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

第79章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第79章

小说: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头,宋福生和王东家还有掌柜的,已经又唠上下一话题了。
  不是他爱唠嗑,宋福生就想着:你说咱人生地不熟的,俩眼一摸黑,谁也不认识。他就得别人稍微递过橄榄枝,他就得想办法贴上去。朋友多了路好走。
  朋友是啥?都是从陌生人一点点处起来的,他也没银钱和人吃酒听戏唠瓜,就得争分夺秒推销自个,给人家留下深刻印象。一回生二回熟的,是不是?走话聊这个路线。
  “原来宋老弟是从南面来的。”
  “是,实不相瞒,拖家带口,险象丛生,多亏了王爷对读书人处处优待,一路才得住便宜客栈,我心感恩至极。后又用路上打的松子做盘缠。今个小女冒然进来卖货,就是为安家买粮啊,迫不得已才冒失,还望你们海涵。”
  “嗳?我听说,是吧东家?”
  王东家先看了眼自家掌柜,然后才告知宋福生,说他也听说过。
  每个城、包括奉天城,城里现在都设立了一个临时的衙门口,具体叫什么不晓得,就是为安顿你们这些投奔而来的难民设立的施恩处。说白了,就是给你们粮的地方,你不知道?
  王东家说到这忽然一顿,想起了下面村有可能会发生的龌龊事,怕自个多嘴再得罪人,“对了,宋老弟你落户在哪个村?”
  “任家村。”
  王东家:“……”他是欠嘴了,别再把他卖了。
  宋福生一看王东家的表情就猜到,别再给人吓的不敢和他接触。
  赶紧自个往回找补给人吃安心丸:“我不晓得实属是因为昨夜才到,我还没见到我们里正,一直没碰上头,要不然我们里正一定会告诉。”
  宋茯苓也在第一时间拽了拽两个站在老爸身后的哥哥,让他们跟她出去等着,怕两个小子露出气愤的表情。
  果然,宋福生解释了一番后,王东家的表情好了些。
  啊,是才到啊,恩,王东家心想:先不提他是否多嘴了,就冲宋福生这番话的态度,就知道不是个闹事的人,也应该不会把他多嘴的事往外说。
  后又客套了几句话,接过卖松子的银钱,宋福生才离开。
  出门时,宋福生是笑着的。
  等到了背人处,他就咬牙切齿。
  不用问,贪污了,敢贪他们的救济粮。


第一百七十五章 二更大章
  “爹,那个?”
  高屠户也一脸焦急:“福生啊,我听虎子说……”
  宋福生摆手,示意大家别多说话,叽叽喳喳没意义。
  这是在街上,别前脚从酒楼出来,后脚就一口一句救济粮救济粮的,平白给酒楼王东家添麻烦。
  “闺女,你带着大伙先去买粮,把那家粮铺子的粗粮都买喽,按照咱之前和人谈的,装上车。买完再去斜对面,往前过一条街就是官家卖盐的,粗盐买个百八十斤的,细盐要是极贵,就先买个十斤。”
  又对高屠户和牛掌柜道:“你们帮着给看看,孩子岁数小,有些事也不是很懂,去吧。”
  “那你呢?”
  “我有些事儿要办,待会儿去桥下找你们汇合。”
  宋福生说完,将怀里的大半部分银钱交给了高屠户,率先离开。
  大伙把车都推走时,毛皮商老隋还问哪,我宋兄弟呢。
  只看,没一会儿,宋福生这伙人的摊子虽然撤了,但是宋福生又回来了。
  “我刚还问你呐,寻思你走了,卖的快啊你们。”
  “是,得亏卖的快,他们去买粮了,要不咋整,家里老老少少直着脖等吃饭。我能直接走吗?没和隋哥打声招呼就走,那成啥人了。”
  说着话,宋福生从棉袄怀里掏出油纸包递了过去。
  老隋看清是点心包,推了一把:“给我的啊?你这整的啥事儿,快快快拿走,拿家去给孩子吃。”
  “啧,隋哥,别撕吧不好看。就两块点心,咱兄弟之间还推让。我这松子不是卖没了嘛,眼瞅着买买粮买买盐就走了,你自个在这看摊子,点心啊,买给你是让你饿了垫垫肚。”
  “你说你,哎呀,外道。你们才落户,要用银钱的地方太多,我这?唉。”
  “那也不差两块点心。说实在话,我就爱和隋哥你这样的人交往。人实在,听说话就能感觉得出,不整那一套虚头八脑的。这不嘛,打发大伙去买粮,我这又掉头回来,惦记抽空和你多唠几句,没唠够。”
  “那是,咱哥俩慢慢处,你还真说对了,我老隋真就是你说的那种人。对了,宋老弟,你们落户任家村,村里人是借给你们偏房住是怎的?怎么样啊。”
  “唉,借么房啊,隋哥,给一堆破草房。我们也是人多,估计村里是没招吧,呵呵,别提了。先不说那个,刚才被我闺女打个茬,那时候我还想问问你呢。我这才来,是事都俩眼一摸黑,说句实在的,我连我们里正是个什么情况也不晓得。隋哥,你都听说过任家村啥事儿?能不能和我说说。”
  这回老隋再告知啥事儿,那真是掏心窝子往外说。
  因为他认为,往后他和宋兄弟之间就不再是“露水情缘”了,再见面那得是互相打招呼的关系。
  你看看这大兄弟多实在,怕他练摊丢不开手,不能出去买饭,临走之前特意过来,给他送点心,和他得打声招呼再走,也是个实在人。
  值得交。
  所以,老隋把他小道消息听来的,他猜的,他想吐槽的,通通对宋福生一顿说。
  “你们那里正,和武安侯谢家成了亲家。武安侯啊,侯,宋老弟是读书人,应该晓得人家是多大的官吧?那从上往下数,谢家都是数得着的。
  可想而知,任家就应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呗,十里八乡就没有不晓得他老任家的。
  当时啊,他大儿子任子笙高娶侯爷女这事儿太轰动。茶馆说书的都给编成画本子了。”
  老隋说完就笑,和宋福生吐槽,这要是从下生就出身高,咱小老百姓也不当回事,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嘛。可老鼠的儿子娶了凤,大伙可不就稀奇,攀了高枝子,真正的高枝子,多少书生羡慕嫉妒。
  “娶的是哪个女儿?”
  “那咱上哪晓得去。大户人家闺女多,媳妇婆娘都一堆呢,咱是分不清哪个是哪个。”
  宋福生挑眉。
  老隋继续告知,然后你们那里正就抖擞起来了。
  你们任家村也出名,富的有名。兄弟听哥的,你得和你们里正搞好关系,你们村里富就是源于他。
  “怎的呢?”
  城防军晓得吧,不是从童谣镇撤走了嘛,搬到哪咱也不道,但是我猜在这附近。
  你们那位任里正就借着他大儿子的光,估计是高门儿媳妇给找的关系呗,负责给城防军提供鸡鸭鹅狗猫。反正就是种的菜、还有牲畜吧,你们村里养鸡养鸭养猪,每年几拨往城防军那送。
  “不是屯军户,军户给提供吗?”
  老隋撇嘴,咱这寸土寸金的地方,挨着奉天城,哪有地方给那些军户啊。军户都是在边境。军户种的粮食蔬菜养的牲畜,总不能从边境往这运吧?而且咱城防军是最厉害的兵。
  宋福生点头,明白了。城防嘛,保卫燕王所在城的重要屏障,估计吃的粮都是走官库。要是这么说的话,任里正带着全村种菜养猪等给城防军送去,相当于半个皇商的意思了。
  “附近的村落,和你们任家村关系都很好。笨寻思,都想把各村的鸡鸭猪混在你们村里,到时候给城防军送去,那卖的多快。给的银钱估摸不会少,官家也不赖帐。所以?”
  “所以,难怪我们村里人关系处的都不错,也都和里正一心,呵呵。”
  老隋也呵呵笑,他没听出来宋福生的一语双关,还以为宋兄弟傻呢。
  作为买卖人,老隋很想说,银钱勾搭着,哪有谁永远听谁的话,都是利益作祟罢了。
  “任家村,还有一件有意思的事儿,我是听来的哈。”
  “隋哥你说。”
  “别的村,族长就是里正。唔,你们村自然以前也是。
  这不是任子苼攀高枝了嘛,完了你们村就改了,族长是族长,里正是里正。
  那位任里正就是这么当上了,以前就是个普通村民。
  至于你们村那位被撤下来的里正,眼下应该还是族长,但也不好说,这都多少年的事了。你回头打听打听就能晓得,听说是个老秀才呢。”
  宋福生微挑了下眉,这个消息有点意思。
  一二把手,中间有龌龊。尤其以前是一把手,后被挤下来成二把手了。
  他想,如果那位老秀才还是族长的话,他在任家村的第一个朋友应该是这位老秀才。
  “隋哥,说了半天,那我们里正他大儿子眼下是什么官,什么品级?”
  “那咱哪能知道,你抬举哥了。不过,任子笙是在奉天城里,指定是大官呗,他不怎么回来。
  笨寻思吧,高攀,亲爹就不是亲爹了,丈人才是亲爹,不得身前身后伺候着?我猜,哼,都不会怎么家去看他老子。
  倒是在童谣镇,咱摆摊这位置能看到那酒楼,我看到过两回他和咱县令在吃酒。关系极好。”
  宋福生一脸忧国忧民小小声说,任家村归童谣镇管,任子苼和童谣镇县令关系极好。要是万一,当然了,应该不会发生。但是万一,里正要是做出不公事,下面的人恐也敢怒不敢言吧,告也没用啊,全是任家人。
  老隋操心道:
  “告谁啊告,上告多大个事儿,都得想办法和人处好。
  宋老弟你听哥的,回村就去看看你们里正去。
  还告?开玩笑,那得多蠢的人能干出来。
  没等说出来不公呢,先三十大板子伺候,然后才准予跪在堂前讲事儿。三十大板子下来,还讲个屁,都得往外吐血。有几个人敢啊。
  敢的呀,都是秀才,见县官不用跪。别人告秀才以上,谁告谁先挨打。我见过,老热闹了,秀才没怎地,上告的被打个半死。
  嗳?”
  老隋上下扫眼宋福生:“唉,你是童生对不?可惜啦。要不然你帮别人告状写状书,都能挣不少银钱。”
  宋福生心口一痛。为么总有人拿他童生说事儿。也是,这个败家身体,完蛋玩应,怎么就没考上秀才。
  宋福生拜别老隋,站在桥下等大伙。
  他脚边还有两麻袋大蒜,新买的。
  刚才一路买完扛过来,差点没给他累死。
  饭,得一口一口吃。
  有些事儿,得一步一步来,需从长计议。
  宋福生眯着眼如是想着。


第一百七十六章 一更
  宋茯苓他们推车过来时,看到的就是宋福生正在绕着两个麻袋转圈圈。
  她了解,她爹只要焦虑了,正在思考中,就爱一圈一圈绕。
  “爹。”
  “回来了,怎么样,花多少银钱。”
  “也太贵了,”别人没等抱怨,宋茯苓这个以前爱大手大脚花钱的先受不住道:
  “您猜盐多少银钱?粗盐43文一斤,细盐要125文一斤,关键这125文细盐也不是很白很细。最好的精细一些的是256文,我就问一嘴,都没敢伸手碰。就这125文的盐,算算价也能买好些斤粮食吃。真是吃得起粮都吃不起盐。”
  “买了多少?”
  牛掌柜指着袋子:“听姑爷的,买了100斤粗盐,共计4两三钱。小小姐说,不能总用粗盐炒菜,我就。”
  “不是牛掌柜作主的,是我作主的。爹,咱们有多少小娃子呢,给吃粗盐,我担心吃了对他们身体不好。我就作主买了20斤细盐,花了二两半银,反正总共只买这些盐花了六两八钱。”
  宋福生点头,“买的对。你们可能不知,这粗盐,小孩子吃多了缺碘,对脑子不好,还大脖子,大粗脖子,他们这里也应该有得这病的,买些细盐对。”
  其实宋福生不用解释,大伙也没埋怨宋茯苓。
  告诉一声,倒是怕宋福生骂宋茯苓。
  很简单的道理,20斤细盐,胖丫买了是为自个吃吗?
  不是,为给大伙。
  花多少银钱也没只吃进胖丫的嘴,有啥好埋怨的。
  高屠户甚至觉得,别说买盐了,就是给胖丫一个人单独买些点心吃都不过分。
  那丫头是普通丫头吗?往那一站,五六百斤,出去溜达一圈,三百多斤彻底卖没。别人行吗?别人就会傻出力气,都是些大笨蛋。
  有些后悔自个家剩的那点家当银子,全给了大儿媳收着,囊中羞涩。要不然他自个就能出银钱,买几块点心给丫头。
  高屠户指着大白菜说:“路过有喊的,我瞅着咱车里还能塞下,就买了五百颗。这里是论颗卖,2文一颗,掂掂也挺沉实个头大,就买了。想着落脚了,不能总吃干粮,煮些菜汤子吃吃。共花了一两银。再加上买粮,这些是剩下的。”
  宋福生接过剩下银钱装进他背的破包里,然后将包挂脖子上,也表示出高度赞扬。
  说白菜买的对,他都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