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神探狄仁杰之武朝传奇 >

第299章

神探狄仁杰之武朝传奇-第299章

小说: 神探狄仁杰之武朝传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狄仁杰挑了挑眉。
  王周尴尬地道:“自,自然是杨大人做主留下了。”
  狄仁杰哼了一声道:“留下了?说得倒很轻巧,留下做什么?”
  王周干咳了一声道:“除了杨大人自己扣下的那部分之外,他将护渠银两化为打点费、照应费、招呼费、斡旋费等多种名目,这些款项除了供衙内大吏们吃喝享用之外,最重要的是内外打点照应。”
  “怎么个打点照应?”
  王周说道:“先说漕运使衙门内部,每年衙内上下数十名官吏,按照品秩高低都能拿到一份养廉银,多者上千两,少者也有数十两。”
  狄仁杰冷笑一声:“养廉银,这个名字起的好!
  真正可以说得上‘无耻’二字!
  明明是贪污却要说成什么养廉,难道清廉需要用朝廷的官银来养吗?
  真亏你们叫得出口!”
  王周低下了头。
  狄仁杰问道:“王周,你一年能拿到多少养廉银?”
  王周吞吞吐吐地道:“我,我官卑职小,拿不了多少。”
  狄仁杰冷笑一声道;“怎么,事到如今,你还不肯说实话?”
  王周跪爬两步:“大人,犯官实说就是。小的一年能拿到两千余两。”
  此言一出,满堂哗然。


第二十三章 贪污
  曾泰说道:“好家伙,两千余两!是我这个上州刺史官俸的十倍!”
  水部侍郎封可言铁青着脸道:“难怪邗沟屡发翻船事件,原来护渠的款项都被你们这群蛀虫贪进了自己的腰包!”
  狄仁杰说道:“连一个小小的九品护漕使都能拿到如此巨额的赃款,就更不要说漕运使杨九成了。
  可叹运河掌握在你们这班巨贪大恶之手,漕渠状况之糟,两岸纤户生计之艰,已可想见。”
  王周浑身发抖,俯伏在地连声道:“犯官该死,犯官该死!”
  狄仁杰压了压怒火,说道:“好了,你继续说吧。除了你们漕运衙门内部的养廉银外,还有什么打点之处?”
  王周忙道:“是,是。对外的打点叫做照应费,上至刺史衙门的主管大吏,下至邗沟水域经过的山阳县、盱眙县等九县的县令及各级官吏都要照应到。
  近年来,邗沟屡发覆船事件,朝廷派员下来调查,每位巡河官都会收到一份礼金,具体数目下官不知,只知道这就是所谓的斡旋费。”
  封可言重重地哼了一声:“我说每次工部派遣的巡河官回文阁部的内容都是一般,说什么邗沟久塞大梗,将责任都推到两岸纤户身上。
  原来是收受了你们的贿赂,替你们矫饰遮掩!”
  王周连连点头:“是,是。”
  狄仁杰说道:“那么,邗沟覆船的真实情况究竟如何?”
  王周说道:“大人,这真是怪事一桩啊。只要是江淮盐铁转运使的运盐船只,行至邗沟必定是船毁人亡,可其他船只经过却安然无恙。”
  狄仁杰双眉一扬:“哦?”
  王周说道:“不光是翻船死人,就连船上装载的食盐也奇异失踪。
  我们也曾多次与当地官府前赴出事地点查察打捞,可都一无所获。
  当时杨大人怀疑是两岸纤户做贼,抓了好几千人,却查无实据。
  后来又怀疑邗沟水下有恶鬼作祟,遂请法师前去捉拿,可翻船事件却照样发生,真是奇哉怪也。”
  狄仁杰怒道:“无奈之下,你们就将责任推到两岸的纤户身上,扣发了他们赖以为生的护漕饷,以致引发民变。
  然尔等不思抚恤,却唆使官府出兵镇压。
  这才有了方九等人来京告状,而此事又为尔等所知。
  因此,你得到杨九成的指使,率属下差役前来神都追杀!”
  王周怯声答道:“正,正是。”
  狄仁杰问道:“水部郎中李翰前往扬州查案,是不是也接受了贿银?他的死又是怎么回事?”
  王周说道:“这位李大人在扬州只住了十几天便去了山阳县,是不是接受了贿银就不得而知了,也从未听人说起过。
  只是知道,他曾到纤户家中查访,被杨九成大人得知非常生气。
  后来,邗沟再发覆船之事,这位李大人不知为何夜里就自缢而死了。”
  狄仁杰缓缓点了点头,对曾泰道:“叫他签供画押!”
  曾泰命书记官拿过堂审记录和方九的诉状,王周签供画押。
  狄仁杰一摆手道:“严密看押,任何人不准接近!”
  张环等人高声答应,押着王周一干人快步下堂。
  狄仁杰静静地思索良久,抬起头来道:“看来,邗沟覆船另有蹊跷之处。”
  封可言点了点头:“大人,想不到今日一审,便查出了以漕运使杨九成为首的全衙合谋贪污之事,真可谓收获不菲呀。
  要不要传下钦差大令,拘拿杨九成等人进京鞫问?”
  狄仁杰缓缓摇了摇头:“刚刚曾泰说的话很对,扬州的水很浑呀。
  像这样的巨贪案绝不是小小的漕运衙门一家便可做成,这内中定然另有隐情。”
  封可言一惊:“哦,大人的意思是……”
  狄仁杰说道:“从目前我们得到的情况和我的办案经验来判断,邗沟覆船、食盐无踪、李翰之死、纤户被杀、宁氏失踪,以及扬州漕运衙门合谋贪敛巨款。
  这几桩案子内中必有紧密关联,其中的蹊跷繁复,诡谲多变,绝非今夜王周所述那么简单。
  王周官卑职小,无法接触到案件的真正核心,他所说的只不过是本案的一些皮毛而已。”
  封可言仔细琢磨着狄仁杰的话,缓缓点了点头。
  曾泰说道:“恩师,我也这么看。
  如果仅凭王周今夜的供述便对杨九成等人抓捕鞠问,不但会打草惊蛇,使幕后元凶逃遁,还会造成除恶不尽的后果。”
  狄仁杰点了点头说道:“说得好。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此番我们奉圣谕南下扬州,就是要以此为引,究微探密,惩处贪官,揪出幕后主使,将隐伏在运河两岸的毒瘤彻底铲除!”
  狄仁杰转向封可言、沈府尹,说道,“诸位大人,今夜审讯王周之事要绝对保密,任何人不得将此事泄露出去。”
  几人互视一眼,齐声道:“请阁老放心。”
  狄仁杰又说道:“水部郎中李翰是否受贿,他真正的死因究竟如何。
  这两点已成为本案的关键,故而当务之急就是要弄清在李翰书房中找到的那两张柜坊凭信到底出自哪一家银号。”
  封可言说道:“阁老,卑职已派人前赴诸军使及道院查察,想不久便有结果。”
  狄仁杰点了点头道:“李翰的死是个谜呀,今日敬旸和元芳跟踪李翰之妻宁氏乘坐的马车,不知情况怎么样了……”
  ……
  天交三鼓,迎宾驿站中静悄悄的:只有大门前的灯笼在微风中摇曳。
  宁氏房中空空荡荡。
  风摇晃着窗棂,在静夜之中发出一阵凄凉的吱呀声。
  桌上点着风灯,宁氏呆坐桌旁,脸上挂着两行泪水。
  窗外传来梆铃声。
  宁氏长长叹了口气,伸手揩去眼角的泪水.站起身打开桌上的包袱,取出李翰写给她的亲笔信,打开静静地读着。
  ……
  与此同时,鲁吉英在自己的房中不停地踱着,显得焦躁不安。
  掌固季虎坐在桌旁,眼珠随着鲁吉英身形走动,不停地来回乱转。
  不一会儿,季虎使劲儿晃了晃脑袋,低声啷囔道:“来回走什么劲儿呀,看得我脑袋直发晕……”
  鲁吉英猛地停住脚步,回过头道:“你说什么?”
  季虎说道:“我说太爷,既然您已经肯定她就是李大人之妻宁氏,就应当马上到她房中将事情原委和盘托出,将那封信要到手,这不就结了吗?”


第二十四章 线索
  鲁吉英狠狠地“嘘”了一声,低喝道:“你懂个屁!事情真有这么简单.我还会在这儿吗?
  今晚外堂中的情形你没看到?
  那些人早就盯上了她,可以肯定是为了那封密信而来。
  一旦贸然与宁氏会面,被对方查知,不但信拿不到手,连咱们都得完蛋!”
  季虎诧异地问道:“完蛋?太爷,这是什么意思?”
  鲁吉英骂道:“你真是个猪脑子,完蛋的意思就是——我们都得死!”
  季虎吓得浑身一抖:“太爷,您可是朝廷命官,他们,他们胆子再大,也不敢对您下毒手吧?”
  鲁吉英冷笑道:“不要说我一个七品芝麻官了,李翰怎么样?奉旨巡河,四品大员,不照样死在山阳!”
  季虎说道:“可,可他是自杀呀?!”
  鲁吉英摆了摆手:“好了,好了,说出来你也不懂。把嘴闭上,别出声了。”
  季虎闭上了嘴。
  鲁吉英深吸一口气,喃喃地道:“而且,宁氏是否能够相信我的说辞,这也是个问题。我与她素昧平生,人家凭什么相信我?”
  季虎望着鲁吉英没有说话。
  鲁吉英说道:“再有,那个王敬旸和李元芳也不是等闲之辈。
  此二人武艺之高可以说得上惊世骇俗。
  这样两个人,怎么会跟在宁氏的身边……
  而且,他门对邗沟覆船案的兴致之高,也令人奇怪,难道……”
  忽然,他抬起头来道,“难道,他也是为了那封信而来?”
  没有回答。
  鲁吉英转过头来,冲着季虎道:“你怎么不说话,哑巴了?”
  季虎摇了摇头,指了指鲁吉英,示意是他不让自己说话的。
  鲁吉英无奈地笑了:“好了,你说吧。你虽然有点儿笨,但有个人搭茬儿总比一个人说强。”
  季虎说道:“太爷,我还是那话,您在这儿说了半天都是瞎琢磨,凡事总得试试吧,不试怎么知道不成呢?”
  鲁吉英望着季虎,沉吟良久,缓缓点了点头道:“愚者干虑,必有一得,你说得也有几分道理。可怎么试呢?”
  ……
  另一边,王莽和李元芳的房内。
  王莽刚一进门就对着李元芳说道:“元芳兄,这个鲁吉英恐怕是来者不善啊。”
  李元芳跟了进来:“是啊,这个鲁吉英不简单,只是他们为什么要骗宁氏呢?”
  王莽点了点头:“这也是问题所在,连续两波人都想接走宁氏,他们到底有什么目的呢?”
  李元芳望着王莽笑了笑:“敬旸,加上我们就三波人了,这可真是越来越有意思了!”
  王莽笑了笑:“元芳兄,咱们找宁氏的目的是什么?”
  李元芳猛地抬起头来:“难道?”
  王莽摇了摇头:“他们肯定和我们一样,都是为了李翰之死而来。”
  李元芳点了点头:“不错,这样一说,那么现在的情况就明了了,大人猜的不错,宁氏身上有李翰身死的线索。”
  王莽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姑且按你这样说,这是一种线索,那么这两波人肯定是为了这个线索而来。”
  李元芳诧异地看着王莽:“难道不是线索?”
  王莽说道:“也可以说是线索,我倒认为可能是一件物品。你想想他们一直想抓宁氏,反倒是不像伤害她的性命。这样一看,他们似乎在找死吗东西,要是宁氏死了,那他们还能找到吗?”
  李元芳点了点头:“敬旸,你说的不错,这样一分析确实很情合理!只是她会把这个物件放在什么地方呢?”
  忽然,王莽猛地抬起头来:“不好,宁氏?”
  “什么?”
  李元芳抬起头来。
  王莽说道:“没时间解释了,那帮人不会放弃的,我们赶紧去看看宁氏。”
  李元芳反应过来:“你是说……”
  王莽点了点头。
  ……
  宁氏的房内。
  宁氏缓缓地放下手中的信,陷入了沉思。
  良久,她抬起头来似乎下定了决心,飞快地将信折好,四下看了看,快步走到床榻旁,将信藏迸了榻后的挡板之下。
  “啪”的一声脆响从身后传来,宁氏一惊,回过头来,只见窗纸被什么东西打破了一个小洞,宁氏赶忙走到窗旁,伸手打开了窗户。
  窗外没有任何动静。
  宁氏回手关上窗扇,奇怪地四下望着。
  忽然,地上的一块石子映入了眼帘,石子上裹着一张草纸。
  宁氏赶忙走过去捡起石子,将纸剥下来打开,上面写着:“李翰好友,机密告知。驿站后树林。”
  宁氏沉吟片刻,走到桌旁吹熄风灯,打开房门,飞快离去。
  ……
  不远处,两双眼睛静静地盯视着她,正是王莽和李元芳。
  眼见宁氏离开驿站,王莽和李元芳对视一眼,王莽轻声道:“我们跟上。”
  说着,他纵身而起,李元芳紧跟在王莽的身后。
  很快,二人几个起落蹿上房顶,转眼间身形便消失在沉沉夜色中。
  树林中黑沉沉的,月光透过林荫洒下来。
  宁氏飞奔而来,停在了一棵大树之下。
  她轻声道:“留书的朋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