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农女有田有点闲 >

第436章

农女有田有点闲-第436章

小说: 农女有田有点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在下面也别闲着,没事就保佑保佑重锦这孩子,他眼看就要秋试了,你保佑他这次高中举人,以后再高中状元,将来当大官!多大的官我也不知道,反正比他那混帐行子爹更大就行!”
  “到时候,不说别的,让重锦这孩子,给你老齐家正个名啥的,要是你们不嫌弃,将来把老齐家的人也都迁到跟亲家母你一起,大家做个伴,在下面也热热闹闹的…”
  ……
  一旁的宋重锦直接就给听楞了。
  本来沉重愤怒的心情,在王永珠和张婆子这样絮絮叨叨中,不知不觉的也就平和下来,到最后,忍不住嘴角都翘起来一抹弧度来。
  王永珠见宋重锦的脸色平和下来,也才放下心来。
  等到张婆子念叨完,两人才有上前搀扶着她,慢慢的往外走。
  等到三人上了马车,走出老远,在寺庙门口往下看去,如同蚂蚁一般大小了,主持才扭头吩咐了身边的一个和尚两句。
  那和尚从怀里掏出一个细细的竹筒,吹了声口哨,一只信鸽冲天而降落在了和尚的肩膀上。
  和尚将竹筒绑在了信鸽的腿上,然后手一松,信鸽展开翅膀,呼啦啦的冲上云霄不见了。
  宋重锦的心态平和了,王永珠才放心出门,几日没去杜太医那边了。
  到了杜太医家,果不其然,就被杜太医劈头盖脸骂了,说既然没心思学,就别学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没长性的人,休想让他收为徒弟。
  王永珠丝毫没有被骂的自觉,反而凑到杜太医身边:“那杜太医的意思是,其实是打算收我为徒的?我就说嘛!像我这等天资出众又聪敏好学的学生,只要脑子正常,都会要抢着收我为徒的——”
  大言不惭的样子,气得杜太医胡子只翘,怕再多说两句,就要被王永珠给气过去了,干脆的拂袖而去。
  才跨出门,就听王永珠在后面慢悠悠的开口:“唉,亲口承认想收我这么个优秀的关门弟子很难么?”
  杜太医脚下一歪,差点没撞到门框上,回头看王永珠笑眯眯的看着自己的样子,杜太医哆嗦着拿手指了半天,一个字也没挤出来。
  还是齐夫人看不下去了,“你就别气他了!你是不知道,这两天你没来,他就跟那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在家团团转,想去你家问情况,又拉不下面子来!天天盼星星盼月亮的把你给盼来了,可不得说你两句?”
  先替杜太医解释了两句,才关切的问:“这几日没来,可是家中有事?若是有什么犯难的事情,我家老爷虽然是高老还乡,可到底我家儿子还在宫中,也还略有两分脸面——”
  王永珠忙摆手:“这几日我家中确实有些事情,却都是小事,如今已经解决了!多谢夫人和杜大人的一番心意了!”
  齐夫人见王永珠的眼神真诚,并没有躲闪之意,也就点点头:“那就好!今儿个我跟你也透个底,我家老爷虽然嘴巴毒一些,脾气坏一些,眼光高一些,可对像永珠你这样的好苗子,那却是真心想好好教导的,他要是说话有不中听的地方,你也别跟他一般计较。”


第九百零三章 揭穿了
  “夫人这是说哪里话?杜大人若不是想真心教导我,怎么会对我这般严厉?我岂是那般不知好歹的人?虽然大人目前还没有收我做弟子,可在我心中,已经拿大人当师傅了!大人别说骂我了,就是打我——”说到这里的王永珠,看着门口偷听到杜太医露出来的那一片衣角。
  冲齐夫人挤挤眼睛,示意了一下门外,然后才呵呵一笑:“要是打我,我当然还是要跑的——”
  话音未落,杜太医从门边冲进来:“听起来就不诚心!都说拿我当师傅了,当师傅的打你骂你,你还跑?像什么样子?”
  王永珠一脸无语,要不是念着杜太医年纪大了,很想问一句:杜太医,你是石乐志吗?
  就算是亲爹要打自己,也不会乖乖站着被打好吗?
  再说了,自己如今这身体反应能力,只怕到时候条件反射的一还手,杜太医这老胳膊老腿的能经得住自己?
  这是为了保他的命好吗?这么孝顺贴心的徒弟哪里找去?还不知道珍惜。
  当下很直接的问:“杜大人,你收徒弟是为了打骂的吗?你看看你都一大把年纪了,咋火气还这么大?一点都不养生嘛!”
  王永珠很是怀疑,以杜太医这毒舌,是怎么在宫廷里混下去的?
  杜太医气结:“你那是什么眼神?我告诉你,天地君亲师!这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吧啦吧啦起要如何尊师重道,就没完没了了。
  王永珠败退,当下没口子的附和:“是是是,您说的都对!您说都是!好好好…”
  总算是把杜太医给哄好了。
  一旁的齐夫人,看得笑得肚子疼。
  自家这老爷,自己是最清楚不过的,那毒舌一般只对着自家人才发挥,这是他多年在宫廷行医留下的毛病。
  在宫中要谨言慎行,小心翼翼,天天那是提着脑袋在干活,所以不当值回家的时候,杜太医就有了个毛病,也是个发泄的渠道,说话从来不客气,怎么让人不痛快怎么来。
  关心的话都能被他说出深仇大恨的调调来。
  不过到底还收敛着,只对家里亲近的人才这般说话,对外,那仍旧是沉稳可靠又和气的杜太医。
  这回乡后,因着放松下来,杜太医对着外人,几十年的习惯已经改不了了,还是处处端着太医的架子,也只唯有在她面前,和王永珠面前,才能放松一二。
  若是一般女孩子家家的,或者就是杜太医如今培养的几个小药童,那对杜太医是诚惶诚恐,言听计从,从无半点违逆定。
  哪像王永珠,杜太医说一句,她能顶上十句,句句都还在理,又有分寸,让你气也不是,笑也不是。
  那告老还乡的人,齐夫人见过的多了,多是一蹶不振的或者不适应的。
  偏杜太医回乡后,压根还没来得及悲春伤秋一下,感慨人走茶凉之类的,就被王永珠三天两头给气得跳脚,哪里还有闲情逸致去想些有的没的。
  加上没有了在皇宫大内的生死压力,杜太医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比在京城都好了很多。
  每日三吼两叫的,活力十足。
  用齐夫人的话说,以自家老爷现在这个精神劲头,估计还有几十年好活呢。
  以后有王永珠这丫头在,想来自家老爷还能这么活蹦乱跳好些年呢。
  因此齐夫人在两人吵嘴的时候,从来不拦着,反而看戏看得津津有味。
  见两人又吵了半天,杜太医到底还是没抻住,含含糊糊,半吐半露的表示,虽然王永珠资质一般,脾气又不好,还是个女孩子,可他老人家悲天悯人,好歹看在王永珠一片向医之心上,也就勉强有收王永珠为徒弟的意思。
  王永珠听了杜太医弯弯绕绕了半天,才说到正题,不就是有意收自己当徒弟,不过还要再考察考察,让王永珠把皮绷紧点呗?
  王永珠也不跟杜太医一般计较,乐呵呵的答应了,又抱着杜太医开小灶丢过来的一堆医书,正要出门。
  齐夫人看不下去了,拧一把杜太医的腰下:“你也且收敛着些,也就永珠这丫头能忍你这臭脾气了!你这当师傅的,也忒没眼色了,哪里有这么一大堆就丢给永珠丫头这么抱回去的?”
  “她一个女孩子家家的,怎么拿得动?还不让人去帮忙提着?”一边说着,一边扭头去吩咐丫鬟让下人去套车,送王永珠回去。
  往日里也就罢了,今儿个都说了要收人家为徒了,当师傅的,怎么能这么小气?
  杜太医呲牙裂嘴的脸色都变了,好不容易齐夫人松手,忙借口说还有事情叮嘱王永珠,急急忙忙的追了上去。
  还好王永珠走得不快,在门口停住了,正看着不远处。
  杜太医走到她身边,也顺着眼神看过去,那方向有啥?不过就是一个年轻的妇人掩着脸过去罢了,有啥好看的?
  王永珠皱着眉头,盯着那个年轻的妇人,好一会,才认出来,那不是方氏吗?
  顿时又好奇起来,这方氏不是据说怀孕了吗?怎么不在家带着,跑到这里来干啥?
  正好杜太医在一旁,王永珠也就不客气的问:“杜大人,那对面住着什么人?”
  杜太医才回来没多久,哪里知道,“你问这个干啥?”
  王永珠指指方氏:“那是田家的二儿媳妇,据说怀孕了,前几天还听田货郎说这个儿媳妇身子不舒坦,怎么今儿个倒跑到这里来了?”
  杜太医眯着眼睛看了一会方氏,才嗤笑道:“你听谁说的那妇人怀孕了?这荆县的大夫这些年水平下降如此厉害?连是不是滑脉都把不出来?这妇人明明是葵水快来了,气滞血瘀而已,怎么可能有身子?”
  一句话就将方氏极想隐瞒的事情给揭穿了。
  王永珠点点头,难怪呢,只怕是这方氏为了保全自己,才想到假孕的法子只是她不怕这被揭穿后,田家只怕上下都饶不了她?
  王永珠心中倒是多了一点提防之心,既然这方氏没怀孕,以后见到她还是注意些为好,不然万一被碰瓷了可怎么办?


第九百零四章 菌菇酱
  那次见到方氏的事情,不过是在王永珠心里留下了一道痕迹。
  很快她就没精力关注这么多了。
  张婆子听说杜太医已经松口,要收自家闺女为徒弟了,顿时喜出望外。
  说实话,她同意让自家闺女学医,一是自家闺女喜欢,又是闺女的孝心,自然不好拦着,二来也知道,这世道,对女人不公道。
  女人看病有各种忌讳,倒不如让闺女学一点,不说别的,有个头疼脑热的,真找不到大夫的时候,也能救自己一命不是?
  张婆子虽然对自家闺女是盲目的信任,可也知道,闺女学医这事,恐怕也就看天意,随缘份。
  不说别的,那杜太医可是给皇帝老爷和宫里娘娘们看病的,那才是真正的神医。
  真要收徒,天下多少人哭着求着要给他当徒弟呢,哪里轮得到自家珠儿?
  可偏珠儿一门心思要跟着那杜太医学,还说要么不学,真要学自然那要找个最好的师傅。
  就算拜不了师,可能学一点东西,总是好的。
  张婆子打从生下王永珠,还真没拗过闺女的意思,连以前那么些不靠谱的事情都答应了,更不用说这还是正经事呢。
  加上宋重锦也是支持的,也没多纠结就同意了。
  本以为那杜太医不过是却不过面子,只随便教教的,没想到啊,是自己错怪杜太医了。
  果然不愧是神医,不仅医术好,就连人都这么好。
  这才个把月时间,就已经要收自家闺女当徒弟了。
  要不是顾忌太多,张婆子都恨不得去买挂鞭炮回来放了。
  只是这杜太医还没明确提出来,还要低调着,张婆子这才勉强忍住了,一叠声的拉着王永珠,到她隔壁的耳房里去寻摸一点好东西,好给杜家送去。
  这耳房如今放着的都是张婆子的体己,还有别人送来的登门礼什么的,也都在这里堆着。
  他们一家到县城的时间短,加上还在守孝,也没啥应酬。
  除了张婆子生病,有人来看望外,还真没别的礼收。
  耳房里不大,除了地上两口箱子外,空落落的。
  打开箱子,里面大都是些寻常物事,值钱的也就顾子楷送来的一些药材什么的,还有历九少和吴掌柜送来的滋补品和一些东西比较贵重。
  再就是田家上次田货郎来赔罪带来的礼物稍微值钱些。
  张婆子翻捡了半天,也没找到合用的,这些东西,对她们来说值钱,可对于杜太医这种给皇帝老爷都看过病的神医来说,那就拿不出手了。
  倒是有几样药材,张婆子要拿出来,被王永珠给拦住了:“这药材还要留着给娘你补身体呢!再说了,杜太医那里缺啥也不会缺药材啊!”
  张婆子这才罢了,又发愁:“那咱们送些啥才好?太简薄了,岂不是显得咱们怠慢了?”
  这可是最关键的时候,若是一个没做到位,得罪了杜太医,不收自己闺女为徒了可咋办?
  “娘,这有什么的?咱们家不过就是家世寻常的普通人家,咱们家最好的也比不上人家的,何必费力不讨好?依着我说,倒是把咱们带来的那些山货,收拾些干净整齐的给送去,也是个野趣。再让丁婶子做上两盒子点心,打上两斤好酒,也就是了。”
  “杜太医家也不会挑咱们这个礼!他们什么没见过?对他们来说,最好的礼物莫过你闺女我好好学习,将来不给他们丢脸也就是了!”
  王永珠是真没当回事,到了杜太医他们这个阶层,多年在皇宫大内,这个全天下最富贵的地方打滚,见过的珍贵极品数不胜数,就算将王永珠的全部身家奉上,对他们来说也不过尔尔。
  倒不如送点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