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农女有田有点闲 >

第757章

农女有田有点闲-第757章

小说: 农女有田有点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永珠一愣,没想到影七倒是个看得清楚的,这话说得倒是出自肺福…
  沉吟了一下,才道:“既然你这么说,我且信你!这样吧,我给你个信物,你拿着去找我三舅舅,让他给你安排个住处。然后还有一件事要吩咐你去做!”
  影七惊喜的看着王永珠,他是没办法了。
  方才说得话,也是真心话。
  在黑暗里呆得太久了,太知道里面的残酷了。
  他不傻,面上是十三头领来问宋重锦的消息,可背后的人,自然是国公爷。
  国公爷和世子爷是父子,有什么不快,终究会过去。
  就算他为了讨好国公爷,将世子爷的消息说出来了,只怕没两,十三头领就能处理了他。
  父子之间的争斗,他若是站错了立场,自己粉碎骨了,只怕连个收尸的人没有。
  可若真一心跟定了世子爷,以他对世子爷和夫人的了解,他们定然能护着他。
  有世子爷护着,国公爷念着父子,也要忌惮一二。
  因此,死死的抱着世子爷和夫人的大腿,才是保命唯一的办法。
  此刻见世子夫人相信了他,还说有事交给他去办,他提着的心,就放了一半下来。
  当下毫不犹豫的答应:“请夫人吩咐!影七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王永珠低下头去,示意影七靠近了些,小声说了几句。
  以影七的沉稳,也忍不住露出了惊讶之色来。
  不过很快就回过神来,收敛住了惊讶之色,低声道:“请夫人放心,影七定当不辱使命!”
  王永珠点点头,顺手丢过一块牌子,影七一把抓住握住了手心。
  估摸着外头差不多要走过最繁华的地方了,王永珠示意影七藏好,她掀开车帘,冲着马车旁守护的赵六的手下叫老徐的吩咐道:“车停一下,去那间糕点铺子给我买点水晶糕来。”
  驾车的宋小寅听到了吩咐,忙将马车停了下来。
  立刻就有宋小午和老徐一起去了街边京城最有名的香芝斋,买了两斤水晶糕提了过来。
  趁着这个机会,影七已经神不知鬼不觉的下了马车,不知去向了。
  王永珠抱着腾腾的水晶糕,尝了一块,剩下的倒是都给宋小寅他们分了。
  不说王永珠在京城这边的况。
  只说宋重锦和张婆子,自从王永珠走了后,虽然只是少了一个人了,可家里就冷清了下来。
  每天就算宋重锦尽量抽空陪张婆子吃饭,说说闲话。
  一般都是张婆子问王永珠大约走到哪里了。
  宋重锦就估算着子和脚程,跟张婆子说,应该到了哪里。
  然后两人再相对担心一番,王永珠吃的好不好,这么赶路,子吃不吃得消。
  到最后,张婆子都忍不住抱怨起皇贵妃来,“这乡下的女人生孩子,也没那么多事。你说宫里的娘娘,天天那么多人伺候着,宫里太医稳婆一大堆,怎么偏生就放不下咱们珠儿?没珠儿她还生不了孩子不成?”
  “她倒是两片嘴唇一吧啦不费劲,害得我的珠儿,这么大冷的天,还要在外头赶路!”
  宋重锦心中也是又担心,又着急,更多的是自责,若不是自己力量太小,何至于要永珠受这份罪?
  尤其是算着子,猜度王永珠大约应该已经到京城了后,更是坐卧不安起来。
  数着子,等着京城那边的信。
  没曾想,盼了许久,才只盼到了一封口信,只说已经平安到京城了,让他和张婆子不用担心记挂,就再无别的消息了。
  张婆子倒是暂时放了心。
  可宋重锦却总觉得不对,又忍耐了几,想着王永珠就算刚到京城抽不出空来,可这过了好几,应该第二封信也要到了。
  他们早就约好了的,为什么第二封信迟迟不到?可是出了什么事?
  宋重锦让影卫那边跟京城联系,诡异的是影卫那边通过特殊渠道,也只说一切都安好,世子夫人每进宫陪伴皇贵妃娘娘,不得空闲。
  若是别人,也就信了。
  可宋重锦却知道,只怕王永珠那边出了状况!
  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 宋重锦的动作
  他和王永珠约定好了,到了京城,先报个平安,等入宫见了皇贵妃,弄清楚事情后,再送一封信回来,让他心里有个数。
  若是有什么变化,他这边也早做准备才好。
  可这报了平安后,只这么寥寥数语,还是通过影卫的渠道。
  宋重锦第一反应是皇帝出手了?
  不过立刻他就反应过来不对,宋弘手里的这只影卫恐怕连皇帝那边都不知情。
  能让影卫含糊其辞的,除了宋弘,没有别人。
  那就是王永珠去了京城,做的事情惹怒了宋弘?
  什么事情能惹怒宋弘?要知道这几年,宋弘态度逐渐和缓,尤其是连影卫都交到他手里,证明宋弘如今已经决定将卫国公府传给他了。
  尤其是水匪和马场事件之后,宋弘在信里难得别扭的说宋重锦娶这个媳妇总算没娶太错。
  怎么着,这回去后,就态度骤变?
  以宋弘的个性,夸奖王永珠,是觉得他能帮助宋重锦,对宋家有利。
  那么反之,能让宋弘封锁消息,只怕是永珠回京后做了什么事情,对宋家不利,或者说很不利,才让宋弘如此!
  能对宋家很不利的
  宋重锦心中明镜一般,只怕京城里,皇贵妃那边的情况不太好。
  那么王永珠的情况只怕更不好。
  宋弘翻脸,若是走宋家的消息渠道,那是打听不出来什么了。
  剩下的唯有顾家和历九少那边的路子了。
  宋重锦心中有了数,在此之前,他还要将影卫打发走才行,不然只怕他们给宋弘传递消息。
  恰好前几日,他手里得了一个消息,本就琢磨着要不要亲自去一趟,如今,倒是正好可以交给影卫。
  打定了主意,宋重锦给影卫留了消息。
  到了晚间,影九就悄悄进了书房,宋重锦正等候着他。
  见了他也不废话,只丢过一封信,让影九来看。
  影九接过信,打开看了一眼,顿时愣住了,这封信里记载的消息,可算是极为私密了。
  事关当年的齐家,也就是眼前大人的外祖家。
  要知道,齐家覆灭虽然二十来年了,好多人已经忘记了,可对于影卫来说,却并不陌生。
  因为就在前六七年里,他们都还有暗桩一直关注着齐家流放的那一批人,时刻有消息从齐家流放之地,传回京城里去。
  不过那些消息,一向只有十六头领亲手负责,绝不假其他人之手。
  当然他们影影绰绰的也听说了一些。
  直到六七年前,听说齐家流放的人,全部死绝了,暗桩那边才再也没有消息传递过来了。
  如今影九再见关于齐家的消息,忍不住心神大震,不知道要不要继续看下去。
  可上头坐着的宋重锦没发话,他也只好硬着头皮慢慢看下去。
  越看越是心惊肉跳。
  这信里记载着齐家人的消息并不多,好多应该是人打听到的一些口述的日常消息。
  比如齐家当年流放,能活着到地方的有几人,被安排住在哪里,做了那些苦力活计。
  然后在哪一年齐家人全部死绝的记录。
  简单的两张纸,就记载了一个家族最后的灰飞烟灭。
  影九看得后背汗毛都竖了起来。
  看完信纸,咬咬牙:“大人,您让属下看这封信,可有什么吩咐?是去查齐家人的死亡还是?”
  宋重锦不答反问:“当初国公爷是不是也让你们影卫查过齐家的消息?”
  影九艰难的点点头:“国公爷曾经在卫所留下暗桩,暗示往京城传递齐家的消息,只是这事一直是十六头领负责,属下们也不知情。直到七年前,齐家人全部……暗桩就再也没有传递过消息了!”
  宋重锦点点头,手指头有节奏的敲着桌面,没说话。
  空气突然安静的可怕。
  好一会,影九闭闭眼睛,豁出去了一般跪下:“大人,属下因为前些年被派到这边处理事务,倒是见过那暗桩一次,他吐露过一个消息。齐家被流放到卫所后,除了咱们府里,他还发现过有两批人暗中一直关注着齐家。”
  “其中,其中一批人,若是他没有猜错,应该,应该是皇家——”
  说完这话,影九就低下头去,不敢看宋重锦的表情。
  宋重锦却并不意外,当年他们给齐欢迁坟的时候,不就恰巧遇到了陈巡抚和朱大人分两拨查探了齐欢的棺材和遗骸么?
  按照时间推论,那应该是齐家男丁在卫所全部死绝了,皇上要找的东西或者是别的东西没到手,所以才将最后的期望寄托在了齐欢的尸骸上。
  如果没出意外,皇帝要找到是那个小金印。
  这个小金印到底是什么?有什么样的特殊含义,让皇帝一直不放弃?
  如果没有永珠的谨慎细心,截留了那个金印,只怕皇帝就能在齐欢这里得偿所愿,可惜最后还是无功而返。
  然后就有了让他外放到赤城县一事,赤城县距离当初齐家流放到卫所不过百里,是最接近的地方。
  皇帝是想让齐家最后的一点血脉试试看,能不能找到那个金印。
  所谓的马场时间都不过是掩人耳目罢了。
  金印如此重要?宋重锦心里沉甸甸的。
  因为他知道皇帝一直盯着他,所以开始几年,他强忍着内心的冲动,似乎压根不知道这么一回事,就算只相隔百里,也没去过卫所。
  也就是从去年起,他慢慢站稳了脚跟,才开始试探的去探查齐家的事情。
  时隔多年,齐家早就烟消云散,能打听到的不多。
  想必他这番打探,说不得已经传入了皇帝耳朵里。
  虽然他和永珠都留了后手,真有个什么不测,那增产的法子交出来,皇帝为了当明君,怎么都要做个面子,保住他们一家。
  可他不敢冒险,筹码还是越多越好。
  如今他打探齐家一事,能不能见宋弘和皇帝的眼光从京城投到赤城来,让永珠那边少一点压力?
  远在千里之外,又不能离开的宋重锦,虽然知道这动作不妥,可也顾不得了。
  只要能让永珠压力小一些,他没有什么不能做的!
  定了定心神,宋重锦吩咐道:“从即日起,除了在草原的两人,在京城的影七,剩下的人,都去卫所去查当年齐家那些人都是因为什么情况死的,死后都埋在哪里?都给我查个一清二楚!”
  影九虽然不知道为什么宋重锦今日才想要要查,可是身为影卫,干得就是这份活,也没全置喙。
  因此只俐落的点点头:“属下遵命,回去就带着剩下的人一起去卫所,只是时间上——”
  宋重锦自然是希望越拖得时间久越好,因此只道:“细细查,不漏过任何一个消息,时间不重要!”
  影九心领神会,领了命,下去了。
  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 怎么反倒糊涂了?
  这头宋重锦安排好了影卫要干的活,一杆子将他们给支得远远的。
  一边又拉着简怀风再梳理了一遍关于增产的试验记录,这到时候是要呈交到御前,然后让工部负责农业这一块的官员根据这份试验记录,在京城郊外工部的试验田里试种一番。
  试种期间,要根据工部的惯例,也还要记录从最开始下种到收获的一切行为,跟他们的记录对比。
  到成熟了,还要严格称重,确定能增产后,才会在民间推广。
  因此,这呈交上去的试验记录就尤为重要,容不得一点的疏忽错漏。
  简怀风也知道事关重大,不放心交给其他人,倒是都由他一一的核对。
  公务安排好了,宋重锦又怕张婆子闲着会胡思乱想,干脆就拜托了吴夫人和沈氏来多陪陪她,帮忙置办年货。
  好歹将张婆子的注意力给占去了,闺女不在身边,这年也要过不是?
  更不用说吴夫人和沈氏都是刚到赤城县,本地好些风俗还不了解,也得她看着。
  本就关系好,如今更是亲密些。
  吴夫人最近也是憋得难受,自从沈氏帮忙管了那个绣花铺子后,每日里忙得不着家,大部分的精力倒是都放在那绣花铺子里了。
  加上吴中宝在马场那边,也要站稳,也是经常三五天的不回家,都在马场凑合。
  也幸好如今赤城的治安好,加上他们住在县衙附近,县城里有头有脸的如今都知道,这一家子可是宋大人的亲信,倒是多有奉承。
  吴夫人从吴家败落后,已经很久没有再有被人这样尊重的时候了,自然是高兴的,只觉得吴中宝终于出息了。
  如今要说有什么不满意不放心的,就是儿子和媳妇之间,本就因为有心结,太过客气冷担…
  如今虽然还在孝中,生孩子是不指望了,可看着儿子好不容易回来一趟,儿媳妇还在绣花铺子里没回来呢。
  等儿媳妇回来了,儿子也该走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