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

第140章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第140章

小说: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夫人下了步撵,过了假山,指向小亭子,“别再往前了,不要扰了他们,就坐在这里瞧瞧吧。”
  她眯眼先望了望对面一身蓝的孩子,之后,她就将目光放在了孙儿身上,眼里是慈爱无比,像怎么瞅也瞅不够似的,仔细观察孙儿的表情。
  此时,小亭子对面的松涛阁里。
  钱米寿正站在陆畔面前,一一展示这段日子学的。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谁教的。”
  钱米寿笑得眯起眼:“是姐姐呀。”
  因为从小将军哥哥的脸上,发现了哥哥满意的表情,所以小人就更来劲儿了: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忙趁东风放纸鸢,纸鸢,呵,这是谁做的诗。”陆畔放下茶杯,认真地和孩子对视。
  谁做的?不道啊:“反正是姐姐教的。”
  如果宋茯苓此时在,会在听到陆畔问这话时,心里猛的一跳,没人提醒不注意,我天,怎么嘴一秃噜就给后朝的诗教了,光记着是小学课本上学来着。
  不,清朝并不算是太往后,宋茯苓你还顺嘴秃噜出: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陆畔等啊等,想等下句,却没了音:“怎的不念了?”
  钱米寿两手一摊:“可是没了呀,姐姐就念了这么一句,是来到这里下大雪的时候,她推开家门,张开两个胳膊伸懒腰时念的,让我听见了,我就记下了。”
  小黑板,划重点,伸懒腰,恩,陆畔接过顺子递过来的热茶,抿了一口。
  接着,米寿再开口读的诗,第一句就让他意外地挑挑眉。
  没想到,宋茯苓竟教了这首诗。
  只听,童音在抑扬顿挫道: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陆畔问钱米寿:“你懂这首诗的意思吗?”
  钱米寿说:
  “我懂一夜征人尽望乡。
  姐姐说,这一夜,既是指时辰上过了一宿的意思,又可以理解为是整个夜色中的人,所以叫一夜。
  而且不直接说他们想家了,而是说他们都往家的方向瞅。
  夜里又黑漆漆的,看不到月亮什么的,更不用说能看清家了,就只能由笛子声勾起他们的思乡之情。
  哥哥,我姐姐讲的对不对,好不好?”
  陆畔沉默地回望钱米寿,脑海中是他第一次随父出征的场景。
  那时候,他十四岁,也看到了很多和他当时一般年纪的士兵。
  有很多兵士,在恶战后,哭了鼻子。
  白日里,战斗越残酷,夜晚,想家的人就越多。
  当时他在夜色里,也望向了家的方向。
  第一次上战场浴血奋战,第一次杀人,想起的就是这首诗,一夜征人尽望乡。
  “小将军哥哥,我坚持不住啦。”
  给陆畔突然唤回了思绪,也给顺子吓了一跳,以为孩子是忽然憋不住尿啦,嗳呦。
  却没想到,这小孩,竟然是唱歌,并且唱歌还带动作的,连唱带跳,唱的怪声怪调,跳的更是怪模怪样。
  “我,心里一直有个梦,想和将军哥哥学武功,就像话本里神气的英雄,行侠仗义,飞檐走壁。
  哥哥你,为何可以行如流水,枪扎一线,棍扫一片。
  你却挥挥衣袖对我说。”
  钱米寿停下了歌声:“哥哥,该到你了,你要说,赶紧练功去。”
  顺子刚要拦,什么呀你这是。
  陆畔:“赶紧练功去。”说完,耳朵微红。
  顺子:咳咳咳咳咳咳。
  “好嘞!”
  钱米寿扬起大大的笑脸,跳起了宋茯苓当初逗孩子玩,在她家炕头教的几个街舞动作,边扭着小身子边继续唱道:
  “练功必须顶大太阳,晚上还要借月亮光,一日不练十日空。
  习武先习得,学艺先学礼,我也心中牢记。
  英雄台下十年功,为战场几刻钟,艰难寂寞谁会懂。
  豪气挥拳于风中,身进退似游龙,传承一代英雄梦。
  武德比山重,名利草芥轻。”
  收。
  钱米寿顶着跳的红彤彤的小脸,一身蓝棉袄歪头瞅陆畔。
  陆畔冲钱米寿挑了下眉,嘴角控制不住弯起,“也是你姐姐教的?”
  先不分析这词是谁写的。
  教念诗,教唱歌,教动手制作小东西,那个叫宋茯苓的小丫头还真挺忙。
  原来那个丑不拉几装蛋糕的蒸笼,蒸笼上拴的一个太阳脸,就是出自小孩子们之手。原来那个蒸笼,他们的姐姐也意识到蒸笼太过丑不拉几了,并不是不想给弄好看些,是从早忙到晚。
  并且,陆畔这次通过和钱米寿对话,知道了好多。
  眼前这孩子还懂点算学,说也是姐姐教的,直接用铜板教。
  “是,哥哥,姐姐不仅教了我,也教了很多哥哥和弟弟妹妹的,只是他们都没有我记性好。”
  恩,陆畔心想:你是很不错。
  到了该吃点心的时辰了。
  今日,大丫鬟木槿,也不知少爷还吃不吃点心了,因为之前,少爷真是吃了不少蛋糕,她去取回蛋糕时,那花都让少爷给吃了,被挖的乱七八糟。
  但是不敢坏了规矩,照常引领着其他几个丫鬟,端上了几样平日陆畔爱吃的点心。
  木槿又伺候着钱米寿洗手。
  钱米寿躲了躲说不用,谢谢大姐姐,我姐姐说,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
  木槿偷瞄了眼陆畔。
  陆畔却一直在观察米寿洗手,发现洗的真的挺干净。
  “哥哥,这个是什么点心呀,”钱米寿举了举自个咬了口小牙印的点心。
  “茯苓糕。”说完,陆畔拿起一个,咬了一口。


第二百七十三章 礼物(二更)
  此次国公府之行,钱米寿收获了好些样礼物。
  第一样,自然是陆畔赠与的,弩。
  顺子见少爷竟赠此物,意外的不得了,杵在旁边不停添旁白,当然了,是搁心里添的旁白,他哪有资格说话:
  钱米寿啊钱米寿,你晓得不晓得,此弩是谁的?
  这可是你眼前的“小将军哥哥”,小时候贴身佩戴的。
  也是当年,国公爷亲自将此弩,挂在了六岁的少爷身上,为少爷亲自打造。
  你更牛,你五岁得此弩,从今往后,谁不服就能干谁了。
  陆畔赠与钱米寿此物,是觉得男孩子,就一定要有尚武精神。更何况钱米寿不是唱了嘛,心里一直有个梦,想和他学武功。
  陆畔两手把住钱米寿小小的肩膀:
  “将来,我要你,文武双全。”
  这话弄得顺子又在旁边划重点,不停在心里添旁白:
  听见没?没听见的快来听听啊,重点是,我要你。
  哎呀小啊人,你到底懂不懂少爷这句他要你,是个啥意思?你只要不长歪,他会一直护你。你成了他的自己人啦,往后,将来,托着你上青云。
  这小孩,这小孩福运也太大了。
  不过话说回来,合来人有福,得说,小钱米寿,是真聪慧啊,他都稀罕瞅,瞅不够,顺子在心里最后又补了句。
  钱米寿的第二样和第三样礼物,就是他在离府前,被引来跪见陆畔的祖母和陆畔的娘亲赠与的。
  暖阁里一片笑声,里面夹杂着稚童的请安声,以及被问及问题时的回答声。
  陆畔的祖母,望着顺子手中双手托举的盒子,很是感慨。
  因为她看到那盒子就知道,孙儿是将小时候佩戴的弩赠与了眼前这孩子。那盒子,还是国公爷当年亲自雕刻的。
  看此物,孙儿珉瑞六岁的样子也似浮现在眼前,再望一望下方跪的钱米寿,陆畔的祖母笑得更是慈祥。
  唤米寿到了近前,说她要仔细瞧瞧。
  然后并没有像平日里赏赐其他府家里的孩子,那些孩子来请安,她会赏赐一些小金鱼之类的,而是赏了米寿一个金锁。
  更让众人惊讶的是,老祖宗竟然亲自给米寿佩戴上了金锁。
  长辈所赐,愿你平平安安。
  顺子看到这一幕又在心里添旁白道:
  小人啊小人,你晓不晓得到底是谁在给你佩戴金锁?
  你到底知不知道外头那些人家,有多少高门大户的当家夫人希望老祖宗给孩童佩戴金锁不?老祖宗一出手,得让多少人家羡慕不?
  这可不是普通长辈所赐,不是普通人在愿你平平安安,钱米寿。
  而陆畔的娘亲,是赠与了钱米寿“笔锭如意”。
  用金子铸成的如意形状,上面是根金笔,取谐音:必定如意。
  陆畔的娘亲,也是在看到陆畔赠与钱米寿小时佩戴的弩时,很是感慨。
  她倒是没像婆母似的,感慨时光一晃匆匆而过。
  她是在听了米寿讲,陆畔有亲自嘱咐,这个弩是有杀伤力的武器。
  由于是当年公公给儿子单独打造的,所以这个弩,只要上拴后,按下按钮,就会射出。
  一经射出,别看弩不大,却能立时穿透一个人的身体。
  听说儿子有特意给眼前这孩子讲,要如何小心使用,要在什么情况下使用,遇到任何事不要怕,但也不要乱用等等嘱咐,陆畔的娘亲就只剩下一个感慨,那就是:我儿,日后当了父亲,也一定是个极好的父亲。
  极好极好。
  她的珉瑞,从小到大,就没有不优秀的地方,怎么就能优秀到这种程度呢,今日又发现了儿子心很细。
  陆畔的娘亲就对钱米寿也很是和颜悦色,眼里是不做假的欢喜。
  钱米寿眼中,他靠平日里的小机敏,也能真切地感觉到,哥哥的奶奶好像很喜欢他,哥哥的母亲好漂亮,不像母亲的样子,像哥哥的姐姐,且和哥哥说了一样的话,在赠与他“笔锭如意”时说,愿他文武双全。
  后来,在钱米寿拜别一番,要离府时,本来秦嬷嬷都已经跟出来了,想要亲自安排轿子。毕竟那么点的孩子,天又冷,还是坐轿比较好。
  是顺子恭敬地告诉秦嬷嬷说,少爷离府前已经特意嘱咐过,没错,陆畔在钱米寿之前就走了。
  说陆畔要钱米寿骑马。
  这么点儿孩子,马鞍子都踩不到,让骑马?
  没错,就让骑马,必须骑马。
  枣红色的小马驹牵出。
  顺子在旁侧给牵马,一身蓝的钱米寿,神奇地不得了坐在上面,带着口罩的小脸,“米”字口罩,高高扬起。
  小将军哥哥说,好男儿就要在马背上驰骋疆场,五岁怎么了,哥哥四岁就敢对马喊:驾。
  这一行队伍太特殊了,太引人注目了。
  国公府未来掌舵人陆畔身边最得脸的小厮,顺子给一孩童牵马。
  小全子双手捧着一个看上去极其贵重的礼盒。
  后面还有十二人小厮队伍,抬着三口大箱子。
  三口大箱子里,是陆畔让开了库,赠与钱米寿嘴中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们的纸墨笔砚。
  只为钱米寿的那句话,“姑父带着所有的伯伯叔叔在挣钱,要么下地窝子铲地烧火墙,要么就是进大棚伺候菜,天不亮就起,夜深了才睡。”
  挣钱干嘛使呢。
  “要给我们买笔墨纸砚,让我们念书。小呀小二郎,背着那书包上学堂。”
  陆畔又一想,米寿嘴里的姐姐宋茯苓,没算盘教这些孩子算学,就用铜板教,还听说曾用树枝在雪里给孩子们写字。
  那个童生,宋福生,更是用自制炭笔,他就让开了库。
  可以说,陆畔也没有想到,他能在见了米寿后,心情会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受。
  本来之前让顺子给接来,可能是蛋糕作祟,也很可能是在街上的那一眼,他看着那孩子对他不停招手,却打马走了,那个小眼神,有点忘不掉。
  “小少爷回来啦。”一品轩的店小二,假装在门外扫雪,其实是被掌柜的安排,一直要守在外面。
  看到顺子和钱米寿一行人,赶紧向里面通报。
  陈东家今日压根儿就没离开酒楼。多大个事呢,他怎可能走。
  麻溜引着宋福生一家人,也跟在后面出去了。
  而顺子这次再见到宋福生,态度又不一样了,不仅是咱俩之间的关系不见外了,还带着敬重。
  因为连陆畔都知道,米寿是有钱的。
  米寿也告诉他们了,祖父留下了银票,留下了金饼子。
  但宋福生假装没有,不要,不动那笔银钱。
  且在挣钱后,给米寿买了一头奶牛,为的是让孩子喝奶长高高。然后宋茯苓用多余的牛奶鼓捣,这才鼓捣出的蛋糕。


第二百七十四章 你之蜜糖(一更)
  宋福生问顺子,孩子去了那,可是有扰了贵人?可是有失礼之处?
  这是他第一关心的。
  从孩子被接走,就没心思吃饭,提心吊胆。
  毕竟米寿再聪慧,也才五岁。
  又被接走的很突然,想嘱咐都嘱咐不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