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

第72章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第72章

小说: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知道,他一般情况下,不对媳妇笑。
  ……
  “太谢谢啦,把银子收好。”
  许娘子站在街口,特意拽着马老太的手说,大娘,就是个草药本钱。
  马老太:是,我晓得,你为人实在,俺们啊,借了老乡光。在外靠老乡,这话丁点错不了,感激着咧。
  转身拜别完,还没等出城呢,马老太就一脸肉痛和宋茯苓嘀咕:“胖丫啊,怎八两呢,这也太贵了,奶是不是让人骗啦?”
  八两,宋茯苓具体换算还不太明白,但是她大约能感觉出,古代八两的购买力相当于现代的八千多块呗。
  “奶,咱得讲道理,人家骗你啥。你二百多口人住人家,连小孩子算在内,看了几十口人的病,摸脉摸到半夜。
  要我说,要不是人家认亲,往常看病看一个人不就得三五两?你也说了,人家粮食什么的可没加银钱,白帮咱跑腿。你要是背后这么说,多寒人心。
  反正我要是那位许娘子,知道你这么寻思人家,再也不好心肠了。这世间,好心肠的人本来挺多,就是被一次次寒了心才冷眼旁观的。”
  ……
  你挑着担,我推着车,天空飘着小雪花。
  他们愣是从老家那里秋收的季节,走到了北方迎来初雪的季节。
  这一路上,攒半辈子银钱置下的牲口扔半道了,衣裳扔半道了,家伙什也扔了不少。
  每天几万步的行走。
  一路上没有轰轰烈烈的故事发生,却因为经了一次次事,而不断努力超越自我,齐心协力、奋力前行。
  今个,他们这伙人,终于用上洗面奶香香的水,洗了个最干净的脸,以逃荒路上,最体面的样子,向奉天城出发。
  历时八小时。
  只看,奉天城楼前的官道上,有一伙二百多口手持大红牌的方阵,正在城楼处走来。
  他们迈着整齐有力的步伐,他们精神抖擞,他们每个人的眼中,都充满阔步走向更美家园的信心。
  “呜呜呜,不中不中,怎么就两三家在一起呢,大人您行行好。”
  他们才对未来充满信心,寻思可下特娘滴走到地方了,沈主事的一番话当即给宋里正说哭。
  弄得小孩子们也跟着哭,“不要和胖丫姐姐分开,不要和胖丫姐姐分开。”
  沈主事还没等再说些啥呢,他都看傻眼了,因为这伙人又内讧了起来。
  “我是福生亲大伯,诛九族先杀我家,我跑我都跑不了,我家怎么就不能和福生住一个村子?”
  高屠户:“小三子,你说,你挑谁?不是,你先等会儿,高叔这人还中吧?俺们家铁头是不是,他现在都不听我的,就听你的。”
  王婆子拽着马老太手:“你得选我家,我没和你处够。”
  宋里正哭道:“福生,阿爷舍不得你啊,阿爷的福生。”
  打感情牌的,摆事实讲道理的,乱哄哄一片。
  沈主事无语地咳嗽了一声,摆手打岔也没打断。
  官兵们更是气够呛,这是城楼前,达官贵人一天经过十个八个的,能不能注意些影响?当是你们家炕头呐!


第一百六十一章 一更(求月票!)
  城门口,宋福生感觉耳边乱糟糟的,两只胳膊也被人架住了。
  得脑震荡那位,也姓宋,宋富贵。
  他有病,由于还有脑震荡后遗症,一时就挤偏了,没挤到宋福生的身边,在外围急着直嚷嚷。
  嚷着阿爷你快说吧,你一向分派的最公平,俺们听你的,你说咱们大伙谁家有资格和福生兄弟走。
  “那要是讲公平说,自然是我家,我家?”
  宋富贵万万也没想到,阿爷到了关键时刻竟然最自私,气到不行,早知道不问他了。
  “阿爷,你这样就不厚道了,我家上有老下有小,也是咱这些家里最穷的,俺决定了,往后跟着福生兄弟走,生是他的人,死是他的鬼。”
  “你吓唬谁呐,还变鬼。谁要你个穷鬼,你别给俺们福生添麻烦,你穷你有理啊?”宋里正声音极其响亮骂道。
  而宋福生这,并不是最乱的,马老太那面都快要挠起来了。
  王婆子拽着马老太手:我没和你处够,咱姐俩必须接着处,说完就开始抹泪。
  郭老大一看,不好,王婶子就是尖,很早就占据有利地形,赶紧将他老娘送上前,让挤掉王婆子去攀关系。
  郭老太太关键时刻不太给力,她还有些没闹明白状况,耳朵有些背。被她大儿子送上前线,还在扭头扯脖子不停问:“拢共能几家和福生家走啊?”
  “娘,最多三家,”郭老大跺了下脚,都急了。
  三家?郭老太太脑中一激灵。
  里正家,福生的大伯家,这要是再算上王婆子家,“马妹子啊,老姐姐没和你处够啊!”
  “你起开,少来那套,俺们俩在山洞就住在一起,咸鸭蛋?”
  “是你起开,以前我就和马妹子在村里说话,不像你,用得着人朝前,用不着人朝后。”
  “我早就晓得你不是个好货。”
  “王婆子,我再不好也比你强。你那时候搁村里卖货,你心肠就最黑你,嘴皮子一翻黑的都能说成白的,我马妹子能选你?”
  “你说谁呐?老大老二老三过来,她骂咱老王家!”
  郭婆子寻思话了,就你趁儿子啊,跟谁俩显摆:“老大老二老三大孙子二小子过来,她敢骂咱老郭家。”
  宋福生大伯娘上前当和事佬:“这是干么嘛,你们快别吵吵,你看看那官爷瞅咱们都不是好脸了,别给我侄子丢人。”
  “哎呀?”郭老太瞪眼瞅大伯母。
  “葛二妞你说谁丢……哎呀?”王婆子忽然想起啥,也哎呀一声。
  然后,郭王两位老太太立即联手,她们内讧个屁,实力太相当,不好干掉。可要是干掉葛二妞,这不就挤出位置了吗?
  王婆子说,要依照她,马姐姐,你跟大房关系又不好,早分家了,为么要带她们。
  郭老太太说,马妹子,你忘了吗?葛二妞干的那些不是人的事儿,真的,我都替你委屈。就昨个她还和你掐起来了,你日日面对她,看她那张脸堵心不堵心?
  就这么说话,谁听到不想挠人,大伯母气疯了,一边骂着我和我弟妹好着呐,一边挥着胳膊往上冲。
  清官难断家务事,沈主事此时此刻深深感叹这句话。
  他也很是纳闷:你说你们这帮难民,才来,有没有点自觉性?在城门口吵吵把火,一个个咋看起来比本地百姓还仗义。
  抢女的也就算了,抢个男的抢的要打破头。
  别说沈主事这种文官,就连维持城门口治安的衙役也快要崩溃。
  总不能拿刀上前捅她们吧?
  汉子们还好,连着呵斥几声也就消停了。
  可这些娘们要是疯起来,吵得那叫一个热火朝天,她们不听不听就是不听,她们真拿城门口当自家炕头用,只顾吵吵自己的。
  而大伙,此刻为什么连老乡情、逃荒情分都不顾了,争着抢着这么吵,因为也是实在没办法。总觉得,要是吵不赢就更没机会,这是最后能争取到的机会。
  他们不想分开,准确的说,他们是不想和宋福生家分开。
  他们就是村里人,太了解一个村里要是来了外户人家,本村的人一定会排外、欺负人。
  看看高屠户家就知道,高家才去他们村时,最开头那几年日子很是不好过。是用日子一点点堆,让村里人长时期的占些小便宜,一点点处起来的,才把他当村里人。
  但要是能跟福生走,一方面是一路上习惯听他的了,就觉得人家难怪是读书人,有本事。和有本事脑子活的在一起,是不是日子能好过一些?哪怕难也认,互相伸把手,福生在就像是有主心骨似的。
  一方面还是因为宋福生是读书人。往后他们挨欺负,有读书人在村里帮忙说话,那绝对不一样。
  没听人说嘛,这里的官府管读书人的事儿。
  别小瞧能说的上话这件事,有的那村里不仁义,征徭役什么的,人家抱团欺负你外来的,直接徭役名额先从你外来户家里出,给你家劳力恨不得全打发出去,才让自己本村人补名额。
  就他们,一个个大字不识,你遇上这种欺负人要命的事,你想讲理都不知道去哪讲,干又干不过。福生在就不一样了,最起码他去衙门说道几句,人家不能拿他说话当放屁。
  所以说,此刻大伙能不急嘛,一旦定下来,就关乎一辈子、不,是子子孙孙在哪落户、往后日子能不能稍微好过些的大事,大事上,瞎谦让啥。
  “都给我闭嘴!”
  “别吵吵了!”
  宋福生和沈主事异口同声呵道。
  立马静了。
  沈主事十分怀疑,不是他的原因才静的,真是不把他这个当官的放在眼里。
  懒得废话,赶紧打发走,直接用笔圈,“不分开是吧,来人,领他们去童谣镇,任家村。”
  宋里正的第一反应,以为是听岔了。
  好些人也互相你瞅我,我瞅你,不敢置信。
  宋福生说,走啊?分一起了。
  分一起了,这四个字让大家眼睛瞬间亮晶晶,他们分一起了。
  大伙听到了吗?你们听到了吗?他们分一起了!
  高屠户高兴的大声应道:“走走走,这就走。”
  郭家老大和宋富贵不停冲沈主事鞠躬。
  宋富贵鞠躬太多,脑震荡后遗症又犯病了,一脑袋扎进沈主事的怀里,给人茶杯打翻了。
  宋里正挥舞着两只胳膊指挥:“快,咱赶紧的。”很怕官爷后悔。
  几个老太太都懵了:娘呀,是因为给吵烦了,才分在一起的吗?
  小孩子们坐在手推车上:“胖丫姐姐,胖丫姐姐。”
  “怎么了?”
  “这城里好大啊。”
  “奉天城,奉天,能不大嘛。”
  “胖丫姐姐,胖丫姐姐?”
  “又怎么了?”
  “我们要去哪啊?那咱们新家叫么名。”
  “童谣镇,任家村。童谣,好听吧?我想,那里也会很好的。”
  带队衙役闻言,瞟眼宋茯苓。


第一百六十二章 二更大章(求月票!)
  面积大,人家这地方是真阔气。
  宋福生在心里比较,他记忆里曾经去过的府城。
  同样都是王爷的圈地发展起来的占据一方,可明显燕王所在的奉天城,看起来更霸气。
  他们只从进城的那个城楼处贴边走,还是被引着走近道,绕向通向童谣镇的官道,就足足沿着城楼绕了一个多时辰。
  在这一个多时辰里,虽然走的是外路,看不到奉天城内真正的热闹,但是从偶尔路过百姓的穿着以及脚下的路面看,明显这里的人生活更安逸。
  富啊,人家这地方怎这么富哪?
  宋里正不关心奉天城,反正他也没去过老家那面的府城,不像宋福生似的,能在心里比较两个王爷治理的区别。
  但是他去过老家那面的镇上。
  当大家伙又走了不到两个时辰进了童谣镇,宋里正的感受就是人家镇上是真富裕。
  镇子很大,街边铺子好像卖啥的都有,瞧上去很是规矩,门脸很大,门脸都好看,
  还有好多小楼,好些个小楼上都挂着红灯笼,红彤彤的一晃一晃亮。
  看不清家家户户的房子,但是大致上还是能看到住在这里的百姓房子都是青砖的。
  虽然已经是这个时辰了,他们出城得靠衙役和守城官打招呼才能放行,可见街边铺子早就关门,做买卖的已收摊,大多数百姓也睡觉了,但是那也看上去富裕。
  都能想象得到,明个天一亮,镇上的人声鼎沸,得多热闹。
  听听,那位领路的官爷也说了,童谣镇是个很出名的大镇,也是离奉天城最近的镇。
  并且,由于奉天城内管理严格,想进城做生意只能去指定区域,指定区域摆摊子需交很贵的税银。
  税银是个大问题,可老百姓总不能卖鸡蛋卖些菜,也交很多税银吧?卖的银钱不但不够往上交的,那怎的?还得倒搭呗。
  所以,下面的老百姓,要是想卖农副产品换些银钱,就自然而然的都去了离奉天城最近的童谣镇。
  毕竟,镇上交税银少,去镇里做买卖,也不像进奉天城盘查那么严格。
  童谣镇,就是这么慢慢发展起来的。
  以至于,现在奉天城内很多大户人家的采买,也赶着车带着人特意出城,来这里购买最新鲜最便宜的农副品。
  宋福生点头:明白了,奉天城里的大市场要是排名第一,这个童谣镇的集市就是第二名,且税银低,卖价自然就低,又卖啥的都有,这个集市的性价比更高。
  宋茯苓也不自禁点头,心想:明白了,童谣镇就是奉天城的卫星城呗。经济发展、小镇建设、商贸活动等等等等,其实都是依附着人家奉天城,这叫大树底下好乘凉,跟着沾光。
  大家伙听完心里更是热乎乎的。
  感谢沈主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