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农女有田有点闲 >

第869章

农女有田有点闲-第869章

小说: 农女有田有点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倒是其中有人认出来秦博涵身后的护卫有几分面熟,是往日里王永珠给他们送物资的那几个,才没将他们给抓起来。
  照例还是询问了一二。
  那护卫忙说明了秦博涵的身份,让他们快去里面通报去。
  那大营门口的守兵当时就傻了,被护卫推了一把,才跌跌撞撞的往里面跑,给上官禀告去了。
  没多久,就哗啦啦的,从营地里跑出来一堆人。
  领头的赫然就是宋重锦。
  见到秦博涵,宋重锦忙恭敬的行礼,跟在他身后的官员,还有军中的武将们,也忙给秦博涵问好。
  在营地门口寒暄了几句,还是宋重锦开口,才将人都迎了进去。
  第一千七百五十五章 怎么都便宜他了?
  这大营里的条件艰苦,就算宋重锦他们将最好的那间屋子给让出来,可也寒酸的很。
  不过是一间土炕,两张桌子,一个火盆,几个木箱子罢了。
  因为王永珠时常补给些东西过来,炕上铺着的是厚厚的褥子,炕桌上摆着几本书,火盆上吊着一个陶罐,里面烧着滚水,白色的蒸汽汩汩的往外冒着,让屋里的人随时都能喝上热水,还能保持这屋里一定的湿度,不会那么干燥。
  门边搭了一个简易的挂衣服的木架子,上面整齐的挂着宋重锦的官服。
  桌子上磊满了各种文书。
  宋重锦将秦博涵引进屋里,谈判团的成员,还有军营不当值的官员都来拜见了。
  大家都是极有眼色的人,看秦博涵一脸疲倦之色,也都只拜见寒暄一二,就十分识趣的告辞出去了。
  宋重锦留在最后,只抱歉的道:“地方简陋,还请大人多多包涵,先将就一两日,等他们再整理一间宽敞些的屋子出来,再请大人移步。今天时辰不早了,收拾也来不及了,若是大人不嫌弃,就先在下官这屋子里委屈一两日——”
  一面说着,一面就要收拾东西,打算挪出去和历九少一起住去。
  秦博涵摆摆手:“不用了,是老夫来得太突然了,没提前告知你们。能有容身之处就不错了,我看你这屋子也挺不错的。你也别搬了,倒是老夫占了你的位置,你要是不嫌弃,跟老夫一起挤上几日,正好也跟老夫说说如今这谈判到哪里了。”
  这意思就是要跟宋重锦合住一间屋子。
  宋重锦自然没有意见,将收拾的衣裳又放了回去。
  有几个走得慢些的官员,听了这话,倒也没多想。
  毕竟这军营里本就位置有限,宋重锦这间屋子算是收拾得最干净舒服的了,换做其他人住的屋子,咳咳,大家都是男人,也都不擅长收拾,那屋子乱得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
  就算他们有心想拍个马屁,将自己屋子献出来,都没有这个勇气。
  再者,宋重锦本就是之前谈判的主使,由他跟秦大人汇报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顶多大家见了上官,到底想留个好印象,若是明日秦大人不小心走到自己住的屋子里了,那可就糟了。
  得抓紧时间回去收拾收拾才好。
  因此,也无人多想,都纷纷赶着回去了。
  秦博涵身边带着随从和护卫,自然有人来将他们安排到了附近屋子里去了,那里条件更艰苦些,除了一张大土炕,别的啥都没有。
  一时间,宋重锦和秦博涵呆的屋子里倒是安静了下来。
  听着外头没动静,宋重锦这才重新拜见了秦博涵,口称伯父,执子侄礼。
  秦博涵也是满眼欣慰,拍了拍宋重锦的肩膀:“你这些年,很是不错。恩师也算是后继有人了!”
  宋重锦只微微一笑,又谢过秦博涵在京城中不动声色的替他周旋和回护之情。
  两人都不是那种儿女情长之人,几句话的功夫,也就说完了。
  宋重锦也是十分有眼色了,一边请秦博涵上炕坐着,这么冷的天,又一路风雪的赶路,虽然这屋里有火盆和炕,可看着秦博涵脸色还没恢复过来。
  就忙让秦博涵宽了外头的大衣裳,上炕去,裹着被褥。
  外头宋重锦带着的护卫那边早就十分熟练的,将熬好的姜汤给端了过来。
  秦博涵捏着鼻子灌了一大碗,又裹着被褥,炕也烧得暖和,没一会子,鼻尖上就开始冒汗了。
  宋重锦又从箱子里翻出一个纸包来,打开,又取了两个大碗,将里面的东西倒入那碗中,将陶罐里的热水冲进去,立刻满屋子就飘满了一股米面和着芝麻的香味。
  秦博涵忍不住都抽了抽鼻子:“这是什么?”
  宋重锦一边拿了旁边的桌子上的竹勺在碗里搅拌,一面道:“这是永珠给准备的一点小东西,叫什么炒面。她怕我晚上饿着,就做了这个,只要用热水冲开搅拌一下,就能吃了。平日里若是没热水,干嚼两把也能顶饿,世伯这一路顶着风雪来,先垫垫肚子,这晚饭还要一两个时辰才得呢。”
  说着将搅拌好的炒面端给了秦博海…
  一面又拿着火钳,在火盆里刨了两下,刨出两块黑炭出来。
  宋重锦也不怕烫,将两块黑炭捡出来,放在桌上拍了拍灰,然后两手一掰,露出里面黄澄澄如蜜一般的瓤来,一股甜香和着那炒面的香味,让人忍不住咽口水。
  宋重锦将掰开的黑炭一并都放在了秦博涵面前。
  秦博涵先尝了一口热水冲泡好的炒面,入口又香又绵,一股浓郁的芝麻香在口中逸散开来。
  暖暖的下肚,整个肠胃都熨帖了。
  秦博涵一气吃了半碗,才停下来。
  试探着将那掰开的黑炭取了过来,先看了看,觉得这东西有些眼熟,拿近了越发闻到一股甜香味。
  试探着问了一句:“这是红薯?”
  宋重锦点点头。
  秦博涵尝试着轻轻的咬了一小口,那黄澄澄的瓤又黏又甜,裹着舌尖,让秦博涵忍不住眼睛一亮,又咬了一大口。
  没想到这红薯看着没冒热气了,可瓤还烫着呢,烫得秦博涵倒吸了一口气,还舍不得吐出来。
  勉强维持着镇定将红薯在嘴里掂挪了几下,才囫囵的吞了下去。
  立刻就问:“这红薯是什么品种?怎么这般甜?”
  要知道,如今大楚国普遍种植的红薯,都是那种个头不大,里面还有很多白色的老筋的,口感也不好,虽然产量比别的庄稼高些,而且吃多了还烧心,所以大部分百姓,种植得也就不多。
  可若是红薯都能如今日他吃到的这般甘甜,想必更多百姓愿意种植吧?也可让百姓吃得更饱一些。
  宋重锦一边喝着炒面,一面道:“这是永珠和我岳母在庄子上折腾出来的,说是改良过了的,不过现在还在试验,产量也不多,留下明年做种的外,其余的都给我这边送过来了。”
  宋重锦当然知道这改良过的红薯的好处,只不过永珠说这品质还不够稳定,还要再试验个两年,所以才没有上报。
  秦博涵虽然城府颇深,此刻也忍不住羡慕起宋重锦来,这孩子,虽然前二十年过得艰苦,可老天爷似乎要补偿他一般,这被认回国公府,娶了这么个贤内助,不用他操心,自己就能给自己挣来一品诰命。
  还能改良稻谷和红薯,功在社稷江山和百姓的夫人,怎么都便宜他了?
  第一千七百五十六章 戒心
  想了想,才正色叮嘱道:“这改良红薯对咱们大楚和百姓的好处,不用我跟你多说,想必你是明白的。如今没改良完也好,先前那改良麦子就是大功了,只给贤侄媳妇一个一品诰命,也勉强说得过去。”
  “只是若是这次和草原那边谈判成功,陛下肯定是有封赏的,你是最开始提出设想,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要论首功,非你莫属。到时候陛下就算再想压着你,也压不住了。”
  “可你也该知道,树大招风。若是功勋太多,光芒太盛,也不是什么好事。”
  这句话说得意味深长。
  秦博涵这些年跟在皇帝身边,自然是了解的。
  皇帝这种职业,本就是世上疑心病最重的职业,年轻的时候还好,年纪越大,疑心病越重,看谁都有那种总有刁民想害朕的猜疑。
  一般为官的,这辈子能做成这样一件大事就能够躺在这功劳簿上吃一辈子了。
  宋重锦还年纪轻轻,就已经要干成两件利国利民的大事,将来的前途已经不可限量。
  若是接下来又说已经改良出了新品红薯,只怕皇帝的疑心就要压不住了。
  就算皇帝没什么表示,朝中那些老狐狸也断然不会让宋重锦这般顺利,年纪太轻有冲劲是好的,可太年轻了,也是他往上走的一个障埃…
  那些老狐狸都是未雨绸缪之辈,宋重锦这么快的崛起,给他们的压力太大,威胁太大。
  恐怕会想着法子打压。
  还好宋重锦说了这红薯还没改良成功,倒不如谨慎起见,拖上几年,寻个好机会献上去最合适。
  这要不是拿宋重锦当自己人,秦博涵不会提醒到这个地步。
  宋重锦不傻,秦博涵的言外之意立刻就明白了。
  当下感激的道:“谢世伯提醒!小侄都省得!”
  秦博涵见多了那种年轻气盛,话都听不明白,就先抱怨这个抱怨那个,总觉得世道对他不公的年轻人。
  此刻见宋重锦这般上道醒目,自然老怀大慰。
  忍不住又叮嘱了几句:“这红薯,以后别再这么轻易拿出来了,若是送出去了,也要尽快收回去。尽量不要让无关的人接触到,就是身边知道的人,也要让他们口风紧些!可千万不能马虎!”
  宋重锦连连点头。
  秦博涵该提醒的提醒了,也就不多说了。
  肚子里也有了东西,身上也暖和了,这才开口问起正事来。
  宋重锦也收敛了心神,开始汇报这些日子的谈判结果。
  估计齐乐为了表示她的诚意,草原那边的确有很大的退让。
  到目前为止,前面大楚这边提出的条目,草原那边大部分都同意了。
  比如交易市场所在地,比如商道要经过的地方,比如商队进入草原后,草原那边要负责商队的安全,还有缴纳的税赋比例等等,利益都更偏重大楚这边。
  草原那边的谈判成员,在大楚国提出一条的当日,总是极力反对,甚至好几次拍案而去。
  可第二天,总是又不得不气哼哼的又坐回到桌边,再继续谈。
  而且谈个两三轮,大部分都会吐口答应。
  虽然略有些波折,但是大体还是很顺利的。
  因此大楚这边谈判团,最近士气很盛,甚至有了轻骄的兆头,提起草原那边,也再没有先前的谨慎,反而觉得草原那边如今也不过是色厉内荏,看着厉害,真大楚强硬,他们也就软了。
  尤其是看草原那边的人,大约是气不过,反而使出那些小手段,在大楚这边看来,是他们无力回天,所以这样出口气。
  可宋重锦却总是抱着警惕,他不相信草原的人,能这么一直退让下去。
  就算有齐乐在后头出力。
  可齐乐此人,就不值得让人信任,反而要多加提防。
  因此到了最后,将自己的担忧也一并都跟秦博涵说了。
  秦博涵点点头,他也觉得这谈判之事太过顺利了,尤其是,若真草原那边一心想促成谈判,没有别的想法,那京城那边又是什么情况?
  赤城县的那位小杨公公又是为了什么来的?
  这其中必定有诈。
  秦博涵想起宋重锦还不知道赤城县和京城发生的事情,也就低声三言两语的告诉了宋重锦。
  宋重锦没有太过诧异,对于齐乐这个诡谲的女人,他一直抱着最大的戒心。
  如今听说她前面告诉自己,会促成两国谈判,后脚就启动京城的钉子,居然对皇帝下手,证明了齐乐这个女人的话真是半分都信不得。
  两人心中都有了数,对齐乐和草原那边的戒心更浓。
  不过这谈判团中,秦博涵来了后,就是他负责,宋重锦是他的副手,只要两人警惕些,想必草原那边有什么打算也休想达成。
  只是,秦博涵心中也有隐忧,皇帝当日的态度很明确,要在大年三十之前,将谈判成功的消息给传回去,这是死命令。
  若是草原那边卡住这个时机,一直拖延或者以此要挟,那就棘手了。
  这些只在他心中转了转,自然不好提出来。
  要知道,他来代表着京城,代表着皇帝,谈判团如今取得的功劳,他自然要鼓励赞扬,慰劳这些谈判人员的辛苦才是第一位的。
  至于后面如何,也要等他和草原那边的人见面后再说。
  因此秦博涵沉下心来。
  事情谈完,天色早就黑透了,外面寒风呼啸,夹带着雪珠,打在人脸上生疼。
  因为秦博涵一行人的到来,军营里自然要欢迎招待一番。
  武将们一声令下,伙夫们就宰了几头羊和一头肥猪,搭配上白菜和豆腐,再加上香喷喷的辣子,简直比过年还热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