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农女有田有点闲 >

第834章

农女有田有点闲-第834章

小说: 农女有田有点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 安排
  王永珠听说后,也呆住了,这到底来了多少人啊,按理说这种出公差的,带的随从应该都有定数的,他们是来干活的,不是出来游玩的,怎么把简老狐狸都给吓到了?
  而且这人都到城门口了,让她这呼啦吧的去哪里给人寻住处去啊?
  就会给她找事!
  可到底还只能去想法子,这时候去找中人已经来不及了,倒是让人去关系不错的几家去问问,看有没有多余的宅院。
  那头历九少得了消息,忙上门来,说他反正也就带了几个心腹,他那院子大,前后三进,住着倒是浪费了。
  倒不如他挪出来,让京城的那些人先住着,他们主仆不拘哪里再寻个地方住上也就是了。
  换做几年前的历九少,还是历家的九少爷的时候,那真是锦衣玉食,出手豪阔。当初去见王永珠,那马车就豪阔得不得了,下榻之处,每每必要换成他习惯的铺设,才能住得下。
  寻常的东西,半点都不入他的眼睛。
  可自从跟历家翻脸后,他分到的那些东西,在一般人眼里看来,已经是极为丰厚的了,可对于他来说,几乎是从天上跌落泥沼。
  憋着一口气,他往日的那些讲究,那些规矩,那些不习惯,那些臭毛病,全都被现实给改过来了。
  如今的日常用度,也有十分奢侈的时候,可大部分的时候,也就是寻常富豪的用度了。
  因此,听说了这个消息,他立刻就上门来亲自跟王永珠说。
  王永珠知道历九少是一片好心,这赤城县几家关系不错的人家里,合适的房子本也就不多,此刻打发出去的人也都回来禀告了消息,并没有合用的。
  倒是历九少的那宅子,三进的院子,就算人来得再多,仔细安排一下,也勉强够住了。
  暂时将人安顿下来,若真有不合适的,等以后再慢慢调整就是了。
  不然,这会子,人家刚来,你连住处都没安排好,不仅是怠慢了京城来人,只怕会给人不好的印象,连这么点小事都安排不好,以后的大事,怎么会让赤城县和宋重锦插手进去?
  因此,历九少这片好心,还真是及时雨。
  当下时间紧急,也顾不得许多,先谢过了历九少。
  他那宅子也是刚打扫没多久,他来了之后也才住了没几日,行李都还没打开全,收拾起来也迅速。
  王永珠直接让历九少将东西搬到他们住的前院来,以前历九少来的时候,也曾暂住过,人品也信得过,将来都是一条船上的人,也没这些忌讳。
  历九少也就点头,让手下将行李速速搬来。
  他来之前,就已经吩咐手下打包行李了,等传话的人回去的时候,早就都收拾好了,搬上了马车,只等说搬到哪里了。
  留下的粗使的丫头婆子,都被叮嘱了,老实做事,若是人问起,只说是县衙雇来的临时打扫的婆子,别的一概都不知。
  那边简怀风派来的人,得了王永珠的准确消息,又急忙转回去禀告去了。
  简怀风面上微笑,陪着宋重锦在县城门口,跟人好一顿寒暄,心里急得跟猫抓一般。
  知道看到手下回来,点了点头,这才松了一口气。
  等宋重锦跟京城领头的那个寒暄玩,宋重锦请他们进城,要给他们接风。
  简怀风自然就带着手下,也上前跟人接洽,安排那些官员的随从跟班的住处。
  顾子楷因为只是经过赤城县,还要去云中县上任,他带得随从也不多,不过就是一位年纪有些大的师爷,还有两个小厮,三四个侍卫。
  加上他是王永珠的表兄,自然就安排到了县衙后院。
  其他的人,简怀风打听后,心里头有了数。
  那些带得人少,没有女眷随伺的,安顿在一处,各自占据厢房,也就足够了。
  那些官位高些的,又带了丫头或者小妾,伺候的人多得,就分一进小院子,也差不多了。
  几乎把胡子都给揪完了,总算在天黑之前,将这些人的住处给理顺安排妥当了。
  还没等他松口气,这些京城官员的随从们又都围了上来,住的是没问题了,可吃饭怎么解决。
  这他们刚到,人生地不熟的,晚上一顿还好,有县衙这边安排好了,简单的馍馍和大锅羊肉炖烩菜,也能混个肚儿圆。
  可明天早上怎么办?总不能大家都饿着肚子吧?
  更有那些带了小妾丫头的,也使唤人跑来问,这晚上可有热水?走了两天的路程,好不容易有了住处,也该洗漱一下风尘吧?
  简怀风真是一个脑袋三个大,还好他有秘密武器。
  早在之前,王永珠就预料到了这样的情况,已经派人写好了注意事项,都贴在了每个院子进门的影壁上。
  这些注意事项里,写明了厨房的位置,用水需知,还有采买日常用品的途径,清清楚楚的,只要一看就明白了。
  当然,也考虑到可能这些随从不认识字,每个宅子门口,都安排了县衙的接待人员,此刻见他们安排妥当了,也就将人都召集起来,在影壁前站定了,逐条念给他们听。
  并且申明,县令夫人知道他们远道而来,一路疲惫,所以每个院子都有初使婆子,早就烧好了热水,供应大家。
  还给大家两天的适应时间,明天起县衙还会继续提供两天的饭食和热水。
  两天过后,大家也该知道在何处采购日常用品,还有在哪里打水和购买柴火了。
  县衙就不会再提供饭菜和热水,当然若是有什么还不清楚的,可以问看门的老苍头和粗使的婆子,他们都是本地人,也了解情况。
  这话说完,那些随从有的松了一大口气,想着这赤城县安排得还算妥当,起码给了两天时间让他们来熟悉,还包了饭菜和晚上的热水,这就已经省去他们大部分的事了。
  他们要做的,就是将住处规制整齐,然后确定住下来以后,该怎么生活了。
  可有些人却露出不满来,只觉得她们千里迢迢随着自家老爷,到这塞北来,数来论去,这赤城县的县令还不如她们家老爷官大呢。
  难道不应该更殷勤些?有些心大的就琢磨着,要不要等自家老爷回来后,吹个枕头风什么的,也好给那位县令和县令夫人下马威看看。
  第一千六百八十九章 走漏风声
  这些大多是那些官员的小妾和通房丫头,本就在后宅没什么见识,也没听说过外头的情况。
  她们都是平日里不怎么得宠的,这出差到千里之外,又是塞北苦寒之地,得宠的都不愿意跟着。
  才有机会被自家主母安排着跟老爷出来,这上头主母不在,一路独得恩宠,都有些忘了形,只认为自己老爷的官大,又想起以前听说的,那些主母不在身边的妾,跟着男主人外放,在外头跟当家奶奶一般,十分威风的故事。
  就有那想效仿一二的。
  不过简怀风和县衙的人,哪里在乎他们的想法?
  只交代清楚了,又每个院子查看了一遍,确实热水都在厨房烧着呢,也就放了心。
  任务完成,天色不早了,这些人都用了晚饭,他们可是忙了大半天,连口水都没捞着喝。
  听简怀风一声令下,都纷纷回家去了。
  等到那些京城官员们,在赤城县最大的酒楼里,饱餐了一顿塞北美食,又被灌了一肚子塞北烈酒,大部分都有了醉意,高一脚低一脚的就被贴身随从给接回了安排得住处。
  一时这几个院子,都灯火通明的热闹起来。
  叫热水的,让煮解酒汤的,还有要沏茶的,只使唤得粗使婆子脚不沾地,累得只喘粗气。
  忙活了大半宿,才将这些官员们伺候停当了。
  早上,果然一早就有县衙的人,将热气腾腾的早饭给送上门来。
  熬得极为粘稠的小米粥,还有咸菜,还有馍馍和本地特有的烩面,浇上油汪汪的辣子,只闻一下,就让人口水直流。
  那些酒量好,或者喝得不多的官员,已经起床了,看着这早餐,虽然不如京城的精细,可也别有一番风味。
  尤其是喝上一碗小米粥,配上咸菜,那胃口就醒了过来,再吃一碗喷香的浇了辣子的烩面,出了一头的热汗,整个人都舒服了。
  再听自家随从,将昨日里分到住处后的一干情形一说,这些人看看自己的住处,他们也知道自己这一行人来得多,可每人不说分个小院子,也能分得几间厢房,除了自己住的,伺候的人住的,还能挤出一个书房来,就很是不容易了。
  再回味一下今日送来的早餐,就没有不满意的。
  再一想,这可是那位鼎鼎有名的定国夫人安排的,只有点头的份。
  倒是昨儿个起了那心思的几位,她们有心想吹个枕头风抱怨一下,可昨儿个自家男主人回来,都醉醺醺的,哪里有精神听她们嘀咕,倒头就睡下了。
  憋了一晚上了,早上看到这早饭,忍不住就开始了,直说这赤城县也太怠慢人了,这样的东西,在京城只配给下人吃,哪里有给主子吃这个的?
  能被秦博涵挑到赤城县来的,都有过人之处,也许私德女色上没那么规矩,可都不是庸人。
  脾气好点的,还解释几句,直说这塞北之地,本就不如江南和京城富庶,这几样已经是极为难得了。出门在外肯定不比在京城,以后休要再提这些话。
  脾气不太好的,直接就瞪一眼,吼几句:“你老爷我吃得,你一个奴婢丫头还矫情上了?怎么吃不得?吃不得以后都别吃了!”
  倒是没一个能讨得好去。
  废话!谁都不傻!别人也就罢了,这位赤城县令,人家可是卫国公世子好吗?他家那位夫人更是了不得,可是当今陛下刚封的一品定国夫人,在京城那是赫赫威名好吗?
  就他们见了人家,都得给人家磕头见礼!
  这些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后院女子,也敢挑她的不是?嫌命长吗?
  倒是有那心眼灵活的后悔了,当初咋没想到,定国夫人在这边,若是把自家夫人带上,还能去拜见拜见定国夫人。
  一来二去的,说不得还能有几分交情,不然以定国夫人的身份,在京城就是排着队,他们家的夫人也搭不上定国夫人的边呢。
  怎么就带了这几个上不得台面的妾和丫头了?
  这样的身份见识,连给定国夫人提鞋都不配,可不敢放出去。
  因此,这些京城官员,倒是有志一同的,将这些女眷们都给关在了院子里。
  王永珠这边,也打听清楚了,为何突然多了这么些人,若不是历九少帮忙,只怕就安排不过来了。
  原来,本来人数是如同公函上所说的,都是秦博涵亲自挑选的人,跟着顾子楷都上船行走几天了。
  有人走漏了风声,让京城里那些老狐狸知道了这行人到赤城县的真正目的。
  谁都不是傻的,知道这活只要干好了,那可是名利双收,怎么能让宋家和顾家还有秦博涵的人,占了这大好处呢?
  都在皇帝面前闹腾,也要给自家谋上一个两个位置。
  皇帝也没法子,这事都闹开了,好歹也要平衡安抚一下这朝中的老臣不是,只得又追派了五六个。
  这些人呢,大多是那些勋贵家的庶出子弟,算是有几分聪明,只不过因为身份原因,家中的资源倾斜到他们身上已经不多了。
  这谈判商道和市场一事,到底和商有关,嫡出子弟在朝中已经站稳了脚跟,自然不愿意再去搏一把。
  所以就便宜了他们。
  临行前,自然也被好生交代过了,这宋重锦和王永珠夫妻不好惹,他们到赤城县,就是为了去镀金蹭功劳的,老实点安分点,别惹是生非,脑子不清醒的跟宋重锦他们作对。
  若是不听话,去了赤城县,还非要摆架子,生出是非来,到时候好好的功劳没捞到,别说被宋重锦两夫妻教训没人找回场子,就是回京城来,也要家法伺候。
  因此这些来镀金的,都十分清楚明确自己的定位,带上了美妾和娇婢,紧赶慢赶的就跟上了大部队。
  那些有上进心的,琢磨着到了赤城县,跟着宋重锦的步伐走,也混出个人样来。
  有那混吃等死的,牢记着家中教训,低调老实听话就行。
  这一路,他们也不敢生事,最出格的也就是停靠码头,下去透气的时候,收几个卖身葬父或者被恶少霸凌的美貌丫头。
  因此这不就人员超标了么?
  王永珠和宋重锦早就知道,虽然他们和皇帝都极力隐瞒,不想太早让朝中的人知道,可毕竟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总会泄露出去的。
  只是没想到会这么早,他们估计着,也得等正式谈判两轮之后,恐怕就真瞒不住了。
  因为他们在赤城县这边管得严,除了几个心腹,无人知道宋重锦真正的谋算。
  二来,边关那边,有宋弘的名头在,又有宋重锦许下了好处,都知道财不露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