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

第378章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第378章

小说: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太多人提及。
  宋福生点了点头,哪里都有不咋地的官员,同样的,甭管现代古代也都存在好官。
  他又细问了问,仓场衙最近忙不忙,是不是又开始运粮啦?有没有提及奶砖和列巴。
  高铁头说:“有。”
  其实刚下大雨那阵,魏大人就要给任家村再运一些粗粮订做列巴。
  但是当时地库好些被淹,一直忙着先将存粮藏好。
  再加上这场雨灾造成的收成很差,仓场衙今年也没收上来什么粮食,农民全都欠着赋税,交不上税粮又不能杀了百姓,仅收上来的粮又由于运输不便,因为这里不下雨,有时外地会下雨,供应不上,所以就一直耽搁着。
  “好,哪日他找我,你们就去给我送信儿。咱们家随时能再做,就是粮食不足。”
  宋福生当日又去童谣镇看了看情况,那真是比奉天城差远。
  难怪那日胡县令挺不是滋味地说,县里真不如这小小的任家村。
  这次水灾,经济农作物的损失不提,北方地区凡是发生水患的各地,只死伤就达到数万人之众。
  从陆畔离开,一直到一个多月后,任家村才彻底解禁,允许外面人随意进村。
  天彻底冷了下来,千里马镖局早就营业,马老太的点心店也重新开张了,就是买卖都不咋好。
  就对付过呗,大环境如此,他们九族再厉害,也不是能影响大环境的人啊。
  随波逐流而已。
  不过,还好在这个月份有件大喜事,那就是科举成绩下来了。
  举人第一名,解元:陆畔。


第六百九十二章 让俺摸摸
  最近几日,牛掌柜天天两手插着暖袖去放榜那地方溜达。
  上午一趟,下午一趟,就怕错过金榜题名时。
  这不嘛,今天终于被他第一时间等到了。
  天空在扑簌簌落着雪花。
  雪花落的牛掌柜一头一脸,他却只埋头向店里跑,边跑动边用衣袖抹着眼睛激动的直哭。
  此时,千里马店里,宋富贵正在发火训人。
  他训组里才押运回来的成员刘二猛子:“你说,你这棉衣没问题是不是?”
  说着话,富贵就开始当众脱衣裳,当着一帮汉子面前给自己扒的就剩一套里衣,“去两个人给他也扒啦,给他棉衣拿来,再给我拿秤。”
  将自己的棉衣放在秤上面,又将刘二猛子的棉衣放在秤上面。
  宋富贵指着秤:“你棉衣里面的棉花呢,啊?别和我说穿久了衣裳薄,我这套棉衣就没下身的穿,也比你的有重量。”
  给他来这一套玩心眼。
  俺们宋九族以前比不比你们这些人会过日子?
  俺们宋九族省着过日子那阵,你们还在活泥巴。
  刘二猛子眼睛通红道,“头,再给我次机会吧。今年收成不好,粮价高,咱们又停运许久没进钱,家里日子实在不好过。我那几个娃的棉衣太薄,都不敢出门玩,我看着心疼,就让婆娘将衣裳给拆了拆,棉花匀给了几个娃子穿。”
  大家伙都是当爹的,许多人情况也和刘二猛子差不多,听完这话都微低下头。
  今年,这场雨灾,将家里那点儿存项彻底掏空。
  不提屋里被雨灾冲走毁坏的物件需要置办,只说田地被淹,没被淹想吃好吃饱都费劲,就不用说被淹后雪上加霜,彻底填不饱肚子。
  需要用银钱买一些粮食吧?还有税呢,欠着衙门税粮银。
  就以上这些,还得是家里有些家底的,一大家子共同想办法,而刘二猛子家属于特别困难。
  宋富贵情感上理解,他就是从一文钱憋死英雄汉趟过来的人,但是:
  “东家好心给你们做棉衣,就是为了让你们路上不挨冻,为的是让你们快些押运,别冻的手都伸不出再运碎物什。
  可你们眼下给我们讲难处。
  那镖局和东家的难处,你们怎么不帮我们着想着想?”
  宋富贵站在这一帮汉子面前拧眉气愤道:
  “从最初就是好心照顾你们,跑挺老远去招工,我们图啥?
  你们现在去外面看看,几个城墙处蹲着等干活的人有多少?
  那些人都不用东家给准备棉衣,自己带,甚至都能自己带干粮。
  东家可不可以去招那些人干活?何苦来还要为你们着想这那,你们的良心呢。
  你们冻的直缩脖缩手,给那些瓷器类摔碎了,你们赔吗?
  你们在路上冻死啦,敢保证你们家里人不会来镖局要说法吗?”
  宋富贵越说越生气。
  这年月,想好心办点事咋就能这么难。
  就为了成全这些从偏僻山村召上来的长工,福生连棉衣的事都给花钱单独张罗。
  让以前给家里盖房那些逃荒人的婆娘做的棉衣,侄女胖丫给画的图设计的,肩膀都绣着千里马字样,老太太们又将一件件棉衣上秤。
  反过头这些糊涂蛋整出这种事,白瞎了这份心,带一身冻疮回来,怎么的,还得给你们被冻后再搭点儿药钱呗?
  宋富贵嗤笑一声:
  “今日是棉衣,孩子没棉衣穿,你们给抠出点儿棉花。
  明日老子娘没有棉衣,再抠点儿棉,你们光膀子押运得了呗?
  别的,别只棉衣。
  你们最好连路上的押运干粮也别吃,家里不是困难吗?今年地头不是收成少、粮价贵吗?
  我给你们出个主意,将口粮省给他们,然后你们通通饿死冻死。
  这样的话,你们娃子和老姿娘就不是少口粮和没棉衣不能出门的事了,是顶梁柱倒下,都可以一家子等死!”
  王忠玉和四壮带另一只队伍进院。
  四壮的千里马棉衣制服,胳膊处绣有三道杠,王忠玉是两道杠,由此可以看出,四壮虽不会说话,但是比王忠玉“官职”大。
  他们这是才从京城押运回来,就听见前院大屋富贵在训话。
  四壮摘下棉手套,抿了抿干裂的唇。
  王忠玉疑惑:这是咋的啦?
  听说有人将棉衣里的棉花掏出去大半,手脚全都冻肿,鞋都脱不下来,王忠玉回头瞅了眼他这个组的人员,心想:
  巧了,他们组里也有俩人干出这种事,那俩人的押运工钱到此为止,一会儿就给结算,结算完就给撵回家。
  他和四壮是不会像富贵一样好心训话的,发现就直接开除。
  给什么机会啊?下次这样的人还会有苦处,咱还接着原谅吗?
  再说啦,四壮和他在路上比比划划唠过磕,说是在陆家当家将那阵,陆公子就从不听别人讲难处,从不给别人二次机会。
  在忠玉看来,小将军也没空听别人解释,管理那么多人,要是挨个听就不用干别的了。
  所以说,他们必须要向更正规的陆家军学习,没规矩不成方圆。
  就在这时,牛掌柜终于激动的哭回了家,进院子瞧见四壮他们回来了,已经顾不上意外。
  这也太速度了,正常来讲不是该三四日后才到家吗?
  “金榜贴出来啦!”
  一嗓子喊完,屋里屋外所有肩膀带杠的队长们通通冲了出来。
  给富贵急的,他给自个脱的这么干净作甚。一边向外跑,一边跳着脚套棉裤,差些摔门槛上。
  ……
  金榜张贴墙这里。
  只看,一帮穿统一服装的汉子给一名老太太举了起来。
  眼下,奉天城里的大多数百姓已经认识千里马镖局,一看身上穿那件衣裳就知晓是在千里马做工。
  大户人家的小厮们也识得那些“杠”,要想运货,就找肩膀绣的杠多的人说话一准行,那代表着他们是主事人,能定下来运单的。
  富贵、四壮、忠玉、田喜发,他们四人穿着三道杠两道杠的制服就给老太太举了起来,“都让让,让让。”
  只因马老太颤抖着唇说:“我想摸摸那烫金的字。”
  她三儿“宋福生”三个烫金字,赫然出现在金榜第二位,她儿名字上面写着:亚元。
  马老太吸着鼻子,激动的啪嚓啪嚓掉泪,用衣裳角擦擦手,摸完宋福生,又去摸前面的“陆畔”。


第六百九十三章 此子只应天上有
  漫天的雪花下,就马老太这种激动到扒住金榜不放的模样,谁能不知晓她和头两名有关系?
  张贴榜单的衙役们,都在仰头望着她,纷纷恭喜她。
  一口一句恭喜老太太啦。
  附近来看榜的人,在听说此老太是亚元的娘亲,也由衷的向马老太祝贺  这老太太厉害呀。
  那是能培养出举人老爷的娘亲。
  这回,马老太也真配叫一声“老太太”了。
  因为宋福生没爹。
  他要是有爹,中举后,其父会被外人称为“老太爷”,宋福生其人真真正正被唤上一声“老爷”,其子为少爷。
  正可谓,一世中举,三世为爷。
  所以,与之相匹配的,马老太就是老太太,钱佩英会被人称为夫人或是太太,宋茯苓是当之无愧、地地道道的小姐。
  有人认出马老太感慨道:
  “依在下看,应得的。
  你们不知,这位老太太曾支过科考棚子,帮助不少赶考者存放物什、换银钱,提供开水,让陪考的人有地方坐,帮那些赶考者存书。
  那日下大雨,她的点心都被雨浇了,书生们存放在她那里的书却完好无缺。”
  “那个扛饿的点心就是?”
  “没错,就是此老太卖的,她在中街有间点心铺子。”
  这番话一出,很多人又开始夸赞,果然有其母才有其子。
  其母都能做到这种程度,其子的品性可想而知。
  其母的好心肠让老天爷看到,所以老天爷才让老太太得偿所愿。
  马老太笑着掉泪,这事整的,还被认出来啦,失态啦。
  “不好意思,我失态了,谢谢,谢谢大家伙。”
  说完,马老太双手合十,又再次冲榜前的人表示感谢。
  认识的不认识的都在恭喜她,谢谢这些人给添喜气。
  老太太还很注意形象,一脸笑意示意富贵他们:咱得往外面撤一撤,你们挺高的个头别挡在榜前,让别人也能看清楚榜单。
  此时,榜前那真是什么样的人都有,没疯几个都算定力强的。
  毕竟,百里挑一啊,一百个秀才里才出一个举人。
  毕竟,自古以来,穷秀才,富举人。
  比如,此时杨明远的母亲,那都激动的抽过去啦,比起马老太的定力差远。
  杨母能不抽过去吗?
  她儿杨明远此次高中举人,名次排在中间靠前,名字被写在第三十六位。
  杨家苦日子彻底走到头,以前所有的苦楚都将成为过去。
  可以想象得到,以前那些不和杨家联系的亲属都会纷纷登门,杨母那口常年被瞧不起的恶气出了。
  一些认识不认识的大地主土绅,更是会请她儿当座上宾,要想从她儿这里得到一些好处,送丫鬟送银钱甚至送房子都会出现。
  她那双常年给人浆洗衣裳干裂的手,再也不用干活啦。
  瞧,就是这么现实,杨母抽归去那一瞬,她儿媳掐着她人中哭的那叫一个真心实意,比对亲娘还真心。
  往后可得好好对待婆母、溜须小叔子。
  还有一些不认识的人也纷纷过来帮忙。
  一看都能喜的哭抽过去,那就是这家出了举人老爷呗。帮忙给送回家,即使没有好处,也能得到举人老爷的一声谢不是?
  马老太一看有那么多人帮忙抬杨母,有去叫郎中的,她儿媳还要脱棉袄给杨母保暖,又给搓脸搓脚的,也就拦住了田喜发,没让过去帮忙。
  这是杨母。
  此时,榜前还有一群小厮发疯的,属于马老太备不住能认识上的。
  那就是丁坚、林守阳、谢文宇仨人的小厮。
  丁坚不用说,他一向实力够,这次高中经魁第四名。
  但也得说,他占了些便宜。
  丁坚占的那点儿便宜,也是林守阳和谢文宇能挂榜中、榜尾通过的原因。
  那就是越往上考,越会考实用策论题史论题,像是论述如何当官,对当下形势的见解?以史为鉴,你怎么看?
  这可不是一些阅历不足的穷书生,还有闭门造车的学子能答好的,最起码要多念几年书院,听听先生传道解惑。
  这几人别说书院了,打小连府里的西席都是很有名的大家。
  他们占着与生俱来的家世,占着被其祖父、其父常年熏陶如何为官,占着比平民学子高出不少的见识,也就会在史策题上得优。
  就拿杨明远和他们几人比,杨明远基础题就没有错的,一道都没错。
  但是后面的几场大题,论述深度远远比不得这仨人。
  丁坚的小厮看到自家少爷高中经魁没咋地,林守阳和谢文宇的小厮们却在榜前疯了般跳跃着报信儿:“少爷,少爷,高中啦!”
  弄的丁坚两名小厮互相瞅瞅,觉得不喊不好,被比下去啦,也跟着喊:“少爷,经魁!”
  好些人扭头看向那三位穿着狐裘披肩的翩翩公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