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

第214章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第214章

小说: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总共去掉一百八十一两银钱。
  剩下的237两,就是老太太和宋茯苓纯挣的,谁也不欠了。
  马老太就换了三个小黄金,一比十白银对黄金兑换,这就是一百五十两银钱没了。
  她自个兜里留了五十两,打算和家里人说,这就是她挣得。
  剩下的那三十七两放在小孙女那里,那就是她小孙女上回去城里一顿乱花钱,带的就是这个钱。
  但其实,马老太打心眼里认为,买啥都是浪费,就是给她三儿花小四两买书不是浪费,倒提醒她了。
  总之,孙女拿那三十七两银钱,出去花了不少,可那能咋整?她也不能打骂孩子。
  然后她还将三个小金子放在宋茯苓那了。
  因为孙女振振有词,说她:店里本身一天进账好些钱,您老棉裤腰真没地儿揣金子了。
  老太太转念一想:可不是?尤其是又快过年了,儿媳们要在家收拾屋子,仨金瓜子藏哪都不放心,就放小孙女那了。
  “啧,我跟你说过没有,忘掉咱俩有仨金瓜子的事儿。”
  “奶,我没提金子呀。”
  “可你这口气,一听就能让人听出来,还给补上?拿么补。去掉鸡钱,就剩四十多两银,我明明白白告诉他们,就这都了不得。你跟你娘也没说吧?”
  宋茯苓不想撒谎,“奶,你这何必呢,瞒我大伯二伯我爹干啥,都是你亲生的,再说我田奶奶回头不也得和我姑母说啊。”
  “你田奶奶晓得个六,就知闲下来去守马桶,而且你姑母即使晓得又能咋,她嘴严。”
  马老太继续道:“哼,我就是不想告诉,敢不孝顺,我连四十多两往后都不往家拿,临死前我还欠一屁股饥荒让他们还。尤其你爹,再敢给俺气哭,我就去外头酒楼大吃二喝让他还帐,写欠条写他名头。”
  “哈哈哈,”宋茯苓银铃般的笑声响彻桥上。真狠啊她奶。
  老太太被孙女笑,也跟着乐了起来。
  说实在的,马老太也说不清为什么不愿意告诉儿子们实话。
  可能仨金瓜子要给小孙女留一半?没小孙女,她能挣个屁啊。
  怕到时候说不清?
  毕竟她这么大岁数了,别哪日忽然俩腿一蹬,剩两个破钱再让子孙们干起来,倒不如全放小孙女这里。
  这孩子没嫁人前,她是信得着的。
  反正,老太太是坚定了要和小孙女偷摸存金子的想法,往后她祖孙俩,只要用不着的钱,就去换金子,不占地方不说,她开店还听人讲过,世道越艰难金子越值钱。
  而且她曾经也是真眼馋过米寿的金饼子。
  那金饼子一亮,简直太耀眼。
  钱老爷子为子孙能做到的,希望有一日,她也能做到。
  回头到了家,宋茯苓就被阿爷摆着手召唤回屋。
  “都二十八啦,还讲啊?”
  “就二十八才讲,大年三十更不能停。”
  “好吧。”
  而马老太却没跟着去三儿家参与热闹。
  她先将蘑菇送去公共大食堂,然后去三儿家假装喝水,趁机使眼色让宋富贵跟她出去。
  找富贵啥事呢。
  她自个吹过的牛,得善后啊。
  旮旯处。
  “富贵啊,你总和村里人走动,有这么个事儿,要是旁人问你……”
  马老太就一脸抹不开说了,让宋富贵万万出去别说福生没男娃,有,是米寿。
  宋富贵当即心下感慨:多好的马老太啊,可怜天下父母心,不想让儿子被人指指点点无子。
  “大娘,你放心,不止我,就咱们这伙人,我都会慢慢提点。”润物细无声般提点。
  马老太尴尬的点点头,她好久没有不好意思过了,急忙扭身离开,着急去喊米寿。
  “米寿啊,别跟着傻乐啦,来,奶兜里有糖,你跟奶来。”


第四百零九章 二更
  轰走了一听到糖就急匆匆跑来的宋金宝。
  硬拽走了对马老太兜里糖一点儿也不敢兴趣的钱米寿。
  马老太递给钱米寿树枝子,让娃坐在小板凳上帮她烧火。
  又从裤腰处一顿掏,掏出一块黄饴糖,“喏,吃吧。”
  “奶奶,我不吃,留给金宝哥哥吧。”
  “给你的,就拿着。”
  “那我放好,”米寿装进小兜兜里,装好后抬头道:
  “奶奶,姑母说,我要少吃糖了,下晚更不能吃,牙坏了往后该不好看啦。回头等金宝哥哥干了啥好事儿,我就拿出来奖与他,就说是奶奶给的,中不?”
  嗳呦,马老太听着很是感慨。
  她家金宝日日往出息大发了成长,但是咱摸良心说,还是比不过眼前这个五岁的。
  听说,这孩子背书认字跟玩似的,一点儿也不费劲。
  而且你听听,这几句小磕唠的,多会唠嗑,从来不护食,很谦让,在多饿多想吃的情况下也不哄抢。
  用小孙女的话,这叫啥来着?噢,对,叫涵养、素质。
  大伙这么多家孩子,被这个五岁小娃一对比,都少了那么点素质。
  唉,要真是她亲孙子该多好,让她用骨血煨着都干。
  “米寿啊。”
  “恩,奶奶?”
  “那个啥,奶吧,就是想和你说说话,也不知你能不能听懂,就是什么呢……”
  马老太边往大锅添水,边在心里琢磨着措辞。
  门外不放心跟过来的宋福生,就偷听到他娘在和一个五岁小娃掰扯无子是一件磕碜事之类的。
  反正就是埋汰他没脸呗。
  气的宋福生差点推门闯入,但是当他手放在门板上时,里头的对话让他停住了动作。
  “奶奶,不要那么说姑父,米寿会给姑父擦背搓澡,会长得高高的,往后挣银钱养姑父。米寿还会好好读书,让姑父脸上比谁都有光,等姑父老了,更会有我照顾。”
  马老太坐在另一个小板凳上,忽然用衣袖擦起了泪。
  老太太也没想到,竟被个小娃轻飘飘几句话整哭。
  大概也是心酸,被人问及,谁想吹这种牛?
  老太太哭了一分钟,就急忙用袖子再次胡乱地擦了把脸,扭头看坐在她旁边的米寿,眼睛还通红着,就用粗糙的手摸孩子嫩嫩的小脸,打了个哭嗝瞅米寿笑:
  “晓得了晓得了,你都说两回了,我知道你记性好,往后你可得记住你说的这些。”
  米寿的小脑袋,在马老太粗糙的手里重重地点了点头。
  “可是米寿啊,奶出去对村里人说你是你姑父的儿啦,不想让你姑父丢磕碜,你说你哪日,万一在冰上玩,忽然嗷一嗓子姑父,那怎办。”
  米寿听懂了:“那我叫啥?”
  马老太吸了吸刚才哭出来的鼻涕。
  心想:让你叫爹,也不厚道啊。
  “奶奶,要不,我叫姑父嗳?”
  马老太:“……”
  好吧,那就嗳吧,嗳确实没毛病。
  “中,那你可得记住,别给奶这事整露馅儿喽,也别告诉你姑父姑母我找你唠啥了,记得没?跟谁也别说。等赶明儿,奶给你买别的糖,买好的,不黏牙的。”
  “好。”
  “那你倒是和奶唠唠,就以前,你都吃过啥糖?奶给你买没吃过的,咱不能可下吃个贵的还吃重样的。”
  “那可多啦,我吃过……”
  外面,宋福生没听完就默默离开了。
  他心里有种说不清的滋味,最终复杂的汇到一起凝聚成一句话:往后和那老太太再态度好点儿,别说说话就急眼。
  腊月二十九。
  一大早上,二十几个挣工分的妇女就瞅老爷子笑。
  笑得宋阿爷也憋不住乐了:“中啦中啦,愿意跟着去县里就去,大锅饭让丫头们煮,溜个饽饽,下口菜汤,俺们对付一口就得。”
  妇女们差些欢呼起来。
  她们才发了钱,花不花的也想世界那么大,出去走一走。
  哪怕去花上些铜板,也算是为过年添个彩头。
  这些妇女们也没跟马老太队伍去奉天城。
  一是马老太有牛车,去帮忙的都是男人家,用不着她们。
  二是去奉天城消费多贵呢,去也是白溜达,还不够添乱的,道还远。
  就跟着童谣镇、云中县、葭县的队伍出发了。
  这些妇女们不仅领了公家要给老人孩子买布匹的任务,而且还扛出去十个草垛子上扎满的糖葫芦。
  要不是想帮着推点心车,想让那几伙老太太今日彻底歇一歇,她们恨不得昨个连夜做出二十个草垛子的糖葫芦拿出去卖。
  咱不能白去溜达不是?不能白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那也有无奈啊,甭管去哪也得寻思挣钱。
  “慢着些,卖糖葫芦时,出门在外别和人犯口舌。”
  “买色深扛造的布,娃子们淘,买浅了穿不了多些年。”得寻思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老爷子就忘了,娃子们得长个头啊。
  “都互相照应些,别走丢喽。”
  “逛铺子时瞅着些钱袋子,别让人摸喽。”
  天还乌黑着,宋阿爷就站在河边又操心上了。
  可以说,家里这一大帮人,甭管谁出发,他都这样,天不亮就扯脖子喊。
  宋福生都问过他:“你不困吗?”
  “俺晌午能和娃子们一起眯觉。”
  天亮后。
  任三叔家给河对岸送小鸡。
  大白胖娘们家,给河对岸送冻豆腐和新鲜豆腐。
  今儿任家村也挺热闹,因为任族长要将耿良给的几头野猪分下去,村里分肉了。
  任公信家来取肉的是任子玖。
  他爹最近快赶上药罐子了,喝完一样还有两三样的那种。
  他弟任子傲还在家养伤,脸上却青的不能出门。
  他那个小娘,被一帮老太太骂,也没脸出门。
  他婆娘在家准备饭菜。
  其实他都不想分这肉,可他哥今年回来过年,所以必须得出去告诉告诉。
  果然,村里人有那爱打听的,见到任子玖问道:“你哥今年又不回?”
  任子玖提了一口气,腰板立即直流不少:“我哥明儿晌午就回来。”
  “你哥得带不少随从吧。”
  “那当然。”
  宋福生也听见了,心想,有啥可牛的。儿子过年好不容易回来一回,听听,好不容易,要换别人家,都得揍死这个不孝子。
  宋福生是过来寻任族长,要去任族长家坐坐,给拿了一小捆蒜黄,带了一坛子虎骨酒。找上门发现任族长家里只有妇人和冲他直叫唤的大狼狗,他就转头来祠堂这了。
  到了任族长家,宋福生就告诉道,“我们这伙人正月不能乱串门,就提前来了。”
  “哪来那么多讲究,你就是瞎客气,喝茶。”
  宋福生心想:还是要讲究些的,逃荒嘛,就意味着亲属死了很多人,咱还是注意些,更何况俺们也不是很乐意串门。
  宋福生没在任族长家多待,因为宋富贵又找来了,说陈东家派人送来了年礼,还有老隋也来啦。
  所以二十九这一白天,宋福生用一大半的时间在家接待。
  陈东家是两筐苹果,两筐鸭梨,这季节送这个,小二说给孩子们吃,礼物挺重。
  老隋是给拿来五条毛领,礼也不轻,而且一看就是按照五口人给的。
  马老太一条棕黑色的,钱佩英和宋茯苓是白色的小窄边毛领,能缝在衣服上直接当领口。宋福生和米寿是黑色的,米寿那个不大点,一点杂色也没有。
  老隋坐在宋福生家炕头大笑说,他那个熊皮卖啦,真卖的是百两,挣了把好钱,能过个好年。
  送走老隋,紧接着,宋福生陆续还接待了员外爷家的大儿子,问老爷子能不能起来炕?听说能拄拐下地了,宋福生也挺高兴。
  员外爷家给送来的是鸡鸭鹅。
  这老爷子实在,送礼加在一起竟有三十五只。
  人家儿子还挺不好意思的解释,“我爹说了,逃过荒的人,过年吃啥也不如吃肉。”
  后头,宋福生还接待了三伙他没想到的,两家酒楼和一伙开好几家调料铺子的。
  一个是童谣镇酒楼,一家是奉天城那家和马老太长期合作的城南酒楼,还有家竟是葭县开调料铺子的,感觉上就是供货的关系,却没想到人家能给送礼。
  礼有薄有厚,有蜜饯盒子也有桂圆红枣糯米啥的。
  宋福生给这些人,通通回的都是自家酿的米酒,以及一小坛辣椒酱。
  说实在的,送东西不心疼,他很心疼坛子。
  这日晚上,当马老太也拉着茶馆送她的礼物回来时,宋阿爷立即组织大伙出发。
  家里只留八岁以下的孩子。
  太小的孩子们,怕身体弱,能看见脏东西,就不让去了。
  剩下的,通通要和他去烧纸。
  这个行动,给村里人再次镇住了。
  河对岸那伙人,虽然总里出外进,一日日奔波,但是大批量的往河这面来却是没有的。
  而且你看看他们是推车出来的,好些台。
  推的啥?推的黄纸。
  不晓得的以为他们是做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