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农女有田有点闲 >

第535章

农女有田有点闲-第535章

小说: 农女有田有点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说族老,就连族长眼睛都亮了起来,他们这样的勋贵家,尤其是以武起家的,家中的孩子大多舞刀弄棍的,要是资质好,能吃苦的,丢到军中历练些年头,将来也能子承父业。
  可如今,他们宋家发家已经近百年了,家中的孩子早就吃不得苦受不得罪了,只能托庇父辈恩荫,送到军中挂个名头而已,实际只是拿着干饷,混日子罢了。
  这都还是好的,还有那不成器的,每日斗鸡遛狗,在外胡作非为的,更是常见。
  大多跟他们这样的勋贵人家,如今都在家里请了夫子,办了私塾,教导家中的孩子读书,不求他们考个举人或者进士,能中个秀才,也很值得出去说嘴了。
  要知道,如今天下太平,也只有边疆还需要武将,他们那里舍得自家孩子去吃这个苦?
  只是也不知道是不是他们到底骨子里就不是读书人的料,这么些年了,勋贵人家里的孩子苦读的也有,只可惜都天分平平,能中秀才已经少有,这能中举人的,简直是万里挑一了。
  因此,在族长和族老眼里,此刻宋重锦哪里是认回来的骨肉,简直是捡回来的珍宝啊!
  这样的天份,若是考上个进士,将来前途不可限量啊。
  尤其是族长,更是多看了宋重锦一眼,心中暗自嘀咕,这孩子身上流淌着一半齐家的血,难怪能考中举人呢。
  顿时一个个将宋重锦夸成了花一样,在他们眼里,此刻宋重锦面色淡然,那是有大将之风,宠辱不惊,心性极佳!
  宋重锦起身谢他们夸奖,就是谦谦君子,不骄不躁。
  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立世子
  大家夸得性起,其中一个族老嘴就没兜住:“国公爷,我看这锦哥儿不论相貌还是脾性,都最肖你,在读书上又这般有天份,这年纪轻轻就是举人,说不得来年二月春闱就能中进士。这样的孩子,在谁家不是顶门立户的料?”
  “国公府这么些年,世子之位虚悬着,到底几位哥儿都大了,你得早早拿个章程出来,定了下来,也稳了孩子们的心。到时候兄弟齐心,其利断金,何愁我们宋家不能更上一步?”
  “今儿个我这当叔叔的,就托大说句不该说的话,你早些定夺为要!”说着意有所指的看了一旁躬身而立的宋重锦一眼。
  他是想着,这宋弘多年没立世子,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其实总归逃脱不了,对几位哥儿不满意。
  说实话,他们几个老家伙虽然年纪大了,可又不是瞎子聋子,这国公爷的几个哥儿,若真有出息,国公爷能不用心当作继承人来栽培?他们能不知道?
  这几年,不仅是宋弘着急卫国公和宋家的未来,族长和几位族老看着族中下一辈里,并没有几个出色的苗子,也是心中发愁。
  如今还有是卫国公撑着,若卫国公不在了,宋家该如何?难道真要如其他那些落魄的勋贵一般,也是家中子弟不成材,一代也就算了,两代以后再无人支撑,就此落魄下去,再难翻身了吗?
  这新认回来的,看起来心性沉稳,又有功名在身,将国公府长大的几位哥儿倒是比下去了。
  反正宋弘膝下的几个孩子,出身都一样,都是庶出,谁也不比谁高贵。
  这找回来的还占了一个长字,又自己这么争气,就是不认回来,凭着他这功名,只要略会钻营的,将来前程也差不了。
  若换做是他,这个时候,就该当机立断的立宋重锦为世子,定下大义名分来,让其他哥儿都先歇了这争世子的心思。
  不说别的,这孩子从外头找回来,吃过苦头,自然才知道大家族勋贵家的好处。
  这才回来,就立下他为世子,一是给他定心丸,让他对宋家有归属感;二来,他刚回来,就被立为世子,根基不稳,自然就不会胡作非为,得一心依靠着国公爷。
  三者,这立为世子之后,正好看看这孩子的脾气秉性,若是不适合,一个外头找回来的孩子,说废了世子之位,也翻不起什么大浪来。
  当然,更重要的是,他这番话这个时候说,听起来半点毛病没有,就算其他几个哥儿听了,也不会觉得他这话是针对你他们。
  只是若宋重锦是个聪明的,能听出他话里的那点子有意为之,也算是卖他一个好。
  这族老的话说出来,其他族老也附和了几声。
  宋弘只打着哈哈,就是不给个实话。
  族长宋强看着宋弘的脸色,岔开了话题:“眼看就是晌午了,国公爷和锦哥儿留下来用了午饭再走?今儿个刚好庄子上送来新鲜的野鸡,这都熬了半天了,那鸡汤最是鲜美不过,这大冷天的,涮锅子吃正好。”
  宋弘看看天色,摇头谢绝:“今儿个就不了,家里还等着呢,这孩子回来刚跟兄弟们认了个面,就被我带过来了,还没拜见祖母和嫡母呢,改日再来叨扰。”
  说着,就起身告辞了。
  等宋弘和宋重锦走出了大门,几个族老面面相觑:“国公爷这是啥意思?”
  族长扶额:“我说几位老叔,你们若是闲得慌,这快过年了,回家折腾你们自家的孩子去。怎么还插手上了国公府里的事情了?立世子一事,兹事体大,不仅是国公府的事情,还牵扯到高家,最后还得看皇上的意思,就算确定了人选上去,皇上不准也是徒劳。”
  “岂是咱们说立就立的?以后几位老叔休要再提这样的话题了!”
  都说人老就糊涂,这几位族叔显见得也是糊涂了,真以为国公爷喊他们几声老叔就真是长辈,倚老卖老了?
  方才那劝立世子的族老老脸一红,知道族长这是提醒他以后管住嘴呢,心中又是羞又有几分忐忑。
  低下头去,眼中光芒明灭不定,也不知道心中在想些什么。
  宋弘出了门,上了马车,等宋重锦也上来,马车开始走动了,在马车上的小炭盆上烤着手。
  宋重锦默默地坐在他旁边,看着宋弘,欲言又止。
  宋弘心中一喜,不怕这孩子说话不中听,就怕不说话,他方才是故意不接立世子的话,就想看宋重锦什么反应,这不,果然按耐不住了吧?
  “有什么想说的就说吧,这车里就咱们爷俩,有啥不能说的?”宋弘大咧咧的往后一靠,用眼神鼓励宋重锦。
  宋重锦犹豫了一下,才问道:“我的名字是你取的?”
  先前从顾子楷那边知道宋弘其他儿子的名字排行的时候,他还以为是巧合,怎么他的排名也是按照卫国公这边来的。
  直到听宋重钦故意说出那话来,宋弘反驳,他才知道,自己的名字居然是宋弘取的?
  这是怎么回事?
  宋弘没想到宋重锦要问的是这个,怔了一下,回想当初,他留下宋重锦的目的,是怕万一宋家不保,这好歹也是宋家唯一的血脉了。
  别的不能给他留下,留下宋家的名字,也是个证明。
  那个时候宋春花养下的那个儿子,还没取名字,是他交代自己的手下,买通了那庙里的和尚。
  宋春花带着宋重锦到寺庙里呆着的那些天,让那些和尚哄得宋春花信了这要给宋重锦取个名字,才能压得住,不然只怕这孩子养不住如何如何。
  宋春花心里害怕,她又不识字,求和尚给孩子取个名字,和尚就将宋弘取的那个名字给了。
  宋春花虽然不识字,可也觉得这名字好听,又听这和尚忽悠,说什么这名字贵重,将来锦绣前程之类的话,也就定了下来。
  宋弘此刻回想起来,当初宋重锦还是个什么都不知道的婴儿,如今都这么大了,忍不住也有些唏嘘,只觉得对不住这个孩子。
  解释了一番,看宋重锦只点了点头,就垂下头不说话了,心中不知道怎么的,一软。
  就忍不住想说点什么。
  想了一会,才道:“那几个族老今儿个说的话,为父也考虑过了。现如今有两条路,一来,将你记在高氏的名下,你认她为母,也就算是嫡长子,自然是理所当然的世子。”
  “二来,你参加明年开春的春闱,考上进士,殿选之后,趁着皇上高兴,我就奏请立你为世子,到时候双喜临门,也堵住了别人的嘴。”
  “如今你刚回来,还什么都没摸清,就立你为世子这是在害你,为父的一片心——”
  宋弘还在那里喋喋不休,宋重锦闭上了眼睛,遮住了他满心的不屑和冷漠……
  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下注
  国公府这边。
  宋重绮早就哭得快昏死过去,和袁氏两个人一起被高氏手下的婆子给连请带拖的给拖到偏房里去了。
  大家都担心,要是再让她们母女留在这里,说不得能被骂得寻短见去。
  还有府里的二姑娘和三姑娘,到底是姑娘家,这样的场合就不适合留下来,早有奶嬷嬷悄悄的将她们姐妹俩给带出院子了。
  两姐妹都是同一个姨娘所生,感情一直颇好,连住的院子都连在一起。
  回了自己的院子,等丫鬟们上来伺候两人换了衣裳,又端上热茶和点心来,三姑娘宋重绣挥手示意丫鬟们都下去了。
  才笑嘻嘻的道:“姐,那个亲家老太太真的是太有意思了,尤其是看她将大姐骂哭的时候——”
  宋重绣和宋重绢的姨娘姓孟,几个有名分的姨娘里,唯独她生了两个女儿。
  因为没有儿子的缘故,孟姨娘在府里一贯比较低调,教导出来的两个女儿,虽然脾性各不相同,都不是那跋扈的性子。
  宋弘就这三个姑娘,又因为没有嫡女的原因,高氏也大方,她们姐妹仨的待遇,跟嫡女也差不多。
  只是宋重绮仗着自己是长女,又有些小家之气,并无长姐风范,以前就能为了高氏赏给三姐妹的东西有细微不同,而生一肚子闷气,然后含沙射影的要排揎两个妹妹。
  宋重绢性格温和,不爱与人争风,这些小事一贯就是一笑罢了,反倒更有长姐姿态。
  宋重绣性子活泼,最看不惯宋重绮那样子,两姐妹面和心不和已久,大人长辈前还装个姐妹情深,一旦离开长辈眼前,说话都是夹枪带棒的。
  今日看到宋重绮吃这么大亏,宋重绣心里说不出的舒坦。
  宋重绢到底稳重些,只瞪自己妹妹一眼:“你且小声些,这些话别让人听去。如今这新进府的大哥、大嫂还有这亲家太太,还不知道是什么来路呢。咱们反正是姑娘家,将来终归是要嫁出去的,这府里将来归谁,也由不得咱们。咱们可别掺和到里面,知道不?”
  宋重绣却撇撇嘴:“我看不尽然,姨娘平日里也说了,这嫁出去的姑娘,腰杆子能不能挺直,得看娘家。若是父亲还在,咱们自然是不怕的,只是父亲也不能护着咱们一辈子,将来若是父亲去了,咱们还能依靠谁去?”
  “还有咱们姨娘,到时候我们都嫁人了,她没个依靠,守在这府里,日子怎么过?这府里几个兄弟,跟咱们也不过是面子情,将来还能指望他们不成?”
  “我倒是觉得如今是咱们的机会,这新认回来的大哥虽然没见过,可这大嫂和那亲家太太,可都是厉害人。她们初来乍到,正是对府里啥都不知道的时候,咱们岂不是正好可以雪中送炭结个善缘?将来若真有那么一天,有这份善缘,咱们姐妹也不至于无依无靠,姨娘也能安养天年——”
  宋重绢知道自己这个妹子虽然年纪不大,可心思颇多,被她说得也有几分动心。
  不过她毕竟年纪大些,还能稳得住:“你也别着急这这么早就下注,等姨娘回来,咱们再商量商量。再说了,这大哥的面咱们都还没见过,说这些也为时过早。”
  宋重绣一听这话也有道理,她们毕竟还年纪小,看人不准,而且这事关重大,也得姨娘同意才行,便一笑不说这个,改嘲笑起宋重绮来。
  屋外的丫鬟婆子守在外面,先前听不到两姐妹说啥,后来又听到里面叽里呱啦,还有笑声传来,才算放下心来。
  她们两姐妹开心,却不知道,高氏和几个姨娘,好不容易又是赔礼又是道歉,好话说了一箩筐,终于将张婆子母女给哄好了,高氏自觉得身心俱疲,比往年去宫里参加宫宴都累。
  其他几个姨娘更是缩起了脖子,恨不得当自己是隐形人。
  满屋子的丫鬟婆子更是大气都不敢出。
  高氏深吸一口气,强打起笑容来,拉着王永珠的手:“锦哥儿家的,本来今儿个你们还应该去拜见老祖宗的,只是这老祖宗年岁大了,一入冬就犯嗽疾,吹不得风,受不得凉。”
  “只闷在房中将养,每年也不过是到了大年三十才出来,咱们当晚辈的给她老人家磕个头,她老人家也就要回去歇着。倒不是不见你们,实在是身子撑不住。你也别见怪,等大年三十了,再带你给老祖宗磕头!”
  王永珠求之不得,这高氏这里算是糊弄过去没跪下来磕头,可老国公夫人那里,只怕是跑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