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

第385章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第385章

小说: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易。”
  这话一出,其余几位老太太也面露遗憾,纷纷说:
  “只有小将军才是最好的。”
  “只有小将军在咱们有难时伸手。”
  “真想让小将军来家喝杯喜酒。”
  陆将军上回从咱家走,一直到眼下走多少天啦?
  王婆子用手蹭蹭衣裳,“要想知道,我回去给老姐姐们翻。他从走,我就记,在俺家炕围纸上,一日划一道。”
  恩?
  马老太忽然觉得自己对珉瑞不够好,还有进步的空间。
  你瞅瞅,这王婆子都能有心记下走多少日,她都没有记。
  “你记它做么?”又不是你孙女婿。
  就在这时,外面大门口传来唢呐声。
  艾玛,一帮要饭的来啦。
  这些职业要饭的,和路上遇到的可是两码事。
  这些人比狗鼻子还灵便,哪个村有喜事有什么的,他们啥事都知晓,掐着日子上门。
  不过,倒是不膈应人。
  人家不白拿吃喝,上门讨饭会说吉祥话。
  今日这伙更专业,还带着乐器:唢呐。
  马老太她们立即端出早就准备好的列巴,“今儿大喜的日子,要是打发不走,再多给点儿,别与他们吵吵嚷嚷废话。大户人家,人家那都撒些铜板钱打发。我三儿有这么多同年在场,别出什么纰漏让我儿丢面子。”
  中啦,中,放心,小鬼难缠的道理还是懂的。
  与此同时,丫丫小脸红扑扑的跑进宋福生家里找钱佩英:“夫人,共栖村的周家送来贺礼,正在门口等着。”
  “你叫我什么?”
  钱佩英猫腰轻拍丫丫屁股一巴掌,淘气,不知道从哪里听来的,不向她叫三婶改叫夫人。
  钱佩英急忙出了小楼去找大伯娘。
  周家那是大伯家的亲家,大伯家最小的闺女翠兰,已经和那周地主定了亲,明年四月初嫁。
  本来初定想三月,但是怕三月份,宋福生人在京城科举还赶不回。
  周家那意思,往后等一等,想让三哥(宋福生)前来参礼。
  没一会儿,隋家也送来贺礼,隋家不仅礼物到,而且人也来了,老隋的媳妇都跟了来。
  钱佩英说,我去给你们喊老宋。
  老隋急忙拦住。
  望着宋福生在一堆人中间周旋的背影说:“不用,那都在忙着,咱们又不是外人,什么时候不能说话。这么的,我那亲家在哪呢,我去找他。”
  说话时,还暗示他媳妇,让帮着忙活忙活,别真拿自己当客人。
  然后老隋才领着儿子隋绍波去了后院找宋福喜,让这毛家女婿帮宋福喜那个准岳丈干干活。
  大丫和老隋家大儿子的婚事,定在明年秋收后。
  要不说这老隋一家是憨厚人呢,在娶媳妇这件事上,始终将姿态放的很低。
  咋回事呢,最开头定的婚期不是秋收后。
  那时候初定婚期是六月,结果朱氏那人,张嘴就来,当着外人面前说:“啊,让俺们大丫嫁过去就下地收粮,过门就累断腰,晒的却黑的。”
  给宋福喜气的,拦又拦不住婆娘,那都嘴一张不过脑子说了出去。
  可能是媒婆回去就学舌了呗。
  没过两日,隋家就又让媒婆来了一趟告诉道,又找人算日子了,上回初定那日子没有秋收后这日子好,这个找人合过八字,更吉利,咱们秋收后再嫁。
  说白了,就是寻个借口,依了宋家。
  这不嘛,就因为有这个小插曲,宋福喜在后院见到老隋和未来女婿时,离很远就迎上前露出笑容。
  宋福喜寻思:
  咱瞎摆啥谱啊,大闺女嫁过去那是要过一辈子的。
  眼下给亲家一家添堵,闺女嫁过去万一被瞧不上可怎么整。其实不用娘家婆家非得谁压谁一头,咱就实诚些,俩好换一好。
  宋福喜和老隋道:“前院忙着,我也说不上话,就帮着劈劈柴,让做饭烧火用。”
  隋绍波都没用他爹提点,听了这话,捡起宋福喜放在地上的斧头就开始劈柴。
  宋福喜不让毛脚女婿干活,老隋拦着打岔:“听说,你给邵波他们做了柜子?哎呀,亲家,你费心受累啦。”
  “费啥心,就照着我三弟屋里那柜子做的。我手艺一般,还要学。那咱去看看?瞧瞧能不能摆下。”
  “走。”
  所以说,后院劈柴只剩下隋绍波,宋茯苓她们几个胆大的姑娘就来了,假装路过去灶房,上下给隋绍波好顿瞅,进了屋就一阵:“哈哈哈,大丫姐,看见了,他长的还行。”
  给马老太愁的,你大姐夫长的行不行是你能说的?还没长大的性情可怎么整。
  大丫一手拉着宋茯苓,一手拉着二丫,她现在还没等嫁人呢,就有些舍不得俩妹子。
  可能也是被今日气氛渲染的。
  在大丫心里:妹妹二丫,以前为拦母亲替她挨了不少打,她们姐俩只要有委屈就凑到一起。
  至于胖丫,她以前不懂事,还稍微对胖丫嫉妒,有自己的小心思。
  可是这几年自从烤蛋糕、烤列巴,经常和胖丫妹子在一起说说话,就发现自己想的不对。
  昨日,胖丫在浴房里给桃花姐做奶浴,就是让桃花姐平躺在皮床上,用牛奶向脸上抹身上抹,大丫不知道当时桃花感没感动,她有感动。
  她看着胖丫一边伺候桃花,一边柔声细语说,“姐,别担心,你一定会过的很好的。”
  大丫有那么一瞬,急忙背着人抹了抹泪。
  这事儿整的,以前她恨不得立马嫁人离开这家,免得受母亲打,眼下竟盼着日子慢些过。不是在娘家没待够,是舍不得小姐妹们。
  ……
  前院里,外面大门口忽然喊话道:
  “知县大人到。”
  “仓场衙魏大人、庞大人到。”
  最让大家意外的是:“奉天府尹李大人贺礼到。”


第七百零六章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两章合一)
  随着这些官员的到来,随着知府大人的贺礼到,气氛更是被推上了一个高潮。
  胡知县进门就笑着表态,说他今日不是县老爷,大家都放松些,没有公事。
  他今日不过是来喝宋兄义子、外甥女喜酒的。
  村里来参加婚礼的老爷子们和汉子们直咂舌:
  早就知晓团长跟他们青天大老爷关系不错,不敢想能好到这种程度。
  难怪想给哪家小子安排官职就能安排上。
  今儿不过就是义子、外甥女成亲。
  义子,他们知道是咋回事,不就是四壮吗?
  这都能给面子来参礼。
  要是换成赶明胖丫嫁人、米寿娶妻,马老太过寿,那礼想必会更厚的不行。
  不提礼,俗了。
  只说青天大老爷能亲自来,就这事儿太有面子啦。
  放眼十里八村,哪村、哪户,能有这份脸面招待县太爷喝酒?
  胡知县之后,魏大人、庞大人下了马车,也对来大门口亲自迎接的宋阿爷他们说,今日在这里没有大人,没有官员,老爷子,我们就是来喝喜酒的,欢不欢迎啊?
  “欢迎,欢迎。”
  这回村里观礼者有些懵,搞不清这又是什么官,不知比不比知县大。
  还是宋福财被急匆匆叫出去,有妇女听到对话才说,“好像是大郎他们的顶头官。”
  “啊,那就是咱村列巴奶砖送去的场衙官?”
  “应是。”
  “哎呦,难怪让咱村挣这份钱,你看看那俩官与咱团长的关系,称兄道弟,要不说咱全村都是借团长光呢。没有咱团长,咱就算会熬奶砖、奶砖能熬出花儿来,人家也不能收哇。”
  “对,这就叫上面有人好办事儿。”
  “那你们说,那俩场衙官和县太爷谁官大?怎么看县太爷对那两位大人点头哈腰的,那些举人老爷们也都围上去打招呼?”
  在举人老爷们心中,自然是要和魏大人、庞大人多说说话的,尤其是和魏大人。
  这位可是从户部下来被分到仓场衙的。
  你先别管魏大人在户部时受不受重视,就凭人家曾在那里就职,正儿八经的衙门门槛高。帖子能送到户部尚书、侍郎等几位大人手里,凭这份能量就不能小看。
  当李知府的贺礼到,这一嗓子传开时,村里忠厚老实的老爷子们甚至互相问:
  “咱要不要跪下呀?”
  你跪礼物干啥?
  那不得谢谢嘛。
  “谢谢你也不能听声就跪呀,该给团长丢脸啦。话说,今儿才知晓知府姓李。”
  原来是姓李啊。
  任公信提醒:“有点儿深沉劲儿,没见过更大的官吗?”
  “谁?”
  “你们忘啦,陆将军。”
  对,俺们可是见过定海将军的人,任家村村民立马底气足了些。
  不过,村里人即使腰板稍微站直溜些,脸上仍旧是一副:
  俺的娘啊,原来县老爷亲自来宋家真不算啥,奉天城的知府都要给团长的义子、外甥女庆贺。这两对新人,往后要是不好好过日子真说不过去。
  看热闹看到这,村里人又开始新一轮的:
  “团长那人,品性是真好,宋九族家人是真不忘本哪。”
  可不是?
  他们这些老农,要不是仗着和团长一个村里住着,要不是仗着宋九族家从来没有门缝里看人,说实在的,哪有资格扯两块红布就登门喝喜酒。
  你听听,你看看,人家门槛迈进来的都是啥人。
  “我觉得咱们在这里吃席是在给团长丢人。”
  “别那么想,团长不能觉得咱们丢人。这么的,快,再拎娃娃们的耳朵叮嘱一遍,等会儿开席收着点儿,吃不饱回家吃,不许丢磕碜,再恶心着那些大官。”
  其实,关于李知府送来礼这事儿,连宋福生也很意外。
  宋福生见过李大人,远远的看着,从来没有说过话,不明白怎么会给他送礼?又是从哪里得到的消息?
  这份疑惑里,也有村里人猜测的想法,那就是:
  如若是他家茯苓嫁人,那是他亲闺女,多多少少还有些说得过去。
  这只是义子、外甥女成亲,是不是有些太客气了?
  全家就马老太一个明白人。
  没错,她知晓李知府为啥送来礼物。
  老太太认为:
  那不是珉瑞递给她一个牌子吗?嘱咐家里要是有大事、难事、解决不了的事,可以不用搭理童谣镇的知县,让她越级直接去找李知府,凭这个牌子,人家就定会面见她。
  珉瑞怎么可能只嘱咐她这一头,也要和那面打声招呼的对不?要不然人家那么大个官认识她是谁呀。
  所以说,李大人的这份礼,可不是冲她三儿面子,是冲陆珉瑞的面子。
  马老太急忙从裤腰处拽出一张红封,这都是早先准备的,以备给哪家娃子红包。
  她将这张红封打开,又向里面塞了些碎银,“那个谁,你站住。”随口喊来一人,抬头一瞅才发现是她二侄子宋福寿。
  你不行,你起开,这独眼,形象不好看,换个人来。
  马老太细细嘱咐郭老大家的大小子,让将这红封给门口李大人派来的小厮送去,别让人家白跑趟腿。
  “阿奶,我这向三叔家端盘子呢,你有和我说话的功夫就直接去呗。”
  给马老太气的,怎那么多废话,让你去你就去。
  她不能出面的。
  她是宋福生的母亲,不,三儿并不重要,她的重要身份是陆珉瑞的奶奶。
  她这么牛逼的地位,怎么能跑到大门口给一个小小知府的小厮塞红包,这不是扯呢嘛,该给珉瑞丢脸啦。
  ……
  小楼里,客厅摆了三桌席,通通都是有些身份的人坐在这里。
  三桌席勉强坐下,将客车的沙发茶几,全推到了角落里。
  魏大人大致扫了眼这三桌人,心想:
  宋兄这人缘是真不错,今天过半的举人都来了吧?
  过半,这个数字是很吓人的。
  因为有的人可能压根就不知道消息,所以没来。
  有的人是户籍在这里,本家在外地,眼下还赶上快过年,可能早就回了老家。或者是有的举人已经启程去京城。
  再去掉一些喜好掉书袋性情古板的举人,这些是属于怎么处关系也处不到一起去的。
  老魏有理由怀疑,去掉以上几种可能,时隔多年的科举,奉天第一届新鲜出炉的举人全在这里坐着呢。
  宋福生站起身、举起杯,先向这三桌人表示诚挚的感谢,谢谢大家捧场。
  他一连喝下三杯酒。
  有人问他,子帧兄,怎是两对新人一起办席,闻所未闻。
  宋福生举着酒杯笑谈:
  你们不知道,两对已经很少啦。
  像我大侄子这种就没参与,妹妹和侄女的婚期往后推,包括前一阵家里,已经有俩族里的孩子嫁了出去,没凑这个热闹。要不然,我们家都能办出大型集体婚礼。
  这番话惹的大家一顿笑。
  宋福生又挨个敬酒说:高兴,今儿太高兴了。
  别人说:“真看不出来你是有儿媳的人。”面太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