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

第133章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第133章

小说: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郎问三叔:“这里只剩我奶和田奶奶能行吗?”
  宋福生站在街上,回头望了眼酒楼里面笑道:“能行。”
  心想:哪是能行,是行的都不能再行。
  那老太太比他还能忽悠,跟人家谈起来的那种自信啊,也不知茯苓怎么给她奶洗脑的,真是让他都刮目相看。
  知道老太太和人家酒楼说啥吗?眼不眨地说,确实在奉天城是新吃食,但在在下面却不是新吃食,是已经风靡了三个县、童谣镇、葭县、云中县的蛋糕,高高兴兴的寓意。
  可今早,不是才向云中县和葭县推销吗?
  还和人掌柜的瞎白话,大概意思是,铺子的经营理念是从下面包围上面的理念,从农村走向城市的意思。
  宋福生离开前,听到马老太跟人订完古早块数后,也已经说到生日蛋糕了。
  说马老太铺子不仅经常接宴会、花会、诗会的点心大单子,让主人家更有面子,一个月里在外县常出99大块的单子,还接生辰点心,且生辰蛋糕一经出现,震惊四座。
  并且这个三层蛋糕啊,也完全可以用在宴会、花会、诗会等场面上,主人现场切开……
  你说都这样了,他宋福生还有什么可不放心的,他个现代人亲自卖蛋糕,也就这程度了呗。
  快要出奉天城时,宋福生叫住大郎和郭老大,说咱们得买些吃的路上带着,因为走到卖奶牛那个地方,不定得啥时辰。
  有时候捎脚的车,它只走一半,人家就拐了,往旁处去了,不一定恰好去卖牛的那个村。
  而且这回,由于郭老大和大郎跟着,虽然能省力也安全,但是不能进空间取女儿给的热乎饭吃了,真得身上备些干粮。
  找了家城边小店,小店啥都卖,包子面条馒头。
  宋福生让包起来十个馒头,又甩了甩水囊问店家:“哪有热水,我想装些热乎水。”
  店家人挺热情,说去后面,新烧的。
  小店后院,宋福生瞅着冻芹菜在心里呀了一声。
  因冻芹菜拿屋里缓缓霜,捣碎了不就仨绿的嘛。能给闺女整出绿色汁,做蛋糕花。
  他还想到,等明年的,上秋收芹菜时,一定要多多留些芹菜根。
  因为,眼下冻芹菜就不要提了,已经没有挽救机会了,就是给它吃云南白药治疗也长不出新的。
  但是明年上秋,留下些新鲜的芹菜根后,就可以栽土里了。
  芹菜还好伺候呐,那个根栽土里后,它自己就往外长。也不用扣大棚什么的,就各家各户多做些木槽子,木槽子里放些有劲的土就行。多种些,一冬天又有个新鲜菜卖了。
  这里的古人不知道,他可是知道的。
  转身宋福生就出去了问,店家,能否卖我些冻芹菜?
  “你要它干啥啊,我这留着一冬天包包子用的,冬至过年包饺子用的。”
  宋福生带着大郎和郭老大离开后,店家乐颠颠的拿着六十文钱倒空去灶房里找老伴,都不招呼前面的客了,实在是激动的想和老伴唠两句:
  “你瞅瞅,那仨人脑子好像有毛病,非要买咱冻芹菜,你看看,给了这么些钱,我就留了点冬至用的,剩下全卖与了他。”


第二百六十章 差点被抓(一更)
  宋福生这趟出去,可不止是买了头奶牛。
  他还滞留在卖奶牛的那个村还要往前的地方,在那里停留了两天。
  干啥去了?
  买家伙什去了。
  因为听奶牛村的当地人唠嗑说,再往前走,有个小镇。那个镇附近也不知是有个铁矿啊还是怎的,每三年都有新徭役去那干活,会途径他们这里。据说这些人是去那个镇的深山处干活,有甚多的兵丁看守。
  而且当地,铁价也比别的地方便宜,他们村里人添置大铁锅斧头什么的都是去那里买,打铁的铺子也很多。
  宋福生一听,瞅了瞅郭老大和大郎,说,走,家里正好缺东西,上那置办齐,走一趟。
  到了地方,冻得胡子都上霜了。
  打铁的问:“要添置啥呀。”
  宋福生说三十把铁耙子,二十把锄头,还要继续比划,给他闺女做的,一根那种像螺丝似的,能扎在桌子里,然后用螺丝纽固定住,上端是个铁圆盘,能来回转啊转啊转的铁。
  还没等比划完呢,打铁的就急忙制止住:“你等会儿。”
  停下手里的活,用怀疑的眼神巡视宋福生、郭老大和大郎:“你们买这些要干啥?”
  “家里种地用。”
  “谁家有这么多口人?有,也要去掉女人孩子,至多买十把八把的。”
  宋福生说,好好好,那你这里至多能卖多少。
  没想到买个东西还受限制,花钱也费劲。
  打铁的告诉,官府有规定,大户人家采买大量铁制品,都需要具结(一种保证书),要是下面的,就得乡绅和里正给做担保。
  宋福生和郭老大对视,郭老大没反应过来,倒是大郎先反应过来了,三叔的意思是,那咱就分三家买呗,得亏来仨人了。
  总之,最后,三家铁匠铺子,宋福生是一顿大采购。
  便宜啊,这里的铁比童谣镇便宜一大截。
  他还给自个家和马老太家,买了铁锅。
  自个家目前只有一口铁锅用,通四壮和牛掌柜那屋的灶上,放的是泥锅。
  也给老娘家买一口大黑锅,那屋人多,免得一口锅煮饭,要想着急吃饭,还得等饭舀出来才能炖菜。
  都置办齐吧。
  宋福生给马老太买东西,历来钱不钱的,他就没打算要,白给。而且他主动给,从不心疼,心里很有数。但谁要是明示暗示总主动管他要,他就打心眼里膈应,一向就是这个脾气。
  郭老大也和宋福生打招呼,说想要挪用些银钱,也给家里买了口铁锅。
  后来也不知是怎么想的,三个男人站在街上一商量,来一趟确实太费劲,愣是买了十口锅,想着万一家里那些人都缺呢,一趟就带回去吧,指定剩不下。
  最后,三人分别回到三个铁匠铺子里,又提出来了,让打铁的给他们做“尖尖”,草帘子递过去,意思是,弄那种很是尖锐的铁尖,回头要将这些铁尖尖,布满草帘子上。
  你看看吧,就这个帘子,需要打多少尖尖,不要省,俺们不差钱,最好密密麻麻。
  宋福生要买这个,是因为家里大门那,总不能门口也刨坑吧,那来回推车怎办,来回走人也不行。
  可怎么瞅那个门,怎么觉得那个地方是个大漏洞。
  别哪天大型牲口溜溜达达的就凑巧从门进来,尤其是他家屋门正好斜对着大门方向。
  大半夜的再睡的呼呼的,听不着动静,完了牲口再上炕是吧?再叼走茯苓和小米寿是吧?再啃他媳妇一口是吧?到时候他护这个护不住那个,干又干不过,可不中。
  要知道人过日子,玩命挣钱就为吃饱、穿暖、活的好好。
  在宋福生心里,为了安全起见,宁可花大价钱,宁可这钱白扔,没用上,他也要小心,小心驶得万年船。
  总之,总共这些家伙什,外加铁圆盘,十口大黑锅,以及装了三大袋子的铁尖尖,给宋福生身上的钱花的是干干净净,兜比脸都干净。
  他仨人带着这一大堆走了。
  他们不知道的是,他们差点被官府逮起来,逮与不逮,就在仨打铁匠一念之间。
  仨打铁的凑在一起,蹲在街边,对话如下:
  “嗳?咱们要不要报官哪?”
  “差你银钱啦?”
  “那倒没。”
  “没差你银钱,报什么官。这年月,外面兵荒马乱的,出个吧山大王还算啥了不得的事儿。”
  谢谢你善良啊,谢谢最后一个打铁匠。
  家里着急啊。
  也没个电话,走之前说的,两日就回来,可这都四天了。
  宋阿爷和宋金宝眼下干同一个活,就是站河边望。
  其实宋福生努力过,他在空间里给钱佩英和宋茯苓留过字条。
  可他的超能力是只能往外拿,不能往里面放。
  还真考虑到这点了,特意去女儿书房,用空间里的纸笔写的字条。
  但没用。
  他前脚一出空间,后脚空间就给他写的字条扔出来。
  气的宋福生跳脚骂,咋就这么小气,又没往里面放别的,留几个字都不行吗?
  要不说,宋福生一直就认为家里最聪明的是他闺女呢。
  当他再一次怕家里人着急,趁着上厕所的空挡想进空间想办法时,就看见了茶几上摆着一张字条。
  他闺女的超能力是能往里面放东西,人家就能留字条。
  上面写着:
  老爸,你是不是拐哪里买别的去了?你是否平安呀?你要是平安,也是去买东西了,你就拿走一粒木糖醇。
  你要是被别的事耽误了,不是买东西,但平安,什么事也没有,就拿走两粒。
  你要是已经在路上了,马上就要到家了,就拿走三粒。
  你要是很不好,不平安,需要我们去营救,就将这些木糖醇全部拿走。
  茯苓留。
  宋福生就拿走了三粒。
  与此同时,宋茯苓心里有底了,先告诉钱佩英,然后安抚米寿,也跑到河边劝太爷爷了,但老爷子不听不听,非要在河边望。
  还有个人更担忧,那就是马老太。
  儿行千里母担忧,还是去给她买奶牛。
  但马老太忙呀,心里的焦灼硬生生压下。
  这几日自从开拓了奉天城,马老太已经不是原来的老太太了。
  晚上回来咣当往炕上一躺,累的她寻思寻思三儿就稀里糊涂的睡过去,累的胳膊抬不起,凌晨三点半再准时和田婆子出发。
  心里本来因为三儿还不回来,挺烦躁的,但是只要她进城,见到谁,她都一脸笑。
  宋福生回来这天,途径奉天城,特意在酒楼门外的街上等老娘。
  他眼中的老娘,也不知是因为他回来了太高兴,还是因为见到了奶牛,总之,笑得一脸花,跑得非常快,举着订单就冲他跑了过来。
  “儿呀,娘的儿啊。”


第二百六十一章 四面开花(二更)
  “娘啊,你先别儿了。”
  “嗳呦我的牛啊,”一巴掌给宋福生扒拉到一边:“我的大奶牛,大奶牛?大奶牛,你瞅瞅我,”太真实了,确认完儿子孙子平安后,见到老牛就比见儿子孙子还激动了。
  马老太一把就抱住了牛脖子,差点激动地掉泪。
  能不激动嘛。
  这可不是祖产留下来的,再也不用没志气的和大嫂因为一头牛,吵几十年的嘴。这可是她老太太自个的牛,靠的是劳动人民的双手买下的。
  “娘啊,你也先别牛了,”宋福生叹气:“我饿,俺几个也没钱吃饭。”
  “恩?”马老太松开了牛脖子,随后一拍巴掌:
  早说呀,没钱,娘有啊,我可是你亲娘。
  走走走走走,娘请你们吃饭。
  马老太说着话,回身就望着酒楼,给大郎吓一跳:“奶啊,可别寻思进这里吃饭,这里吃食多贵哪。再说人家也不让牛和骡子在这条街上停留,只让路过。”
  是啊,眼下确实请不起,明明酒楼就在身后就是不敢进。
  蒜黄卖这里,蛋糕也是卖这里,一盘菜指定得挺贵。
  马老太扭过身,晃了晃头,抛开脑子里有那么一瞬冒出的“我一定要有一天,想请我儿我孙进这里吃饭,就进去,”又喜笑颜开张罗着,让宋福生和她走,说她晓得哪里既能吃口好的,店家又让牲口停门口的。
  很凑巧,去的小摊子,正是宋福生之前带米寿和妻女去过的小店。在那家店里没吃上馄饨,还惹了一肚子气,总瞧不起他们问加多少面片子。
  这小二也不知怎的,今儿又问,可今儿他遇上了马老太。
  老太太啪的一声就拍桌子上了,震得头上戴得小花巾都颤了颤。
  说你耳朵有毛病是怎的,还是脑子出问题了,去叫店家来,就你这种要肉馄饨非要让俺们加面汤子的,辞了也罢。几个钱啊,你就狗眼看人低,以为俺们吃不起?上六大碗,纯肉的。
  嗓门才亮呢。
  给小二吓的,也跟着冲灶房喊,六大碗肉馄饨。
  马老太却不放过他:“你要敢往外端时,往里面吐吐沫,”嗓门才亮呢,其他几桌腾的一下全抬头了。
  小二看了看大家反应,都快哭了说,谁吐吐沫啦?
  马老太没空搭理他,她也腾得一下站起身,像会变脸似的,满脸是笑:“邢捕头,巡街哪?”
  人家邢捕头离挺远呢,她就和人打招呼。
  也挺给面子,邢捕头带着四个手下,冲老太太点了点头。
  “这都是我儿子,我孙子,您慢着哈。”甭管人家注没注意瞅,寻思想介绍介绍,在邢捕头那里混个面熟。
  宋福生:“……”
  只是没在家几日,老娘怎么哪哪都知道,捕头也认识上了。
  想到一种可能:“发生啥事啦?丢东西了?”
  老太太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