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神探狄仁杰之武朝传奇 >

第51章

神探狄仁杰之武朝传奇-第51章

小说: 神探狄仁杰之武朝传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辰每天也充满了能量。
  我在起点上发书,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看见我写的书,但是北辰在此还是要厚着脸皮求个首订!
  虽然这本书北辰也没指望它挣多少钱,但毕竟写了这么长时间,有些感情了,让它去宫里,北辰也很舍不得,更会辜负了一直默默支持北辰的书友。
  所以,还是那句话,求订阅,订阅多了爆更!
  可能有些书友看到这些话,会以为如果订阅凄惨的话,北辰会太监,实话告诉你们,不会的,北辰哪怕一天一更,几天一更,也会把这本书写完的。
  因为四、五月份可能要复试,再加上订阅凄惨的话,北辰也无法保证每天两更,但绝不会太监的。
  等复试完后,北辰会一日三更的。
  上架必须爆更,明天会爆更五章,订阅每多一百加更一章,舵主加更一章,盟主加更五章,至于别的北辰也不奢求了。
  最后求订阅,求收藏,求推荐,求月票!
  Ps:关于某些剧情,首先对于王莽这个名字,是我深思熟虑之后才起的,这个名字在古代当然是不能当大名用的,知道的也就是有限的几个人,就连狄仁杰都不知道。
  主角的大名是王敬旸,王敬旸,王敬旸!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请不要再纠结主角名字的问题了,看到后面自然就懂了!
  再有,关于逍遥伯的设定,可能是我没有说清楚,在皇帝下诏的时候就说了,见官可不拜(毕竟作为现代人,动不动就下跪读者看着不舒服,我写的也不舒服)这是逍遥伯唯一的作用,只是虚名而已,它一没有食邑,二没有俸禄,三没有封地,四不世袭,五它都不算官员,仅仅是一个勋爵。
  我认为封这样一个虚名真的也一点儿不过分,在蓝衫记的开头几章王莽也说了这是虚名,可能有些读者认为这是王莽谦虚的话,怪我没有说清楚!望见谅!
  还有就是很多书友说袁天罡早被抓了,我为了使剧情更加合理,所以袁天罡会在第 四卷被抓。 
  而且说实话,讨论时间线的问题毫无意义,因为神探狄仁杰这部电视剧时间线本就混乱,按照史书上记载,狄仁杰和袁天罡根本就不是一个时代的人。
  所以我就把混乱的时间线稍微整合了一下,这个会在后面列出来各个案子发生的时间线,并且会延长武则天在位的时间。
  本书是架空历史作品,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第四十三章 太子到来
  这时,站在门口的王莽一直留意着外面的情况。
  突然,他脸色一变,转过身对着李元芳轻声喊道:“快点,他们好像发现了。”
  话音刚落,院子中一个声音响起。
  “首领,不好了,值夜的弟兄被杀了!”
  紫衣人听见声音,和刘查礼从正房内走了出去,他一眼就看到了王莽三人正从屋子里出来。
  “什么人?”
  紫衣人喝问道。
  刘查礼惊呼道:“是你们。”
  紫衣人对着刘查礼问道:“是谁?”
  刘查礼赶忙说道:“快杀了他们,他们就是李元芳和王敬旸。”
  紫衣人脸色一变,大喊一声:“杀了他们!”
  王莽刚要拿出无影针,突然想起匣子中的毒针在地洞里就用光了,无奈之下拿出了剩余的一把短剑。
  李元芳从腰后拔出了链子刀,王莽抬头一看,不知何时,院子的房梁上竟然多了许多弓箭手。
  王莽吓了一跳,他可架不住这么多弓箭,急忙对着李元芳说道:“快走!”
  话音刚落,黑衣人就围了上来,李元芳在前面开路,莹玉夹在中间,王莽断后。
  不一会儿,面对这些不入流的黑衣人,二人很快就杀出了一条血路。
  紫衣人脸色一变,朝着弓箭手喊道:“放箭!”
  王莽三人急忙找掩体掩蔽,趁着弓箭手一个不注意,三人跃出墙去。
  紫衣人气急败坏地喊了声:“给我追!”
  ……
  刘庄门前,静夜中响起了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十几匹快马飞奔而来。
  守门的卫士大喝一声:“什么人?”
  “是我,狄春!”
  狄春勒住了马缰,身后的马队纷纷停住。
  狄春翻身下马,快步走到门前。
  守门的卫士松了口气:“是狄春呀!”
  狄仁杰对着守门的卫士问道:“大人在吗?”
  卫士回道:“在正堂。”
  狄春点点头,冲马上的骑士一挥手,众人跳下马来,为首穿着套头黑斗篷的人快步向庄里走去。
  卫士一愣,赶忙伸手拦住了他。
  “放肆!”
  身后的骑士大喝一声。
  卫士吃了一惊,狄春急忙上前一步,对着卫士低语几句,卫士狐疑地看了看身穿套头黑斗篷的人一眼,点了点头。
  正堂里。
  狄仁杰正坐在书案之后怔怔出神。
  一阵脚步声传来,曾泰走了进来,他慢慢地走到狄仁杰面前,低声道:“阁老。”
  狄仁杰没有动,好像没有听见。
  曾泰又喊了一声:“阁老。”
  狄仁杰浑身一抖,回过神来:“啊,哦,是你呀。坐吧。”
  曾泰坐了下来,关心道:“阁老,您怎么了。”
  狄仁杰说道:“啊,没什么,想起了一些往事。”
  曾泰担心地说道:“您的脸色可不太好啊!”
  狄仁杰长叹一声:“真想不到,在这里竟然又见到了那朵梅花!”
  曾泰疑惑地问道:“什么梅花?”
  狄仁杰摆了摆手,说道:“没什么。不提它了,刘大呢?”
  曾泰说道:“已押在西跨院,由钦差卫队看守。”
  狄仁杰点点头:“明日一早提审,很多事情还要着落在他的身上。”
  曾泰点点头。
  这时,门前传来一阵脚步声,狄春急匆匆地走了进来,喊道:“老爷。”
  狄仁杰抬眼一看:“是狄春啊,有事吗?”
  狄春没有回答,三步并两步,走到了狄仁杰面前,低声说了什么。
  突然,狄仁杰面色大变,说道:“在哪里?”
  狄春低声道:“就在门外。”
  狄仁杰赶忙起身:“快,有请!”
  话音刚落,一个穿着套头黑色斗篷的人走了进来,狄仁杰赶忙迎了上去。
  这人把头套一脱,露出了头,原来是个年轻人,年轻人长得眉清目秀,只是一张略带病容的脸使得年轻人看起来有些柔弱。
  狄仁杰下意识地就要跪倒在地,嘴里喊道:“殿……”
  只喊出了一个字,狄仁杰反应过来,对着身旁的曾泰说道:“你马上到门外去,任何人都不许进来!”
  曾泰点点头,快步走出门去,回身关上了房门。
  待屋中只剩下狄仁杰和年轻人时,狄仁杰缓缓地下拜道:“臣狄仁杰叩见太子殿下!”
  来人正是太子李显,他上前两步,伸手搀起狄仁杰:“阁老请起。”
  狄仁杰站了起来,惊道:“殿下,您怎么跑到湖州来了。万一让武三思等人得知,那可就大祸临头了!”
  太子长叹一声:“一言难尽啊!如今的形势是万分危急,我是不得不来呀。”
  狄仁杰看了看四下,说道:“殿下,咱们到里屋说吧!”
  太子点点头。
  待狄仁杰和太子在里屋坐定之后,狄仁杰问道:“殿下,您为什么要冒险来到湖州?”
  太子叹息一声:“一言难尽啊!阁老,你还记得十年前的那场内乱吗?”
  狄仁杰说道:“殿下指的是越王之乱?”
  太子点点头:“是的。阁老还记得越王的结局吗?”
  狄仁杰说道:“当然记得!城破之时,越王服毒自尽,他的儿子李规和女婿裴守德自缢身亡。”
  太子叹了口气:“然而,李规并没有死。”
  “什么!”
  狄仁杰脸色一变。
  太子说道:“当时,李规手下的一名幕僚与他形容相仿,自愿替主赴死。就这样,李规便趁乱潜出城去,流落江湖。两年前,他化装成道士闯进了太子宫……”
  说着太子脑海中闪过这样的一幅画面。
  太子宫内。
  太子正坐在书案后看书。
  卫士们押着一个道士打扮的年轻人走进了殿内。
  一名卫士上前一步,禀道:“殿下,此人装疯卖傻在太子宫门前大呼宫内有鬼,手持桃木剑硬闯宫门,被卑职等拿下。”
  太子抬起了头:“哦?有这等事!”
  说完,他放下了手中的书,对着道士说道:“抬起头来。”
  年轻的道士抬起了头,太子一惊:“你,你怎么如此面熟?”
  道士笑道:“太子可还记得江南之事?”
  太子浑身一抖,惊道:“你,你是……”
  道士回道:“李规。”
  “是你!”
  太子倒吸了一口冷气,脱口而出。
  话一出口,他反应了过来,对着卫士们说道:“哦,这个出家人是我的旧友,你们出去吧。”
  卫士们放开了李规,退了下去。
  待卫士们走后,太子一把抓住了李规的手,惊诧道:“你,你没死?”
  李规点点头:“罪臣之所以冒死前来,就是有事要回禀殿下。”
  这时,太子转过头,对着近侍们说道:“守住宫门,任何人都不得进来。”


第四十四章 越王宝藏
  听到这里,狄仁杰赶忙问道:“殿下,他都说了些什么?”
  太子说道:“他说越王在起兵之前,曾临水自鉴,奇怪的是水中的倒影竟然没有头颅。当时越王非常恐惧,自知仓促起兵,定然败事。于是,便留下了一笔巨额财宝和甲仗物资,藏于湖州的翠屏山中。”
  狄仁杰一惊:“翠屏山,就是刘家庄后的这个翠屏山?”
  太子点点头:“应该是的。”
  太子脑海中闪过这样的一幅画面。
  越王府。
  三本《蓝衫记》摆在桌上,李规、吴孝杰和刘查礼三人站在桌前。
  越王长叹了一声:“你们三个是我最信任的人,所以这副重担要由你们挑起来。跪下!”
  三人互望了一眼,跪倒在地。
  越王说道:“你三人共同发誓:绝不背叛大唐天下,绝不助纣为虐,同心辅佐太子复位!”
  三人齐声喊道:“绝不背叛大唐天下,绝不助纣为虐,同心辅佐太子复位!”
  待三人发完誓之后,越王说道:“起来吧!”
  三人站了起来。
  越王指着桌上的三本《蓝衫记》,说道:“这三本《蓝衫记》中,藏着一副藏宝图。我之所以将它一分为三,是要令你们各有制约。这笔财宝、物资只能供太子起事,恢复李唐天下之用,绝不能用作他图。因此,只有你们三人并到,三本书同时打开,藏宝图才能现身,我希望,这一刻,就是太子起事之时。”
  李规说道:“父亲请放心!”
  刘查礼和吴孝杰说道:“卑职等宁死也要保全此图!”
  越王点点头:“我死之后,你们三人要立即分散。查礼率人在翠屏山附近建造一座村落,守护这笔财宝,为今后起事留下一个根基。孝杰和李规潜入京城,伺机到太子身边,一定要说服太子,起事复唐。到时候,你们三书并到,取出宝图,复我李唐神器!”
  三人热泪盈眶,高声发誓:“以血复唐,决不苟且偷生!”
  ……
  狄仁杰恍然大悟:“于是,刘查礼便来到了湖州,在翠屏山下建造了这座刘家庄,而吴孝杰则进入了太子殿下的崇文馆,做了掌院学士。”
  太子点点头:“是的。李规冒死到京城来见我,就是要说服我起兵复唐。可是阁老,你知道,我虽然是皇帝的亲生儿子,可她从没相信过我,她一直认为我的身上流着太宗皇帝的血液。现在除了我和李旦,李姓皇子已被她诛杀殆尽,我怎么敢轻举妄动!”
  狄仁杰长叹一声:“太子说的是啊,以子反母,大违纲常,即使能够恢复李唐神器,恐也难令天下之人心服。”
  太子说道:“是啊,我就是这样对李规说的,可是他非常固执,竟然还请来了吴孝杰……”
  说着,太子脑海中闪过这样的一幅画面。
  深夜,太子书房中。
  吴孝杰轻轻摇了摇头:“现在起兵不是时机。”
  太子闻言脸上露出了笑容,李规惊讶道:“确是为何?”
  吴孝杰说道:“而今人心思定,一旦战火燃起,百姓必然痛恶。非旦大事难成,还会陷太子于死地。”
  太子点点头:“是啊,孝杰所言甚合我心。”
  李规气愤地说道:“孝杰,你忘了?我们是怎样在我爹面前发下的誓言!”
  吴孝杰说道:“我当然没忘。可是你想过没有,各路诸侯畏惧武逆的势力,是不会响应我们的!”
  李规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只要太子出面,振臂一呼,凡是太宗子孙、李唐旧臣,都会毫不犹豫地支持我们的!”
  吴孝杰说道:“十年前,越王起兵前曾与诸王约定,共举义旗,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