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

第473章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第473章

小说: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开头就是:
  天朗气晴,惠风和畅,书肆里出现一位澄澈、轻盈、能涤荡不宁静心情的姑娘。
  这位姑娘接下来,静坐、阅书,翻卷,忘愁、为善,望云,俯瞰,形容她闺女各种各样姿态下的表情。
  要是依她说,哪有什么俯瞰。
  那日她在书肆现场,陪闺女一起去的。
  其实就是她闺女学累了,有点闲,有点懒,在卖呆儿的望天,这都能给写的可美好啦?
  那杨明远还说,他坐在书肆里,与那姑娘邻座。
  时光简静,午后的阳光,光影交错,不深、不浅,一如恰到好处的墨色。
  他总用眼角余光,装作不经意偷瞄姑娘的侧脸,心中涌起从没有过的欢喜绵延。
  说手中的书,也不再那么枯燥难记,有这样美好的人坐在身旁,书中似装有云朵、尘土、秋风、丽人、草原山川。
  哎呦,啧啧。
  钱佩英真是硬挺着让杨明远说下去。
  毕竟没听到后面,万一后面有过分的呢。
  结果听到后面,钱佩英不得不在心中说上一句,古代人是比现代人含蓄。
  除了形容她闺女的脸,在阳光侧影的照耀下有绒毛,白皙,被邻座的杨明远看见了,这算是肉体上的接触,别的没啥肉体,纯精神上的撩闲。
  钱佩英坐在上座,瞟了眼始终跪在那里的杨明远,那头脸脖子上都沾着茶叶沫子还有水渍。
  杨明远正背诵着,他站在街头,发现茯苓家庭条件好那一幕的心理:
  “有伊美人,见之不忘。
  无奈佳人,不在东墙。
  将字代语,聊写衷肠。
  何日再见,恕我彷徨。”
  而稍稍打动钱佩英,让钱佩英立马记进心里的是结语。
  杨明远写的那本“小黄书”,最后的结语是:
  这一见欢喜,写下并不是要在一起。
  只是希望,这样美好的姑娘,将来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难事都不要灰心。
  至少曾经有人被你吸引。
  姑娘,曾经有,以后也有。
  ……
  书房里静的吓人。
  钱佩英微微不自在的看眼始终背身而立的宋福生。
  心想:老宋,他背完了,你倒是说话呀。
  先开口的不是宋福生。
  杨明远抿了抿唇道:
  “叔,婶儿,明远知道茯苓妹妹是你们的命根子。
  如若允诺,她是下嫁。
  事实上,我也不知该怎么对她好。
  我只见过她几面,连话都说不上几句,但我可以学。
  明远会努力学着让她笑,让她开心,让她心中不存有委屈。
  明远会竭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好好当差,油盐酱醋茶,不让她拮据。
  明远更是曾无数次的想过,如若叔让茯苓妹妹嫁于我,我要做些什么。
  奈何明远笨,我就观察我嫂子和我娘一些不开心的事,也曾听过别家的烦心事,我就总结,该怎么做。
  这次来,还带了家母给叔和婶的允诺婚书。
  我杨明远,婶儿,请您相信,我终生不会纳妾,我母亲是同意的……”
  说着话,杨明远急忙掏出怀中婚书。
  那是他母亲对宋福生两口子一字字写下的:
  允诺儿即使无子也不纳妾。
  允诺杨家人少,规矩少,不会用外面的规矩拘束茯苓。
  允诺自己不会插手儿房中事务。
  甚至在婚书里,杨母在油灯下,含泪写道:
  她是盼着儿有宋福生这样的丈人。
  因为自家是这种情况,娘几个受族人欺负,跌跌撞撞的过日子有了今天。
  真心希望,儿明远至此后,能有了一个人口多多的丈人家,有事有商量的人,而不是像她一样会听不懂,只会添乱。
  希望儿往后能多些疼他的人,而不是年纪轻轻一个人扛起一切,他也有能帮忙的长辈了。
  字字带着托付一般的语气。
  这份允诺婚书,杨明远第一次收到时,在房中哭成小男孩。
  他最初只以为母亲学写字,学写婚书,是和别人家平平常常的婚书一样,却没想到是这样的一份婚书。
  还是杨母劝说,要给的,要这样写的,就给这份婚书。
  因为咱家有的,人家都有,咱家没有的,人家还有。
  咱拿什么求娶?只有好好待人家。
  并且,也是她的真心话。
  作为一名母亲,她只求这世间能再多些亲人善待她儿。
  宋福生突然转回身,几步过来,从钱佩英手中抢过婚书,长没长心,还看人家怎么写的。
  递给杨明远:“回去。”
  “叔?”杨明远眼中满是慌乱。
  “我说让你回去,听不懂话?!”
  杨明远眼圈微红,用双手接过宋福生递还的许诺书。
  当他僵直着脊背慢慢从地上站起,转身强忍着泪意时,钱佩英道:“站住。”
  他心口一跳,回眸看向钱佩英,眼里聚满希望。
  钱佩英在心里叹了口气,甩动下手中的帕子:“擦干净再走。”
  免得被传的满城风雨,京城来的钦差从知府家出来,头脸带着茶叶沫子,像是被揍了似的。
  钱佩英说完,就不再看杨明远。
  但能感觉到那小伙子慢慢挪腾着到了近前,将婚书重新叠好,放进怀里,然后用帕子开始擦脸,擦头发衣裳,擦完低着头对她和老宋说:
  “叔,婶儿,那明远先回客栈,改日我再来,行吗?”
  钱佩英没吱声。
  重新背过手的宋福生说,“无需。”
  所以说,家里人没人发现杨明远是被赶走的。
  只多少有点儿纳闷,宋福生怎么没出来送客?
  马老太还用眼神询问钱佩英:“谈啥至关重要的事儿啦?”
  钱佩英点头,“恩,他在忙,写东西呢。”
  而出了知府家的杨明远,再也无法像在马老太他们面前一般装作若无其事了。
  他靠在一户民居的墙上,心里不停地重复一句话:
  他搞砸了。
  他该怎么办。
  谁能帮帮他。
  这户民居的大爷,出来抱柴火,就看到一位穿着极其体面的小伙子,蹲在他家后门抱头,给那头发都揪乱了:“你咋啦?用不用叫郎中?”
  n。


第八百二十二章 一群狼崽子(二更)
  宋福生看眼更漏,“今日先到这,明日再议。”
  所有官员立即站起身,执礼恭送知府。
  秦主簿急忙跟在宋福生身后,对另两位文书使个眼色。
  让一个收拾文件。
  另一个别忘了帮知府大人换衣。
  而他自己是快步出议事堂,招手唤来车夫,让车夫将车赶到仪门处。
  没一会儿,宋福生就身着一身常服,步履匆匆走了过来,坐进马车。
  这两日,秦主簿已经重新摸好了大人的时间表,发现大人只要到了这个时辰,甭管手头事儿多忙,都要先推掉,去颜府亲自接女儿。
  “爹,你咋又来啦?你不忙吗?”
  宋福生笑呵呵道:“你这是什么态度,我来不好吗?”
  说完接过女儿书包,让闺女先上车。
  这两天,茯苓都没机会坐自己的马车,竟坐老爸的车了。
  走,老爸送,回,老爸接,路上要点心房看一眼,老爸陪着一起去看奶奶。
  父女俩回到家里,门才打开,就闻到院子里水煮鱼的香味。
  宋福生和宋阿爷他们边说话边洗手,拍了下女儿后背:“去换身舒坦的衣裳,咱就开饭。”
  钱佩英站在厅堂门前,默默观察。
  这两日,老宋私下里,连她都不给好脸,也不和她唠嗑,就装忙。到他闺女那里,笑的跟朵花似的。
  这天晚上,钱佩英洗完澡后,披着头发去了书房。
  “还写呢。”
  “恩,你有事儿?”
  “我说老宋,你啥意思啊?我告诉你啊,轻点儿作。
  两天啦,我就能忍你两天,多一日都不可能。
  你到底咋想的,那事儿就不提不念啦?那怎的,你闺女还一辈子不嫁啦?你给谁甩脸子置气呢。”
  宋福生板着脸,将毛笔放到笔架上,抬头道:
  “这话该我问你,你是什么意思。怎么的,你看上他啦?是谁说的他弱的跟个小鸡崽子似的。”
  钱佩英一看这能说上话了。
  说实在的,老宋拉着脸,她也有点不敢往前凑,才给了这两天缓冲时间。
  闻言小声道:
  “那你说咋整,这里又不兴自由恋爱,连个外男都见不着,啥事就是父母给做主说的算。
  以前我还开玩笑说找上门女婿,但那不过是玩笑话,真那样做,外面就得给咱家孩子讲究死。
  而且咱也不是说就给闺女定了,咱俩的意见要先达成一致,就可以进行下一步。
  甭管规不规矩的,找机会让闺女接触接触,和孩子透个话,问问闺女意见。
  最后同不同意,其实还是要她自己看对眼。
  但是,在这之前,老宋啊,你要明白,甭管在哪里,咱不能陪茯苓一辈子。
  你不能说舍不得,怕她受委屈,感觉谁都配不上就不让成家。
  得让她成家才是正常的人生轨迹,对不对?
  你不想要外孙外孙女了吗?”
  宋福生没吭声,只是脸色不好看。
  钱佩英瞟眼他,继续小声道:
  “我这两天琢磨过,杨明远应该能听话的吧?不敢欺负咱闺女,她娘也抖不起风浪,你觉得呢。
  至于他弱的跟小鸡崽子似的,那不是以前嘛。
  以前,他家多困难,就即使咱们去京城那阵,他家条件好多了也很瘦。
  你想想,他是长年累月的吃不饱饭,哪是考中举人三俩个月就能补回来的。
  你看这回来就不一样了吧?在翰林院能吃饱饭,我瞅着身板比在京城咱们爬山那阵厚实。”
  这找对象吧,钱佩英这个当妈的到真章时,小年轻是爱不爱,重视个稀罕不稀罕,她是要先考虑身体情况,万一不长寿,半道给她闺女扔下,那不完了吗。
  “哼,我宋福生的女婿,就看个身板壮不壮实?你可真是出息,那外面有的是。”
  钱佩英无语,都不讲个理了。
  人家杨明远就只剩下身板壮实啦,没别的优点?那长的帅看不着?生个外孙能好看。
  “你是就看不上他啊,还是谁都看不上,你与我说实话。”
  这回宋福生说的多,站起身瞅着他媳妇,跟看阶级敌人似的:
  “人家一说,你就上套,从来不长脑子想想,我凭啥给闺女嫁到那样的破家?咋好意思过来提的。
  一个寡。妇妈,遇事就会哭唧唧。一个泼妇一样的嫂子,占便宜没够的玩应,和那样的成一家,糟心事多了去。
  还得想招往死里使劲才能让我闺女过好,我养不起?我现在就能让我闺女过好日子,天天过!”
  钱佩英觉得这话过了,打着商量道:
  “老宋,就咱两口子,别这样抬杠。
  那杨明远喜欢咱闺女,说明他有眼光,不是什么比咱低人一等的事。
  那杨母,她也不想成为寡母。
  我看那保证书了,她一笔一笔写的很认真,和我刚学写字一样。
  咱换位想想,有几个当婆婆的,放下脸主动写保证,只要女方嫁过来,儿子家的事保证不管。
  她不是在冲咱低头,这么卑微,不过是在向希望她儿子能过的更好低头。
  再说回明远,他家庭条件确实不如咱家,那不如就该死吗?他又没有懒惰,倒是非常努力,一步也不敢走错,和他自己比,一天比一天好。
  要说他错就错在写书,可是也坦白了,你也听了。
  能感觉出来,他以为咱俩像他的长辈似的,真能对咱们有什么说什么,犯什么错也能原谅他。可能在他心里,也确实将咱俩当长辈看。
  但实际上,咱们这头只当他是互惠互利的朋友走动,根本就没将他特别当回事儿。
  也不可能啥都原谅他,他又不是咱俩的孩子。
  所以说,唉,你不相中就说不相中的,没必要贬低。
  再者,那也不是你的真心话呀,你跟我嗷嗷喊杀。
  你要是真瞧不起,你就不会和他成为朋友,也不会处处体谅帮助他。
  你呀,比谁都懂,你就从那时候趟过来的,年轻人只要心正,认干,眼下不代表以后。”
  宋福生听完,终于平静了不少。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道出心里话:
  “你也说了,拿他当朋友,冷不丁听,你就寻思寻思,啊?你小闺蜜要是惦记你儿子,他俩就算没差几岁,回过头,他妈的,朋友和闺女在一起,真他娘的。更何况,这两日我是在捋过去的事。”
  “捋什么?”钱佩英疑惑。
  “我拿来做朋友,却非要叫我叔的,啊,原来都在这等着我呐,都没一个好饼。”
  n。


第八百二十三章 用心良苦
  钱佩英一愣:“你是说,陆畔?”
  宋福生两手交叉放在腹部,眼神落在办公桌上,不置可否。
  他这两天,没少往回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