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农女有田有点闲 >

第691章

农女有田有点闲-第691章

小说: 农女有田有点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来他们就在隔壁舱房,窗户都开着,这边的动静,那边就听得一清二楚。
  最开始牛大姑娘那半句没说完的话被方氏给捂回去后,简怀风还故意的恭贺:“恭贺大人好艳福,这可是有美人主动投怀啊——”
  被宋重锦给瞪了回去。
  后来,又听到牛大姑娘要跳江,简怀风先坐不住了,要过来将人给收拾了,却看到宋重锦纹丝不动,心里还正疑惑呢。
  就听得王永珠三言两语挤兑得牛大姑娘不敢跳了。
  简怀风这才明白为啥宋重锦不着急,感激这小两口有默契的很。
  等事情差不多了,这才出面。
  此刻接受到了宋重锦的眼色,立刻心领神会,示意宋小寅他们兄弟进来,一个个横鼻子竖眉毛,手按在腰间的刀鞘上,杀气腾腾的。
  这些女眷哪里见过这样的恶汉,一个个两股战战的,连大气都不敢出,十分温顺老实的往外面走。
  至于昏死的方氏和牛大姑娘母女,到底男女有别。
  只得吩咐丁婆子和吴婆子进来,将两人给拖出去。
  丁婆子和吴婆子也听了个全,岂能给方氏母女一个好?
  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十分粗鲁的拖着两个人就出去了。
  等人都走完了,就剩下她们三人,张婆子这才推开了王永珠,忍不住一边揉肚子,一边嗔怪的瞪了宋重锦一眼:“你这孩子,如今也皮得很!”
  宋重锦只笑而不语。
  张婆子心情十分好,女婿这般懂事,她得好好奖励奖励。
  袖子一撸:“娘今儿个高兴,亲自下厨给你做两样爱吃的菜去!”
  说着,脚底生风的去了。
  只留下宋重锦和王永珠,两人对视了一眼,都忍不住噗嗤笑出声来。
  好一会,王永珠才道:“你倒是真不怜香惜玉,那么大一个美人,你也能下得去脚?”
  宋重锦理直气壮:“除了我娘子,世上的红粉皆骷髅!再说了,这大热的天,本来就闷热,她这冷不丁的扑过来,那香粉味道差点没把我熏晕过去,这不是要我的命吗?不是刺客是什么?”
  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 岐水城
  有了宋重锦这惊天一脚和这将送上门的美妾当刺客的神奇操作,一下子就将人给镇住了。
  哪里还有人敢动歪心思?
  没看到那牛老板,看到被死狗一样给拖回去的夫人和闺女后,当场就吓得尿了裤子么?
  这是讨好不成,反结了仇啊!
  一时之间也无人敢做小动作了,以前还紧紧跟随在宋重锦的坐船后面,如今都远远的离着。
  还好,因着过了虎跑峡,转了风向,加上水道宽阔平稳,路上也再没有遇到水匪强贼,船家鼓起风帆,速度倒是加快了不少。
  即使这般,到了八月十五中秋节,也才过凉州府。
  中秋节本是合家团圆的日子,若是别人只怕还要感叹,这亲人都不在身边。
  可对于这船上的人来说,张婆子如今只要和闺女女婿在一起,就心满意足了。
  宋重锦心里最亲近的,也就是王永珠母女。
  也就是金壶,晚上看着天上的月亮,也曾想过家里的爹和兄弟。
  可到底年轻,很快就被宋小寅他们讲古给吸引了过去。
  至于其他人,简怀风本就是孤身一人,并无亲眷,唯一信任的瘸子和简单这个孩子,就在身边,也不觉得有什么遗憾。
  加上丁婆子整了两大桌子吃的,有天上飞得,水里游得,还有沿途采购得各色山珍,倒是十分的丰盛。
  加上还有那些虽然离得远,可孝敬一点不少的商家送的各色月饼,还有几个又大又甜又起沙的西瓜,紫嘟嘟水灵灵的葡萄、红红的裂开了嘴的石榴、一盆子脆甜的鲜枣。
  这些瓜果在京城不算什么,可在这西北,倒还真是稀罕物。
  再加上两坛子好酒,大家都坐在甲板上,一边喝酒吃瓜赏月,倒也别有风味。
  远远的,也能听到后面船只上隐约,还传来歌舞琴弦声。
  想来是有的船上养了舞姬取乐。
  本朝商人地位倒不算太低,不像是某朝,商人连绫罗绸缎都不能穿。
  因此这些商人有了钱,都以豢养舞姬取乐为风。
  先前还有商人想孝敬舞姬给宋重锦,被宋重锦镇住之后,连提都不敢提了。
  因此宋重锦他们这船上倒是最安静的了。
  也有些商人,求个稳重,倒是像宋重锦他们靠齐,也就一家子坐在甲板上,吃个螃蟹,月饼,赏月说会子话。
  倒是让那些商人的原配夫人们,背地里念佛起来,都感激这宋大人,真乃原配夫人之友。
  有宋大人在前头镇着,家里的这死鬼不是也就老实起来了么?
  当然宋重锦是不知道,他头上多了这么一个名号的。
  过了凉州府,后头的船只慢慢的就分散了,直到到达岐水城,后面也就只跟着寥寥几艘船了。
  岐水城就是宋重锦他们这一行坐船的终点了。
  到了岐水城,还有约两百里路,就到达赤城县了。
  岐水城虽然地处西北,可因为有这一条江从城边穿过,因此比别处更多了一分水秀之气。
  如今已经是九月了,岐水城内外,还郁郁葱葱,真不愧它塞上江南的称号。
  岐水城码头十分旷阔,每日里来此停泊,上下货的船只犹如过江之鲫,繁忙的很。
  不过,挂着官府的旗帜的船只倒是不多见。
  官船停泊有单独的位置,因此虽然宋重锦他们的坐船到达的时候快晌午了,前头都排满了船。
  可所有的船看到了,都主动挪让开去,让宋重锦他们的官船先靠上了码头。
  一时岸上水上,无数双眼睛都盯了过来。
  宋重锦他们自然一时不会下船。
  姚大他们先下船,指了一个当地的帮闲过来,问了几句,丢了十来个大钱给了他。
  没多大一会子,那帮闲就带着人到了码头边最大的马车行面前。
  姚大和宋小寅一个会识马,一个会砍价,合作十分愉快。
  很快就敲定了十几辆马车到码头去等着。
  先是一箱子一箱子的行李搬下来,然后就是简怀风带着瘸子和金壶、简单一起下来。
  宋重锦和王永珠最后才扶着张婆子一起下了船。
  这西北地方,民风彪悍,看到王永珠,还有立夏和谷雨几个年轻女人,不同于西北这地方女人的泼辣,倒是一个个都看直了眼睛。
  宋重锦十分不悦,眼神冷冽的扫视了一下全场,那些本来盯着看的人,都后背一寒,知道这人不好惹,流水也似的低下头去。
  上了马车,若是在他处,肯定是去住客栈。
  可这已经离赤城县不远了,倒是住驿站还安全些,也省去了不少麻烦。
  因此,先一行人到了驿站,出示了公文,任命文书等等,驿站的驿丞和驿卒忙恭敬的将人给迎了进去。
  岐水城富足,这驿站也修得比别处齐整些。
  因着此刻并无其他官员来,又有姚大给了足够的打赏银子,驿丞直接将最大的一个院子就给了他们。
  还殷勤的送来了柴火和热水后还不走,只拉着姚大旁敲侧击的打听着,这赤城县新的县太爷什么来历。
  姚大含糊了几句,倒是从这驿丞嘴里听了不少关于赤城县的八卦,一一给记在了心里。
  算了算时间还足够,加上岐水城因为水路便利,这里汇集了各地的商贩,各色东西都是齐全的。
  他们此去赤城县,先前准备的恐怕不足,倒是要补充些东西才好。
  王永珠倒是对岐水城十分有兴趣,干脆就吩咐在这里多呆上几日。
  驿丞听了这个消息,越发高兴起来。
  要知道,他们在岐水城这个地方当驿丞,还真没什么油水可捞。
  这里是要道,来驿站住的人,大部分是那些兵爷,这些人脾气又差,要求还多,一个伺候不好,不是挨鞭子,就是挨踹。
  就更不要想赏钱了。
  就算偶尔有一些小官吏,那也是扣扣索索的居多,恨不得一文钱不出,还指望驿站什么都提供的。
  因此他们的日子都过得苦哈哈的。
  这突然来了这么一位出手阔绰的大人,自然是希望多住上几日,多给点赏钱不是?
  为了这个,驿丞真是无话不说,上到这地方的风俗规矩,下到到了这里,该准备些什么东西,尤其是过了十月就要下雪,到时候风雪吹在身上,跟刀子一般,若是不多准备,只怕熬不过这个冬天。
  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 交待
  又特特的给王永珠他们推荐了本地的老字号,上好的皮子,还有做衣裳的老店之类的。
  王永珠和张婆子听得兴起,哪个女人不爱逛街买东西?
  干脆带着两个丫头和婆子,还有姚大,再有宋小午跟着,去逛街了。
  别说这岐水城,当然比不上京城,还有富庶的州府繁华,可在这西北之地,已经是极为繁荣了。
  街上的人熙熙攘攘的,大多数是高大的西北汉子,嗓门洪亮。
  本地的姑娘,也都个子高高的,丰满健壮,皮肤大多泛红,看起来没江南的姑娘细腻。
  她们戴的首饰,也少见绢花之类的,而是脖子上,手腕上都是戴着那种各色石头珠玉穿成的项链,头发里也绑着各色的玉石,颜色搭配的艳丽粗旷,虽然并不值钱,可也别有一番风味。
  王永珠她们只觉得稀奇,还跟着买了几样打算戴着玩。
  先前在七里墩,姚大虽然也预备了一些皮子,也做好一些衣裳。
  可听了那驿丞的说法,只怕预备不足,又在老字号里挑了一批好皮子,买了当地的衣裳裁缝店子的成衣。
  尤其是那皮毛的靴子,更是囤了不少。
  宋重锦和简怀风也没闲着,每日也出去,在酒楼人多的地方一坐半日,感受这西北的人文习惯,也好做到心中有数。
  眼见都过了九月中旬,耽误不得了,一行人才又重新启程。
  从岐水城出来北上,路上就再无大的城镇了。
  虽然和草原那边这几年并无大的冲突,可西北百姓已经习惯了抱团住在一起,不然真有个什么事情,只怕就只能等死了。
  因此这一路,除了偶尔路过大一点的村庄,大多就是黄土漫天,看不到什么人烟。
  还是九月中旬,这地里的庄稼早就被收割干净了。
  很少看见树木,就是偶尔有几颗,也都树叶枯黄了。
  地上的衰草连天,一眼看过去,就是望不到头的黄色。
  气候干燥的很,白天太阳晒得人昏昏沉沉的,到了晚上,却冷得让人怀疑人生。
  因为他们的行李多,行走不快,加上这中间有好长一段路,都没有村庄,到了晚上,就错过了宿头。
  还好车行的人,都是老把式了,这一条路他们是常走的。
  也并不见慌张,就将人带到了一处干涸的河床背风的地方。
  将马车行李围成了一个圈,将人围在中间,点起了好几堆篝火。
  因着先前有提醒,王永珠他们水和干粮都准备的充足。
  在篝火上架上锅,烧上一锅水,往里面丢腌制好的牛羊肉干,煮开就是一锅咸鲜的肉汤。再配上用树枝穿好,在火上烤得焦黄酥脆的饼,对于赶路的人来说,这就是一天最舒坦的时候了。
  张婆子是苦日子里过过来的,并不挑剔,将饼放在汤中泡得软软的,吸住了汤里的鲜味,咬一口,还品评道:“这羊肉倒是不膻,比咱们老家的好吃。我记得有一年村里有人养的羊在山上,被夹子夹断了腿,活不得了。”
  “那家人没奈何,只得将羊宰了卖。大家都嫌弃羊肉膻,烧上一回,满屋子的膻味几天都不消。没想到这里的羊肉吃起来倒是还好。”
  一旁的车行的老把式听了忍不住骄傲的道:“这位老太太您倒是识货,咱们这里,别的不说,这羊肉可是一等一的好。”
  “咱们的羊,吃得是草场上的甘草、苦豆子、盐蒿,喝得是山上流下来的雪水,肉质细嫩,肥瘦均匀,而且无膻无腥。刚宰杀的羊,切成大块,只放清水去煮,里面丢点姜葱,就鲜得恨不得能把舌头吞下去。”
  听着这老把式的介绍,王永珠顿时觉得口水都快要下来了,眼睛亮亮的看着宋重锦。
  更别提,还有宋小寅几兄弟在一旁也附和,说什么这滩羊的确是绝了,又说起什么手抓羊肉如何如何,配上大碗的烈酒,那真是给什么都不换。
  说得在场的人都忍不住吞吞口水,本来还觉得挺不错的晚餐,突然就不怎么香了。
  说笑一阵,看天色不早了,将篝火点燃得更旺一些,老把式们就将腰间系着的皮袄解开,裹在了身上,躺在火堆旁,横七竖八的睡着了。
  也幸亏王永珠他们有准备,也都将皮袄还有皮褥子翻出来裹在了身上。
  张婆子年岁大了,吃了饭,就在马车里给她铺了狼皮的褥子,睡在上面暖和的很。
  丁婆子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