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

第269章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第269章

小说: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水泡着吃,吃几口就很饱腹。
  所以,回将军,具体无法回答,但是大致十多日甚至再节省些,二十日应是还能挺住。
  “还能挺二十日?”就凭出发时,每人背来的那些?
  “是。”
  这一刻,陆畔真为宋茯苓自豪。
  在他眼中,这才叫有才华的女子。
  “出发。”
  没打通云崖关,就说明鲁王撤回的兵力还不够,要逼的鲁王再往回撤一些。
  说明他们这里的打的还是不猛,再猛烈一些,就能让云崖关攻城压力更小一些。
  这时候的陆畔,心态很稳。
  他甚至在心里打算直接舍弃二号三号取粮指定点,打算猛攻一波直接按照日期去四号供粮地。
  与此同时,宋福生率领一众民夫们,已经路过很多城池了。
  这把他累的,用句不恰当的形容:就像后面有恶狗在撵他似的。
  他最怕狗了。
  一直在催着:“快,快。”
  嗓子哑了。
  形象也造的不咋滴。
  天闷热,宋福生就懒得戴头套,结果一不留神,上眼皮和下嘴唇都被臭蚊子咬肿了。
  眼皮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嘴肿,喊口令喊急了,直趟哈喇子。
  空间里,宋茯苓站在一块白色的写字板前。
  这小白板在钱佩英眼中有磁性,能粘一块红色纽扣形磁铁。
  女儿的写字板上,画满路线路,那一道道的,她都看不懂。
  此时,女儿正将红色纽扣磁铁取下来,重新粘在另一处地方对她讲:“娘,我爹走到这了,他比我预估的走的还快。”
  “你躲开,我看你那上面写的是什么城?武泉县?那不就是这个地方吗?”钱佩英一边说着,一边将收进空间茶几下面的官印拿了出来。
  小绳下面的官印来回晃悠,正是当初咱家米寿捡回来的那个。
  其实那阵生气本是想扔来着,可寻思扔哪都不保险,留着又不碍事,就没给丢,转手扔空间里了。
  宋茯苓回眸笑:“对,对,就是那个地方。”
  “唉,你爹照上次押运进空间少多了,没日没夜一直在赶路。也不知你爹这一路,能不能遇到帮过咱们的那些人。估计遇到也没空说些话。”
  贵人暂时还没有遇到,倒是遇到愁人了。
  就丢大印的那个?竟然还在守城门,这是上面有人啊。
  宋福生此时就站在这人面前。
  对方张口结舌:“你?”
  高铁头和大郎几个小子,一见到此人就立马兴奋了,个小衙役,个小县里的衙役,就要从队伍里出列:
  这回可妥了,太特娘的扬眉吐气,没想到吧,俺们三叔可是从奉天城来的,手持八品官牌。
  被田喜发和宋富贵一把拽住。
  “别小人得志。”
  “与别人不会,就要与他小人得志。”
  当叔叔的教育:“那别给大嘴巴子,踢他膝盖,见官不跪。”
  宋福生他们过武泉县都走出很远了,这位丢官印的官差还傻在原地。
  他懵懵的还看看日头:逃荒的,眨眼成官啦?还是京官?这去哪说理呢。
  途径白掌柜、小武所在的客栈是白天。
  白天要马不停蹄赶路,不能停留。
  白掌柜、小武,以及官道另一边两家客栈的掌柜,惊讶地望着宋福生他们。
  因为,即使不能叙旧,不能停留,也没给带来几车说好的大萝卜,但是宋福生下令,九族男儿,致敬。
  以宋福生打头,九族的五十位青壮力,竖起手中的矛、刀、剑、长枪,一边剑指天空,一边扭头脸上带笑,望着白掌柜和小武路过这片区域。
  宋福生都那样了,其他人都是他的手下,除了担粮的实在空不出手,连赶车的也都拿起手中的武器,有的是长木棍、有的是用鞭子指向天空。
  两千五百人的队伍,齐齐做这事,场面很是壮观。
  白掌柜眼里含泪,又笑的合不拢嘴,不停向他还能认出的九族男儿们挥手回礼。
  小武更是跳跃着挥舞双手喊:“回来要到这,别忘了回来要到这。”


第五百一十一章 双重内力(一更)
  望着远去的队伍。
  官路另一边的两位掌柜,急忙结伴过道寻白掌柜说话。
  “那是谁呀?”
  白掌柜脸上的激动还没有散去,“你们不记得了吗?去年秋末有一伙人,入住在我这里,卖松子?”
  “一个圆溜溜眼睛的姑娘领着一帮小娃娃那伙人?有印象,记得记得。”
  “对,就是他们,刚才打头喊口令的那个,就是那位姑娘的爹。”
  “哎呦,这才不足一年,那时候他们穿的破破烂烂,这是当官了吧?”
  “应是,”带领那么多人的队伍呢。
  “他们那是还记得你,在和你打招呼呢吧?”问话的掌柜用手比出指天的动作。
  白掌柜眼角笑出了皱纹:“应是。”
  问话的两位掌柜也笑了:“那他们也应是记得我们,难怪也冲我们笑。”
  “哈哈,应是。”
  官道对面,只能住普通百姓的客栈,小厮喊道:“掌柜的?有客官叫您。”
  “来啦来啦,”掌柜的一路小跑回去。
  这在以前不可能,等去吧,早一会儿晚一会儿怕什么,反正都是小老百姓,又不敢将他怎地。
  可此时这位掌柜不那么想了,他决定往后再不能门缝里瞧人。
  要向老白学习,凡是住店就是客官,不能让客官久等。
  白掌柜与另一位掌柜的也互相抱了抱拳,示意都要回去忙了。
  宋福生那伙人能做出不忘当初扶助一把的恩情,通过这事,三位掌柜心里都热乎乎的,下决心往后要更好的为客官们服务。
  咱啊,力所能及时,能帮谁一把就帮一把。
  幽州城下。
  宋福生在移交完同城文书后,主动与其中一名守城官打招呼。
  “你是?”
  “去年,你与滕头带领红牌队伍,走了一半的路后,你们先行一步,将我们这伙人留下了,我们就自己赶路,不知是否有印象?”
  宋福生才说完,这名官差的头,就皱眉看向手下:你还干过这种事?
  这位当初建议扔下宋福生那伙人的官差脸色通红,发现头和同僚都在看他,急忙抱拳,想解释:“当初?当初是?”
  是的,他想起来了,难怪看宋福生有点面熟。
  宋福生脸上倒始终带笑,打断道:
  “我只是想问你对我有没有印象,有就好办了。
  我是想向你打听打听滕头,当初要是没有他特意寻我,告知之后怎么走,我们不可能那么快就到达奉天城。
  一直对他心有惦念,不知他此时身在何方?
  还有,不知你是否记得在这城门处的徐主事?”
  这名官差还没回答,他的小头领就告知宋福生,滕衙役一直在下面征粮。
  宋福生瞬间了然。
  其实越往这面走,越能感觉到百姓苦。连续被征粮、被征兵、被征徭役。
  可以说,奉天城百姓的日子,是他途径这么多城池中最好的。
  而奉天城下面普通百姓里,任家村的日子又是最好的。
  即使任家村家家过的尚可,村里也已经有十几户人家在这时节靠打渔、靠野菜、靠山上的野果子饱腹,不舍得吃粮。
  就可想而知,其他各城的百姓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苦日子。
  “至于徐主事,他和你一样。”
  “噢?”
  官差的头领告知宋福生:
  幽州城,边境城池,这里运输压力最大,人手不够。
  徐主事就被调走在带队送粮。因为押运几千人的送粮队伍,必须是有品级的官跟着的。
  看宋福生就能知道。
  所以一路上通关,宋福生带队这么多人,无需多言,各城池的衙役就知晓他是个“大人。”
  取回卡过戳的文书,嘱咐见到腾头一定要带声好。
  宋福生正要带领浩浩荡荡的队伍出城时,那名曾经扔下宋福生那伙人的衙役,忽然抱拳道:
  “万望您海涵,当初有不得已的缘由。”
  宋福生扭头冲他点点头,像相信了似的,毫不介意。
  出幽州城了。
  九族的男人们就没有一个不回头看城楼的,一个个都情不自禁的回想去年。
  大郎告诉同行的小全子:“那时,这两边排队,把脉的,打粥的,全是帐篷。那里,看到没有?贴着告示,好些逃荒来的人不识字,是我三叔站出来,对那些难民又给念又给解释。”
  高铁头回眸看在城楼门,在心里自言自语对他爹说:“爹,你就是在那里,扯谎说是我三叔的三姨夫,他三姨没了。”
  连四壮都回头了。
  去年,他们这伙人,迷茫、彷徨,面对要当军户集体凑银子保宋福生一家。
  宋福生望着道边以前搭帐篷的地方,他们几口人商量来商量去,要给守城官送礼。
  九族的男人们回忆的越多,就越坚定了要去见陆畔的心。
  任何人也无法体会他们当时的心情,都绝望了,送礼都送不上去,眼看着就要听天由命集体当军户了,结果当时的守城官扔给他们大红牌。
  那牌子颜色决定的是他们的命运啊,甚至是以后几代人的命运。当了军户,世世代代都是军户,子孙是不能读书的。
  说顺子爷怎么怎么提了他们,还让他们自己拿牌子,多少户就拿多少大红牌。
  天籁之音,不过如此。
  大郎在和小全子讲述这些时,眼圈没红,只是语气很激动,小全子却用袖子蹭了蹭眼睛,他想师父了。
  自从顺子与少爷离开,小全子再也没有在心里吐槽过顺子,全是想念,想念师父能踢他两脚。
  带着哭音说:“我师父一向有眼力,那时候就发现你们重情义。难怪他絮絮叨叨的还欠嘴总抢话,少爷也更看重他,要的要的。”
  就在这时,几匹战马迎风呼啸而来。
  快马上的衙役一路驰骋一路扯破喉咙般喊着:“前线大捷,大捷,云崖关破了,破啦!”似带着回音。
  宋福生整个人一震,立即就像被输入了能量般。
  本来之前回忆杀就让他精神抖擞,这一听云崖关破了,眼神都不一样了,冒着亮光,精光闪闪。
  将手中才咬了一半的桃子甩手一扔:“听我口令!全体都有,加速行进!”


第五百一十二章 开始饿了(二更)
  宋福生带领众人在全速前进时,云崖关这面一破,人流就如奔涌的潮水般向关内涌动。
  先是传令兵的队伍骑乘快马,分三支小分队向陆畔所在的方向驶去。
  特意前后派出三支队伍,就是为确保陆畔无论身在哪个给养地点也能收到消息。
  接着向关内涌动的是,早就在等待通关后给陆畔的送粮队伍。
  云崖关这里,安排后勤的几位大人全是从户部派来的官员。
  这几位户部官员的嗓子早已喊哑。
  就在通关前,他们还在争执同一个问题,到底要不要让送粮队伍还赶往一号二号三号四号给养地点。
  有官员说:
  一定要按照约定去送,这可是我们来之前,上面明令要求的,无论陆将军眼下还是否需要。
  否则,问责,谁来担?
  有官员说:
  你不能死脑筋,通关晚了好些日,我们已经错过了和陆将军的一二三四号约定地点。
  那就不要再多此一举,陆将军指定不会在那几个地点原地等待。
  不如让本该送往一号二号三号四号给养地点的粮草队伍,通通也随着五号六号七号出发。
  也有官员说:
  不行,陆将军用不了那些粮草。
  那要按照你那么说,只要正常的五六七号粮队能按照规定到达不就行了?
  眼下都什么情况了?我们要能省则省。
  我们不能眼里只要作战的陆将军,现在谁最需要?
  通关后,各路将军那里更要一鼓作气攻进关内,并且同时分几个方向攻打追击,他们随队带的粮草极少,我们必须要留有一定数量的人,补给各路将军。
  “陆将军队伍的口粮和其他将领的口粮一样吗?”
  “什么口粮不是吃。”
  “那炮呢,炮弹呢,也通用啊?陆将军那里是铜炮!”
  “你不会撤下来,让这几支粮队带走?”
  “你看还能放下吗?!”
  如此争执,谁说的都有理,吵的人崩溃,就看站在哪种角度来分析了。
  只恨,这里离奉天城太远,连个敢拿主意的人也没有,快马加鞭回去请示相等于天方夜谭。
  最后,是户部来的这几位官阶最大的官员下的决定:
  让五六七号粮队,在云崖关一破时就进关,且同时进关内,以保证陆将军无论身在哪个指定地点等待,也能等到补给。
  任何人任何事也不得耽误。
  至于之前没法按照约定送达的一二三四号粮队,这位大人先看了看自己手里现有的粮队名单,还有陆续要到的正在赶路往这里来的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