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农女有田有点闲 >

第627章

农女有田有点闲-第627章

小说: 农女有田有点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都有姚大和石头接洽安排,也不知道他们怎么跟人谈的,这一路,浩浩荡荡的,后面跟了不少的商船,几乎成了一支船队。
  不说是官船,就是普通的商船,这么一支船队,那些水匪也得掂量掂量。
  因此这一路极为太平,别说水匪了,就是其他普通船只,看到这架势,就远远的避开了。
  等到了荆县,官船靠岸,那些商船还有几分不舍。
  倒是王永珠和宋重锦下了船后,看着搬下来后多了几乎一半的行李,傻了。
  “这是什么情况?怎么会多出这么些东西来?”
  宋重锦急忙叫来姚大和石头。
  姚大嘿嘿一笑,憨厚的脸上露出无辜之色来:“大人,这些多出来的东西,有咱们沿路采办的各色土产,大人和夫人不是衣锦还乡么,到时候上门道贺的人多了,总要回礼不是?小的们就沿路顺手采购了这些东西,又便宜东西又好,送礼也合适。”
  “那也没采购这么多吧?”王永珠嘴角直抽抽,沿路采买东西,姚大和石头是问过她跟宋重锦的意见的,当时她是怎么说的?说交给他们两人,她放心,让他们看着办。
  就看着办了这么多?
  “回夫人的话,剩下的那些,是那些商船的孝敬。他们依附咱们的船,按照规矩,得交保护费,这些这都是他们交的孝敬!夫人放心,这都是水路上的老规矩,咱们都是按照行情来收费的,架不住这一路依附的商船太多了,所以东西就稍微多了点…”
  王永珠……
  一旁的石头还添了一把火:“夫人放心,这留下的都是好东西,那些便宜不值钱的,路上我们就已经顺手变卖了,这是银票——”
  说着递过一个匣子,王永珠打开一看,里面放着好几张百两的银票,晃得人眼花。
  第一千两百九十章 迎接
  王永珠很想现在飞回京城去找杨宗保,问问他是从哪里找出来的这两个神仙下属?
  这一路从京城到荆县,好吃好喝,啥事都不操心的平安到达不说,还白挣了几百两银子和半船孝敬?
  这种好事都有?
  一瞬间王永珠都有种冲动,要不就在这荆县和京城之间来回跑收保护费算了。
  这一年下来也能发家致富了。
  再看看姚大一脸憨厚,石头一脸无辜,王永珠心里有点方,不知道说啥好。
  还好,很快就有人给她解围了。
  因着宋重锦毕竟算是奉旨衣锦还乡,这在快到荆县之前,已经有人先将消息传到了荆县。
  吕文光如今还是荆县的县太爷,收到消息后,简直是羡慕嫉妒恨。
  去年还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举人,今年却青云直上,不仅是二甲传胪,更重要的是,人家现在是卫国公的世子爷了。
  要知道,就算是新科二甲传胪回乡,大家也能平起平坐,他好歹还算个前辈。
  可宋重锦的世子爷身份,那就大不同了。
  更不用说,因为这一科的状元、探花和二甲传胪都和荆县长青书院有关,吕文光在京城的同窗,也给他来信道贺了,说有了这个功绩,想来明年的考核能得个上等,再升上一级是没有问题了。
  因着宋重锦的身世,在信里还当奇闻多提了一句,吕文光就上了心。
  去年,因着宋重锦的表现,吕文光本就对他十分有印象,没办法,人家夫人是杜老太医的关门弟子,连陈巡抚和朱侍郎都去道贺了的人物,想忘也忘不了。
  当初他就觉得这宋重锦非池中之物,果不其然,原来是豪门遗落在外的血脉,如今回京城,不仅高中,还认祖归宗,得封世子。
  这人生,简直是开挂了啊!
  这样的人物,还奉旨衣锦还乡,怎么都不能得罪了。
  虽然他搞不清楚,这为啥好好的世子不当,要回来省亲后就要去赤城当县令,不过后来听手下师爷提醒,说当初卫国公可是在那附近驻扎过,难不成是想让自己的儿子也去那边,比较好出成绩?
  这么一想,吕文光都酸了,果然这就是有爹和没爹的区别啊。
  有个好爹,什么都安排好了,比不得比不得!
  自然更加不能怠慢宋重锦了。
  从接到消息起,吕文光就数着日子,天天让人去码头守着。
  一早上接到消息,说看到一艘官船朝着荆县方向驶来,再一算路程,应该就是宋重锦他们到了。
  忙命人备轿,亲自到码头来迎接。
  当然,吕文光也没忘记派人去通知杜老太医,说宋重锦他们到了。
  等吕文光一行人赶到码头,一眼就看到了宋重锦。
  宋重锦看到吕文光的官轿,还有后面一大帮子人,就知道今儿个恐怕还有一番应酬。
  果然吕文光上前来,先是恭喜,接着就是一番夸赞,什么去年一见,就知道非池中之物,巴拉巴拉的……
  宋重锦在京城几个月功夫,已经被磨练出来好心性来,耐着性子和吕文光寒暄,还感谢当初吕文光的青眼如何如何。
  这么一看,倒还相谈甚欢。
  先前看到吕文光,王永珠就忙将匣子丢给了石头,只来得及吩咐一句:“先收着,回去再说。”
  等吕文光上前,先见了礼。
  吕文光忙卖好,说是已经派人通知了杜老太医,想来一会子杜老太医就会来了。
  王永珠一听,谢过了吕文光,扭头吩咐亲兵和姚大他们,先去雇几辆马车,将行李搬上车。
  那些亲兵齐声应诺,声如洪钟,气势吓人,行动迅速十分有默契,一看就是训练有素。
  吕文光只看了一眼,就不敢多看,猜想这只怕是卫国公府的私兵。
  寒暄了没多久,果然杜老太医就匆匆赶来了。
  虽然宋重锦被吕文光一群人围着,可王永珠和张婆子都被亲兵围在,倒是无人打扰。
  杜老太医只看了宋重锦一眼,知道他此刻没空,直接就奔王永珠来了。
  亲兵还想拦一下,王永珠忙道:“这是我师父!”
  亲兵们也听说过杜老太医的,忙退了开去。
  杜老太医看着王永珠她们今日的排场,皱了皱眉头。
  王永珠几乎也是大半年没看到杜老太医了,再见面,忍不住就笑开了花,迎了上去:“师父——”
  杜老太医在王永珠走后,也确实很不习惯,再见这小徒弟,那脸就板不住了:“还知道回来啊——”
  王永珠拉着杜老太医的衣袖:“师父,我可想您跟师娘了——”
  杜老太医的嘴角翘了翘,清咳了一下:“都成亲的人了,还这么孩子气,这在外头呢!”嘴里嫌弃,实际心里还是受用的。
  杜老太医早就从杜仲景的信中知道了京城发生的事情,只不过这奉旨衣锦还乡的消息,还是近些日子才知道的,虽然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可他到底是在宫墙漩涡里打过滚的,知道事情蹊跷。
  在外头这么人不好多问,只关切的看了看小徒弟的气色,还算不错。
  跟在王永珠身后下船的杜使君本来和金壶一起都落在后头,看到杜老太医后,眼神一亮,可算见到亲人了。
  忙上前要拜见杜老太医。
  却看到杜老太医满眼都是小师姑,居然压根没看到他,小小少年心情低落了一下,停住了脚步。
  杜老太医看徒弟没事,才有心情扫视了一下全场,在看到杜使君后,顿时也愣住了:“君哥儿怎么也在?跟着你们来的?怎么没人告诉我?”
  杜使君见祖父终于看到了自己,忙上前见礼:“孙儿拜见祖父!祖父安康!”
  杜老太医对弟子也好,孙儿也好,那都是严厉的形象,虽然心中激动,脸上却不显,只点点头:“起来吧!”
  又看看杜使君的气色,唇红齿白,气色极好,似乎比自己走之前还胖了高了些。
  心中满意,知道跟着王永珠这一路被照顾的极好。
  赞许的点点头:“这小子一路上没给你们惹麻烦吧?”
  王永珠忙摇头:“君哥儿乖巧懂事,怎么会惹麻烦?倒是这一路跟着我们走得快,受苦了才是。”
  第一千两百九十一章 回家
  “少给我说这些虚头巴脑的,行了,知道你们回来忙,君哥儿我先接回去了。你们的院子你师娘派人守着,隔几日就有人打扫,现搬进去也便宜。只是恐怕吃饭采买一时来不及,晚上到我那边去吃饭。”杜老太医是个痛快人,直接拎走了杜使君,交代了一句,直接就开溜了。
  宋重锦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早就看到了杜老太医的身影了。
  杜老太医看了他一眼后,就直奔自家媳妇儿去,也就算了,这说完话,连个眼神都不给,就走了,是啥意思?
  宋重锦好委屈……
  他跟师父还一句话都没说呢!
  不过他此刻也确实被人围着,抽不出空来。
  不仅有吕文光,还有县尉、县丞、陆续赶来的还有长青书院的院长和夫子们。
  那边吕文光又说,今日是难得的盛事,他亲自做东,早就在县城最大的酒楼定好了位置,为宋重锦接风洗尘。
  宋重锦也不好推却,只得应了。
  不过却告罪说,还有家眷和下人要安排,等他们回家,安顿好了定去赴宴。
  吕文光知道这是人之常情,哪里有不依的,连连点头,又问有没有要帮忙的?说若是家里没来得及收拾,他还有个院子,最是清幽不过,可以让宋重锦他们暂住。
  旁边的也忙自荐,这家说自家有极好的厨子,那家说他们家有多余的丫头,还有的自家就是开酒楼的,这大人才回来,一切都不便宜,不如饭菜什么的由他们负责好了。
  争得恨不得打起来。
  要知道这荆县出个状元不稀奇,可出个世子爷就稀奇了啊!
  这可是国公爷的亲儿子啊!哎呦喂,要是巴结上了,以后还用愁吗?
  宋重锦忙一一婉拒了,只说家人都给安排好了。
  又先请吕文光和大家先行一步,午饭时候酒楼再见,才将人送走。
  这边有姚大、石头和二十个亲兵,行李什么的早就被装上了马车,就等着出发了。
  宋重锦和王永珠当初买下的那个院子距离码头也不算太远,加上他们这一行人,一看架势就不同寻常,一路行来,路人看到都避之不及,十分顺畅的就到了家。
  果然如同杜老太医说的,估计是已经得信了,院子的门是开着的。
  里面还有几个身影在收拾打扫,见宋重锦他们一行人进来,忙上前拜见。
  赫然是杜老太医家的管事。
  “宋大人,这前院已经收拾好了,后院也是前两日才打扫过。水井都是淘过的,厨房里柴火都是齐备的,米面和菜蔬什么的已经让人去采买了,一会就能送来。”
  杜老太医的管事也是个能办事的,这么短的时间就已经安排得很妥帖了。
  王永珠谢过管事的,又赏了银子。
  那管事的也十分有颜色,谢过赏赐,带着下人就走了。
  剩下的人,也好安排,二十个亲兵还有姚大、石头和金壶自然就留在前院。
  还有跟着金壶一起上船,十分低调的张银保的管事,本也安排在前院,他却道,张大老板有安排住处,就不叨扰了。
  等到石桥镇的时候,通知他一声就行了。
  王永珠也不多留,知道他住在这里也拘束,也就任由他去了。
  前面交给宋重锦和姚大他们,她也就不管了,直接奔后院而去。
  这离开这院子大半年,一回来,只觉得浑身舒坦,张婆子也是,两人的脸色都轻松和缓了许多。
  走到院子之间,就闻到一股浓郁的蔷薇香。
  抬眼,就看到院墙上已经爬上了几朵蔷薇花,风一吹,摇摇曳曳地,十分好看。
  穿过月亮门,王永珠忍不住眼前一亮。
  这才大半年,当初她细心布置过的院子,经过了一个冬天和春天,如今焕发出勃勃的生机来。
  整个院子郁郁葱葱,花香四溢。
  蔷薇爬了半墙高,偶尔有几根心急的已经翻过了院墙。
  那一株辛夷花早就过了花期,如今满树碧绿的叶子。
  两颗葡萄已经爬满了藤架,藤架下面的石桌旁,摆放着三张躺椅,一看就让人想坐上去偷得浮生半日闲。
  还有那墙角的小缸里,睡莲已经长出了巴掌大的叶子,缸里还有两尾小红鲤鱼,摆着尾巴游来游去,十分有趣。
  张婆子都忍不住喜得道:“果然那黄娘子巧手,这院子被她这么一归置,去年还看不出来,今年这实在是好看。”
  因着里面屋子虽然时常有人打扫,可毕竟没住人,有浮尘要扫,还要开窗透气。
  谷雨和立夏只将躺椅擦过,又垫上坐垫,让张婆子和王永珠坐下歇息。
  丁婆子已经去厨房烧水,给两人沏了一壶茶,又将那点心热过了端放在桌上。
  又洗了两个大茶壶,将那本地人爱喝的树叶子放进去,泡了一大壶热茶,并几个粗瓷大碗,给提到前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