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

第209章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第209章

小说: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大早上,都是伸出大长舌头。
  所以这回进城,她多买些牙粉,宁可多,不能少。
  而且这回亲自买牙粉,才算明白米寿当时接过牙粉,在和老爸掰扯的是啥。
  咋回事呢,就是她小弟米寿,以前家里不是有钱嘛,咱家小娃用的不是粉,是一种青盐雕成的柱,做的像印章似的。
  那“印章”,刚才这店的卖货的小丫鬟也给她介绍了,宝珠也说,用“印章”比牙粉好。
  可宋茯苓摆手拒绝了,她非常赞同她爹当时说米寿的那番话:“不能柱啊,不是姑父不舍得花银钱,是宝儿啊你想想,那东西往牙上一按,喝水,咕嘟嘟吐出来,对吧?是这么用吧?可那柱那么大,一次用不完,每回用都要掏出来来回刮,饭例子都得沾在上面,下回你带着饭粒子再塞嘴里?”
  所以,宋茯苓当看到小丫鬟和宝珠齐齐向她推销“印章柱”时,脑中全是她爹的话,差点脑补给她恶心着。
  宁可买杂质相对多的牙粉。
  谢馥春的牙粉还相对好一些,听说外面杂货铺卖的那种可邪乎了,牙粉竟能做砖头其中一种成分,听了都感觉会中毒。
  马上就要离开化妆品店时,宋茯苓忽然又发现一个好东西:“这是什么呀。”
  宝珠小声说:“这个可贵,叫丁香丸,含嘴里去味儿的,一张嘴香喷喷。以前,我在府里时,无论是齐府还是国、恩,你懂的,”宝珠将国公府几个字咽了下去,怕让别人听见吓到,“只有三小姐身边的大丫鬟姐姐才会分得几粒,我们很是眼馋。”
  “我就想知道含了它,不小心咽肚里,会不会有什么不好的反应?”
  “那不会的,就是含化了咽进肚啊。国?恩,除了少爷,主子们都含。”
  宋茯苓拿了一小罐,她打算给米寿尝着玩。
  因为米寿那小鼻子可好使了,有一回她吃口香糖,都已经吐了,口香糖都已经扔进灶坑里了,米寿还抱着她脖子说:“姐姐嘴里香香的,你又背着我吃么啦?”
  买一小罐,回家哄孩子玩。
  转头出了店,宋茯苓还问呢:“对了,你刚才为何说主子们都吃这个丁香丸,就陆少爷不吃,可我觉得他身上是有香味的,还挺明显的呢。”
  “嘘嘘嘘,”宝珠急忙看了看四周,还好身后没有从店里出来的顾客。
  心想:我的茯苓小姐呀,你就是闻到男子身上的香,你也要假装不道啊。
  “嘻嘻,我听说?”
  “你怎么总是听说?”
  宝珠:“我进不去的。”
  “瞧你混的,在那里呆了小七年啊。好,你说,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宋茯苓嗅到了八卦的味道。
  “好,我尽量。听说,少爷是尝吃薄荷膏,用糯米梗米薄荷香做的小圆糕,”宝珠点点嘴:“去味儿。”
  宋茯苓:哎呀,他挺会吃呀。
  “听说,就姑娘你今儿呆的那花厅,四周沉香为阁,是用少爷常用的香料筛土和泥抹的墙壁。”
  宋茯苓:哎呀,他挺奢呀。
  “听说,少爷的衣裳都要熏香的。”
  “怎么熏?”
  “就顺子爷他们手执香炉,将才洗干净的衣裳熏干啊。”
  宋茯苓:熏、熏干?
  她至多噗噗香水身上喷,余生做个精致人。
  可和陆公子比,她活的还是太糙啊。
  “走。”
  “去哪,咱还不回?”
  “去书肆,买书去。”
  看看哪本适合他爹目前阶段背诵。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等真的恢复科考那天,那再现复习能赶趟吗?
  不好好学习,她爹将来可怎么整,就这么一天天混日子吗?


第四百章 送礼物(一更)
  宋茯苓带着宝珠,后面跟着拎包的四壮。
  她仨没去陆畔的书肆。
  当然了,宋茯苓也不知道蛋糕店旁边的书肆是陆畔的。
  宝珠也不知。
  至于理由,宝珠刚不是说啦,她一直是边缘人物,三小姐的私产她倒是听说点儿,其他主子的怎么可能晓得。
  细想想,今儿还是借了茯苓姑娘的光,她才混进泽园闻了闻传说中的花厅香墙。
  而以前,宝珠在国公府的小七年来,天天路过,却连陆畔的那么大的院子也没混进去过。
  你就说,负责陆畔院子的管家有多厉害吧,绝不会出现误闯偶遇之事。
  而且,宝珠还听说过,国公府越是招待宴客,来的人越多,少爷那院子的管家越严防死守,眼睛都锃亮的,你就说那院子夸不夸张。
  所以宋茯苓没选择离蛋糕近的书肆,和知不知道旁边书肆是陆畔的无关,纯是怕她奶发现她,还没溜达够呢。
  这书,是真贵。
  中街下面两条街的书肆里,宋茯苓只是想给她爹买本小字注释,却没想到一本书要三两半银钱。
  掌柜的描了一眼宋茯苓手中选的两本,发现那丫头正在犹豫买哪本:“你要是这两本都买,就给你算六两七钱。”
  宝珠急忙道:“小姐,两本好,便宜了三钱银呢。”
  却没想到宋茯苓摆手:“不行,只能买一本,多了我爹眼晕。”
  他该叛逆了。
  才出书肆,宋茯苓就吸了吸鼻子,“什么味儿,这么香?”
  宝珠想歪头探身望一望,没想到一抬眼看到四壮堵她跟前儿。松开挎着宋茯苓的胳膊,略过四壮,回身招手道:“小姐,是卖驴肉火烧的。”
  宋茯苓眼睛一亮,“走,尝尝去。”
  卤好的驴肉伴着老汤汁,加在才出锅面脆油香的火烧里,宋茯苓吃了一个半。
  给宝珠震惊坏了,这也太能吃了,晌午泽园明明管饭来着,十个菜呢,就连她们丫鬟的饭菜都很好,有俩菜。
  而四壮是在隔桌正要吃第四个火烧。
  宋茯苓问他:“四壮啊,你够吃吗?”
  四壮点点头。
  宋茯苓就不管他了,领着只吃了半个驴肉火烧的宝珠,结算完银钱就往外走。
  当四壮匆忙的咽下的最后一口饼再出去找她们时,发现宋茯苓和宝珠正在卖灯笼的摊子前稀罕的摸摸这个,稀奇地看看那个。
  一片红彤彤的各式灯笼里,两位姑娘家摸着灯笼的麦穗还对着笑。
  不过,四壮的眼神都落在了宝珠的脸上。
  她笑起来可真好看,像春天的花儿一样。
  无声地来到近前,听到两位姑娘家说:
  “我家今年就不要想了,不能贴对子,不能挂灯笼。”
  宝珠劝道:“早晚能贴对子能挂灯笼的,你们那里人多也一定会很热闹。怕就像我家,做六个菜都是浪费,平时什么样还是什么样,家里只有我和我哥。”
  说完,宝珠挎着宋茯苓的胳膊,离开这一片红彤彤的灯笼区域。往街边走时,还回头瞅了一眼十二生肖的灯笼,虽然没有圆通通的大红灯笼瞧上去喜庆,可是十二生肖挂在那里,瞧上去可真热闹。
  四壮默默跟在两个姑娘身后,看到宋茯苓竟又进了绸缎庄,他抬头看了眼匾额,记下地点哪家,转身走了。
  灯笼摊这里,只看一名壮小伙不顾旁边顾客们的异样眼神,正在手舞足蹈的比划,声音里发出“啊啊啊”的动静。
  又急的抓耳挠腮,忽然抢过掌柜手中记账的笔本,写下这一阵和高铁头他们苦心学来的蹩脚字体。
  掌柜的连猜带懵看懂了,小伙子是要提前将银钱付了。
  然后让他在大年三十的清晨,将十二生肖的灯笼按照地址送到城西的一户人家,就说是宋姑娘所赠,还写着不让告诉奶?
  祝新年好,笑口常开,过年了,要做六个菜的。
  绸缎庄里,宋茯苓和宝珠压根就没发现四壮不见。
  因为她俩眼睛不够使唤。
  宝珠买了一些零散的缎布条,想着在过年关店前,给马老太和田老太做两个抹额。到时过年的时候围上受儿孙们跪拜,看起来能郑重一些。
  她也没个什么长辈,也没父母孝顺,就想着给那俩老太太做吧。
  给她哥大德子买了好些棉花,买了一整块厚麻布料子,给做个新棉裤。
  小丫头挺会过日子,啥也没给自己买。其实她手里是攒了些银的,但是她想着,一个是她才离开齐府并不缺衣裳,一个是娶一个好嫂子将来要花不少钱,好样的嫂子,自然要花的礼钱多,谁知道手里这些够不够?都得攒着。
  再看宋茯苓,被宝珠一比,那就是个败家的。
  买的多也就算了,她还买不实用的。
  “哇,宝珠,你看,这绣鞋好看。”宋茯苓又爱不释手上了。
  还在心里吐槽她奶:
  奶啊,你看看我挑的这个多实用。
  这不就是靴子嘛,只是下面是绣鞋,绣鞋上面缝出到小腿肚长短的夹棉花的布,不像现代靴子那么硬挺,只是棉,脱下来自然是耷拉下来的,但是那也不灌雪不透风不是?再说古代女人裙子长,也压根露不出来这部分。
  宋茯苓手中的是深蓝色绣鞋,上门绣的是祥云似图案,就是上面套小腿肚的棉,也绣着两朵云彩。绣的极传神。
  脑海里闪过钱佩英捧着她绿色绣鞋一脸稀罕的模样。
  宋茯苓问店家:“这双鞋多少银钱?”
  “四两二钱?”
  宝珠也被价位吓一跳,先小小声道:“小姐,你是不是选中店里最贵的一双啊,”又急忙道:“掌柜的,这是对面马老太糕糕兴兴店的东家。”
  “东家?马老太是你啥人?”
  宋茯苓一歪头:“我祖母。”
  “噢,那我给你算便宜些,你看中了嘛?”
  宋茯苓想了想,这个一定要买,也一定要由她来买,老妈古代之旅的第一双绣鞋。
  “看中了。”
  然后宋茯苓还看中了好多,月牙白刺绣蝴蝶裙子,还有一条散边到脚面的长裙,大摆的那种。
  她都能想象出来,自个要是在家转圈,裙摆都会飞扬起来。
  还有一双月牙白的小白靴。和她给老妈买的那双绣鞋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穿上长裙后,看起来是只穿双绣鞋,但是上面还有一长截箍住小腿肚的月牙白棉。
  可最后她也只是看的欢,没买,倒是拿起的是一个棕色小帽子:“掌柜的,这个多少银钱,五岁的小娃能戴吗?”
  宋茯苓手中的帽子,像她以前看电视里那些小地主扣的小帽子,帽子上都戴着大钱。
  她想象着要是给弟弟做一件大钱长袍,扣着这小帽,小帽后面再编条小辫子,应该能挺好玩。
  而且她弟可喜欢戴各种帽子了。
  当四壮匆匆忙忙赶回来时,发现小小姐就没买完呢。
  最后,仨人在终于要回点心店前,宋茯苓又跑到老白家的点心铺子里,稀奇地东瞅瞅西看看,临走时买了“白胡子”。
  白胡子就是这里老百姓的一种叫法,其实就是现代的龙须酥。
  唔,好吃。
  “奶,我回来啦。”
  “嗳呦,这是买么啦?”马老太急急忙忙迎上前。
  田婆子在宋茯苓脱掉斗篷后,笑的露出豁牙:“嗳呦,咱家胖丫,今儿可真是俊俏得很。”
  “老田,你看看,我就说吧,还是你有眼光。”
  宋茯苓还没等张嘴呢,门又被人推开了,小全子出现。
  “送么?送蒜?”
  (//)


第四百零一章 进城的丫(二更)
  驾。“捂着棉头套的马老太,眯着被风雪迷的眼,有些不放心的一边赶车,一边回头看身后跟的骡子车。
  身后跟着三台骡子车。
  那几台车里装着好些蒜,装着她小孙女和蛋糕店里的小高小王小宋。
  本是该让这些人坐在自家牛车里的,但是今儿个马老太买了好些黄纸。
  她自个驾的这台车里,装着一车会为死人烧的纸和上供会用到的烛台等东西。
  而家里另一台车里,固定的每日要拉蒸笼,仨人坐在外头,俩人在里面把住蒸笼。
  最近店里忙,家里来了王忠玉和大郎他们几个男的,都在那台牛车上。
  就这么的,小孙女就上了装蒜的骡子车,那几台骡子车都是来自国公府城郊庄子的。
  “驾。”马老太吸了吸鼻子。
  每日赶车往家回是最遭罪的。
  这个时辰一点阳光也没有,干冷干冷,路上灰滔滔的那个黑,说彻底黑还没有完全黑透,冷冽的北风那个吹。
  像今日才出城不久,雪花又飘上了,雪沫子直往眼皮里刮。
  田婆子也坐在赶车的位置上,她和马老太一边一个,戴着大棉手套抢缰绳:“来吧,我赶一会儿,你在手套里活动活动手指。”
  马老太给了她,冲旁边离她不远的另一台牛车喊:“忠玉啊,慢着些赶,飘雪了,地上哪里有冰看不着,宁慢些回别翻车。”
  王忠玉倒是没太冷,男人火力旺:“晓得了大娘,你们也慢些,一会儿再黑就点火把。”
  马老太又趁机回头,其实即便探身看也看不着啥,但是她惦记,那骡子车里也不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