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

第200章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第200章

小说: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宝珠就憋不住笑了,“可听说话,感觉还怪亲的。”
  王婆子小儿媳犯愁:“你说她们回去能不能瞎说?完了,这回比昨日还完,彻底露馅。瞅着吧,回村不定怎么讲呢。”
  高屠户大儿媳戴着手套。
  一边弯腰整理柜台里的糕点,一边接过话:“完就完吧,咱又没偷没抢,她们也不可能管咱借钱。最多便宜十六文的关系。”
  店外中街上。
  马老太她们都当是“十六文”的小插曲,可那几个人却不这样想。
  尤其是小月。
  村里什么时候出现了这么厉害的人物。
  村里的?村里。
  要不是人家马老太亲自承认,她奶就算说破嘴,她都不会相信。
  “奶,你们几个没瞧着牌匾嘛,进店前,我还特意指给你们看来着。你们在店外就没认出?”
  九嫂她们几个老太太,齐齐回眸看向那牌匾,心想:太失真了,这是谁画的啊?都没个皱纹。
  再说了,没敢往那上面想啊。
  因为她们和孙女一样,怎么可能,对不对?
  “我知道了,那糖味儿。”养猪大户婆娘,忽然神秘兮兮道。


第三百八十三章 三十七更(为游雪打赏+1)
  衣料铺子里。
  九嫂她们几个老太太,刚才明明看到这位老板娘和马老太有说有笑,那个热络劲就别提了。
  可她们来了铺子裁料子,那位老板娘却连起身都不起身,是一名小丫鬟在招呼她们。
  小月瞅了眼她奶,心急于她奶啥也不知道,怎么放着这么好的关系不晓得处。
  说实话,她虽然是本地人,但是也了解不到中街铺子的事。
  在这偌大的奉天城里,她男人只是个伙夫营里的一个小头头,实在是不起眼的很。
  不过,她听人讲过,中街上的铺子,家家都有大背景。
  再其他的,就不是她们这种百姓能知道的了。
  小月很突兀的问:“我瞧着面熟,刚才在点心店里,是不是见过?”
  柜台的小丫鬟回头瞅老板娘。
  老板娘站起身,不得不应酬道:“刚我没注意,你们几位要挑选什么料子。”
  小月摸着好料子,假装在看,却又问道:“我刚听你们说,葭县?点心店里人多,我就没再打听,也能将点心送到葭县?”
  老板娘笑着告诉道“不是送,你家也有葭县的啊?巧了,我娘家就在那。你要是想买点心,直接去分店就成。那家点心店,葭县、云中县、童谣镇,都有铺子的。”
  九嫂突然插话:“她开了四家啊?”
  出了衣裳铺子,几位婆子再次像被人点了穴道,仰头看了眼天。
  之后,甭管买啥,这几个人连同小月,逛的都有些走神。
  得了,还要赶路呢,不逛了。
  小月拽了一下她奶的衣袖,借一步说话,先别上牛车。
  “奶,回头,你跟人好好处,这不要来年了嘛,走动走动。”
  九嫂是很要面子的老太太,有些抗拒道:“啥意思?我拎东西上门?你快拉倒。她开多少铺子,我也不能那样啊,不认不熟的我就去?”
  “不是让你拎正式拜访的东西,是让您找个机会年前或是正月里,你去串门子闲唠嗑,手里带点自家有的就行。
  奶,您晓不晓得在奉天城中街能开上二层楼的铺子,背后会认识什么样的贵人?
  你和这样的人交好,总比和那些没本事的处在一起强吧。
  更何况,她开了四家。
  你们都是上了岁数的,能有话谈,啊?回头,正月里,我也回去。”
  九嫂想了想,下定决心:“行。”
  牛车上,和来时气氛有些不一样。不再东家长西家短了。
  几个老太太还有点恍惚中。
  回去的路,都过了一半了,才有婆子忽然问道:“只知那伙人卖点心,那卖的是啥点心啊?”
  “对对对,九嫂,当时在店里,光瞅她来着,也没看点心,你给打开让我们开开眼呗。”
  “好,”九嫂打开大孙女给买的小糕点,还提醒,“慢些,别给碰坏了。”
  打开后,几个婆子:“……”
  真是开了眼,带着颜色的小糕点。
  “她卖的挺贵呀。”
  “那你看,能不贵吗,一个糕点都整成朵花。”
  九嫂道:“没听我大孙女说嘛,一般人,她家还不给便宜呢,给咱便宜了十六文。”
  一提十六文,几个婆子急忙道:“是是是,这真是挺够意思。啧,刚才也挺给咱们面子的哈?”
  “对,那人挺好,还让咱坐下喝水,见咱挺亲的是不?”
  后来,牛车进了任家村,这几家婆子散了,拎着小包裹就纷纷急匆匆回家。
  每人进屋的第一句都是:“他爹,我和你说……”
  有一个老头子死了的,她的台词是:“儿啊,娘和你说,你猜我今个看到了啥……”
  这几个婆子,还商量好了,别给人乱传。
  人家的各种行为已经有所体现:不是那爱显摆的人家,别凭白得罪了人。
  她们也确实做到了,只不过,还是隔了几日就传开了,都传到了外村。
  哪出茬了呢。
  “我婆婆说了,不让我对外人讲,你可烂在肚子里。”
  “放心放心,我嘴严着哪。”
  “嗳?小地主她家大孙媳妇和我说,就河对岸那伙人,开了四家点心店。
  赶明你去童谣镇,你就打听近日最有名的点心铺子,上面牌匾很是稀奇人,带着画的,画的还是河对岸那个挺厉害的老太太的模样,那就是她们开的。
  我告诉你哈,这话我就与你说了,你可别给我往外传。”
  “听说了嘛,没听说啊,我告诉你哈,亲家母,俺们村里那伙逃荒的,就我那日还和你说了呢,打人往死里打那伙,妈呀,老尿性了,不得了。开了四家点心铺子。带小楼的,卖的老贵了,一口点心顶咱一旬粮食钱。”
  “我们村里最富的是任公信家?你那老黄历了,我告诉你,不对,是户姓宋的,开四家点心铺。
  奉天城,在奉天城那种地方有铺子。听说,还是在什么中街上。反正就是那条骡子牛不让随便瞎停的街面铺子。”
  “你问谁?逃荒的?你别一口一句逃荒的,说话真难听,谁家逃荒像他们似的。人家有四家点心铺你有啊?我不乐意咋,我就是不乐意听了,我和宋福生,我们是哥们,熟得很。”
  ——
  近几日,当宋福生他们出去送辣椒酱时。
  “宋哥,来来来,俺们给你搭把手。”
  大白胖娘们吃着豆子,高兴得狠。
  她和四嫂子属于第一批借力的,而且属于宋福生他们那伙人会主动打招呼的。
  她又开始显摆了,特意站门口不吱声。
  宋富贵离老远旧喊道:“白嫂子,望风哪,你家我哥还没回呢。”
  大白胖娘们这才回道:“没呢,他得28能回。你们又要出去啊?没事儿,家有我瞅着。来人找,找不准地方,我就给领去了。”
  四嫂子瞥了一眼大白憋不住乐,不过也问宋富贵他们:“这趟送的多不多?多的话,让俺家那口子跟着去。”
  宋富贵:“不用,回见了啊,四嫂子,白嫂子,家来再唠嗑。”
  推着十车辣酱离开。
  近几日,马老太拉着空蒸笼回来,总是能碰到九嫂她们,以及也叫不出是啥名的婆子们。
  “回来啦?”
  “恩,你们吃啦?”
  “啊,你饿了吧,快些家去吧,要是家没准备饭,你喊一嗓子,我家粘豆包现成的。”
  “中。”马老太一直用热络的态度对待,但却能控制在让九嫂她们靠不上来,达不到去她家串门的状态。
  村里人的变化,大伙早就感知到了。
  但是,就像无心过问打架后续一样,更无心理会这些村里人的态度转变。
  没空啊。
  马老太以前几十年的苦恼是:
  每到过年,要寻思三十初一吃啥。
  算计到底是给老大还是老二做衣裳。
  算计谁的旧衣裳缝缝补补,能节省出一件给大孙二孙小孙的新衣裳。
  那时候。要是过年前赶集,头天晚上都会睡不好觉。
  在心里一遍遍合计,去赶集买啥,哪些是不能省的,哪些问问价再说,一晚上翻来复来,竟琢磨怎么少花钱,却能置办很多年货。
  而她今年的苦恼是:
  她啥时候也能去买买买啊。
  看见顾客大包小包拎着进点心店,买了一堆东西眼热。
  一遍遍说,等会儿忙完,咱也出去溜达溜达,可是送走一拨又来一拨,店里就不断人。
  她这头关店忙完,人家其他铺子也关了。
  有钱,想给这个添,想给那个添,可没空出去花。


第三百八十四章 三十八更(为游雪打赏+2)
  腊月24这一日。
  耿良骑着一匹黑色骏马,先来到了城门口。
  将特制腰牌亮出。
  守城官兵们,立即将城门大开。
  没一会儿,喧嚣的马蹄子声由远及近传来。
  只看,打头的男子,骑在一匹枣红色骏马上,身后跟着一队人。
  陆畔于这一日,才驰骋归来。
  “少爷回来啦。”
  陆畔将马鞭子随手递给门房小厮,大踏步向祖父和祖母的院落而去。
  小全子行礼目送陆畔离开后,转脸就面露喜滋滋。
  望着顺子的目光,满是欢喜。
  师父在家虽然总欺负他,可没有师父在,却又觉得没意思的很。
  似是等了好几个月的感觉,给他闲的不行。终于回来了,之前,府里还猜测,会不会过年都赶不回来。
  “师父,顺利不?”
  “你师父我叫顺子,你说我顺利不,竟问废话。”
  小全子笑眯了眼,“师父,门口这些我来,您快去洗把脸。”
  发现耿良随后也进了院,小全子又急忙对耿良道:“耿副尉辛苦了,都准备好了,去换件便衣再离府吧。”
  耿良点点头,他正好去家将院子里问问兄弟们最近咋样。
  却没想到,明明到了兄弟老周换值的时辰,老周却不在。
  “在书肆旁边那家点心店听话本子。老耿,他们都疯了,晌午都不在府里吃饭,抽着空倒班也寻寻摸摸惦记去。”
  话本子?耿良眼睛一亮,真开讲了,“听多久了?”
  “从你走没两日就去听了。”
  耿良急忙用皂角打沫子抹脖子,匆忙洗完:“走了,回头唠。”走两步又扭身问:“你在歇着?”
  “啊。”
  “跟我一起去?正好咱俩是后去的,能搭个伴儿。”
  “走这么久,你不回家呀?”
  “听完再回去,不差这一会儿,你不是说每日就这时候讲?”
  耿良已经提前给自个放假了。
  “大娘。”
  “嗳呦,耿副尉,等你多久了,怎得才来?快快上楼。”
  顺子也从回来后,就回家躺在热炕上,一睡就是一天一宿。
  而陆畔倒是最辛苦的。
  拜完祖父祖母和母亲,听说父亲腊月二十八前也能赶到家,心里挺高兴的,跟着祖父又去书房谈话。
  等回到自个院子,已经是一个半时辰后了。
  外祖家又派来了人,问他明日能不能去那面吃饭。
  接着,坐在书房,简单处理一下离开之后,神机营堆积的事务。
  然后小全子就送进来二十多封邀请的帖子,以及口信儿。
  帖子直接扔一边。
  姐姐们的口信儿大致意思都是:弟啊,走这么久,姐想你了,你怎么样啊?哪日哪日就回娘家看你。
  倒是三姐姐与众不同,她是让陆畔过府去瞧瞧她,就可怜可怜她吧,能不能明日就去瞧瞧,正好你姐夫明日也回来,当给你姐夫面子还不行嘛。
  陆畔想起母亲说的,三姐姐怀了。
  吐的,都一把岁数,竟回府哭几次,很是没出息。
  沉吟了一下,让回话,明日下午就去,晌午去不了,晌午要去外祖家。
  然后陆畔又急匆匆赶去饭厅,陪家里人吃饭。
  他清楚,每次他陪着,祖母和母亲都能多吃一些。
  只要在家,就尽力陪。
  吃饭时,陆畔的母亲说:“珉瑞,你觉不觉得是家里人少的事,才会吃饭没滋没味,你瞧瞧满桌的菜,就咱……?”
  “不觉得。”陆畔一派从容打断,夹菜塞嘴里。
  陆畔的祖母笑了起来。
  因为他知道,儿媳要是再敢多说一句,她孙子一定会回:“没滋没味,还是不饿。”
  可笑着笑着,陆畔祖母嘴角又硬生生抿成一线,在心里问自己:这是什么高兴的事吗?她应该犯愁不是?
  她要是再笑,孙子再以为她是鼓励的,更有底气了,他就更不着急成家。
  唉,说白了,也不是多么好笑,只是因为孙儿回来,真欢喜。
  第二日,陆畔从外祖家赶到齐府。
  齐府从上到下,热烈欢迎。
  有些时候,陆畔心里明白的很,他来,不止是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