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农女有田有点闲 >

第775章

农女有田有点闲-第775章

小说: 农女有田有点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氏在一旁也就顺势叮嘱:“你们俩有什么不懂的,我不在家的时候,就问你们长嫂也是一样的。”
  宋重绢和宋重绣忙忙的答应了。
  两人脸上喜形于色,干劲十足。
  王永珠乐得逍遥,窝在院子里休养了几。
  外出吃酒席,一律都推了,倒是宋弘似乎也默认了王永珠的行为,倒是没说什么。
  家里招待年酒,也就出来坐坐,就找借口早早的退下了。
  一时大家都传说王永珠这次为了搭救皇贵妃母子,是伤了心神,要好生将养才好。
  一过十五,王永珠就收拾了行李,包袱款款的,并着顾家老夫人和顾家大夫人一起去了庄子。
  按理说顾家二夫人也该去才是,只是到底大年初一那的事,等王永珠走后,顾长卿也知道了。
  顾长卿也没说别的,直接给顾长即去了一封信,信里写啥不知道。
  只知道顾长即很快就让人专门送了一封信和一箱子礼物回京城来。
  信里写了什么不知道,只知道全氏接到信后,就老老实实的和顾子枚呆在院子里。
  听说当初顾长即到母嬷嬷,本来已经是告老回家了,如今也被顾长即给请了回来,说是帮全氏理家管事。
  实际是被请回来,镇在二房,管束全氏和顾子枚。
  还请托了顾家大夫人,从宫里请了以严厉著称的嬷嬷,教导顾子枚规矩,务必要将她的子给磨过来。
  那一箱子礼物,也被送到了王永珠这边,算是弥补之意。
  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 臣子?还是爹?
  这庄子是顾家最大的庄子,以往的杏花宴就是在这里举办。
  经过顾家这么多年的打理和整修,宛如一个小园林一般。
  虽然还是冬天,可园林里常青的花木繁盛,更不用说,因为庄子附近有温泉,还有一个暖房。
  暖房里各色的鲜花绽放,宛如天。
  王永珠一见就上了。
  加上到底距离京城有些远,无人打扰,不说王永珠乐不思蜀。
  就是顾家老夫人和大夫人,也难得这样放松些时。
  每里,下面的人孝敬新鲜的菜蔬,都是借着温泉的地种出来的,水灵灵的,刚从地里摘下来,就送到了厨房,到了中午就能端上桌来。
  三人到了庄子上也不讲究那些规矩,早上睡到自然醒。
  然后三人一起聊天,大夫人带着王永珠理些家事,也不瞒着她。
  闲了,就让下头人凑个数,打两圈麻将。
  到了下午,歇了午觉起来,再结伴在庄子里走走。
  太阳好的时候,三人还干脆带着婆子丫头,一起出庄子,到外头散步。
  真是神仙一般的子。
  没过几天,不说王永珠上长了,就是顾家老夫人,气色看着也好了许多。
  京城那边倒是风云涌动,只是暂时都与她们无关。
  闲着没事,也说说京城里头这几天层出不穷的事来。
  先是先前传说的,皇贵妃生子的时候,有后宫的人插手。
  这一点王永珠是知道的,那几个有问题的稳婆还是她看出来的,当时就被皇帝边的人给带走了。
  如今那结果也出来了,处理了两位嫔上面的宫妃,说是她们病故了。
  谁信呢?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都还出现了,红光满面的,好好的就病故了?
  都知道里面有蹊跷,没见两家嫔妃的娘家都捏着鼻子认了么?
  更不用说,二皇子的生母,贤妃娘娘被贬成了嫔。
  宫里伺候的内监和宫女也被清洗了一批。
  从大皇子起,有一个算一个,都挨了训斥,上的职务都被撸了个干净,如今都老老实实的闭门读书呢。
  京城贵妇圈里都传遍了,还后宫还是皇贵妃的天下,照着这个架势,只怕封后指可待了。
  果然,正月还没过完,在皇帝的示意下,就有礼部的大臣上奏,什么皇贵妃福泽深厚,贤良淑德,又是如何的品完美,还为陛下诞下皇子,堪为后宫典范。
  这样完美的妃嫔,怎么能不封后呢?陛下啊,咱们国家好些年没有国母了,如今有了这么适合的人选,麻溜的,让人家当皇后吧。
  这一下子,整个朝廷就沸腾了。
  好多嫔妃的娘家人就不乐意了,就你皇贵妃品好,会生孩子不成?
  这个说,我家闺女也品好,能生会生,都生好几个了,按照谁能生就能当皇后,我家闺女肯定比皇贵妃更适合。
  那个说,自家闺女年少就陪着陛下,这么多年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没有苦劳,陛下也得念旧和看资历不是?
  一时朝堂上吵得跟菜场一般。
  每天一干文武大臣们,早上去上朝前,先干上一大碗米饭,到了朝堂上,撸起袖子,大吵三百回合。
  然后晚上回家,晚上通宵达旦的不睡觉,琢磨第一天吵架没吵赢的原因,重整旗鼓,第二再来。
  就连京城的百姓,也都纷纷下注,看到底哪个妃子能立为皇后。
  除了几家老牌没送闺女去后宫的世家,能稳得住外,大部分人都被搅和到了这里面去了。
  顾家一贯的是置事外,就算有人问到他们面前,也只说,这封后是陛下的家事,外臣自然不便置喙。
  宋弘也不知道怎么了,先前表现的,倒是愿意跟皇贵妃扯上点关系。
  可现在倒是也跟顾家一样,只说立谁都没意见,陛下想立谁就立耍…
  齐国公自然不会放过机会,王永珠救了皇贵妃母子,如今想撇清,跟没事人一般,哪里有这么便宜的事。
  倒是引得一堆不想立皇贵妃为后的百官们,针对起宋弘来。
  宋弘本就是武将,这些年在京城修养,再加上外貌原因,说起来是个儒将。
  可到底在军营里那么些年,脾气本就不是个好的,被人天天针对挑刺,哪里忍得住。
  撸起袖子,就对喷起来。
  先是问候了对方的十八辈的祖宗,语言之粗鄙,据说当场就气晕了两个老大人。
  剩下的,也在宋弘撸起袖子后,看到他粗壮的胳膊,还有他后一干凶神恶煞,大有你要是再胡乱说话,劳资揍你没商量的武将威胁下,默默地住嘴了。
  齐国公不甘示弱,倒是还抓着宋弘不放。
  宋弘什么人,这么些年,得皇帝看中,识时务,揣摩圣心极有一。
  当即就问到了齐国公脸上,说皇帝想立后,是皇帝家的私事,什么时候轮到他们做臣子外人的来说三道四?
  别的不说,就问齐国公,要是你老婆死了,你想新娶个老婆,本是你自己的事。
  可是他宋弘跑到齐国公府上,言辞凿凿,说什么不行,你不能娶这个女人,她这里不好那里不好。你要娶就要娶个我认为好的,跟我卫国公府有联系的,将来能向着我卫国公府邸,生个孩子,将来能挖空了齐国公补贴卫国公府的婆娘才行。
  不然你就是糊涂,你就是被美色迷昏了头脑,你就是对不起祖宗基业。
  问齐国公干不干?
  齐国公又不傻,当然不干。
  宋弘当场就冷笑了,说废话,你特么这么一个糊涂东西都晓得不干。
  凭啥陛下就该听你们这些心怀鬼胎的臣子的?知道的你们是臣子,不知道还以为你们想当陛下的爹呢?
  这话一出,满朝文武,当场就跪了个七七八八,冷汗当场就下来了。
  宋弘也立刻就请罪,说自己糊涂僭越了,请皇帝治罪。
  皇帝不痛不痒的责罚了宋弘半年的俸禄,这事就揭过不提了。
  可过了没几天,就找了个借口,赏赐了宋弘白银千两,加一个宅子,两个庄子。
  谁还不明白?
  谁还敢再对封后多说一句话?
  只怕皇帝就要问到你脸上了,你是想当朕的臣子,还是想当朕的爹?
  目前这朝廷,只怕还无人敢当皇帝的爹。
  于是,陛下没几就拍板,立皇贵妃为后,责钦天监选个好子来,进行封后大典。
  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 张婆子启程
  大局已定。
  按理说接下来,大家就该卷起袖子,准备封后大典了。
  毕竟这可是皇帝登基后难得的盛事。
  比起皇贵妃的册封,封后可是要繁琐许多,礼仪规矩要求也更多。
  礼部就是光准备,都要好几个月的时间。
  可大家不乐意啊。
  这皇后封了,就该议一下太子的事情了。
  毕竟皇帝如今年岁也是快要到知天命了,膝下的皇子大多也都长成了。
  到了皇帝这个年岁,也确实该立下个太子,若真是有个什么不测,好歹下一任皇帝已经确定了,免得将来皇室子弟操戈,做臣子的到时候也跟着遭罪。
  毕竟这万一站错了山头,那可是全家老小,几代基业毁灭的大事。
  当然,也有那些不忿立后没有依着他们心愿来的官员,立后他们退了一步,让皇帝达成心愿了。
  这立太子,皇帝是不是也该考虑了。
  又有不知道多少人,带着自己的私心在里头,一时立太子又被重提上日程。
  于是还没歇上一口气,文武百官们又撸起袖子,重赴战场。
  有喊立长的,当立大皇子,他年纪最大,如今看起来还算靠谱,膝下还有了两个小皇孙,真是一点毛病没有。
  有喊立贤的,从二皇子起,成年的几位皇子,各有支持者。
  也有喊立嫡的!不是刚立了皇后么,这皇后生的九皇子就是嫡子,身份最尊贵,立他没毛病。
  一个个都觉得自己的提议最棒棒。
  跟自己立场不对的,那都是敌人!
  百官们,一天天的啥事都不干,就顾着吵架了。
  也亏得这是新年刚过,也没啥大事,就是有些什么事情,到底也还顾长卿和秦博涵这样的能臣,一直明哲保身,没掺和到里头去,倒不至于乱了套。
  更不用说下头还有那些小官吏们,这不管是立皇后还是立太子,对他们来说,都太遥远了。
  老老实实干活做事才是正荆…
  一时朝廷倒也安稳无事。
  就是在郊外庄子上的王永珠她们,闲了,也免不得说上两句关于立后和立太子的事情来。
  顾家老夫人和大夫人都是经历过事情的人,虽然是后宅女眷,却难得冷静。
  立后她们都没说什么,毕竟皇贵妃被封后,因着王永珠的关系,想必以后宫中对他们顾家和宋家,尤其是王永珠都多有优待。
  这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事情。
  虽然后宫不能干政,以前皇贵妃也是实际上的后宫掌权人,只不过缺一个名分。
  可偏偏,有时候这个名分就格外重要。
  名正言顺的皇后,到底还是不一样的。
  以后女眷诰命,内外命妇,还有王公大臣家中子弟的婚事,都和后宫息息相关。
  一国之母,不是随便说说的。
  想来,等王永珠回到京城后,只怕多少人都想要借助她,跟皇后搭上关系。
  不过顾家老夫人和大夫人都知道王永珠性子稳重,也就只叮嘱两句罢了。
  倒是立太子,两人难得多说了几句。
  只感慨这些外头男人们,被利益迷昏了头,这个时候提出立太子,真是将皇帝和皇后都得罪光了。
  皇帝若是想立前头那几个大些的儿子当太子,会拖到今天?
  还封皇贵妃为后做什么?要么直接追封大皇子的亲母妃为后,要么就封看中的哪位皇子的亲母妃为后,岂不是更省事?
  单看他立皇贵妃为后,就知道皇帝目前还不想确认下一任继承人。
  当老子的还没死呢,这下头的人就想着勾搭下一任继承人了?
  咋滴,莫非等皇帝一立太子,就巴不得他死了腾位置了?
  做皇帝的最是忌讳,人家觊觎他的权力和宝座,亲儿子都不行!
  这哪里是想立太子,这是想将几位皇子架在火上烤呢。
  更不用说新出炉的皇后了,旨意才下呢,就提议立太子,这不是打皇后的脸么?
  她又不是没自己的儿子,要是立了其他皇子为太子,将来皇帝大行之后,她和九皇子岂不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就算真想立太子,缓上几年,徐徐图之,也未尝不可,非要这么急吼吼的跳出来?
  王永珠在一旁听了,倒是忍不住佩服。
  谁说女人在后宅,就头发长见识短,不知道前头朝廷上的大事?
  以她之间,顾家老夫人和大夫人,比一般的官员,脑子还清楚些。
  这些都不过是她们几人私底下的一些话,自然不会传出去。
  更何况,很快就有消息传来,张婆子已经启程了从赤城县出发,往京城赶来。
  因着河面还没化冻,张婆子走的是陆路。
  恰好边关的一位参将,也是拖家带口,要回京述职。
  经过赤城县,宋重锦托付他将张婆子一路带回京城。
  因着身边的人,一部分已经让王永珠给带回了京城,剩下的人手里,就挑了姚大,还有宋家四个亲兵里剩下的两个,一并给带上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