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

第301章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第301章

小说: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福生心想:
  瞧这形式,北方应是能彻底平定,向南推更是早早晚晚的事。
  以后几十年,大南面应会战乱不断。
  这些小子们是比普通农家汉强,但是一次能躲过,次次都能躲过吗?和四壮那种打小连武艺的是两码事。
  “四壮怎么样啊爹?这次有没有立个功?”宋福生刚想到四壮,宋茯苓就问了,她和老妈只知道四壮人没事。
  “四壮啊?没立功。他倒是眼神好使,立马就发现陆畔不见了,比谁发现的都早,不过咱家四壮有短板。”
  “咋的呢?”钱佩英疑惑,咱四壮多好个孩子,哪短了。
  “水性一般。听那耿副尉说,四壮下去捞陆畔也差些淹着,是别的护卫又给他救了。”
  这顿饭,连说话再喝酒,足足吃了半个多时辰,钱佩英做了大半扇的排骨,全吃了。
  这些人得多能吃,她家茯苓就啃了不少骨头。
  晚上上炕睡觉。
  宋茯苓和米寿一个小屋。
  这一日下来,赶场挺累,宋茯苓都快要见周公了,米寿却仍没睡意。
  米寿两条小腿搭在被子上,两手枕在脑后,长叹出声:
  “唉,也不晓得哥哥什么时候能好利索,真是遭了大罪。
  姐姐,你陪我唠唠嗑好不好?
  你说那里的郎中手艺能不能行?别再给耽误。
  我瞧着他们就错了,这次就该让哥哥回来瞧病,耿副尉哥哥就给拉回来呗,这里是奉天城,有大郎中。
  一辈子的事,又是在背上,可马虎不得。”
  哎呦,瞅给她弟弟操心的。
  米寿从过完六岁生日就经常这样对话,语气有时让宋茯苓恍惚,时而像她爹,时而像她奶,还有任族长、阿爷。
  宋茯苓翻了个身,给她弟后背看:“别操心了,人家是谁?他那里要是没有好郎中,咱们生病就只有等死了。”
  “姐姐,那你也别睡,你吃那么多,你你?”
  米寿咕噜一下爬起来,盘腿问道,“姐,那你猜什么时候能全好?我能再见到他呢?”
  为保险,免得弟弟说她不靠谱,茯苓神算子没敢说春暖花开时再见,“你等到花儿也谢了的时候。”
  另一屋里,钱佩英也感觉宋福生咋这么粘人,“干啥呀,我挺累的,几点了还捅咕。”
  “不捅咕,咱俩一被窝呗,”他害怕。
  而这天夜里,国公府却直到后半夜还在亮着,陆畔的祖母、母亲身边的丫鬟婆子在收拾行李。


第五百六十八章 公主驾到
  “看见没有?”
  宋福生今儿又请假了。
  魏大人给这两天假期,他决定不能闲着,要充分的利用上,领妻女好好逛逛。
  这不嘛,找了个视野极佳,官差离的远,不会过来轰撵他们的位置,在领家人望皇城。
  宋茯苓被三位哥哥掩护,正用武装过的望眼镜瞅啊瞅。
  望远镜早就擦洗过了,之前用香皂水擦了一遍后,宋茯苓还用酒精棉消毒过。
  “看见啦,爹,户部工部就在那啊?那面的一片房子呢?”
  “那面是兵部。”
  大郎他们也很眼馋,“妹子,给哥看看。”
  他们几个也没见过。
  宋茯苓递过望远镜,就站在大郎哥前面,“打好掩护,刚我从里面瞧见,有两排巡逻的已经走到桥那了。”
  这桥啊,就是老百姓和官员的隔断,宋福生他们虽离桥有些距离,但是太突兀了,还是要小心。附近也没个老百姓,就他们一家在小动作不断。
  给米寿急的呀,“给我也瞅瞅呗。”
  几个哥哥很不友好:“你个矮,瞅不清。”
  “抱我呗”。
  算了,不求他们。
  到关键时刻,米寿算是发现了,哥哥姐姐指望不上,伸出两只小胳膊仰头瞅宋福生道:“姑父,抱抱我。”
  望远镜终于到了米寿手里。
  宋福生问他:“会看不?瞧见没有?”
  米寿一边拿望远镜望,一边兴奋的不行:“瞧见了,姑父,我问你个事,就我?”
  “啊,你说。”
  “将来要是考上了状元,去这里面哪当职?你给指指呗。”
  “翰林院。”
  “那地儿好吗?”
  宋福生寻思,好个屁,清水衙门:“好啊,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姑父瞧见过,那里面可好了。”
  大郎他们齐刷刷看宋福生:是吗?有多好,比照仓场衙,三叔给咱们说说呗?咱见不到可以想象,当开眼界了。
  倒是米寿皱着小眉头,先认真问道:“只好没用,假把式,屋里头炉子配的多不?三九寒天遭不遭罪?”
  宋福生忍着笑,看怀里小娃。
  这孩子秋冬那阵,被任族长家学堂冻懵过:“那指定多啊,暖和,炉子都飘着香气。”
  “啊,那就好,就定下去那里吧。”
  宋福生将头忽然埋在米寿的颈窝乐出声,怎么就定下啦?比他还能吹牛。
  钱佩英轻锤了宋福生一拳:不准嘲笑,孩子有志向多好个事。
  就在这时,钱米寿又歪头,认认真真看着钱佩英的眼睛来了句:“姑母,我会给你挣诰命,让你也穿官服,”挣钱没意思,挣诰命。
  钱佩英:“……”
  行了,她也憋不住想笑啦。
  甭管真假,咱娃敢想。
  谢谢你啊,米寿,你姐那阵,她个没出息的都没敢报清北。
  “那我呢,弟?”
  “让你往后的男人去挣。”
  恩?宋茯苓瞪圆了眼睛,不就是昨晚没有陪你好好唠嗑吗?
  正因为这个话题,全家人心花怒放的逛街,想想就美得很啊美得很,帮九族家里人采购。
  村里那边需要什么,钱佩英用小本本都记着呢。
  宋茯苓和米寿也边走边闹。
  宋茯苓笑嘻嘻说:“我不滴,我要现在拼爹,就比谁爹厉害,将来拼弟。谁敢欺负我,我有个好弟弟。”
  “姐姐,小红都让你欺负的吃苹果前,先看你眼色,谁敢欺负你呦。”
  ……
  曾给马老太买过贵面油的店里。
  啊,宋茯苓就给马老太买过那一次贵的擦脸油,之后想过再给买两瓶,是她奶生气的拦着不让。
  马老太说:“再不是那个系粉花巾的了,那时候晒黑了不好看,该黑粉黑粉的啦。眼下在村里窝着,嘎啦油就中。”
  而这次宋茯苓来店里,是代购,帮姐姐们买。
  姐姐们在烤炉房里走过了春,没被夏日阳光晒过,却在蒸笼一样的烤炉房里混过了夏,跨过了农忙的秋,这又入了冬,实属不易。
  宋茯苓就鼓动姐姐们花钱,让那些姑娘们不将所有银钱交家,为自己花一次。
  要是真有那种不敢与家里人说实话的,她说,能配合给做假账。
  然后姐姐们果然听话,对,就该这样,女人嘛,一咬牙一跺脚就私自联系宋茯苓,让给带擦脸油。
  店门口,只剩大郎和虎子没进去,蹲在外面等。
  大郎说:“买那玩意擦,真有用吗?”
  虎子说:“有没有用的,为美呗。”
  人家高铁头就进店了。
  此时,铁头正满眼真诚的望着宋茯苓说:“妹子,你平日里擦哪个,给哥指指呗。”
  宋茯苓想了想,指了指一个价位很低的。
  等钱佩英买完牙粉,出了店。
  宋茯苓回头看高铁头与她有些距离,才挎住钱佩英小小声说:“娘,我觉得铁头哥想要送我礼物。”
  钱佩英惊讶。
  “真的,他刚才问我平时用哪个了,我特意给指了个便宜的。他能不能是想感谢我爹给他安排工作,想着回头过年发了俸禄买点啥。送你和我爹要郑重,你俩也不能要,送我就方便了。”
  在后面走的高铁头,正满心满眼的想着:回头就将妹子指的那个买下来,送桃花。
  而且还瞟了眼虎子和大郎,心想:这俩都是桃花的哥,不能带他俩去买,得自己单独来,还要找一个向三叔请假的理由。
  高铁头急忙回头看了看街道,记住了店面。
  ——
  “你赶车行吗?这回可是牛车。”
  钱佩英白了眼宋福生,把那个吗去掉,小红小牛她都行。
  “东西没有落下的吧?”宋福生又操心上了,送到城门这里还在啰嗦:“回头告诉阿爷一声,我们几个三十晌午能到家,今年不休。”
  “知道啦,说两遍,哎呀你别掀被子看俩孩子了,她俩冻不着。”
  就在宋福生正磨磨唧唧时,忽然来了一队衙役,轰赶着所有离城门近的车辆。
  让开还不行,让必须往远了去。
  没有动手轰赶宋福生他们,只用嘴说,那是因为外围的铁头他们穿着官衣。
  宋茯苓来了劲儿,特意下车看。
  米寿也腾腾腾跳下牛车问:“咋的啦?又抓着一个造反王爷啊?”
  不,恰好相反。
  昨日是老百姓看热闹,今日是各高门大户纷纷出动,每家都有代表出来送行。
  没一会儿,宋茯苓、钱佩英这俩没古代记忆,也总忘了自个是古代人的,就见到了超正品圣尊镇国公主的车架。
  天子是六匹马拉车。
  这位是五匹。
  陆畔的奶奶带着儿媳去看孙子。
  呼啦啦一辆一辆又一辆马车,打一身布衣带着棉帽子的钱佩英面前经过。
  钱佩英和女儿对视一眼:这里的人,真是分三六九等。


第五百六十九章 随了姐姐,一群吃货
  厚重的城门大开。
  守门的衙役单膝跪地,恭送圣尊镇国公主车架。
  前头的车已然看不清,后头的车还有才出城的。
  浩浩荡荡的队伍,载着皇上亲赐的御医、国公府的官医、整个奉天城最好的大夫,小厮、丫鬟、婆子,隶属于公主的护卫。
  而旁边的一处角门,百姓要是牵牲口车辆需要排队。
  要一家一家的排号过,并排过不去。
  钱佩英扯着牛车一边排队过角门,一边扭头望着人家公主队伍,开开眼界吧,咱没见过。
  宋茯苓领着弟弟也没去车上坐,跟着人群边走边瞧热闹。
  “这回放心了吧,我说什么来着?他那里会有很多人给看病的,不看都不行。”
  米寿点点头:“恩。”
  小娃也没见过这场面,眼巴巴的紧着瞅。
  那车里坐着的奶奶他还见过呢,家里有小金笔:“对了,姐姐,就我收的那些礼物,我咋再没见着?”
  宋茯苓:啊?
  “没事看它做什么,我帮你收起来,回头等你长大啦再给你。”
  米寿乖乖点头:“好哒。”
  “来,上车吧,”茯苓压根就没抱过弟弟,拍把屁股让米寿自个爬上去,她自己也坐在副驾驶的位置。
  钱佩英笑着一扬鞭:“围棉被坐好喽。”
  回去的一路,钱佩英和女儿是这么唠的。
  那看见那种场面不得感慨两句?
  与自个闺女,没啥事就唠嗑,这就是生小棉袄的好。
  “你说你爹哈,一口一句陆畔大名叫着,我就拿他当陆畔啦。
  他来咱家吃饭,我也没觉得哪里不一般。
  那坐在咱家炕头,没见过挑剔,吃的不比谁少,一大口肉一大口菜的,上回还自己下炕要去添饭,给我吓一跳,急忙现将饭舀出来,给饭盆端上去。
  你看咱家米寿。
  才逃荒那阵,他还没忘了自个是位少爷呢,你说他才当了几年少爷,要靠人喂饭,穿衣服习惯性伸手等人伺候。
  再一瞧那陆畔,真的,也看不出来是位挺大的大少爷呀?”
  比如:曾背血呼啦的狼皮,出门就带个顺子,骑马匆匆来,骑马匆匆走,坐炕头吃饭说话啥的。除了话少,不摆谱。
  宋茯苓笑看了老妈一眼:
  “娘,人家能与咱摆谱吗?差多少呢,跟咱显摆也没意思。
  就像嫉妒这事,你会嫉妒比你好一点的,可你会嫉妒比你高出很多的吗?
  之前,他坐在咱家炕头吃饭,那叫去乡下体验生活。”
  钱佩英不赞同:“你别那样说,还是那陆畔人品好。今儿你也见到了人家奶奶那阵容,你看人家,不得不说,平时得多低调。不提醒我,我都忘了他是啥身份,就当他是一个家里条件比咱好一些的孩子。”
  钱佩英又说:“你都不一定能做到,你爹要是现在?”
  “啊哈哈哈嗝”,宋茯苓立即抢话:“那我就得香车宝马。刚才那车辆,外面我就得弄的漂漂亮亮、叮叮当当,让人离老远就知道宋福生他闺女来啦。”
  米寿围着棉被坐在后面,听的无语。
  他才六岁呀,姐姐就能给他整无语。
  钱佩英也边赶车边笑:“快别想象了,你爹火不到那种程度,他能给我台两匹马拉的就行,一匹小红太累。你还不如指望他让你多吃好的多给你买房呢。”
  瞅了瞅女儿那小瘦身板,发育的太慢。
  涨一点肉肉,她和老宋就能高兴够呛。
  明明一顿两碗饭,咱也不知吃哪去了,倒是个头抽条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