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

第246章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第246章

小说: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嗤笑燕王,想靠仁德就想得天下?幼稚。现在又拿着一个不知是不是被改写的破诏书,就说要遵遗照登基?
  总之,这么多年积累的等等原因,致使吴王很嚣张,认为燕王的所有行为都非常可笑。
  所以他回话,不但不承认你,还要给我母妃送来,否则……
  曾经的燕王、如今的新皇,真就听了吴王的话,立马给吴王的母妃送去了。
  一个戴着小锁头的木盒。
  吴王打开锁,勃然大怒,吴王母妃的项上人头一颗。


第四百六十八章 撸起袖子加油干(一更)
  就在吴王一掌将桌子震裂之时,他接连得到好几个消息。
  “什么!”
  他不承认的新皇,那个从前在他心里极其懦弱的燕王,已经抢先一步来攻打他了。
  由大将军王,亲率大军,号称“讨逆平叛”,已经浩浩荡荡开奔而来,即将兵临城下。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原驰蜡象的北方雪原,新皇的训练已久的部队,像一条蜿蜒的大河奔流向前,先头已经走出几十里地,殿后的部队还在后面忘不掉尽头。
  而新皇管辖的地域,像幽州城、镇江城等近二十几个边城,也不断地有队伍涌出,汇合,向南开拔,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山海关。
  一批一批又一批的士兵,不间歇地被后方送了上来。
  一张张年轻的脸,背着行囊,扛着新发到手的长矛,挎着佩刀列队站好。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这些士兵表情漠然,但内心暗潮涌动,大多数人都已然明白,古来征战几人回,从现在开始,就要踏上茫茫征程,等着自己的,要么凯旋荣归,拜将封侯,更大的可能是血染沙场,马革裹尸。
  一句话,打不下江山,就不能回家。
  至于逃?退缩?不敢想。
  每只队伍中都有一支特殊的支队,就是俗称的督战队,冲锋时跟在他们后面,看谁胆怯,谁敢临阵脱逃,马上手起刀落,格杀勿论,绝不手软。
  怎么都是死,冲上去还有一丝生的希望。
  “杀,杀!”
  ……
  户部的毛大人,正站在院子里。
  老爷子望着晚冬凛蓝的长空,慨叹道:自己默默地为这场战争做了这许多年的准备工作,终于可以验证一下自己的设想,实现自己的抱负了。
  魏大人找来时,看到的就是上司捻着胡须抬头望天的场景。
  他是来请示第一批运粮队伍是否立即跟随大军出发,这个已经由尚书大人做了批示,现在只待毛侍郎一声令下。
  “准!”
  打仗,打的绝不只是前方将帅们的运筹帷幄和士兵们的浴血厮杀,更是打的后勤保障,拼的永远是王朝由上至下的动员速度和能力,各个官僚体系间的协调能力与运转效率,一言蔽之——综合国力。
  随着毛大人的这一声准,各城池蓄势待发的运粮队伍也鱼贯而出,紧紧跟随着先前出发的作战队伍。
  肩挑手推。
  民夫们在随后的长长岁月中,就要靠着双手双脚,每日不停地跋山涉水,露宿风餐,行走在这场旷世大战的历史画卷中。
  与此同时。
  任家村的早上。
  妇女们坐在一头头奶牛旁边,开始了挤奶的工作。
  用自家刷洗干净的木桶接奶,没管组织要新桶,可给宋福喜他们省了很多力气。
  妇女们拎着牛奶桶出门时还会打听几句:“你家三头接出几桶?”
  “就这桶,我家能挤出四桶。”
  “你家咋那么多呢,回头我可得向嫂子你取取经,这牛养起来是不是有啥窍门呀?”
  “恩那,昨下黑,我还让几个丫头用自家麸皮拌草喂了一顿。”
  前方婆子回头喊:“快别唠了,集合啦。”
  妇女们连忙带着家里能帮干活的孩子,拎着牛奶桶加快脚步朝前走。
  村口这儿,进村后往各家去的主路上,昨个就搭好了长长的油棚子。
  家家都出力了,你一块我一块地搭好了油布。
  马老太率着几位老姐妹,拉开了架势,正站在八口大锅前。
  锅在正前方,老太太们量过距离,保证自儿在展示时,那一百多户妇女能看清她们的动作。
  “到齐了没?”
  九嫂子:“队长,到齐了。”
  “好,咱们开始。”
  八个老太太齐刷刷蹲下烧火,一番操作,将火捅得更旺了些。
  对面一百零七家或婆子或媳妇,也学着做同样的动作。
  火燃起来,八个老太太同时将左手放在锅里,用手心感受大铁锅热没热透。
  对面众人,照方抓药,也将手放了进去。
  感没感觉到热乎气不知道,但一个个眼睛都盯得紧紧一丝不苟的。
  将预先储存的牛奶倒进锅里,“来,左手跟我一起捅捅火,让火苗子蹿起来,蹿得越高越好。右手跟我一起用勺画圈搅,搅,不要停,搅……”
  马老太她们这面已经搅和上了,宋茯苓则带着姐姐妹妹几十个小丫头在河对岸咳嗽着。
  新搭的烤炉说到底还是不好烧,砖并没有完全干,烧起来呼呼往外冒黑烟。
  姑娘们一个个正坐在小板凳上,添柴涌火熏烤炉,小脸各个造的像花猫一样。
  “咳咳咳,咳咳。”
  几十个姑娘连声咳嗽,呛的眼泪都出来了,那也不影响听院子里的热闹。
  院子里几百号汉子。
  宋富贵踩着梯子在房顶上质问:“谁谁谁,这谁啊?手脏也不知洗洗,油纸这还没铺上,印上一堆爪印子!”
  “嗳?那谁,给我整几块石头压上,”田喜发站在另一间房顶喊道。
  大白胖娘们的男人转身去取石头时摔了个跟头,他也喝问道:“这谁呀,木板子摆这儿干啥?”
  村里多少懂点木匠活儿的人都聚在这里,算上宋福喜在内拢共二十六人。
  二十六个鲁班一边干活一边齐声拧眉道:“都瞅着些,别给俺们踩着,上胶了。”
  他们还嫌别人踩了板子。
  没被扒的几家里。
  钱佩英正和一帮嫂子编着草垫子,帮忙缝制扇新辣椒基地的破棉被。
  这边的活,干上一会儿还要抽身去煮饭、这么老多人吃饭,连钱佩英都得跟着上场帮忙,要不然可是忙不过来。
  这些当徭役干活的,从今日起就正式和他们一同吃饭了,亏得之前为招待耿副尉准备了好些餐盘,村里各家也离得近,这些汉子也有能自带碗筷的,倒也应付得来。
  此时的宋福生,正骑着小红驰骋在道上,一路可以看到竖着几十个“任家村”的指示标牌。
  他要去童谣镇一趟。
  一方面是给女儿取定制的面包盘。
  一方面是县令寻他,约莫是他们这伙人的口粮问题解决了。


第四百六十九章 我的团长我的团(二更)
  一台台粮车进村,推车的都是村里的小子。
  宋福生在县里特意派人回来给传的话。
  任族长接到消息,立即召集人手去了童谣镇。
  马老太她们互相你攥我手,我攥你手,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听说,是县令大人号召童谣镇数得上名的乡绅地主捐的粮食。
  一夜过后就凑了这么多,是捐。
  乡绅富户们在县令大人的带动下纷纷表示:任家村只管甩开膀子卖力干,全县都在后面支持。军需村,是整个县的荣誉。
  据推粮回来的这些小子们说,且今日童谣镇人很多。
  县令大人正喊的口号震天响,又组织了好些富户,不止那些数得上名的。
  喊出的口号大致意思是:一支竹篙,难渡汪洋,众人划桨,猛龙过江。
  开战了,让富户们有钱出钱,有粮出粮。
  县衙的官差也全部出动,像捕头齐鸣不仅要维持刚被征兵过后的治安,而且还要向百姓们宣传:
  从现在开始,各家各户从嘴里省出的每一粒粮,救的不是别人,救的或许就是你家在前线的孩。
  胡县令要以童谣镇的名义,凑粮,向朝廷捐送。
  “我三儿啥时候回来?”
  任族长骄傲地告知马老太:像这样的动员大会,福生是要列席的,被要求发言。这不嘛,他就回不来。最起码他得和那些送咱粮的人客气一番哪。别着急,城门关他也能出来,都认识他。
  说完就急匆匆往河对岸去。
  任族长现在和宋阿爷越来越配合默契。
  宋阿爷负责管具体干什么活,由河对岸那伙人新选出的各小队长带头,宋阿爷指定到小队长头上,从早到晚一样样活计安排。
  任族长认为自己就是负责管人的,村里人,河对岸那伙人,具体干各种活的人手安排。
  而宋福生作为他们任家村的“团长”,是负责一系列大事,有事拿不定就请示。
  虽然任族长搞不懂为啥叫团长,但是既然人家要求了,就别大兄弟大侄子大孙子的叫了。说实话,不习惯,他也正在慢慢改,慢慢就能不别扭的将福生叫成团长。
  八个老太太听任族长讲完这些,那个骄傲劲儿就别提了。
  回过头就冲一百零七户的妇女同志们喊话:“好好干,卖力干。”
  任公信病了,但他家之前也领养了奶牛,两头。和村里女人一起熬制奶豆腐的是任公信的二儿媳。
  任子玖的婆娘,让任子玖的小妾留家照顾任公信那大肚子小媳妇。
  这个决定,很出乎那位小妾的意料。以为任子玖不在家,那婆娘逮到机会得往死里使唤她。
  没想到那婆娘竟自个挑重活去和村里人一起熬制奶豆腐,挤牛奶、喂牛。
  而且还将孩子带出去,让任子玖唯一的根帮着干活。那孩子平时在家都不干活,就知道傻玩,现在竟让干活?不是应该对那孩子更好吗?毕竟任子玖不在家,那就是她的命啊。
  别说这名小妾想不通,就是任公信的大肚子媳妇也看不懂。
  任公信也有问过,二儿媳缓过来没有。
  本以为二儿媳会作闹一番,但是听说,只抱着孙子哭了大半宿,也不知与孙子讲了些啥,娘俩就和村里人一起干了。
  这一出搞得任公信更是听完心难受,让他大肚子媳妇和二儿子纳的小妾务必家里的活计不准累到二儿媳,煮饭什么的,让吃现成的。
  “你要去哪?”钱佩英放下手里的针线,瞪眼看着四壮。
  四壮很简单地比划了两下。
  住在一起这么久,钱佩英居然能从这敷衍的动作中,看懂四壮要去哪,“去奉天城干啥呀。”
  四壮像堵墙杵在门口,抿嘴不吱声。
  钱佩英:“……”这要是她儿子就得骂两句。那怎的,还不能问问啊。
  你瞅她一天天的,老宋不敢给她气受,却总受孩子们的气。
  看闺女脸色,时刻观察米寿的小情绪,跟在四壮后面墨迹。
  从洗头洗脚让吃饱饭,到问四壮去哪也不告诉,经常性对她带搭不理。
  钱佩英下了炕,去女儿那屋翻包,掏出一两碎银子。
  大小伙子出门,身上不带钱哪能行,别再是有啥东西要买。
  男孩子不方便与她说?
  “我会和阿爷打招呼,那你明天愿意进城就去吧,我告诉你啊,不准太晚回来。你要是晚回,下次我就不准你出去了。”
  四壮急忙点点头。
  “带着本子笔,能对付写出字了吧?外面查的严,一看你这小年轻怎么没被征,要是被询问,好好写纸上告诉你是谁家的,别动手。”
  四壮没听完就已经出去了,接着帮家里干活。他在主要劳动力里还格外突出,谁也没有他干的多。
  钱佩英重新拿起针线笼,眯眼穿针,一边穿针引线一边心想:
  将来还是给闺女寻个爱说话的女婿吧,只干活还是不行,闷得慌。
  不过,话说回来,能干憨厚的吧,一般都不爱吱声。
  爱吱声的吧,甜言蜜语,心眼子多,总觉得占滑头的比例大。
  她闺女心眼实在,要是掏了真心,别再让那油嘴滑舌的给糊弄了。
  “娘,你琢磨什么呢。”
  钱佩英头不抬,顺嘴回道:“啊,我这不寻思像你爹这样的人,打着灯笼都难找。不讲吃不讲穿,好的永远先可咱娘俩。能说能笑更能干,还能担事。你说像他这样的男的,咋就那么少。”
  宋茯苓挠挠头:这是为点啥呀,猝不及防,吃口狗粮。
  ——
  奉天城。
  四壮熟门熟路扣大门。
  巧了,宝珠才收拾好自己,正打算今日去任家村看看马老太她们。
  也不知征兵,奶奶她们怎么样了。
  这几日她也是和哥哥犯愁,才安排完。
  大门才响了两声,宝珠就将门打开:“是你?”
  然后宝珠就觉得很奇怪,她自己家,怎么变成跟在四壮后面绕。
  四壮都没仔细看喜爱的姑娘胖了瘦了,就风风火火直奔人家仓房看粮袋子,检查多还是少。翻地窖,看人家菜存的够不够吃。要是不够,他打算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