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农女有田有点闲 >

第602章

农女有田有点闲-第602章

小说: 农女有田有点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帝耳目众多,这京城里还少有能瞒过他的,更不要提,宋弘还亲自上折子,坦白当年跟齐家的女儿生下了一个孩子,一直流落在外,这些年他只让人确保这孩子衣食无忧,没曾想这孩子却颇有几分天分,如今居然能考中进士,还进了京城赶考。
  又说他常年征战沙场,外人看着身子骨强壮,其实身上旧伤无数,一到冬天就特别难熬。这么些年了,膝下几个不成器的孩子,没一个能继承家业的。
  他这也是没法子了,卫国公这样大的基业,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不孝子败光吧?
  好不容易找回来的这个还算有些出息,就算不能继承父业,可好歹也比其他几个强些,能撑住门庭。就想着将宋重锦立为世子,怎么着也不能看着卫国公府在他手里败落不是?
  难得宋弘这大把年纪了,在皇帝面前还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哭得那个惨兮兮的。
  虽然皇帝知道宋弘这里面大半都是作假,这个老狐狸,年纪轻轻就能狠下决心,在诸多皇子中,认准了自己,一力跟随自己,又岂是个在乎儿女情长的?
  当初登基,这老滑头也是出了力的,到底是功臣,总不能让他太寒心了不是?
  更何况,这宋弘这一番哭诉里,最重要的其实是表明,他手里的兵权,并不会交给卫国公府的下一任主人,而是让卫国公府弃武从文,从此走文官一路。
  那卫国公这么些年在军中打下的基础,还有那些人脉……
  皇帝明白了,宋弘这是用这些来交换,交换皇帝对宋重锦的承认,不因为齐家之事而迁怒于宋重锦。
  皇帝心中本就有打算,宋弘的这折子,简直是下雨天送伞,再及时不过了。
  一个齐家的外姓血脉和兵权相比,算得了什么?
  皇帝自然意动了。
  第一千两百四十一章 排名
  不过面上还是沉吟了半日,吊足了宋弘的胃口,这才一脸无可奈何的道:“咱们君臣多年,你难得求朕一次,罢了,罢了!你这折子朕批了先压着,你不是说你那儿子要参加今年的春闱吗?若是他金榜题名,朕再将折子发下去,到时候双喜临门,岂不是更好?”
  宋弘自然是跪谢龙恩不提。
  此刻,皇帝看到宋重锦,除了他黑得太耀眼,让人不由得多看两眼外,也是心里有那么一丝兴味。
  宋重锦的身世,皇帝自然清楚的很,比宋弘还要清楚。
  当初派朱浩然到荆县去,朱浩然是表面行事之人,实际他派了暗卫跟随而去。
  宋重锦是齐欢的儿子,也是齐家除了她之外,剩下的最后一丝血脉,自然要调查清楚。
  朱浩然回京之日,那关于宋重锦的身世,事无巨细,都已经放在他的案头了。
  尤其是荆县事后,宋重锦的消息还在陆续不断的传递进来。
  眼前这个正认真答题的年轻人,心中所谋划的,皇帝不说猜到了八九分,起码也是有四五分准。
  他心里直好笑,宋弘这千年的老狐狸,长年打雁的人,恐怕要被雁啄了眼了。
  想着自己的谋划,皇帝越看宋重锦越顺眼,这年轻人身份特殊,和文武都有牵涉,利用得好,说不得会是自己手中最利的一把刀!
  这么琢磨着,皇帝站在宋重锦身后的时间就长了些。
  苏总管看着皇帝站在卫国公那位大公子身后半日了,也没挪窝,那些贡士不说,其他官员只怕心里都嘀咕了。
  有心想提醒一下皇帝,可这是殿试,容不得他半点放肆,只得着急的等着皇帝回过神来。
  倒是宋重锦,面上镇定,实际心一直悬着,尤其是皇帝那不辩喜怒的眼神转变成对他的喜欢和顺眼后。
  宋重锦只觉得后背的寒毛都竖起来了,总觉得是被猛兽盯住了一般。
  不过很快,皇帝就回过神来,脸上什么都看不出来,调转头,就又慢慢的踱回龙椅上去了。
  皇帝一离开,宋重锦身边的几个贡士只觉得一阵轻松,差点没软在地上。
  一个个回过神来,都汗出如浆,湿透了衣裳,谁能扛得住这皇帝一直站在自己附近,虽然不确定是不是皇帝关注了自己,可谁都提着心吊着胆,手上的笔有千金重,要不是最后一股子心气支撑着,恐怕都要当着皇帝的面出丑了。
  此刻皇帝走了,大家都感觉死里逃生一般。
  自那以后,皇帝就没再下来过。
  殿试是从黎明开始,日落交卷。
  到了日落时分,一直在看着时辰的礼部官员就宣布交卷。
  众位贡士们将卷子留在桌案上,陆续退了出去,然后再被礼部官员带出宫外,各回各家。
  贡士们一退出去,自然就有礼部官员,上前,将卷子收起,封好,然后放在托盘上,由几位大学士呈给皇帝。
  前朝的殿试,说是皇帝主持亲阅,其实后来基本已经都是皇帝去点个卯就离去,阅卷也有阅卷大臣一手主持。
  本朝以来,当今上位后,却每逢殿试都亲历亲为,从无间断。
  一般来说,这殿试的卷子,都由阅卷大臣评阅后,评出前十名来,将这十名贡士的卷子进呈皇帝御览。
  由皇帝钦定出一甲的状元、榜眼、探花人选,和二甲的前七名的顺序来。
  当今皇帝虽然心有余而力不足,朝廷上下事情繁杂,哪里能看得过来几百份卷子?更何况第二日一大早就要召见这前十名新科进士,正式当众揭晓殿试名次,一夜功夫,就算皇帝能熬得,大臣们不允许啊。
  所以这几科也都按照这这个老规矩而来,大学士们等收了卷子,就带着卷子进了保和殿隔壁的偏殿。
  大学士和卷子一进入偏殿,门就关上了,御林卫里三层外三层的守着,连只苍蝇都飞不进去。
  才刚日落,偏殿里此刻已经灯火通明,儿臂粗的蜡烛点燃了无数只,只照耀得殿内如同白昼。
  匆匆用过晚膳,几位大学士早有默契,各自分得一部分试卷,埋头评阅起来。
  要在明天一早,将所有的卷子都评阅一遍,挑出最好的十分来,明天一早呈给陛下,任务十分繁重,几位大学士都做好了通宵不睡的打算。
  这一夜,不止这几位大学士不得闲,整个京城里,无数人也都无法入睡,辗转反侧,等着明天的结果。
  宋重锦还好,回来后,囫囵吃了个饭,洗漱了一番就睡下了。
  第二日一大早,宋重锦神清气爽的在院子里打了一套拳,出了一身汗。
  刚叫水洗了澡,吃了早饭,就听到宋弘那边传话来,宫里来人,召见宋重锦进宫面圣。
  宋重锦愣了一下,立刻意识到,他这是进入了前十了?
  要知道,先前春闱,他排在第十五,没想到殿试倒是发挥得更好?
  来不及细想,换了一声衣裳,只来得及丢给王永珠一句话:“等我的好消息!”就匆匆跟着宫里派来的人去了。
  宋重锦前脚一走,后脚这满府的人都沸腾了。
  能在今天进宫去面圣的,那就是殿试的前十名才有资格啊!
  难不成他们大公子还能捞个状元当当?
  下人们喜气洋洋满腮,主子们各怀心事,即使心中再不甘愿,也知道,大局已定了。
  那从高氏起,到二房,到三房,再到家里的几个姨娘,其他的公子姑娘,不管真心也好,假意也罢,都到王永珠这边来道贺。
  女眷们道贺完毕,都还不走,围随王永珠,到了前面正房,一起等着最后的消息。
  果然,宋重锦跟着宫中派来的官员,直接到了保和殿外。
  殿外,已经有人在等候,还是熟人,正是顾子楷和谢郎。
  见到宋重锦,两人都露出笑容来,本来很多话,可在宫中不能喧哗,只得互相颔首致意。
  不多时,其余的七人也都陆续到了,人一到齐,没一会,就被宣进殿内。
  殿内龙椅上,皇帝高高在上,由礼部官员宣各人的名字,挨个上前叩见皇帝。
  皇帝也就温言勉励一番这十位新科进士,称赞两句国家栋梁,将来要为国效力之类的话。
  又每人问上一两句话,然后就让十位新科进士退下去。
  皇帝的御案前,早就铺好了金榜,只等皇帝往上填写这新科状元、榜眼、探花和二甲前七名的名次顺序。
  皇帝亲拿朱笔,略一沉吟,就往上填写。
  这些名次,一早就跟几位大学士商量过了,今日一见,也只有小小的改动。
  皇帝填写之前,笑了一句:“按理说,顾子楷之才堪做状元,只是顾卿才貌,倒不如点为探花,方不负卿。”
  这话一出,几位大学士都笑了,历朝的不成文的规矩,探花一定要是新科进士中最俊美的那人。
  因此,皇帝将本是第三名的谢郎提为了状元,而在探花之后,填上了顾子楷的名字。
  又略作沉吟,才将宋重锦的名字也填列了上去。
  第一千两百四十二章 打马游街
  旁边的苏总管偷偷看了一眼,卫国公那位大公子的名字,赫然列在二甲第一名。
  皇帝将名字填上去之后,还忍不住招手示意秦博涵上前来:“秦爱卿,你来——”
  秦博涵上前,站在御案边,躬身行礼:“陛下——”
  皇帝指着金榜笑道,“如今状元、探花还有二甲传胪已定,倒是这榜眼,秦爱卿可有什么建议?”
  秦博涵只瞟了一眼,看到上面三个人的名字,看到宋重锦的名字的时候,眼神轻飘飘的掠了过去,略一沉吟,才道:“状元和二甲传胪都是青州府人士,探花是京城人士,青州府属北…”
  话没说完,皇帝却听明白了。
  每年发榜,不仅是要筛选人才,也要注意南北平衡,若是择取的学子南北两地数量差距过大,只怕会引起学子们的不满。
  今年的状元和二甲传胪已经是北方人士,探花是京城人士,严格来说也是北方,那么榜眼就必须得是南方人士,以此为平衡。
  这也是朝廷录取天下学子的平衡之道。
  皇帝点点头,侧身问过两句在场的大学士,大学士心中只有章程,略微一沉吟,在剩下的七名进士中点出了两位南方人士,供皇帝选择。
  皇帝圈了一个名字看起来比较顺眼的,写在了金榜上,剩下的也都按照卷子的优劣排行一一排好了顺序。
  其余的学子们,几位大学士也都按照评定好的等级,一一誊录好了名字和次序。
  大小金榜确定,自有礼部官员去放榜,昭告天下。
  一直在保和殿外等待的宋重锦和顾子楷他们也就知道了自己的名次。
  十人都是这一科的佼佼者,又有同科的情谊,这在官场上,那就是最原始的人脉关系。
  自然人人都不会怠慢,互相彼此称兄道弟,其乐融融。
  此刻听了名次,互相看了一眼,纷纷冲着谢朗、顾子楷,还有那位被点为榜眼的姓卫东进士拱手道贺。
  姓卫的榜眼年约三四十岁,生得有些老相,得知自己是榜眼,那肩都挺得直了些,嘴里说着同喜同喜,眼睛里的喜悦和得意几乎要满溢了出来。
  谢朗和顾子楷虽然心中高兴,面上还稳得住,又恭贺其他七人。
  尤其是宋重锦,顾子楷拍拍他的肩膀:“恭喜恭喜!”
  宋重锦也翘了翘嘴角:“同喜同喜!”
  然后两人相视一笑。
  谢朗身为新科状元,那真是春风得意,尤其是一会就有礼部官员过来,跟他宣布,一会子放榜传胪后,需要他率领着同科进士,一起赴礼部专设的琼林宴。
  琼林宴后,谢朗还要和同科进士一起去孔庙拜谒儒家鼻祖,礼拜既完,还要去国子监立碑,将新科进士的姓名勒于石碑上,整个殿试才算彻底结束。
  且不说,这新科状元带着榜眼探花,还有传胪等,打马游街是如何的热闹。
  无数大姑娘小媳妇,早就等着今日呢。
  每三年出一批新状元榜眼都没啥,她们盯着的就是那探花。
  以往两科里,探花的容貌只能算个五官端正,虽然有探花郎的光环加身,可在见惯了世面的京城女眷眼里,真是不够看。
  听说今年的进士里有不少青年才俊,大姑娘小媳妇们都沸腾了。
  准备好了新鲜的花枝,还有荷包,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就在街道两边守着了。
  等到锣鼓开道,礼部官员前头领着,新出炉的状元、榜眼、探花还有传胪等都骑着高头大马游街,顿时欢声雷动。
  不为其他,只今年的进士素质太高了,不说状元长得比上两科的探花还俊朗些,就是年纪有些大了,倒也文质彬彬。
  更不用说探花来,那不是京城里最有名的四公子之一吗?
  无数少女的春心大动,那什么手帕啊,花朵啊,荷包啊,不要钱一般的往顾子楷身上丢去。
  顾子楷苦不堪言,这些女人简直太可怕了!
  手帕什么的,也就罢了,顶多香味太浓烈了一点。
  可那丢过来的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