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农女有田有点闲 >

第725章

农女有田有点闲-第725章

小说: 农女有田有点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直接给钱就打了他们的脸,我今日见那沈家姐姐倒是有一手好绣工,琢磨着,要不要开个绣花铺子,让沈家姐姐以技术入股,这样到年底了,也能多分些红利,让他们日子也好过些。”
  宋重锦听了,忍不住一把抱住王永珠,在她唇上狠狠的亲了一记,才道:“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王永珠一把推开他,啐了一口,吹灯睡觉。
  第二日。
  吴家婆媳吃了早饭,就上门来拜访感谢。
  歇了一夜,两人的精神都好了许多,先谢过王永珠的细心,在前头小院子里住了一夜,什么都是齐备的,比家中的好上几倍,她们不是那不知道好歹的人,心里都感激的很。
  王永珠一笑:“咱们两家的关系,何必如此见外?”
  又寒暄了几句,吴夫人才试探着道:“这到底是在县衙前院,实在是太僭越了。有我们住在前头,只怕大人和其他人都有些不方便。倒是要劳烦夫人给介绍个本地的牙行,我们也好托着寻个住处才是长久之计。”
  王永珠知道吴夫人本事书香门第子女,只有她的尊严和骄傲,让她们暂时居住在前院几日还可,时间久了,吴夫人就不踏实了。
  因此只道:“伯母放心,就在县衙隔着一条街外,有一个一进的小院子,虽然不大,但是一家子住是足够的了。那位置虽然离街近,可还算清净。”
  “院子里色色也都是齐全的,出门没多远就是水井,用水也方便。附近的人家也都是体面本分的人家,不是那种乱糟糟的地方。”
  吴夫人一听,顿时两眼放光,期期艾艾的开口:“那,那我们能不能去看上一眼?”
  第一千四百八十章 搬家
  那自然是没问题的。
  不仅如此,王永珠也觉得这几呆在家里闷得慌,今这外头光正好,太阳照在上暖洋洋的,正适合出门走走去。
  干脆将张婆子也拖着,四人也不坐轿子,也不坐马车,径直出门了。
  后头也只跟了两个婆子和谷雨一个丫头。
  如今这赤城县谁不认识王永珠这位赫赫有名的县令夫人?再加上有宋重锦整治,赤城县如今虽然不说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可青天白里也安全的很。
  就算真有个什么,以王永珠的功夫手段,只怕最后哭的会是来找茬的人。
  因此宋重锦听后头有人来报了一声,也就一笑罢了。
  吴夫人和沈氏在船上那狭窄的地方呆了数月,跟着王永珠和张婆子出得门来。
  看赤城县这地方,建筑比荆县粗旷,就连街上的人,不论男女,都比荆县人要高大。
  如今因为宋重锦的治理,和王永珠的刻意引导,赤城县如今比三年前刚到,可是繁华多了。
  街道上的商贩也多了,不仅有从内地运送来的东西,还有从草原那边偷摸运回来的一些物品,也有西域的特产,虽然还比不过临水,可也很是闹了。
  赤城的百姓,因着这么多的商贩在此地盘桓,有将自家房子出租补贴家用的,有给人打闲工的,还有那专门贩卖各种消息的,子因此也好过了不少。
  吴夫人和沈氏哪里见过这样的,顿时都觉得眼睛都不够用了。
  王永珠和张婆子也不着急,慢慢的一边逛着,一边跟吴夫人和沈氏介绍。
  因为王永珠心中有打算,侧重都介绍这地方商业如何,比如谁家媳妇,咬牙开个什么铺子,一年下来,也能挣够全家的嚼用之类的话。
  说得沈氏眼中异彩连连,眼见是动了心。
  王永珠这才松了一口气,再说下去,她都觉得自己是搞传销专门忽悠无知家庭妇女的了。
  因为这两三年,赤城县民风更开放些,对女人要求更少,王永珠为了生意,也常在街上走。
  倒是不少人都能认出来她来。
  也知道这位县令夫人,虽然醋劲大了些,不许宋大人纳妾外,对百姓却是十分和气的。
  都纷纷上来打个招呼。
  这一路下来,就有不下十几个人凑上来说两句话,也并不是什么奉承话彩虹批!
  不过是请个安。
  或者远远的招呼,说自家最近进了什么新货,请王永珠去掌掌眼。
  要么就是说自家得了什么好东西,问王永珠感不感兴趣。
  王永珠一一都答应了。
  吴夫人和沈氏在后头看着,只觉得神奇。
  不说荆县,就是别处,也没有这种县令夫人,逛街跟逛自家菜园子一般自在熟捻的。
  看王永珠和百姓的互动,就知道他们早就习惯了这样的相处方式了。
  婆媳里心里惊讶,面上还能撑得住。
  跟着王永珠走过了一条街,转个弯,就到了一个小院子面前。
  开了门一进去,果然,里面打扫得干干净净的,各色家具也都还齐全,灶屋里也灶具和锅、橱柜什么的都有。
  院子里还栽了一棵枣树,如今已经吐绿了。
  三间正房,东西两边,一边是三间厢房,还有一边就是杂物房和厨房,一家子住十分合适,就算再多几口人也住得下。
  再听王永珠介绍,出了大门,右拐不过十数米就是一口公用的水井。
  站在门口看去,这一条街道干干净净的,沿街道的院子,有开着门,也有关着门的,有几个孩子在巷子里玩,还有老人搬着板凳坐在墙根下晒太阳。
  吴夫人心里就先满意了。
  “这房子我是极为满意的,倒是想赁下来,就不知道这租金?”
  跟着的婆子已经麻利的搬了板凳椅子在院子里,让大家坐下。
  谷雨又去巷子口,买了一壶茶和两碟子点心回来,大家坐着喝茶吃点心。
  听了吴夫人这话。
  王永珠极为诚恳的道:“我也不瞒着伯母,那院子是我置下的,平里也是租出去赚点针线钱。这前头租客有事退了院子走了,一时还没找到人住呢!伯母和沈家姐姐满意再好不过了,我也省得再去找人住进来。”
  “这要是碰到那不省心,不干净收拾的房客,我还怕我这房子给糟蹋了。伯母和沈家姐姐我自然就不担心了!这县城的租金也便宜,一个月给一百个大钱就够了。”
  吴夫人其实先前心里就有几分猜测,没想到王永珠这么痛快的就说清楚明白了,尤其是还收他们租金,并没有说白让他们住,倒是松了一口气。
  要知道这王永这和宋重锦对他们吴家的恩可比天高,若是再白住他们的屋子,那恩太深厚了,只怕她们都承受不起。
  如今这样就好,租金也不贵,吴夫人大致估计了一下,应该也差不离,当下就痛快的拍板:“那我就厚颜跟夫人租下这个院子了,先付一年的租金,明儿个就雇人搬进来。”
  王永珠也就顺势答应了。
  还十分有模有样的让谷雨出去找了个中人来,写了个契书,当面交清了一年多租金,将钥匙给了吴夫人。
  吴夫人和沈氏拿到钥匙,整个人的神色都松快了下来,去掉了心头最害怕最担心的事,自然是让人高兴的。
  王永珠也高兴,只说今难得出来了,又将房子租出去了,有了进项,她要请客,谁都别拦着。
  因着吴家人还在孝期,王永珠也便不请她们婆媳吃当地有名的羊牛,只寻了一家馆子,叫了几个小菜。
  吴家婆媳还有些不好意思,让王永珠破费了。
  王永珠只摆手,“往里只有他们男人出来喝酒上馆子的,听着就可气。如今伯母和沈家姐姐来了,正好给我们娘俩做个伴,咱们以后也常出来吃喝才好。”
  “等伯母和沈家姐姐出了孝,到时候我请两位去吃羊汤去,极是美味,到时候再配上一壶酒,那才快活呢!”
  王永珠这话说的亲密,吴夫人还罢了,沈氏看着王永珠的眼神就多了几分亲近。
  吃了饭,又逛了会街,王永珠买了几样常家用的物事,说是贺吴家乔迁安家。
  荆县那边有这样的规矩,吴家婆媳见价格也不贵,都是普通货色,也就没推辞受了。
  等到回县衙,已经是下半晌了。
  吴家婆媳充满就告辞回家打包行李去了,本来昨天就没打开多少,只需要略微收拾一下,就能搬走了。
  等吴中宝回家,就看到行囊又被收拾整齐了,顿时一愣:“你们这是要干啥?”
  就听吴夫人说已经找好了房子,明就搬家。
  效率这么高?吴中宝有点不相信。
  被吴夫人直接拖着去看了那房子,也十分满意,听吴夫人说是王永珠的房子,租给他们,已经收了一年的租金,忍不住就笑了。
  第二,吴中宝跟宋重锦告了假,王永珠直接让她和张婆子平里出行的马车,还有下人帮着将家给搬了过去,安顿好了。
  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 感激
  又过了两,吴夫人和沈氏上门,说是院子收拾好了,请他们一家子去坐坐,吃顿便饭。
  王永珠和张婆子欣然答应了。
  还主动提出让丁婆子和厨房其他的人到那天去帮忙去,不然只怕吴夫人婆媳忙不过来。
  吴夫人婆媳来也是这个意思,本来他们是在此地出了宋重锦他们一家,无亲无故又初来乍到,也就是请吃个便饭,也是感谢的意思。
  偏吴家选的子,是县衙休沐的子。
  这几吴中宝跟着宋重锦进出,没有避讳,任谁见了县令大人边突然多了个人,同进同出,似乎极为信任,都要多打听两句。
  听消息说这吴中宝和县令大人是老乡,是特地投奔宋大人来的,看宋大人这态度,将来只怕是要倚重的。
  因此这几,大家都对吴中宝散发着善意,说不定人家将来就是大人边的红人,好不好的,将来也许还有求到人家的时候呢。
  现在给点善意,也没啥,反正不亏。
  宋小寅他们几兄弟比其他人知道的更多些,更加知道宋重锦对吴中宝的不同。
  听说吴中宝家要暖屋,请宋重锦到时候去吃个饭,也都说要去凑个闹。
  这暖屋本就图个人多闹,吴中宝又是个喜欢交朋友爽快的人,知道宋小寅他们去是特意交好,以后打交道的子还长,哪里有不答应的?
  就连简怀风也只说到时候要去讨一杯水酒喝。
  有了他们打头,那消息灵通的,也就主动凑上来,说到了子要一起闹闹才是。
  这么一来,吴家最开始的打算和准备就不够了。
  婆媳二人开始倒是打算,就在外头雇个会做饭的婆子,到了子只需要做饭炒菜就是了。
  其余的杂事,她们婆媳做了也就完了。
  可后来一算要来的人数,只怕三人还忙不过来。
  只得厚颜来县衙,一是请张婆子和王永珠,二来就是想借两个人使使。
  听张婆子和王永珠主动提出来,自然正中下怀,也不多客气,只道谢不提。
  得了王永珠的话,吴夫人陪着张婆子和王永珠说话,沈氏就告罪,说去寻丁婆子,求教一下暖屋那子的席面菜品,需要买些什么东西。
  丁婆子到底是跟着王永珠他们的老人了,自然知道这吴家跟自家主子的关系,沈氏亲自来请教,也不敢拿大,细细的跟她分说起来。
  两人商量了半,定下了菜品,又列了一张清单给沈氏,让她按着这单子去采购就是你。
  因着沈氏态度诚恳客气,丁婆子也知道吴家的现状,怕沈氏多出冤枉钱,索就将经常给县衙送货的那几家铺子也告诉了她。
  让沈氏去报姚大的名字,自然会又便宜,东西又好。
  沈氏自然是满心感激。
  说实话,他们如今手头真的不太活泛。
  本来吴家的全家家当都因为吴老倌的怪病而折腾了个干净。后来吴中宝给宋重锦办事,挣的钱除了家常用,要么还了以前的欠账,要么就给吴老倌补子,基本也没剩下什么。
  后来吴老倌去世后,有吴中宝在外头挣钱,她又绣花挣钱补贴家用,才慢慢缓了过来。
  好不容易攒了点银子,这一路投奔到赤城县来,那路费也不便宜,还有吃喝的费用,手里攒的那点钱,都花了个七七八八。
  又付了一年的房租,沈氏现在手头的银子就所剩无几了。
  这又要暖屋,本来没打算有这么多客人,突然多了几桌客人,这酒水,菜什么的哪样不要钱?
  沈氏囊中羞涩,又决计开不了口找王永珠他们借钱,心里都已经打算,实在不行,将前几收到的见面礼给当了,先解燃眉之急了。
  因此听了丁婆子说的这话,真是松了一口气。
  第二,她按着丁婆子说的去那几个铺子和摊子一问,果然一报出姚大的名号后,就了许多。
  不仅价格划算,还拍着脯保证,明早就给送到家里去,不新鲜不要钱。
  沈氏又问怎么给钱?
  一个个也都十分大方,只说是姚爷介绍来的,那自然跟姚爷一样,先给点定金,到了月底一并结算就好了。
  沈氏没想到还有这样的好事,喜出望外,忙付了定金,又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