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

第489章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第489章

小说: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就将选出的前十名都给调查好,召集到奉天。
  他才不会给指定一个给介绍。
  万一将来要是处不好,米寿那臭小子提醒的对,头一个对他有意见的就会是茯苓。
  那他图什么。
  到时,他给隔着帘子排上站好,调查出的个人情况介绍交与宋家。
  宋家一手攥着个人介绍,一手对照里面的人挑选。
  真过不好,是宋家人自己挑的,赖不着他。
  他能担保给介绍的人现在不错,他可担保不了以后也不会错、
  更不熟悉二丫,谁知道二丫有没有能力将日子过好。
  毕竟,有的女子,能让浪子回头。
  而有的女子,能逼迫的夫君离家出走。
  至于陆畔为何不考虑文臣家的子弟。
  陆畔认为文臣家,繁文缛节比较多。
  在他心里,二丫也不适合做文臣家的大妇。
  还有一点,非常现实。
  宋知府很拿得出手,但宋知府只是二丫的叔叔。
  成亲,当亲家见面,要茯苓的二伯与男方的父母对上。
  如果这时,男方的父亲是文臣,哪怕是六七品的官职,茯苓的二伯,他见过,是没有共同话题的。
  习武之人就不一样了,家里做什么的都有。
  一般也只略识一些字,够用就行,不需要日日做学问,二丫和这样的子弟也能有话聊。
  ……
  钱佩英所在的南厂房门口。
  门口熙熙攘攘停着许多官太太的车。
  像柳夫人和周夫人知道消息的,当然要立马来寻钱佩英。
  而其他夫人京城没人,路子不广,即使不知晓,却听闻昨日宋知府见王爷没跪,王爷还给宋知府搂怀里了,那得赶紧来啊。
  陆畔一身富家少爷打扮,身旁站着米寿。
  连个随从都没带,只暗卫悄悄尾随。
  他先接的米寿放学,引起一片轰动,在许多学子的跪礼中,边领着米寿离开,边询问先生米寿的功课。
  陆畔打算和茯苓成亲后,就给米寿送进国子监。
  大门开,夫人们一愣,这是谁呀,高大的小伙子贵气天成。
  柳夫人看了眼钱佩英,笑了下:“王爷,怎的来了这里。”
  夫人们集体失声,失声了好一会儿才急忙反应过来,纷纷行礼。
  陆畔等这些夫人们礼毕后才说,“本王只是来接岳母回府,诸位夫人无需多礼。”
  岳母钱佩英拉着柳夫人上车,去她家吃饭。
  至于其他人,失陪了。
  陆畔和米寿站在一旁,等待钱佩英和柳夫人坐好。


第八百四十七章 请给我满分
  其实,钱佩英都没有干完活。
  这些夫人们来的时候,她还没有算完帐。
  打算送走这些人,再合一会儿账的。
  昨夜没睡好,她总怕算错。
  但是,陆畔忽然来了,那帐就不重要了。
  孩子说接她,必须上车。不能磨磨唧唧又取包又要让等一会儿之类的给孩子丢面儿。
  钱佩英坐稳后,掀开车帘,一边对傻在当场的夫人们挥挥手,以示歉意,一边还操心地问:“珉瑞,你和米寿也上车吧,要不你俩咋回啊?”
  就在这时,顺子带着一众人马,从远处拐过弯来了。
  王爷车架亮相。
  车架旁是两队骑黑马的亲卫军。
  身高全为一米八,骑在马上齐刷刷。
  亲卫头盔上那一簇毛为红色盔缨,红色软甲,黑皂靴。
  腰配剑,剑身图案:“海水江崖”。
  因为亲王朝服的下摆绣有“海水江涯”,所以亲卫军亮剑,亲卫军的服装红色,天子近卫军为黄,王爷为红,处处说明隶属王爷,隶属煜亲王陆畔。
  顺子打头骑在马上,英气十足,引领车架。
  他的表情看起来严肃,郑重。
  但心里却是:一天天的,我太难了。
  带车架来早了,少爷还没装完。
  来晚了,要是没有车接少爷,少爷会尴尬,会对他不满意。
  搞得他天天算命,少爷话少,掐算说话的时间,在该出现的时候及时出现。
  而这面,陆畔看到顺子来了,对钱佩英说:“岳母先行。”
  然后就指挥车夫,很少这么操心:走啊,在前面走。
  亲卫军们下马,跪迎一地。
  陆畔看到岳母的车动了,这才一手搭在米寿肩上,像搂着自己的亲弟弟一般,对米寿说,“上车。”
  米寿从单膝跪地的亲卫们身边路过。
  等待车夫放脚踏。
  米寿踩着脚踏,上了马车。
  陆畔等待米寿坐进去后,一身富家少爷宝蓝色服装,佩饰只头上插白玉簪子和腰间白色玉佩,黑色玄纹腰带,坐进车里。
  他看起来还没有王府亲卫们着装打眼。
  浑身上下没有任何王爷服装的标识。
  顺子懂。
  顺子认为谁都没有他了解少爷。
  看破不说破。
  他家少爷自小就喜欢这个调调,要的就是这个感觉。
  自己无需多说什么,让外人看到少爷的身边人就知晓,被伺候的主子爷,不可侵犯。
  他能从一众小厮中脱颖而出,靠的是忠诚吗?
  不,国公府养出的家丁,各个忠诚,这个,谁都不少。
  他靠的是揣摩得透彻。
  这不嘛,陆畔坐稳后,顺子看了眼亲卫首领。
  这些亲卫军们齐刷刷站起身。
  顺子和亲卫们连上马拽过缰绳的动作都是一样的,傲然的坐在马上,目视前方。
  车架动了,护送在车架旁的前两排亲卫军轻轻一夹马腹。
  后面等待的亲卫们,拽紧马绳原地不动。
  直到间距拉开,中间两排的亲卫军也轻轻一夹马腹。
  方阵一般,无论从哪个方向看,都是齐刷刷的。
  各府夫人们是先目送钱氏那台相对不太起眼的车离开,听到煜亲王说“岳母先行”,纷纷心头一梗。
  哪怕和钱佩英平日里关系不错的刘守备刘夫人,也心里一动。
  她要是有位王爷女婿,女婿要是让她的车辆在王架前,她都得……
  实在是太……
  紧接着,这些夫人们又行礼目送王爷上车。
  王爷旁若无人的,就像是她们不存在一样,从上车到落座,连看她们一眼都没看。
  只顾指挥岳母的车,关心宋知府的那个侄儿。
  这一出出,一幕幕。
  今日在场的夫人们,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心情太复杂。
  乱麻一样。
  尤其是曾讲究过宋知府女儿高不成低不就的夫人。
  而此时,那车队,早就走远了,马上就要拐弯,夫人们还没有人出声,也没有人提出咱们也走啊。
  目之所向,全是在望着离去的王爷车架。
  今日,沿街开铺子的百姓们也傻眼了。
  知府夫人的车辆,她们认识。
  宋知府,那没说的,百年难遇的好官。
  宋福生这口碑啊,黄龙官员啥都不羡慕,一向最羡慕宋福生在百姓中的威望。
  他们就纳闷了,宋福生又没怎么和百姓接触,百姓们是靠想象的吗?愣说宋知府亲民。
  由于宋福生的好口碑,百姓们自然也认为,知府夫人,人也非常好。鸳鸯配成双嘛,好人配好人。
  他们还举例呢,在茶铺子里说话,说知府夫人在哪里买东西,从来都不摆官太太的谱,而且打门前过,从来都是车速慢行。
  老百姓们就说:哎呀,你看,多体谅咱们,少有的好夫人。
  这不嘛,此刻认出知府夫人的车辆了,后面跟的却是看起来比宋知府还牛逼太多的车架。
  有那脑袋活的老百姓就寻思:
  妈呀,传闻王爷来啦,这是王爷吧。
  可王爷咋后行。
  为啥呀?
  除非有一种可能,受儒家思想,你甭管啥身份,你也得注意一些,敬重长辈。
  知府夫人能是王爷的什么长辈?
  有老百姓一拍大腿:明白啦。
  急忙满脸兴奋与身边人耳语几句。
  “能是吗?”
  “指定的!”
  而且老百姓们可不觉得宋知府的千金配不上王爷,压根就没往那上面琢磨。
  他们认为,都知府了,官多大呢,管理他们这么大一个城的父母官。那知府家的千金是很珍贵的,真正的千金难求。
  配王爷好哇。
  配王爷。
  这才是理想中的一对儿。
  莫名的有些兴奋,好般配。
  就是,王爷,您能赏个脸露面呢,想看看是长啥样的王爷配俺们黄龙知府的千金。这样想象起来才能更有画面。
  钱佩英坐在车里,忍啊忍,到底没忍住,笑了。
  柳夫人侧过身看她一眼,也憋不住脸上浮出笑意。
  有些默契,不必言说。
  俩人对视一眼,后来,索性笑出了声。
  “佩英,与我说说心里话,感觉怎么样,不准再糊弄我。”
  钱佩英捂着心口,满脸笑意扭头看向柳夫人,“说真话啊,那我可说了。我为老宋,说实在的,为了让他能好好做官,总不能都得罪了吧,好些事儿都忍。今儿,姐姐,我得张狂一把。”
  钱佩英忽然昂扬起脖子,一句一字道:“扬眉吐气。”
  痛快极了。
  高不成低不就,这话,她可没忘。
  说她什么都行,可讲究她家茯苓,是刺痛一位母亲的心。
  今儿,她的女婿要什么有什么。
  看谁还敢说,她女婿就能撕烂她们的嘴。


第八百四十八章 宋福生:我看你是吃饱撑的(两章合一)
  罗通判从宋福生的办厅堂出来。
  刚才,大人和他聊半个多时辰,特意嘱咐他,让他督促陈年的狱讼之事。
  有些案子,至今没破,宋知府让他翻出来重新听断,看看还能不能寻到蛛丝马迹。
  黄龙,不能只抓财务税收。
  被害家属在眼巴巴等着。
  还有陈年的一些案件。
  大人说他看过案卷,认为有些案件存在问题。虽犯人都已经被徒刑后死了,或直接死在狱中,但当初当事人喊过冤。
  这都属于历史遗落问题。
  总之,让他督促,如若真有冤案,必须昭雪。
  哪怕那些人已经死了,也要去重新审理,还百姓公正。
  罗判官曾被宋福生鼻子不是鼻子脸不脸的骂过。
  按理,他应该记仇,比其他官员更反感宋福生。
  罗判官这个职位,判官,有观察之责,有资格给皇上奏报宋知府不妥当之处。
  但他不敢奏报,黄龙上下有资格的官员都不敢。
  宋知府占圣心,谁知道瞎奏报会不会给自己搭进去。
  当然了,他心里也没想过奏报。
  因为他服气。
  罗判官以为妻子那事过后,宋知府骂的那么狠,骂完他,还会给他穿小鞋,所以他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别人到时辰下职,他总是在府衙继续忙,就怕宋知府挑错。
  实际上,并没有。
  那事儿,宋大人骂完他就拉倒,再没提过,还一如往常给他安排事宜,并没有架空他,没有安排其他人接替他掌管的事宜。
  像今日,罗判官再一次服气。
  因为以前,他就对上一任知府提过一嘴,说上一任判官签审的几个案情有问题,上一任知府笑了一下,拍了拍他肩膀。
  他懂。
  上一任知府就差明说,上任的事儿,我们都是新任,别没事找事。
  冤案错案翻出来,错案率高,对谁都不好。
  可宋知府却在忙完粮草赋税,忙完土地整改,忙完钱粮稽查等等政令后,马上就翻那些陈年旧案,甭管是哪一任留下的问题,都打算给捋清,他心里是很佩服的。
  昨日,他们看到王爷和宋知府相拥,刘守备感慨颇多,非要去他家吃饭。
  他俩人私聊。
  刘守备说,宋知府真可谓顺水顺风,运旺时盛,这又添个王爷,简直安如泰山,一步登天。
  更何况百姓都称赞。
  看着吧,日子一到,钦差来考核,都得说宋知府好,就是没有极好二字,要不就得极好。
  做官的,哪能不嫉妒。
  嫉妒不起来被王爷抱,还不能嫉妒这事儿?
  这声好很难换的。
  要知道有那老百姓是刁民啊,有多少不敢当面骂,在心里骂他们狗官。
  罗判官当时在心里想:自己还真不嫉妒。
  或许别人没看出来宋大人是怎么得民心的,他却看出来了。
  宋知府总是站在百姓的角度处理政务。
  像这错案,宋大人就说,当事人死了,亲人不还活着。
  咱们无非就是麻烦一些,考核的时候错案多一些,又能如何。
  给他们个公正,要不,几代人都抬不起头来。
  秦主簿目送罗判官一脸钦佩的离开,心想:
  那是,谁和他家大人接触日子长了谁佩服。
  自己早就五体投地了。
  秦主簿急忙拎着热水壶敲门,给宋福生添茶。
  “大人,夫人回来了。”
  宋福生连头都没抬,继续翻阅手里的奏报,得知佩英回来,并不稀奇。
  他没空去接,却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