任意调动国内将士。”
后面这句其实说不说都一样,宁泽一直以来都能随意调动任何官员将领,只是表面上需要刘元香的同意。
堂堂刺史被杀,这可不是小事。这可是高官级的人物,甚至权力远远超过高官。
耿直被杀,汐州刺史必须补上,否则一州之地管理会出现问题。
宁泽提议让张阳补上,朝中文武没人反对。
张阳最初是青山郡官员,因为投靠华国立下功劳,所有升任太守。之后又被调到华郡当官,降将胡华取代太守之位。
他对汐州相对熟悉,而且能力与耿志相差不多,还是比较适合的。
于是宁泽率兵出发,带上恢复健康的鬼面将军王卫、义兄弟杜威、廷尉丁牧、心腹宋高,加上新任汐州刺史张阳,浩浩荡荡朝着汐州方向前进。
以战法始皇帝加速,整支队伍最快速度赶到千里外,来到汐州之地。
刚到汐州青山郡,宁泽便让当地官员将验尸报告和这段时间所有调查线索呈上,亲自过问。
当地官员在耿志死后,已经展开详细调查,倒是收集了少许情报,只是没能查明真凶。
宁泽得到情报后,第一时间进行查阅并且亲自前往案发现场再度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