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农女有田有点闲 >

第442章

农女有田有点闲-第442章

小说: 农女有田有点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该吃大厨房的,还吃大厨房,一个个怨声载道,也无济于事。
  眼看白云书院的人折腾了几天,长青书院直接无视,只得渐渐消停了下去。
  这厢,顾子楷才拉着宋重锦笑道:“一群不知天高地厚的,也不想想如今站在谁的地头,还如此嚣张!这不,住了几天大通铺,吃了几天大锅饭,我看他们脑子才清楚些了。”
  宋重锦却有几分唏嘘:“到底也是百年书院了,怎么如今成了这个样子?哪里有往昔白云书院鼎盛时期的半分气节和风采!”
  顾子楷冷笑:“当初他们自视甚高,提出那等荒谬的要求被拒绝后,若是能坚持到底,书院既然绝了宦途,倒不如就走大儒路线,细心经营,传道授业解惑,说不得还能走出一条风流名士路来。”
  “可偏偏他们见其他人都入朝为官,慌了手脚,主动弯下脊梁让人踩,这都弯了几十年来,估计早已经忘记了挺直脊梁的滋味了吧!”
  宋重锦心中品咂了半天,这句话,才道:“听说这次前来的大人物不止一人?”
  顾子楷嗤笑一声,随手扯下一片树叶在手中把玩,嘴里却低声道:“这次来的除了那位青州府出生的陈巡抚大人,还有听说当今最为器重的朱浩然,朱侍郎也要一起前来。”
  宋重锦心中一跳,朱浩然?如果没猜错的话,应该就是齐城遇到的那一位?
  看来齐城私矿一事,他办得相当不错,不然也不会升成侍郎。
  这算时间,也是才回京交差,然后升官后,就又被下派了?
  他又来荆县做什么?宋重锦忍不住心中琢磨。
  那边顾子楷还在介绍:“这位陈巡抚,乃是当今十分器重的一位大人,据说在当今还在潜邸之时,就是当今圣上的心腹。当今圣上登基后,这位陈大人一直用心办差,据说从无差漏。”
  “不知道,这次这位巡抚大人,怎么会来荆县看龙舟赛呢?”这是顾子楷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
  尤其是还将素有罅隙的两大书院,硬是要搅和到一起,可是有什么打算?
  宋重锦犹豫了一下,还是低声将朱浩然在齐城的事情含糊的提点了一下。
  顾子楷也曾耳闻齐城私矿一事,当初家中还曾来信,提过此事。
  这一文一武,又都是当今圣上的心腹大臣,一起来到荆县,肯定有事!而且还是大事!
  两人对看一眼,都将心中的惊骇给勉强压住了。
  还是宋重锦先回过神来:“不管是为什么事情,应该都与我们无关。咱们只要安心读书,龙舟赛那日好好表现就是了。”
  顾子楷听出了宋重锦的言外之意,也清醒过来,点点头,算是两人有了默契。
  果然,距离龙舟赛还有两三日的功夫,这荆县城里就开始渐渐的热闹起来。
  荆江河边的看台已经都陆续修整完毕了,附近县城爱看龙舟赛的,也都陆陆续续到达了荆县。
  一时荆县的客栈都住满了。
  还有许多人没了位置住,也就借住在民居里。
  荆县的百姓都习以为常了,每年这个时候,家里有空房子的,想赚几个钱的,都会将自家的空屋子腾出几间来,租给外地人住,还能赚上几个大钱,贴补家用。
  县衙更是早早的就派出了衙役,每日三班倒的全程巡逻,就怕出什么事。


第九百一十五章 青睐的烦恼
  县衙。
  县太爷吕文光拿着一份公文,脸色十分的严肃。
  一旁的师爷大气都不敢出,好半天才试探着道:“东翁,咱们该怎么做?”
  吕文光揉揉眉心,眼睛里泛着红红的血丝,好几天都没睡好觉了。
  再看一眼那公文,苦笑道:“咱们还能做什么?这两尊大佛都要来到荆县,也不知道对荆县来说是福是祸啊!”
  自从一个月前,收到上面的公文以及巡抚陈大人的密函,说办事经过荆县,需要在荆县盘桓几日。
  但是他还心中高兴,这可是个机会,巡抚陈大人可是当今圣上身边的肱骨之臣,若是能在这几日里好好招待,入了他的青眼,只怕自己以后就是仕途坦荡了。
  为了迎接巡抚大人,他差点没抓秃头皮。
  还好是师爷提醒,巡抚大人来的日子,差不多正好是浴兰节的时候,荆县刚好有龙舟赛,到时候请巡抚大人看看龙舟赛,正好也可以看看长青书院的学子风范,岂不是妙哉?
  吕文光一听,立刻就修书一封给巡抚陈大人,极力的邀约他来观看龙舟赛,就在荆县过浴兰节。
  没想到巡抚陈大人很快就回信了,不仅同意了,还提出既然是学子之间的比赛,他本就是青州府人士,对青州府的学子情况十分关注,这次没时间去白云书院,倒不如趁着这个机会,让白云书院的学子,到长青书院,大家都比试比试,让他心里也有个数。
  并且在信里说他已经通知白云书院那边了。
  吕文光还能说啥?心中如何向不得而知,还得回信,拍了巡抚陈大人一顿彩虹屁。
  回头就苦着脸,跟长青书院和其他书院的人去通气。
  长青书院的院长十分识实务,即使知道这事恐怕也没那么简单,还是答应了。
  谁让提出这要求的是巡抚大人呢?谁知道这到底是他的意思,还是他背后的皇帝圣人的意思?
  更何况对学子们来说,提前在巡抚大人面前亮个相,留下个好印象,这也是好处。
  虽然这又要增加什么文斗,又要改变赛制十分的麻烦,时间也紧,可他们也不能说啥。
  本来准备得差不多了,吕文光好不容易松了一口气,就又受到公文,礼部新上任的侍郎,朱浩然也发来公文,说要到荆县公干,日期恰好也在浴兰节前后。
  吕文光顿时傻眼了,这礼部侍郎朱浩然也是当今圣人面前的大红人,十分器重。不然年纪轻轻的,不过三十,就已经高举礼部侍郎的位置了。
  这个也不能得罪,对于荆县学子们来说,礼部侍郎朱浩然对他们来说更值得谨慎对待。
  为啥,礼部就是管着科举的,这些人的生死都在他手里捏着。
  这样一尊大佛,怎么也凑上了这个热闹?
  吕文光想不明白,也不敢深想。
  只发愁要如何接待才好。
  肯定不能让人住驿站,只得找了两个富商,借他们家的园子几日,勉强算是把住处搞定了。
  然后天天就是操心治下的安全,还有如何让两位大佬满意才好。
  天天忙得连轴转,连回后院的时间都恨不得没有。
  越是担心,还越出事,田家胭脂铺子的事情,他心里清楚的很,后来有人求情求到他这里,他顺势应允了,不过是不想在这个节骨眼上闹出事来,若真是爆出田家胭脂铺子卖的宫粉有问题,那受害者也就太多了。
  一个不好,只怕就事情会闹得不可收场,那个时候就不止是田家完蛋,恐怕就连自己都要受到牵连。
  所以他配合着将这个事情给压下去了,只不过心里到底给田家记了一笔,等到两位大佬走了后,这田家迟早他是要收拾了的。、好不容易按下去了田家这葫芦,又起来了白云书院那瓢。
  听到下面的人来汇报白云书院的学子干得那些事,吕文光忍不住扶额!
  以前都说白云书院之所以沦落到二流书院,多是时运不济,可看了这白云书院出来的学子干得事情,吕文光可以肯定,这压根就是白云书院的教育问题。
  不管是何原因,既然巡抚大人说了要白云书院来参加龙舟赛,从哪一个方面来说,对白云书院来说,都是一件好事,证明白云书院好歹在上层官宦或者说在当今哪里,还是有印象的。
  脑子清楚些的,就该抓住这个机会,好好的表现。
  可看看白云书院的人都干了些啥?不知道哪里来的怨气不说,竟然刚到荆县,就妄图对长青书院的学子下手,坏人家的名声。
  心思何其歹毒!手段偏还这么拙劣!偏偏若不是遇到一个聪慧的秀才娘子,只怕这事还就让他们得逞了。
  不说别的,那姓宋的秀才这辈子的仕途还没开始就到头了。
  想到手下人送来的那宋秀才的娘子的资料,吕文光倒是对王永珠这个小娘子有了点兴趣。
  能够搭上历家,又得到宫里娘娘的赏赐,上次田家胭脂铺子也是这王娘子揭破的,白云书院这学子,遇到她也是时运不济了。
  不过吕文光也只在心里过了一下,如今他的全副心神都在接待两位大人身上。
  越是接近浴兰节,他就越是心中没底。
  尤其是方才接到公文,巡抚大人那边传来的消息,已经上了官船,从东边的青州府城逆水而上,不日就要荆县了。
  而在他的案头,还有另外一件公文,上面也赫然写着,礼部侍郎朱浩然也已经在荆江和乌江入口处乘船顺流直下,想来在浴兰节前一日就能到达荆县了。
  两尊大佬,一个从东逆流而上,一个从西向东顺流而下,都要在荆县聚集了。
  吕文光亚历山大,看着两份公文。
  看这架势,说不得两位大佬同一日到达荆县,到时候他们该怎么办?是去接待陈巡抚大人,还是接待朱侍郎大人?
  吕文光到了今日方才晓得,这太得大佬青睐也不是什么好事。
  这可都得罪不起,万一怠慢了哪一个,这辈子也就到头了。
  几位师爷也发愁,都好几天了,还拿不出一个章程来,毕竟这县太爷就一个,总不能劈成两半,一半去接待巡抚,一半去接待侍郎吧?
  愁啊~~


第九百一十六章 提点
  不管县太爷吕文光如何发愁,两位大佬到达荆县的日子还是到了。
  吕文光早就拟定好了迎接大佬的名单,除了县衙的官吏,他的心腹师爷外,还有书院的院长带着的有功名在身的夫子和学子。
  再就是致仕或者告老还乡的乡绅,荆县各色有头有脸的人物,基本都来到了。
  路上早就被打扫得干干净净,一早就黄沙铺路,净尘。
  至于河边码头的一条街,早就被衙役们围了起来,百姓们轻易不得靠近。
  吕文光为首,带着一大帮子人,从清早就守在了码头边的茶楼里等着。
  干等着心里没底,吕文光又厚颜将杜老太医给请到茶楼楼上,说是闲聊,实际是想打探一下这位陈巡抚大人和朱侍郎大人的脾气秉性,也好有个心理准备。
  杜太医本来在茶楼下面坐着,他刚回乡,离开家乡几十年,几乎都不认识了。
  因此也就闷在角落里喝着茶,也不跟人搭话。
  杜太医回来的消息,如今除了吕文光和历九少,和王永珠他们,再就是秦家知道,别人都不知道这个看起来孤僻,脸色不太好的老头,就是昔日圣上身边的太医院医正。
  大家大多熟悉,都三三两两跟自己要好的人一桌喝茶聊天,说些闲话。
  能到茶楼下面坐着的人,都是有点身份的,虽然大家都不知道这杜太医面生,还能坐到茶楼里来,到底是什么身份,可想着一会要见大人物,都十分谨慎,只和自己熟悉的人说几句闲话。
  就越发衬的杜太医这边形单影只。
  杜太医也无所谓,在皇宫大院大半辈子,他早就习惯了谨言慎行,能不说话那是最好。
  倒是在长青书院院长带着长青书院的夫子和学生进来后,抬头看了一眼,赫然看见宋重锦也在身后。
  倒是多看了一眼,没想到小丫头那男人,倒还有几分本事。
  今儿个这个场合,能被长青书院的院长带出来,本身就是一种信号,一个象征。
  证明长青书院还是挺看好他的,他也颇得院长和夫子的看重。
  眯了眯眼睛,杜太医低头喝茶。
  长青书院的院长一进来,就和其他几位书院的院长寒暄着坐到一边去了。
  夫子们也都聚到一起,剩下学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是应该在夫子旁边服侍,还是该到一旁去。
  还是其中一个夫子道“你们都是年轻人,别在我们这些老头子面前受拘束,你们找位置坐坐也好,到处走走也好,只别乱跑”
  若是平常,倒是可以让自家带出来的学生互相见礼,今天这个场合,还是谨慎些的好。
  长青书院里跟来的学子,除了宋重锦和顾子楷,还有两位学子。
  听了这话,顾子楷和宋重锦就先告退了,那两个学子,也有模有样的退到一旁。
  茶楼里本就位置不多,此刻除了杜太医那个角落的桌子还空着几个位置,其他位置都满了。
  其他两个学子就有些犹豫,一时不知道该留在茶楼,还是出去等去。
  宋重锦倒是一眼就看到了杜太医,跟顾子楷低语了几句,两人就走了过去。
  那两个学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也跟在了后面。
  到了杜太医面前,宋重锦先行过晚辈礼,反正他听自家娘子说了,过了浴兰节,就要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