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农女有田有点闲 >

第885章

农女有田有点闲-第885章

小说: 农女有田有点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兄弟俩将王永富这个做大哥的好生一顿说,让王永富差点没臊得钻地缝去。
  尤其是最后,王永贵还说了一句:当年大哥你怨恨娘偏心小妹,曾经跟咱们说,对你自己的孩子一定要一碗水端平,如今看来,你这心也偏到胳肢窝了。
  说完,王永贵拉着王永平就走了,他回来还得去族里,自然也要捐点银子,还得替王家描补描补。
  他家金盘如今读书,将来要考科举的,这自己的名声和家里的名声可不能出纰漏。
  因此,王永贵跑到族长家里,跟族长唠了半日才出来。
  王家族长自然知道这里面的厉害,又亲自去和那里正说了,过了几日,这些闲言碎语才被压了下去。
  加上金壶那边许诺的银钱也到位了,王家宗祠和修路一并开工,十分的新鲜热闹,谁还记得王家大房那点子事情?
  事后,人人也都只记得宋重锦和王永珠的好,记着金壶的人情。
  一时间,金壶在七里墩和石桥镇,那真是名声大振,人人都夸,谁不想自家的后生这般出息?
  教训起自家孩子来,都是跟金壶比,然后越想越气,再抽自家兔崽子一回。
  倒是闹得十里八乡的同龄后生,对金壶那真是恨得咬牙切齿的!这别人家的孩子真讨厌!
  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 你后悔吗?
  更不用说七里墩了,如今谁不是说起金壶,都要竖起大拇指,只说他有他姑父和老姑的品格,不像是王永富的儿子,倒像是王永珠的儿子了。
  都羡慕王家,每一代都出一个顶梁柱一般的人物,王永富这一代是王永珠这个姑娘家,本以为王家这福气到王永珠也就到顶了。
  没曾想,到了下一代,又养出金壶这样的出色后生来,不说别的,就金壶这一手,不出意外,几十年里,这七里墩的后生都比不上。
  人人都说,金壶有这般出息,也得亏是跟着王永珠他们出去了,肯定是王永珠培养的好,和王永富是没啥关系的。
  不然,以王永富和林氏这样的爹娘,哪里能养得出这样出色的儿子来?
  这话传到王永富耳朵里,差点没气背过气去,先不说金壶做的这事,瞒着他和家里,就说这事办成了,有了好名声,不该说是父母教导有方吗?
  怎么都成了小妹的功劳了?感情和他没关系?
  王永富有些不服气,出门遇到人夸金壶,忍不住就要抱怨几句,这话一出口,就被人给顶回来,只说有这样的好儿子,偷笑都来不及,何必得了便宜还卖乖?
  又说王永富,有这样的儿子,好生享福就是了,若是还不满,只怕老天爷都要怪罪了。
  金罐去年成亲,他未来的岳家,还特意让他写信给金壶,让他们哥俩联络感情,别生分了,哥俩之间,还有隔夜仇不成?
  金罐倒是真写信了,金壶那边也接到了信。
  成亲那日,金壶人没来,也不过就送了一百两银票做为贺礼,也就罢了,多的一分没有。
  事后,金罐倒是有几分抱怨,觉得金壶这贺礼送得有些敷衍。
  被族人听到,倒是都为金壶说话,说他才不过多大的人,能挣多少钱?
  就算能挣钱,这些年往家里也交了不少,还养着林氏这个娘,又给族里修了宗祠,再多的钱财也耗得差不多了。
  这一百两都不知道是怎么省俭出来的,怎么还嫌少不成?
  满镇上去看,这亲弟弟成亲,没成家的哥哥给一百两的有几个?咋就这么不知足呢?
  臊得金罐再也不敢提,大半年都没敢回七里墩去。
  王永珠看到这里,忍不住嘴角一翘,倒是小瞧了金壶,这一手可玩得相当厉害。
  从此以后,这王家大房对金壶是半个不字都不能说,只能供着了。
  难怪这次金壶,直接从西域那边回来,就奔赤城县而来,那些首饰珠宝,跟不要钱一般的要送给娘和自己呢。
  当下忍不住摇摇头,将那封信给装了回去。
  第二日,王永珠单独将金壶叫到厢房里,定定的看了他半日,然后才道:“你没什么要跟我说的吗?”
  金壶不傻,他也没觉得自己能瞒过去,此刻见王永珠这样,就知道老姑什么都知道了。
  脸色变幻半日,一咬牙,噗通一声跪在了王永珠面前:“老姑,我,我不是故意瞒着您跟奶,我就是怕我说了,你们觉得我不孝顺,觉得我是个冷心冷血的,我怕你们也都不要我了——”
  王永珠摆摆手,阻止了金壶说话:“你如今已经成年了,是大人了。一般人家,像你这般大的,也都成亲生子,是一家之主了。更不用说你还有自己的商队,担负着十几号人家的生计,你做事自然有你的道理,你的想法。”
  “老姑只问你一句,你后悔吗?”
  金壶沉默了片刻,才斩钉截铁的道:“我不后悔!虽然爹和大哥还有三弟怨我,娘也恨我!我难受,可我不后悔!”
  “这事,要想让爹他们满意,我自己心里过不去那个坎,要想我自己心里痛快舒服,爹他们就会心里难受!我是个私心重,心里自己更重要的人,我没那么孝顺,所以,我宁愿自己心里痛快!”
  “爹娘那边,该给的,该养的,我一分都不会少,若是想要我承欢膝下,百依百顺,那是不可能了。我们三兄弟中,大哥是长子,爹一贯器重,金罐是幺弟,爹娘都一贯疼爱,想来我只要按时寄钱回去,不在他们身边,也没什么所谓的吧——”
  话虽然如此,金壶的情绪却还是低落了些。
  王永珠叹口气,老气横秋的拍拍他的肩膀:“行了,你不后悔就行了!人生在世,不过短短几十年,没必要自己委屈自己!有句老话说的好,得不到很多很多的爱,那就挣很多很多的钱吧——”
  金壶眨巴眨巴眼睛,疑惑的问:“老姑,这老话是谁说的?”
  他咋没听说过?不过听起来倒是有几分道理。
  王永珠一噎,有几分恼羞成怒:“老姑说的,不行吗?”
  金壶十分识相的连忙点头:“老姑说的,自然行!怎么都行!”
  姑侄俩这么一闹,倒是将方才那点感伤给驱赶了个干净。
  说完这个,王永珠倒是想起正事来:“说正事吧!想必你也听说了,今年除夕,衙门和本地乡绅还有那些商贾们联合,要举办年夜盛宴,估计到时候,县城上下,略有些头脸的都要去参加。”
  “你若是有兴趣,到前头衙门去捐点银子,弄一张帖子,也去见见世面,拓拓人脉。若是你不想掺和这事,到时候就跟着我们一起去参加,也带你认识几个人,说不得哪日也能用得上。”
  这是真心为金壶考虑了,就看他怎么选择了。
  金壶眼睛一亮,想了想:“老姑,我自然有兴趣的。我现在就去前头寻简师爷去捐银子——”
  这是选择自己去融入那些商贾中去。
  王永珠心中点头,金壶算是个拎得清的,这么一番操作,该知道他身份的自然会知道,想挑他刺的,却挑不出来毛病,对他百利无一害。
  “行,你去吧——”王永珠摆摆手,示意金壶快走。
  金壶起身要告辞,走之前,欲言又止,话到了嘴边,又有些不好意思说出口,直愣愣的看着王永珠。
  好半日才憋出一句来:“老姑,谢谢你!好听的话,我不会说,反正,反正将来,我给奶,你和姑父养老,肯定将你们养得白白胖胖的——”
  说完,耳根子都红了,一跌脚,扭身出去跑远了。
  剩下王永珠回过神来,嘀咕了一句:“呸!你养猪呢!还养得白白胖胖的!”话虽然这么说,嘴角却翘了起来。
  第一千七百八十五章 不闻不问
  金壶跟简师爷也是熟人了,虽然多年未见,再见也没见丝毫生疏。
  简师爷也听说金壶回来的事情,这两日虽然忙着年夜盛宴的事情,这自家大人后院的事情,还是听过那么三言两语的。
  见到金壶也不意外,笑眯眯的寒暄了几句,金壶就说明了来意。
  这等小事,不说金壶是自家大人的侄子,就是普通的商人,来要求捐银子,换一张当日的请柬,也是理所应当的。
  自然满口答应,收了银票,爽快的拿出一张请柬,又多提醒了几句,当日要注意的事项。
  金壶恭恭敬敬的听了,郑重地谢过,然后才掏出一样西域那边的琉璃鼻烟壶,塞给了简师爷。
  简师爷一笑,露出揶揄之色,拿笔点了点金壶,“你这小子,如今也学会这一套了?”
  金壶倒是露出一点不好意思来:“简爷爷误会了,这是我这次回来,给大家带的一点小小心意,人人都有的——”
  简师爷一笑,大大方方的将那鼻烟壶收了,打量了两眼,挥挥手:“行了,你的心意,我老头子领了,回去准备去吧。”
  金壶这才老老实实的出来,遇到了宋小寅几兄弟,又是一番热闹。
  自然也有伴手礼相送,宋小寅几兄弟没跟金壶客气,爽快的就收了,还约等过了年,大家伙凑上一桌酒席,一起乐呵乐呵叙叙旧。
  一忙起来,时间过得飞快。
  那些商人们,为了尽善尽美,那撒银子跟撒树叶一般不心疼。
  重赏之下,赤城县的百姓们,都被这银钱给调动起来,有将自家准备的年货中的精品,高价转让出去的。
  有赶在年前几天,还去帮忙了几日,赚了几两银子回家过年的。
  终于赶在了大年三十之前,将一切都预备妥当了。
  不说出钱的商人们满意,就是赤城县百姓也是极为满意的,他们就年前这几日,机灵的都赚出几个月的嚼用了。
  年夜盛宴设在了本地乡绅和一个商人置下的别院里。
  这两家挨在一处,都颇有几分意趣,确定地点后,两家连夜将院墙给打通了,这样地方也就够用了。
  早早的,这别院门口就张灯结彩,挂满了红灯笼和红绸布,从门口到大堂,都铺着红色牛毡长毯,踩上去软绵绵的。
  里面也是廊下五步就挂着一盏灯笼,光秃秃的树木上,用绢布扎成了各色花样,水边,树梢上,也挂着各色的花灯,真真是流光溢彩,照耀得如同白昼一般。
  伺候的丫头婆子,都是各家挑选出的平头正脸清秀的丫头,穿着一岁的蓝色衣裳,头发都梳得整齐,每个人都头上头擦着红色的绢花,显得喜气洋洋。
  那些年轻的小厮们,也都格外的精神抖擞,在院子里川流不息,将拿着请柬的人,恭敬的迎接上来,再由人安排到座位上去。
  宋重锦去接了秦博涵,算着时间差不多了,王永珠带着张婆子也坐车出来,前后脚就到了这别院门口。
  在门口彼此见过礼,又说笑了几句,才被早早就在门口等候迎接的官员和乡绅商人们给迎接了进去。
  男人们自然要去前院,女眷也被妥当的送到后头。
  这女眷里,自然是以王永珠和张婆子为尊,那些本地乡绅家的女眷还罢了,王永珠身为县令夫人,也曾经在几次宴会上见过这些女眷。
  可那些商人家的女眷,哪里有机会见过?听说王永珠来了,一个个都紧张的站起来,上下打量自己的衣裳,摸着自己的头发,就怕有失礼的地方。
  今儿个这种场合,出面的自然都是家里主事的夫人带着家里的女孩子,不过此刻女孩子们都在后头,前头的都是当家的人。
  这些商人的女眷,平日里也都是长袖善舞之人,今儿个为了表现自己生怕被人瞧不起,那都是极力打扮了的,一个个身上珠光宝气,活像一个个移动的首饰铺子。
  再这屋子里暖和,这些女眷们,身上带着的香囊和香粉味,混合在一起,被热气一熏,那味道极为浓烈。
  王永珠陪着张婆子才到门口,那帘子一打开,一股子极为冲鼻子的脂粉味就扑面而来,薰得王永珠和张婆子齐齐后退了一步。
  屋里的女眷们都站了起来,看到帘子一打开,都一起蹲下身行礼。
  结果受礼的人却退了开去?
  大家一惊,忍不住抬头看去。
  就见门口站着两个女眷,其中一个年岁颇大,穿着一身稳重又不失喜庆的衣裳,外头罩着一件枣红色的大氅。
  旁边那个年轻的女眷,看着不过十多岁的样子,一身银红的袄子配着青莲色的裙子,外头罩着一件金翠辉煌,不知道用什么做成的大氅,灯光下,晃得人眼睛都快要睁不开了。
  虽然头上身上并不见戴满头的珠翠,也不过就斜插了一只五凤朝阳挂珠钗,中间那凤凰嘴里,吐出一颗拇指大小的明珠,灯光下,熠熠生辉,明珠生晕。越发衬出那女眷,眼若秋水,容光潋滟,气势迫人。
  就往哪里一站,就将满场的女眷都给压下去了。
  那些恨不得将全部家当都戴在身上的女眷们,忍不住就露了怯,只觉得自己满头的金钗都比不过人家。
  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