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

第515章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第515章

小说: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们有几人见过宋爱卿,朕却还没有见过。”那日,皇上还说了这么一句话。
  下面来贺寿的大臣们,纷纷心想:宋知府简直是深得圣心。
  最惹人嫉妒羡慕的是,这人还没来呢,没来就已经很深得了。
  ……
  宋福生喊拉菲的爹,“屋里有些冷,再烧烧。”
  拉菲爹知道,老爷觉得凉,不是屋里凉,是心里感觉冷清。
  就前儿个,家里走好些人,都回奉天了。
  夫人、小姐,老太太她们。
  老爷官衙有事,要等几日后,才能出发。
  早安大美妞们。国庆八天乐开始了,今天又是中秋节,祝书友们阖家欢乐,都买月饼了没?我昨晚就吃了。其实我喜欢吃将月饼放置时间长一些,放干吧硬了,再放在锅里热一下,东北话是腾一下。我妈曾问过,说黏糊糊的,这孩子怎么会愿意这么个吃法。我说小时候去别的小朋友家里玩,她家就是这么吃的。那个小朋友的妈妈问我:“想吃吗?”我拘谨的摇了摇头,但实际面露想吃了,小孩子嘛,馋。那家妈妈没給。我还听到她对她家女儿说,“以后吃饭点儿,别招她们来家玩。”后来,我年年过中秋节见到月饼就能想起这茬。我妈听闻后评价:王老三家那娘们咋那么抠呢,当初哪怕给我闺女尝一小口,我闺女至于落下心病嘛,哈哈哈。
  (本章完)


第八百七十九章 神貂侠侣
  从黄龙到奉天。
  前后五十多辆车。
  二十几台车载人,剩下的拉货。
  这支浩浩荡荡的车队,正途径一片白雪皑皑的荒山。
  离很远就能听见车轮碾过雪面,发出吱吱呀呀的声响。
  按照现代时间计算,才下午三点多钟,外面天就见黑。
  零下三十多度,干巴巴的冷,这种天气赶路,实在是遭罪。
  秦主簿那位做衙役的亲属李勤舍,骑在最前方的马上,拽掉捂半边脸的棉口罩,一说话,嘴边全是白色哈气,胡子上是冰碴,鼻毛里也沾了霜。
  他扭头对随队人员喊话:“天擦黑了,都注意着些,加快赶路。”
  随队衙役们,还有运货运到黄龙,正好这次随宋夫人回奉天老家的镖局小子们,立即甩起鞭子,催促走一天要走不动的骡子马再快一些。
  宋富贵穿的严严实实,带人在队伍的最后面骑马,以防后面出现什么事情。
  这也是宋福生放心钱佩英他们提前走的原因,有富贵在。
  头车里,宋阿爷掀起帘子探头看一眼,放下帘子后,一边搓搓手烤火,一边和宋大伯、高屠户他们闲唠嗑道:
  “不出门,还感觉不出来什么,一出门,这么近的路,我们都要被折腾够呛。就可想而知,富贵和忠玉他们啊,这常年的在外跑。”
  宋大伯两手揣暖袖里,头上戴着带有铜钱图案的小帽,闻言道:
  “恩那,咱家押运这钱,不好挣。没听家里孩子们说嘛,大冬天的,要是遇上刮冒烟雪的天气,在这荒郊野外干着急,拽不动牲口。”
  高屠户打开装碳的笼子盖,捅了捅火接话道:
  “那看来福生前一阵又给这些小子们涨工钱,不亏,太遭罪。
  本来我还寻思,咋又给涨钱。
  咱家就是够仁义的主家了,给管吃管住,过年节给礼,还管一年四季的衣裳。
  那时我只寻思着,一人涨半两钱,听着不多,可镖局有多少人,福生嘴一张,各地工钱都要调高,万八千两就不见。”
  前一阵,他家铁头好奇算过账,三舅一天支出是多少,就是挣不挣钱都要向外支出,大概每日是多少。
  铁头和桃花当闹着玩似的算出了数。
  小年轻没当回事,张嘴一说,不算不知道,却给他吓一跳。
  头车里的老爷子们说起这个话题,感慨可多了,“是是是,这么一说,大冬天给涨半两钱就涨吧。都不容易。这种天气,一个没注意,打个出溜滑就得摔的起不来身。”
  家里出过事儿。
  这么大一摊子买卖,长年累月的奔波,怎么可能会一直太太平平。赶上点背,按住葫芦起了瓢,这面车翻砸伤几个,那面分店出事重伤几个。
  只是家里小子们,包括宋福生很少对家人说。
  他们认为男人外面的事,没必要让家里老人、女人、孩子担心。
  后车,宋茯苓抱着毛皮被,缩成团儿,靠在二丫身上。
  大丫和宝珠挨着钱佩英坐,大丫时不时的将扒出的瓜子仁塞到宋茯苓的嘴里,和茯苓她们小声讲她婆家的事。
  拉菲在最靠近炭笼的位置烤馒头。
  她饿了,平日一顿能吃三碗饭,三个馒头的饭量,眼下赶路,一天下来,就对付两顿,她总感觉吃不饱。
  夫人就说,正长身体的时候,没什么可不好意思的,那你想吃什么,自己弄。
  而宋茯苓是只要赶路就打蔫。
  每到这时,她就白日做梦。
  耳边听着大丫姐碎碎念家里过日子的事,实际上脑海里想象着要是能将这些人都带回现代,哪怕就带他们坐一次车该多好。这些人坐车的反应,她都能联想出来。
  而且,每到这时,她连小时候坐的破客车都怀念。
  就那种四处漏风、车里没好味儿,还有油味儿的破客车就中。
  这马车再好也不如客车。
  “好吃吗?”宋茯苓围着棉被忽然问拉菲。
  拉菲吃烤的焦黄的馒头,吃的那叫一个香。
  “好吃。”
  宋茯苓伸手:“给我尝尝菲,掰一块就行。”
  钱佩英好笑的看一眼女儿,之前问你,你不吃。人家烤好,你就要。
  从包里拿出小蜂蜜罐,“来,你俩蘸它吃。宝珠啊,你们闲着没事儿也烤着吃。”
  另一台车上,马老太这里就热闹了。
  马老太不知道客车是嘛东西,没见过也就不心高。
  她现在这大马车,就不孬啦,软包。
  老太太们还觉得挺享福的呀,咱这毕竟叫衣锦归乡,怎么可能惨兮兮,随车带的吃的喝的,啥都有。
  娇兰正在给她捶腿。
  王婆子身边是倩碧,正被揉肩。
  倩碧本还想给郭婆子也揉揉,郭婆子摆手拒绝,不行,她不喜被人揍,享不了那福。
  这车里聊着这些个大丫鬟的事儿。
  看见了就说一说。
  “她们亲事,将来都要由胖丫做主吧?”王婆子说完瞟姑娘们一眼,还说:“臊啥,谁没有出门子那天。”
  马老太点头,太了解孙女了,你让胖丫给谁介绍人,她小孙女不行,也不会主动去干这事儿。
  但你要是:“赶明过些年,相中谁自己要留意,然后和你们小姐说。你自己要是害臊不讲,那准保被耽误。可别说你们主子心里没你们。她不是没你们,她是不喜给乱点鸳鸯谱。所以你们相中谁要是能告诉她,放心吧,那你们小姐准保给想招帮忙划拉到手。”
  古代的丫鬟啊,别说主子有权利给随便指个人家嫁了,就是生死都在手里。
  连生死都是一句话,要是对丫鬟讲尊重讲平等,那是纯属胡扯。顺子得不得力?陆畔不高兴,照样瞟一眼,顺子就要被打板子。
  而宋茯苓是很不喜欢帮着给订大事的。
  她不讲尊重不讲平等以免被当异类,也以免讲多了,被恶奴当成是可以被欺善的主子,但涉及一辈子,她总觉得太沉重了。
  你说万一过不好怎么办。
  她连自己都无法保证。
  她必须要习惯用丫鬟,实际上,还是在某些思想上和正经的古代主子不一样。
  车上的两位丫鬟就记下了,在之后的日子里,她俩还操心了别人,有没有相中的管事啊?有的话赶紧去和小姐说。
  又两日后。
  各车辆里面的情况一样了。
  没了疲惫和慵懒。
  通通都在打理自己。
  宋阿爷在擦香香,高屠户在用洗牙棒搓牙。
  钱佩英开始佩戴首饰。
  宋茯苓披上了小貂。
  宋茯苓头戴貂帽,狐狸毛的暖袖也拿了出来,不能戴手套,要两手平放,放在暖袖里。
  奉天城边的知县和知县夫人早就在十里亭外迎接。
  马老太被丫鬟扶着下车。
  宋福生的夫人及其女儿也踩着矮凳下了车。
  从这一日后,宋家每经过一城,当地官员携夫人都会迎接。
  与此同时,陆家那面阵容更大,也从京城出发。
  陆畔身穿黑貂,骑在马上,在前方为祖父祖母、母亲、几位姐姐和外甥外甥女们开路。


第八百八十章 荣归故里
  能回来的是家乡,回不去的是故乡。
  故乡是曾经的原籍大井村。
  太远了,那是没机会回去的远方。
  至于奉天,是宋九族发迹地,是让宋九族脱胎换骨的地方,这就是家乡。
  家乡,颠簸一路,终于到了。
  景嬷嬷频频向车里的太恭人传话:
  老夫人,夫人,小姐,国公府老宅的管事来了,正在城门处等待,给您请安。
  老夫人,夫人,小姐,肃毅伯府大房长媳身边的管事嬷嬷,正在前端等待车辆通过,给您请安。
  肃毅伯府是谁呀?
  啊啊,对,马老太反应了过来,那是咱家小畔他大姐的公婆家。
  肃毅伯府的大房长媳,那不就是小畔他大姐派身边的得意人来了嘛。
  老夫人、夫人,小姐,奉天知府李知府的夫人带着府中三位小姐,还有十几位女眷,正在十里亭外迎接。
  富贵也随着景嬷嬷走过来通知,准备好,一会儿下车。
  别看前面有国公府、有肃毅伯府在前,李知府家照这两家官身差远了。
  但前面几个,身份再高,来的毕竟是管事,属于下人。
  如若这些管事去咱九族的家里,那是必须要唤到跟前说上一些话的。
  借着奴仆的嘴,传递问候和感谢。
  可咱这是赶路,还没到家里,所以对待这种派来的欢迎奴仆,只需在经过时露个面,冲车外点点头,表示看到了,感谢。
  回头,管事们向主子回话,也是有瞧见宋知府的亲眷就行啦。
  但是到李知府这里就不中了,必须要下车。
  因为人家来的不是管事,是正经主子在迎接。
  再一个,别说是李知府的亲眷,和宋知府和宋钱氏平等平坐的身份,就算是来了比宋知府官职低的知县亲眷,咱也要下车。
  凡是正经主子来了,宋家只要是不想摆谱,礼节上都要下来说一些话,才会继续上车赶路。
  十里亭,那大风吹的,要下雪了,已经开始刮冒烟风卷着雪沫子向脸上飘。
  就这种天气,下来说话,对方冻够呛,咱家里人也不好受。
  搞得宋茯苓和李家三位小姐说话很分心,她总怕一场大风刮过,将她头上帽子刮飞。
  李家三位小姐也挺沮丧,觉得根本完不成交好宋小姐的任务。
  出府前,娘亲们有特意嘱咐,现在交好宋知府的爱女还来得及,那位毕竟还是宋小姐,等她成为王妃了,再想成手帕交可就难了。
  搞得钱佩英和李夫人说话时,也分心看眼李夫人的耳坠子。
  李夫人左耳上的耳坠子被风吹的刮在头发上,右面的摇摇欲坠,说笑间,捏帕子的手冻的通红。
  真是难为这些“为外交”奔走的夫人们。
  咱家人毕竟才下车,车里有暖炉。
  李夫人她们却是站在这里等很久了,有手炉,在东北压根不管用。
  你就想吧,零下三十多度的天气,最冷时能到达零下四十度。端碗热乎面条只说一句话,回头你再看那碗面条,那就被冻住了。风一吹过,透心凉,手炉根本不够干啥的。
  这就是北方人为何稀罕穿皮毛的原因,皮毛挡风。
  恩,更是北方人脾气躁大嗓门的原因。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里的人,能靠喊话完成的事情,他就会扯脖子吼,他冷啊。
  敢拽着他大冬天絮叨,真敢给对方个大嘴巴子。都要被冻死了,谁要是还敢磨叽,他能不急眼吗?
  所以说,李知府的亲眷们,咱差不多点儿得了,礼节点到为止,诚挚邀请过宋府做客,咱炕头唠吧。
  马老太一边笑着对众位李氏亲眷们挥了挥手,一边走路明显比往常快,重新上了车。
  李夫人那头也松了口气,再说上几句话,她就要被冻透。
  这就能看出来,到冬天,北方官员亲眷们见面,再怎么注意礼节想表现的高大上一些,也是不如南方的体面。
  穿的厚,外面冷,你来我往话要少,屋里装修再好也要有炕,花厅再美也要摆几个大火盆。
  过奉天时。
  李秀上车了,要跟着一起回村。
  车队留下一半,载人的车辆不停歇,不打算在城里站脚。
  李秀一上来,嗓门就挺亮,“你们怎的才到,这些日我和大郎他们跑城门没数了,总觉得你们快到了,然后没有。”
  李秀的儿子小宝,爬上了宋阿爷的车,上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