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探狄仁杰之武朝传奇-第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狄仁杰倒吸了一口凉气,仔细地看着,纸茬呈锯齿状,一看就是被人撕扯下去的。
他摸了摸茬口道:“刚撕下没有多久。”
他稍一沉吟,接着说道:“据恩济庄庞九叔所言,江小郎是在贞观初年解甲归田,率旧部建起了江家庄。而档案中所记,江郎在贞观初年忽然失踪,两下印证,看来江郎并不是解甲归田,而是因为一个不可告人的原因,从右卫军中逃走,并带走了一批旧部。”
狄仁杰看了看手中的缺页:“缺掉的这两页,一定就是他逃走的原因。看来,这就是本案的关键!”
李元芳感到懊丧,说道:“我们的对手很狡猾,抢先我们一步,毁掉了证据。”
狄仁杰冷笑一声:“元芳,你错了。他正好传递了一个相反的信息,这个信息将会断送他们的计划!”
李元芳一头雾水。
狄仁杰淡然一笑:“如果不是看到了这两张缺页,我是绝对想不到的!”
李元芳问道:“大人,卑职愚钝,不明白大人的意思。”
狄仁杰说道:“到了明天,一切就都清楚了!”
李元芳看向了王莽:“敬旸?”
王莽苦笑着摇了摇头:“大人的习惯你是知道的,不到最后一刻,是不会说出来的。”
与此同时,曾泰在永昌县衙查阅旧档。
公案上的旧档的堆积如山,曾泰坐在案后细细地翻阅查找着。
地上摊着一片籍册,十几名书吏双膝跪地,不停地检索。
忽然一名书吏叫道:“太爷,这儿有江小郎的名字!”
书吏端著籍册大步走了过来,曾泰迅速接过,仔细地看了一遍,猛地抬起头:“备轿!”
狄仁杰、王莽和李元芳三人回到府上,曾泰已经在那里等了好些时候,他焦急地在屋中徘徊着。
狄仁杰推开门走了进来,王莽和李元芳跟在狄仁杰的身后,曾泰立即迎上来:“恩师,您可回来了!我从河南县历年旧档中找到了几点可疑之处!”
狄仁杰双眉一扬:“哦?”
曾泰说道:“第一点,是贞观八年,曾有一批右卫军官来到河南县,要求地方官协助其追查江小郎的下落,当时是县丞高如进接待的他们。第二点,江家大院血案发生四个月后,又有一批右卫军官来到河南县,查找上一批军官和江小郎的下落。学生认为,这其中似乎有些不妥。”
说着,他拿起书案上的旧档递了过来,狄仁杰接过,迅速看了一遍,破颜一笑:“一切都明白了!看来,六十年前,发生在江家庄的血案,马上就可以结案了!”
王莽接过看了一眼,若有所思起来。
李元芳和曾泰愣住了。
第三十一章 江小郎之墓
天空飘着细雨,闷雷不停地滚过。
恩济庄村口处一条人影边跑边高声喊叫着:“钦差大人来了!钦差大人来了!大家快去迎接!”
随着一阵阵犬吠,村中登时沸腾起来。
家家门户大开,村民们纷纷跑了出来,争先恐后地涌向村口。
庞三抓住对面而来的那个报信村民:“六子,是那位狄大人吗?”
村民点点头,庞三拔脚向村口跑去。
锣声阵阵,狄仁杰的钦差大驾摆在了恩济庄的村口。
仪仗大旗上,红火焰儿,裹黑字,清清楚楚地写着:“抓鬼大臣”。
村民们围在队列四周,纷纷议论着:
“‘抓鬼大臣’!这名字真有意思!”
“狄大人还真来了,咱们恩济庄算是有救了!”
“是呀。这位大人话算数,还真把咱老百姓的事儿放在心上!”
“听说这位狄大人是两朝元老、当朝宰相,是个大大的忠臣!”
那位村中长者回过身,冲众人高喊道:“乡亲们,狄大人为咱恩济庄抓鬼而来,咱们跪下迎接呀!”
村民们登时“忽啦啦”跪了下来,在长者的带领下高喊:“恩济庄全体村民,恭迎抓鬼大臣大驾!”
钦差队列中,一顶蓝呢大轿的轿帘一掀,曾泰快步走了出来。
村民们都愣住了。
“不是狄大人!是县太爷!”
庞三哼了一声:“我就说,人家宰相那么大的官儿,怎么会把咱们老百姓放在眼里?我看这位狄大人呀,是害怕厉鬼不敢来了,这才让县太爷前来糊弄!”
话音刚落,人群中登时发出一阵嘘声。
曾泰快步走到村民们面前大声喊道:“乡亲们,大家请起!”
庞三高声喊道:“那位狄大人怎么没来?是不敢来了吧!”
钦差卫队的队长一声大喝:“放肆!还不住口!”
庞三冷笑一声,对村民们说道:“看到了吧,我早就过,当官儿的不会管我们的,要想活命还得靠自己!”
站在前面的长者犹豫着问曾泰:“太爷,狄公为何没有来?难道,他真的是畏惧厉鬼?”
曾泰破颜一笑,摆了摆手,冲大家道:“乡亲们,大家听我说,狄大人早就来了!”
村民们愣住了。
长者奇怪地问:“早就来了?”
曾泰点点头:“正是。他老人家现在青阳岗上,江家庄坟地!”
一阵闷雷滚过天际。
一双脚静静地站在江小郎的墓碑前,正是狄仁杰。
他的脸色肃然,静静地站在雨中,身后是李元芳、王莽和卫士们。
狄仁杰轻声道:“江小郎,江小郎,你倒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竟然如此神秘?今天,该让狄某见识见识了!”
王莽和李元芳对视了一眼,说道:“大人,动手吧。”
狄仁杰点了点头。
李元芳冲身后的卫士们一挥手,大喝一声:“放倒墓碑,掘开坟地!”
卫士们一拥而上,七手八脚,将墓碑推倒……
……
很快,江小郎的墓坑里,楠木棺材被两根粗绳索吊了上来,轰然一声落在地上。
王莽走到狄仁杰身边说道:“大人,江小郎的棺木已经起出!”
狄仁杰大步走过去,一挥手:“开棺!”
几名卫士手持利斧走上前去,迅速起下棺盖上的铁钉。
“吱呀”一声,棺盖推开。
李元芳和卫士们发出一阵惊呼。
王莽走上前看:棺中空空如也,哪有江小郎的尸体!
狄仁杰和王莽对视一眼,轻声道:“果然如此!”
……
恩济庄狄仁杰住处,院门外站满了卫士。
屋内,狄仁杰缓缓地踱着。
王莽、李元芳和曾泰静静地望着他。
忽然,狄仁杰停住脚步,回过身来:“六十年前的那个夜里,江家大院三十余口被杀,可偏偏户主江小郎没有死。这说明了什么?”
李元芳沉思着。
曾泰一头雾水,摇了摇头:“真是不可思议。”
王莽说道:“只有一个解释。”
“什么?”
李元芳抬起了头来。
王莽一字一顿地说道:“江小郎还活着!”
“什么?”
曾泰跳了起来:“敬旸,你是说他还活着。”
王莽看向了狄仁杰:“还是让大人来说吧!”
狄仁杰点点头,目光望向了曾泰,说道:“案子发生之后,县里派县丞前来查案。几天前,你对我说起,那个县丞还活着,是叫高如进,对吧?”
曾泰点点头:“正是。”
狄仁杰问道:“江家大院的惨案和江家庄的地址就是他告诉你的?”
曾泰点点头。
狄仁杰说道:“那么,这个高如进既然奉命勘察现场,怎么会没有发现,尸体中缺了户主江小郎?”
曾泰说道:“想是尸身被斩去头颅,无法辩认吧。”
狄仁杰摇摇头:“不对。据高如进所言,他率人遍查附近的山峦、村庄,最后在西林中一座荒废的将军庙中找到了死者的头颅和手臂。几十颗头颅,数十条手臂被供在将军庙的神位前,那景象真是惨不堪言,令人不寒而栗。高如进是这样的的吧?”
曾泰钦佩地道:“恩师真是好记性,一字不错。”
王莽也暗暗佩服狄仁杰的记性,虽然他不像自己一样,过目不忘,但也远超常人了。
狄仁杰说道:“这个高如进既然在将军庙中找到了江家大院中死者的头颅,他就应该发现其中没有江小郎。这一节,他为什么隐去,不对你说起?”
曾泰不由得一惊:“您的意思是……”
狄仁杰摆摆手:“我们先不要妄下评断。
继续沿着案子的线索向下走。
据高如进所说,此案持续了四个月,竟没有任何进展。
后来,一位走方的道士来到县里,告诉他此乃厉鬼作祟,阴兵杀人。
第二天便发生了江家庄大火,与此同时,西林中的将军庙也起火焚烧。
等他率人赶到时,那里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
那么,据他所,那场大火是在江家大院血案四个月后才发生的,对吧?”
曾泰点了点头。
狄仁杰说道:“于是,这里出现了两个疑点:第一,如果真的是厉鬼作祟,阴兵杀人,为什么不在屠杀江家大院的同时,烧死岗上的江姓之人。而要等到四个月之后才动手?”
曾泰点点头,李元芳沉思起来。
王莽问道:“大人,那第二呢?”
狄仁杰说道:“第二,如果宇文承都的厉鬼是为了报仇而杀掉了江姓之人,那为什么独独放走了最大的仇家——江小郎?
还有,人们修建庙宇就是为了供奉神位香火,如果宇文承都真有魂迫存在,那么,西林中的将军庙无疑就是他的家。
他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家焚毁?
这一切,既不符合阳间的逻辑,也不符合阴间的逻辑。
乍听起来并无破绽,似乎还颇为合理,可仔细推敲之下,却是漏洞百出。”
李元芳恍然大悟:“大人,六十年前的这桩案子也不是厉鬼所为,而是一个杀人灭口的巨大阴谋!依卑职想来,六十年前的江家庄惨案与最近发生的滴血雄鹰案,一定有着某种关联。”
狄仁杰点点头:“说的好,与我所想一致。”
曾泰问道:“可是,敬旸你怎么知道江小郎还活着?”
王莽说道:“元芳兄,你还记得昨晚咱们去史馆找到的记载着江小郎的那本书吗?”
李元芳点点头:“书被人撕去了最关键的两页。”
王莽笑了笑:“不错,那么为什么会有人撕去这两页呢?咱们昨晚去史馆可是临时决定的,绝不会是有人刻意针对我们。那么他撕去这两页会针对谁呢?”
李元芳眼睛一亮:“敬旸,你是说……”
王莽笑着点点头,而曾泰还是一头雾水
狄仁杰淡然一笑:“看来,我们要马上行动起来!”
正在此时,屋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个衙役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大人,太爷,不好了,又,又出命案了!”
“怎么了?”
王莽皱了皱眉。
衙役说道:“是,是,那天被问话的九叔和几个叔公被杀了!”
“什么?”
王莽和狄仁杰站了起来。
第三十二章 法器
寝宫内。
武则天无精打采地靠坐在床头,她双目失神地望向空中。
突然,一阵脚步声响起,太平公主在春香的陪同下缓缓走进殿来。
站在一旁的狄春刚想张嘴话,公主轻轻挥了挥手,春香给狄春使了个眼色,狄春赶忙退到一旁。
太平公主走到武则天床前,轻声叫了一声:“娘。”
武则天浑身一抖:“啊,是你啊。”
太平公主问道:“您在想什么?”
武则天长叹一声:“连日为恶鬼所缠,无法入睡。你说我还能想什么。现在我的脑海里一片空白。”
太平公主奇道:“王敬旸的救心丸不管用吗?”
武则天长叹了一声:“有用是有用,但他说这种药物对人体有害,不可多食,朕只能在睡前吃一颗。”
太平公主挑了挑眉:“我看他是居心不良,没什么本事。”
武则天叹了口气:“他和怀英已经立下了生死状,说是要去抓鬼来献祭给这殿内的厉鬼,也不知抓的怎么样了?”
太平公主坐在武则天身前,轻轻叹了口气道:“娘,幽冥之事有时是无可奈何的。您可一定要想开呀!”
武则天苦笑道:“想开?我早已想开了!我十六岁入宫,从才人做到皇后,历经血腥磨难,最后成为九五之尊。世态炎凉,人心叵测,我早已看得明明白白。什么大奸大恶、酷吏强官,乃至悍将宿敌,一一倒在我的手下!想不到,到了迟暮之年,竟为厉鬼所治,也让人贻笑大方,当作笑柄了!”
太平公主摇了摇头:“娘,您别这么说。也许,王知远会想出办法。”
武则天摇了摇头:“他如果能够想出办法,就不会连续三天无影无踪了。今晨,我派人到他府中传唤,家人说他三天前就不知去向了。想来是无法替我解忧,怕我降罪责罚,故此逃之夭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