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农女有田有点闲 >

第440章

农女有田有点闲-第440章

小说: 农女有田有点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他们找了借口半路就溜过来,本是打算逛逛荆县,顺便打听打听这长青书院的消息。要是能遇到什么事情,趁机让长青书院下下面子,出口恶气,那就最好不过了。
  溜达了这一路,只觉得荆县处处繁华,百姓一个个穿着就看得出来还算殷实,也都颇为有礼貌。
  本来他们都以为要无功而返了,突然就听到几个媳妇子打孩子,旁边人多问了几句,就被他们听在了耳朵里。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还有人细心的问了一句,那宋秀才是在哪个书院读书,一听说是长青书院。
  几个人对视了一眼后,都有了主意。
  他们本来也就想借着那几个媳妇子的事情,将这个长青书院的秀才给踩下去,顺势再下一下长青书院的面子。
  操作的好,说不得今年就又少一个竞争对手了。
  这才有了后面这些事。
  可没想到,这事情进行到一半,怎么就拐得拉都拉不回来了呢?
  按照他们的设想,不是应该他们打抱不平,冲到宋秀才家去质问,不管是宋秀才家退一步给那些人赔礼道歉也好,还是宋秀才家死扛着也好,他们都能让这宋秀才背上不好的名声,然后再顺势踩一踩长青书院。
  最后,他们全身而退,长青书院的名声反正要臭上一臭的?
  可怎么就变成了,他们那点子小心思都被看穿了,还被添油加醋说得越发的下作狠毒了?
  搞得全荆县的人,看他们都跟看阴沟里的臭虫一般?
  几个书生张口想辩解:“不是你们想的那样的,我们——”
  “快闭嘴吧!再说话,别怪老娘一口唾沫吐你脸上!长得人模狗样的,还读书人,尽不干人事!”张婆子身先士卒的守在那几个书生旁边,警惕的看着,就怕这几个书生再出妖蛾子。
  远远的就听到一阵喧闹声:“差爷来了!差爷来了!”
  随着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几个眼熟的衙役出现在王永珠面前。
  走进了,他们也认出王永珠来,顿时脸一抽抽,扭头问旁边人:“到底咋回事?”
  另外一边,也有人喊着:“书院的夫子来了!夫子来了!快让开——”
  大家分散两边,让出一条路来。
  就看到两个夫子模样的人,带着几个书院的学子,正匆匆赶来,其中两个,不是宋重锦和顾子楷是谁?
  两人先是看到了王永珠和张婆子,见他们没事,才放下心来。
  跟在夫子后面到了宋家院子门口。
  衙役们老老实实恭恭敬敬的跟夫子打了招呼,就退到了一边,这涉及到白云书院的事情,他们也不好插手。
  来的两个夫子中,其中一个铁青着脸,瞪了一眼被人围在中间,形容狼狈的书生们:“胡闹!简直是无法无天!回去给我抄书去!白云书院的脸都被你们丢净了!”
  书生们本来看到那个夫子,如同看到了救星,听了这话,一个个如同霜打过的茄子,蔫了。
  其中有人还不服气,想辩解一下:“夫子!这不关我们的事,我们——”
  那夫子脸色尴尬,回头就低吼道:“闭嘴!”
  扭过头,又给长青书院的夫子陪笑道:“实在是抱歉!我们书院的这几个臭小子,不知轻重,给你们添麻烦了!”
  长青书院的夫子摸着胡子微微一笑:“好说好说。年轻人嘛,哪里有不犯错的,知错就该就好了嘛!”
  白云书院的夫子,脸皮一抽抽,只陪笑不做声了。
  宋重锦和顾子楷早就越众而出,到王永珠身边,低声询问是什么情况。
  王永珠三言两语的就把事情给解释清楚了,到最后到底有一点忐忑:“宋大哥,我,我没给你们添麻烦吧?”
  宋重锦一笑,“你做的很好!幸好你拦住了,不然真要动手了,那就是咱们理亏了!”
  顾子楷也在旁边道:“可不是,没动手,就是他们的不是,动了手,咱们就是跳下荆江也洗不清了。”
  王永珠听出这话后面未尽的意思,顿时秒懂。
  那边长青书院的夫子也听了旁边人把情况给说清楚了,脸上不动声色,眼神却瞟了过来,只看了一眼,就知道,这恐怕就是宋重锦家的家眷了。
  今天若不是宋重锦家娘子冷静,说不得还长青书院还真要吃点哑巴亏。


第九百一十一章 有事相求
  只不过如今形式不明,白云书院那边到底是个什么章程,自己这边还没摸清楚,倒不好妄下定论。
  也不好把宋重锦家娘子给抬出来,万一给招了麻烦倒是他们的不是了。
  因此只心中点头,脸上笑着谢过了众街坊邻居,才又带着白云书院的一干学子,往长青书院而去了。
  衙役们也不放心,名义上是护送,实际是怕这白云书院的人再出妖蛾子,一路紧紧的护送去了。
  围观的人见没了热闹,才纷纷散去。
  每个人脸上都笑盈盈的,得到长青书院的夫子的道谢,对大家伙来说,是长脸面的事情,说不得这几日要出门好好吹嘘吹嘘才是。
  看到众人都散去,古娘子也回自家院子了。
  大家才扶着张婆子进院子。
  顾子楷也跟了进来,先前当着那么些人,好些细节都没问,到底还是放心不下。
  进了院子,闻到菌菇酱的香味,顾子楷忍不住就笑:“说来都是这菌菇酱惹来的祸,如此奇香,倒也不冤!”
  宋重锦也笑了,就留顾子楷吃晚饭了再回去。
  顾子楷也不推辞,三人在廊下坐着,谷雨倒上茶来。
  张婆子这闹了半天,倒是精神抖擞,听说顾子楷要留下吃饭,非要亲自下厨做两样拿手菜。
  李婆子自然也留下来帮忙,一时灶屋里倒是热闹起来。
  王永珠三人喝着茶,这才缓缓将今日的事情慢慢道来,到了最后,王永珠也很无语:“早知道熬个菌菇酱会惹来这些事情,就不熬了。”
  宋重锦却道:“这于咱们何干?就是没这酱,那些人要占便宜,总会找着机会的。更别说今儿个白云书院那些学子了,他们怀揣恶意而来,想来即使今儿不出手,总是会找到机会的。如此说来,因着今日之事,让我们知道了白云书院来者不善,有了提防,倒还是好事!”
  顾子楷也连连点头:“说实话,若不是今日他们露出端倪来,咱们还真没防备他们。咱们学院待他们以上宾,谁知道他们竟然有这样的心思!白云书院好歹也是百年书院了,这些年也颇有建树,怎么这一届会有这样的学子?简直是有辱斯文!这事要是传出来,百年书院的名声岌岌可危啊!”
  说到最后,忍不住摇头唏嘘。
  王永珠却冷哼一声:“我看不见得!若真说那几个人的心思,那白云书院的夫子半点没察觉,我是不信的!这些人初来乍到,不跟着大家一起到长青书院,非要留下来,借口还找得那么没诚意。若真是关心学生的夫子,怎么不会拦上一拦?好歹也要到长青书院报到后再说吧?”
  “我看那夫子见到那几个学子,无半点惊讶之色,要么就是那夫子早就知道这事,要么就是这几个人,在白云书院就劣迹斑斑,夫子早就习惯了!若是前者,那就代表白云书院对长青书院都怀有恶意!若是后者,两个书院之间交流,居然派出有劣迹的学子前来,这心思昭著,唯恐天下不知吧?”
  王永珠是越想越生气,今儿个要是自己不在家,只留自己亲娘张婆子在家,以她的脾气,恐怕今儿个难以善了。
  说不得宋重锦的名声今儿个就毁了。
  宋重锦是要参加科举的人,毁了名声还怎么参加科举?这一辈子的前途就要尽数断送了。
  断人前途,是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
  今儿个因着长青书院的夫子赶来,王永珠一时也没摸清白云书院的底细,因此没拦着,让白云书院的人走了。
  只是这仇,她却记下了。
  宋重锦对白云书院不太了解,可听顾子楷的话音,那是十分清楚的。
  王永珠心中有打算,也就格外殷勤,给顾子楷亲自倒茶,奉点心。
  顾子楷受宠若惊,不说别的,自从跟宋重锦和王永珠认识以来,还从来没有过这种待遇,虽然知道王永珠这般殷勤,肯定是有所求。
  可即使这样,他也觉得十分受用。
  还是宋重锦看不下去了,心中醋海生波,咳嗽了好几声,一把将王永珠扯回座位上坐好,板着脸:“永珠,顾兄又不是外人,你何必这么客气!”
  王永珠……
  顾子楷……
  到底顾子楷先回过神来,似笑非笑的看了一眼宋重锦,才正色道:“弟妹想问什么?”
  见多了那种有事相求,还非得表露出一幅无欲无求的样子,或者明明是要你帮忙,还拐着弯,恨不得让你开口求她的人。
  顾子楷倒是觉得王永珠这种,我有事求你,所以态度十分好,脸上就差写明目的样子,十分顺眼。
  说实话,在之前,顾子楷也没觉得自己这般容易心软,在王永珠一双眼睛,就那么看过来,还没开口,他就觉得,只怕王永珠今日提的要求,就算过分些,他也不是不能答应的。
  王永珠见顾子楷这么上道,眼睛一亮。
  也就不客气的问起白云书院的来历来。
  顾子楷没想到王永珠是问这个,心中略一思索,就将王永珠的打算猜了个五六分。
  不禁瞪了宋重锦一眼,暗自叹了一口气,打起精神来,娓娓道来。
  这白云书院也是青州府出名的书院,青州府地处中原偏东北,大部分是平原,在东北部这边,才是茫茫大山,群山叠嶂。
  长青书院和白云书院,在青州府,一个在西南部的平原,一个在东南部的山间,遥遥相隔。
  白云书院也有数百年的历史,比长青书院的历史还早些。
  当初也是前朝好几位青州府籍贯的名臣,高老还乡后,一起建立了这个书院。
  他们当时门生故交满天下,书院建立之初,那就声名显赫,不少学子慕名前往。
  从建立初到如今,白云书院也出了不少天下名士,更是朝中文臣,十之二三都是出自白云书院,那个时候白云书院的锋芒无书院可敌。
  号称天下文采十斗,七分在白云书院。
  人人都称,只要进入白云书院,那相当于半只脚就踏入了朝中。
  长青书院虽然是有长青大儒的名头,前几十年实在不及白云书院。


第九百一十二章 多年来的恩怨
  也是本朝初建的时候,白云书院的院长和白云书院出生的文臣,也不知道是不是多年来的白云书院的地位,让他们昏了头,不仅在朝廷颁布招安,广纳天下名士的时候一个个都拿乔拒绝不说。
  还扬言,除非朝廷三顾茅庐,封白云书院为天下第一书院,否则书院的学子们,都拒绝入朝为官。
  然后……
  就没有然后呢。
  朝廷又不是他白云书院开的,天下的习得一身文武艺,要卖与帝王家的人多了去了。
  一个白云书院算什么?
  更别提这个时候,当时长青书院的院长十分有眼光,在白云书院狠狠扫了朝廷的面子的时候,跳了出来,主动臣服朝廷,并献上几条良计,还有若干长青书院珍藏多年的藏书于朝廷。
  两相对比,朝廷自然选择了长青书院。
  又纳了长青书院的良计,将除了白云书院外的才子们尽数归于朝廷。
  别处的学子,被白云书院的学子压了这么多年,终于有了机会可以翻身,谁特么的在乎是前朝还是当今?
  别说什么书生气节了!这前朝自己作死,折腾得民不聊生,当今得了天下后,这大家才有安稳日子过,谁不想过安稳日子?
  再说了,读书一辈子,为了啥?别说那些虚的,谁不是为了科举考试,入朝为官,光宗耀祖?
  如今有这么好的机会,不抓住那是傻子。
  更别说了,当今朝廷还算礼贤下士,对读书人也都挺尊重的,只要不是白云书院那些脑子坏掉了的学子,都十分开心的跟着当今朝廷混了。
  白云书院的人还拿着架子,等着朝廷三顾茅庐没等着,却等来了朝廷已经广令天下,说什么不拘一格降人才。
  等白云书院的人反应过来,朝廷是不可能答应他们的条件的时候,已经迟了。
  好位置都被别人占了不说,朝廷对白云书院的印象那是相当不好。
  若不是刚坐稳天下,要表现出朝廷的泱泱大度,也是要好好安抚读书人,依着当时圣人的脾气,只怕抄了书院的心都有。
  白云书院失了圣心,那学子们的身份一下子就尴尬起来。
  而跟白云书院走下坡路相比,长青书院蒸蒸日上,颇得朝廷青眼。
  此消彼长,白云书院渐渐失去往日风光,跌落成二流的书院。
  而长青书院至此就一跃为一流书院。
  为此,白云书院再不敢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