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

第405章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第405章

小说: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家后门有山,爬这真跟玩似的。倒是对那轿夫信不着,一路爬高,再歪歪拧柠给闺女和米寿掉下去。
  我们家孩子可少,哪个都是宝。


第七百三十五章 我想出去走一走,看看这个大世界
  最前面是小全子带着陆畔院子里的护卫开道。
  接着是四壮、高铁头、桃花、宝珠,茯苓和米寿,这几个人始终领先爬山。
  他们需要爬一会儿就回头等等身后那些举人们,要不然该走散了。
  惹的许多举人边爬山边和宋福生唠嗑:你家这几个孩子身体是真行,尤其是闺女。
  宋福生身上啥也没背,背包在随行的富贵身上。
  富贵那真是甭管到啥时都是好管家,眼里有活,并没有和铁头他们先爬山。想着人多,宋福生需要招呼那些举人老爷们,他好帮着喊话。
  所以宋福生爬山,只需要时不时扶一把钱佩英就行。
  举人们也早就见惯不惯,一路下来,宋孝廉对家人的好,对妻子的尊重,他们都是看在眼里的。
  很了解宋孝廉是位极其顾家的男人,夫唱妇随,俩人感情极好。
  宋福生笑道:“家里孩子们调皮着哪,上山下河掏鸟窝,爬这山累不着。我们家不是对着大山嘛,采蘑菇捡柴经常去。”
  有人疑惑:“侄女也时常去捡柴?”
  宋福生一脸:那她多点儿啥,多多少少要帮家里干点活的,要不然不得累死佩英了嘛。
  “干活,没那么娇气。”
  “我发现,宋兄,你和许多人家养孩子不同。”
  这位举人就纳闷了,你要说宋兄不疼孩子吧,那不对,一路都能感觉出来,惯着。
  侄女要去哪里溜达溜达时,女儿家不便,宋兄就让穿男装,恨不得当爹的亲自陪着,让闺女去那些路过的城池夜市转悠玩。
  可是你要说很疼孩子吧,就打比方他吧,他让闺女只干些针线活,空了描几个字,糙活累活是不会让闺女伸手的,那些毕竟是奴仆该做的呀。
  宋福生就笑,是,他承认,有些方面是和大多数人不同。
  因为咱不是现代来的嘛。
  几年下来,又给九族拐带的奇葩。
  所以朋友们稍稍接触了解的深一些时,就会很纳闷他家咋那么特殊。估计了解的人要是多了,往后也会出现看不惯的。
  像是看不惯他闺女挺大了,还能说出去玩就出去玩。
  看不惯就看不惯呗,谁敢看不惯他的家人,他宋福生就不和那种人接触,这是他底线。
  附近随着上山走的举人们,有几位就顺嘴问了,对啦,侄女多大了,一直也没好意思问,咱都不知晓宋孝廉家几个孩子多大。
  杨明远听到这个问题,一步俩台阶,特意听了听。
  就听到宋叔好顿和大伙掰扯宋姑娘年纪说,“十六虚岁,实岁十五,但不对,我闺女生辰小,所以应算十四。”
  有举人立马道:“你看,我就说吧,这闺女个头高,应是到了快成亲的年纪,崔举人还说,也就十三四,只是长的高。”
  宋福生不乐意听了,啥,你说谁到了成亲的年纪?有没有搞错,他闺女早着呐。
  宋兄,你别犟,只是议年纪,那你就说侄女及没及笄吧?
  宋福生用事实证明他是真犟:没。
  及笄也不会办,指定不办。
  竟整那没用的,俺们现代都是十八岁才算成人礼,十八再办。
  杨明远懂了,能让宋叔如此认真的掰扯年龄,连只差几个月都给算计进去,那真是一点儿也不浪费。这只能说明宋叔不想短时间内给宋姑娘议亲,不想思虑宋姑娘的亲事,不舍得。
  没那种心思,是不是不管谁上门提亲也没用啊?
  他奉上自己的所有,提亲会被拒。
  杨明远又给自己鼓劲儿,宋叔教过,凡事看两面。
  那好的结果就是,他提亲没用,别人提也没用。
  想到这,杨明远爬山又有了力气。
  半山腰上,宋茯苓站在坡上,深深地嗅了一口。
  哇,这里的视觉最好。
  庙身隐于葱郁林木之中,山川缭绕,烟萝鸟道,茂林幔绿,曲涧春流,相映成趣。
  闭着眼睛,晃悠着脑袋,在心里哼唱着:我们走着走着,花就开啦,在幸福里感受,什么都别说。
  有时,宋茯苓会特意哼唱一些现代的歌曲,
  因为她怕随着时间,心里的那些小调调会被渐渐淡忘。
  她在现代可是麦霸呀。
  可是这里不让女孩家唱,管教严格的人家连哼都不让哼,艺伶才有那个资格。
  哇,桃花和宝珠这俩没啥大文化的:“真美。”
  爬半天终于瞧到了妙处。要不然这俩孩子该觉得还没有采蘑菇好玩呢,毕竟采蘑菇能吃,不白挨累。
  “姐姐,你看,那面的山石上有俩大脚印,那就是神迹吧?”米寿嚷道。
  上山的一路,姐姐已经给他普及过啥是魁星,谁是文昌帝君,啥是文曲星,别拜错了神。
  五台山有文殊菩萨,谁又是文衡圣帝。
  文衡圣帝在关帝庙。
  关帝手捧春秋,最好科考完没出榜前去那里抽签问卜。
  而且关帝不仅会读书还会很强的武功,米寿听完就脱口而出:“那不就是哥哥?”
  姐姐想了想,有夸奖呦,米寿听的美滋滋的,与有荣焉。
  对,你哥哥,文武双全。
  米寿听完宋茯苓的讲解,还知晓了为何要去拜魁星。
  因为魁星左手托砚,右手执笔,一脚翘起托“一斗字”,一脚立鳌上。
  姐姐说,皇上大殿台阶正中石板上就雕有龙和鳌的图像。
  科举考中的进士,要站在大殿台阶下迎榜。
  当皇上宣布新科状元时,状元要接旨跪拜,随后就会换上状元服站在鳌头之处,独占鳌头就是这么来的,因此要去拜魁星,魁星就脚踩鳌。
  茯苓讲这些时,给米寿激动的,脑中都出了画面。
  那阵,米寿边爬山边表演:“姐姐,你说姑父到时候能不能就这么一掀长衫,上前几步走,利落跪下,跪拜状元之名,身穿状元服站在鳌头上,回眸俯视下面那些新科进士。”
  给茯苓吓的,弟啊,请低调,音量小些。
  前后左右全是做梦要当状元来赶考的举人,不是举人也是举人的家人,别惹的人翻白眼。
  不过,这一行人,人数众多,说话又是想说啥就说啥,爬山台阶又不是很宽,一口东北口音,难免就惹人注意。
  这不嘛,就有那种脑补宋茯苓一行人没见过世面的小姐,乘着四名轿夫抬的遮凉轿子斜睨一眼。
  可能是本地人呗,与随行丫鬟随口说了句“这些外地的”,被小全子听见了。
  小全子就要上前:握草,你给我下来,给宋姑娘跪下。
  吓的小全子的徒弟小左子,急忙上前劝:
  “师父,消消气,小的觉得,姑娘不是那张扬的人,姑娘又没听见,不是什么大事,您就别亮牌子让人跪啦。”
  小全子却回手打了徒弟脑袋瓜一巴掌,“知道你、我,为什么都不如你师爷吗?”
  “为么。”
  “当奴才的,用你去分析对错?用你去分析是大事还是小事?没有对和错,敢让咱主子受丁点委屈就是错,就是大事。这才是咱们该琢磨的。就欺人了怎么啦?只要主子开心。”
  小左子一脸为难,有点没听懂:“那?那师父……”
  望着那轿子已经走远了些,一咬牙:“那小的去追她,让她麻溜下来跪地认错。”
  小全子回眸看了眼宋茯苓。
  那位已经笑嘻嘻准备掏好吃的了,要吃桃罐头。
  算了,忽然来位姑娘跪下,再给宋姑娘噎到。
  确实会被影响心情。


第七百三十六章 中啦
  “哥,姐夫,过来吃,”茯苓招呼着。
  四壮每每听到茯苓叫哥,心里都软乎乎的。
  不吃,都给妹子吃。
  高铁头却用胳膊撞他,“快些吧,哥,帮着打扫打扫,佛门重地不能带熏肉吧。”
  他们身上可是背了好些饼子卷熏肉,里面夹着酱、葱丝、鸡蛋丝,最好到山顶前全部吃掉。
  一罐罐、一袋袋油纸包的吃食,从背包里、小全子他们身上背的行囊里取出。
  主食:大饼卷肉。
  小吃:卤豆皮,卤猪耳鸡爪,凉拌藕片,盐煮花生,香肠。
  糖水是用几个小瓮装着碎冰,镇着的山楂罐头、桃罐头、梨罐头,这些都是昨晚,陆家别院的厨娘现熬制的,听说熬到半夜。
  另外,四壮身上还背着一罐蜜红豆奶冻。
  据雪娘透漏,据说这玩意是黄尚次的,然后黄尚又命膳房师傅将如何制作教给国公府,就为让老夫人尝尝。
  这个不能给别人,没带多少,四壮将装奶冻的小罐单独放在一边。
  一会儿妹子、弟弟和媳妇吃饱了,让她们几个吃。
  茯苓一口香肠一口大饼子,坐在台阶外围的大石头上,悠哉悠哉的和桃花她们边说笑边吃。
  宝珠用帕子拧了拧冰块,帕子就凉快了,想要给茯苓擦脸。
  桃花说,“别给她擦。”
  妹妹那小脸抹了油的,你给她擦完,身上没带油,回头该被风吹黑。妹妹那脸和她们可不同,糟践不起。
  “那擦擦脖子,凉快凉快,”宝珠说着话就拿着帕子要给擦脖子擦手。
  茯苓躲开:“嫂子,我又不是没长手,一会儿我自己弄,你快吃吧。”
  说完,不顾形象,嘴里还叼着藕片就喊人,还喊的是男人:“全子,过来吃点喝点。”
  “小姐,小的不饿。”
  “不饿也过来喝些山楂水,带冰碴的,凉快。”
  小全子趁机小声教育小左子着:“瞧见没?有口凉甜水都惦念,这就是为师的面子。你也好好的,咱一心为主不会白白付出,主子心里有数,惦记着咱们呐。”
  小左子:是啊,师父,你好厉害。
  不过,师父你也要向顺子师爷接着学。
  据府里传,顺子始终随少爷远征。
  在上一次非常危险时,少爷为顺子下海捞过鱼。
  他们这些小厮听说后,都很是羡慕。
  那哪是鱼?换做他们会舍不得吃,转头就会甘心情愿为少爷肝脑涂地。
  宋福生他们这些慢吞吞的人,终于到了。
  宋茯苓都要吃完了,“爹,你们怎的这么慢?”
  宋福生瞅了眼身后坐着几个轿子的同年,心想,能不慢吗,这几个人说爬不动,非要等着坐空轿子。
  宋福生也挺嫌弃杨明远。
  你瞅在他旁边跟着,呼哧带喘的。
  年轻人,才几岁啊,以前家里条件不是不好吗?又不是那贵公子,那时不下地干活呀?
  杨明远赧然。
  母亲确实不让他干活,只让他念书。
  他家那田地,只那时候征兵,需要卖几亩地抵人头税的时候他才去过。
  当然,他也提过几次想下地,哥都没让。
  哥说供不起他念私塾,要靠他一人自学。
  没有先生解惑,已经比旁人难上百倍,就更要抓紧读书。
  宋福生听完还没等发表意见,钱佩英就说:
  “明远,那你眼下行了,真得对你哥嫂好些。
  毕竟你不小了,不是下不了地的年纪。
  你哥嫂还能让你不去干活,那绝对不是忍的事儿,尤其是你哥对你。
  他可不晓得啥时候能恢复科举。
  咱说心里话,像咱们这种普通人家,秋收那阵多忙,会有人觉得读书是没用的,得先吃饱饭呀,对吧?
  可你哥,愣是让你这么多年能安心读书。
  我觉得他不止是听你娘话,是对你这个弟弟打心眼里好。”
  杨明远笑着点头。
  每每听到宋叔和婶子能掏心窝子聊家常,他就心暖:
  “是,婶儿,我哥那人话极少,他从不会讲出来,但我都知晓。
  平日里,我嫂子处处咬尖,我哥从不和嫂子计较。
  不过,征兵那一阵,我嫂子闹着不卖地,想让我被征去当挑夫,我哥就吼了她。
  人说,患难见真情,那时候我就知晓哥将我看的很重。
  我将来无论在哪,不用娘提,都会带哥嫂一家,也会尽力供侄子成才。”
  宋福生:“……”
  要不,他躲开吧。
  你们瞧瞧,这俩人隔着他唠嗑。
  要不佩英,你站在明远跟前儿,我就别站在中间碍事了。
  钱佩英也确实愿意和杨明远聊。
  这小伙子长的精神的,还接地气,一路爬山没啥事儿,聊家长里短,“杨康”都能和她有共同语言。
  就是,就是聊天的过程中,钱佩英发现,这小子身体素质一般,没看老宋都忍不了嘛,问你才多大就这么完蛋。
  好像气血不足,要加强锻炼。
  此时,杨明远随着宋福生终于到了临时歇脚地能歇口气了。
  他两手拄着膝盖,喘着气,看向宋茯苓。
  没想到她是这样的宋姑娘。
  平日里瞧着懒,一副娇滴滴的模样,不乐意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