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农女有田有点闲 >

第431章

农女有田有点闲-第431章

小说: 农女有田有点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永珠笑盈盈的接过书,爽快的答应了,然后痛快的就告辞了。
  留下谈兴正浓的齐夫人,不上不下的吊着哪里,也不好多留,只来得及嘱咐两句,让王永珠没事的时候,多来找自己聊聊,大家交流交流,就眼睁睁的看着王永珠走了。
  等到人一走,齐夫人眼睛扫了一下全场,贴身丫鬟十分了解的麻溜的退了出去,顺手还把药童给拖了出去。
  清完场,齐夫人上前拧住杜太医的耳朵:“你到底是哪根筋不对?人家小姑娘又肯学又有天份,态度也殷勤,这么多天了,哪次来空手了?人又机灵有眼色,今儿个拎着你爱吃的点心,明儿个就是你喜欢的卤牛肉,亲闺女都没这么贴心的,你还看人家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
  “我跟你说,这么好的苗子,你要是不想要,你趁早说,我立刻修书一封给卢老头去,他肯定没你这么矫情,说不得见了就心喜,要收人家小姑娘当关门弟子呢!”
  “到时候我看你这个老家伙找地哭去!”
  杜太医一面哎呦哎呦的想要抢救自己的耳朵,一面解释:“夫人,夫人,你先松手好不好?这大白天的,让人看见不好!我的面子无所谓,不能让夫人您传出河东狮的名声不是?夫人您这纤纤玉手,哪里能干拎人耳朵的粗活,让我自己来,自己来!”
  齐夫人噗嗤一声笑,将手一松,坐到了一边,啐了一句:“老不正经的!”
  杜太医这才又舔着脸解释:“夫人,你听我解释。这丫头天分高,也勤快,最主要的是有股子韧劲。我又不瞎,放着这么好的苗子还往外推。只是这当大夫,尤其是女大夫,在如今这个世道,不仅要有韧性,还得有好心性。我这不是打磨她的心性吗?以后学成出师了,真要给人看诊,比这难听的话,难看的脸色多了去了。”
  “遇到那讲道理的还好,拿你当坐上宾,那不讲道理的,说的话,做的事,性子不沉稳的,哪里受得住?她若真要走上这一条路,以后还有得熬!不若我先打磨打磨她,以后也不至于遇到那些不讲道理的病人,就失了医者平常心。”
  齐夫人听了这话,脸色微动,想起杜太医这一辈子,遇到那些不讲道理的王公大臣,听得那些闲话,倒也叹了一口气;“这么一想,我倒是心疼起这丫头来,好好的一个姑娘家,学这个,将来受委屈的日子还在后头呢。改天我得劝劝她,再好好想想,做点别的也挺好的,比如做这个胭脂水粉,我看就很是不错,也是为咱们女人谋福利呢。”
  越说越觉得可行,若不是还有一点理智,齐夫人都恨不得让人将王永珠喊回来商量了。
  杜太医气得吹胡子瞪眼睛:“糊涂!你真不知道如今外面的那些事?那丫头前些天才将田家胭脂铺子里的胭脂水粉给揭破了,多少人盯着呢,你让她做胭脂水粉的生意,岂不是引火烧身?就算要做,也得等这一段风头过去了再说,她男人如今才是一个小秀才,比不得别人,做事还是谨慎些的好。等他男人中了举人,你再和她说这事也不迟!”
  齐夫人也听了这话,倒是一笑:“你这老家伙,嘴里没句好的,这心倒是替她操得不少。都这样了,还装什么矜持,不赶紧的把人家小丫头哄来当关门弟子,还等什么?”
  杜太医撇撇嘴:“我不要面子的吗?好歹我也是堂堂太医,不说三顾茅庐,也得多诚心诚意的求我几次,我才好答应不是?”
  “呸!你个糟老头子坏得很!你就作吧!把这可心的徒弟苗子给作走了有你哭的!”齐夫人忍不住笑骂。
  转脸想起事来,正色问道:“你先说起那田家胭脂水粉铺子的事情,到底咋样了?这事要是处置不好秦老爷子一辈子的名声可就毁了!”
  说来她也是担心王永珠,这揭破田家胭脂水粉铺子的问题,本来不是什么大事,可这牵扯进去的人多了,只怕也幸好如今她男人是秀才,要参加秋试,有县太爷那边压着,暂时没事,若是她男人不能中举,这事恐怕就不能善了。
  杜太医却一笑:“你也是瞎操心,秦老四那个滑头,这么多年来的口碑名声其实白来的?他早就看出这里面的猫腻来,只不过拗不过去,没听那老滑头说的话么?你细想想去,早就给自己留了退路了!”


第八百九十三章 浴兰节
  齐夫人啐了杜太医一口:“你们这些人啊,一个个心眼子比筛子还多,我也是白操心!我只跟你说,你若真喜欢这丫头,趁早的定了师徒名分,不然日后等这丫头的男人中了举,你再巴巴的要收人家当徒弟,说不得就有人背后要说你蹭热灶呢!”
  “谁敢说?我堂堂一个太医,用得着蹭一个举人的热灶?”杜太医急眼了。
  虽然说告老还乡的太医是不如以前值钱了,可也没这么落魄好吗?更不用说,他儿子如今还是太医院院正呢。
  他只不过是想回老家清闲几年,不想再沾惹是非,回来的非常低调而已,居然就被自家媳妇这么说,简直是扎心了。
  嘴上虽然这么说,可他心里也是打起了鼓来,倒不是真怕人说他蹭热灶,而是媳妇这是提醒了他,这丫头的男人要是真中举了,她不得跟着她男人去州府?
  万一这丫头去了州府,遇到别的大夫了……
  杜太医突然感受到了莫大的危机感,不由得暗暗在心里下定了决心,得什么时候找个借口,把这小丫头收到门下来?
  一旁的齐夫人轻笑,跟杜太医一辈子的夫妻了,他心里打的什么算盘,能瞒得过自己?
  估计是意识到问题的所在,现在心里恐怕已经在盘算怎么收徒了。
  既然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了,齐夫人也就笑眯眯的,拿起那宫粉盒子,慢悠悠的回房去了。
  ※※※
  王永珠拿着《素问》,乐滋滋的回了家,她早就看出来了,杜太医就是个嘴硬心软的,各种挑自己的不是,可行动却十分的诚实,这要真不想教自己,用得着这么高标准的要求?
  她是一个成熟的学生了,要学会体谅这种傲娇的师傅!
  所以,她要好好学习,唔,这样看就要过浴兰节了,要不到时候再给杜太医带点茶叶去?
  浴兰节,每年的五月初五,在王永珠以前的时空,那叫端午节,这个时空却叫浴兰节,也是极为盛大的节日。
  因为五月初五这天的草木药性是最强的一天,采摘这一天的草药熬水沐浴,能去除皮肤病,也能驱邪气。
  在这一天,大家都要兰汤沐浴,也就是用草药水洗澡,在门口挂上菖蒲辟邪,还要佩戴辟五毒的香囊和五色丝线。
  更要在这一天,出嫁的女儿要带着五色礼回娘家。
  这虽然还没到五月初五,满大街的店铺已经开始卖相关的五色丝线,还有五毒香囊了。
  还有浴兰节的各色节礼了。
  等王永珠到家,张婆子也正在和吴婆子还丁婆子商量浴兰节怎么办。
  看到王永珠回来,正好问问她的主意。
  按照往日在七里墩,也不过就是一大早,趁着露水还没干的时候,将草药采摘回来,然后熬上一大锅的药水,一家人洗个澡完事。
  顶多张婆子会给王永珠系上五色丝线,偷偷给煮个鸡蛋。
  可如今家里日子好过了,这城里也讲究过这些节日,张婆子便格外有了兴趣。
  听吴婆子和丁婆子细细的分说这城里是如何过浴兰节的,一时都听住了,没想到城里还有这些讲究。
  尤其是听说,荆县还有一个特有的风俗,因为荆县临水,加上荆县别的不多就学子多。
  虽然说学子们讲究个斯文,可在长青书院建立之初,就有一个老传统,在浴兰节这日,是要在河边举办龙舟赛的。
  最初的时候,是长青书院内部的学子之间比赛。
  后来,荆县的书院越来越多,虽然没有长青书院有名,可若是在龙舟节上压长青书院一头,也是值得说嘴的资本。
  因此这就变成了荆县的一个传统项目,每当这个时候,全荆县的男女老少都要结伴到河边看各个书院学子的龙舟比赛。
  官府也每年会在河边搭上一些看台,那些官宦人家或者有钱的人家,就会去定上一些好的位置,带上一家子去看龙舟比赛。
  还会有官府定下一个盘口,大家可以给每只龙舟队伍下注,压其中一支队伍夺魁。
  每注只需要五文钱,不限注数,等到最后比赛结束后,算好赔率,再返还给大家。
  即使是家境一般的人家,这五文钱也能拿出来,运气好的话,能翻个几番,或者更多。
  因此这也是荆县百姓最爱的一项活动之一。
  不仅是张婆子听入迷了,谷雨更是听得走不动路了。
  好歹看到王永珠回来,才回过神来,给王永珠打来水洗脸洗手,又给端上茶来,倒是一点没落下。
  看得出来,小姑娘是十分努力的证明自己。
  王永珠喝了一口茶,看张婆子这么有兴趣,想着她如今身体也好些了,这样的节日,出去散散心也挺好的。
  再回头一看谷雨眼巴巴的样子,忍不住笑了:“我晚上让宋大哥看能不能咱们家也定一个位置,到时候咱们都去看看热闹去!”
  不说谷雨,就连吴婆子和丁婆子都喜形于色。
  张婆子倒是有几分犹豫:“何必费那个钱?还定啥位置?那河边那么长,那么宽,咱们早点去占个位置不就得了?有钱也不买那个虚架子!倒是你问问重锦,他们那日是跟咱们一起,还是跟书院一起?”
  王永珠搂着张婆子的胳膊:“娘,难得咱们遇到,掏钱定个位置,咱们也看得舒舒服服的多好?您身子骨还没好完全呢,哪里能去跟人挤去?明儿个咱们就去定去,到时候午饭也不在家吃,在外面定一桌席面也挺好的。”
  看张婆子还想反对,又道:“也正好,娘生病这些日子,前院的顾秀才,还有对门的古娘子他们也给咱们家帮了不少忙,趁着这个机会,请他们坐坐,吃个饭,也是应该的。”
  听王永珠这么一说,张婆子也就不反对了:“还是我闺女想得周到,很是该请他们吃个饭道谢的!都说远亲不如近邻,我看那前院的顾秀才倒是个好孩子,虽然长得跟老二差不多似的,倒不像老二那么丧良心。还有对门的古娘子,也是个热心肠的。”
  见张婆子不反对了,王永珠心里就开始盘算,还需要请哪些人,来到县城这么多天了,也承了不少人情,也该回礼了。


第八百九十四章 下帖子
  等到晚上宋重锦回来,王永珠跟他一说,宋重锦就笑了:“可是巧了,据说今年恰好书院有一个龙舟赛队员的脚扭了,负责比赛的夫子今儿个找上我,让我顶替呢。”
  王永珠上下打量一下宋重锦,的确,以他的体格,在一堆学子中,简直是鹤立鸡群,打猎出生的,不找他找谁?
  “那看来等浴兰节那天,我得压长青书院赢了。就不知道宋大哥,能不能让我赢点银子?”王永珠笑。
  她白天听吴婆子和丁婆子说了,长青书院好些年都被别的书院在龙舟赛上压下去了,去年最惨,连前三都没进。
  宋重锦自然知道王永珠在开玩笑,也一笑:“可不是,书院已经好几年没夺魁了,今年负责的夫子下了狠心了,据说从年前就开始训练了,想今年一血前耻呢!”
  王永珠一听,也来了兴趣,多问了两句。
  宋重锦也是今儿个听夫子说了一些关于龙舟赛的事情,见自己媳妇感兴趣,哪里还有隐瞒的。
  一五一十的都说了。
  原来这龙舟赛本事最初建立长青书院的路长青大儒,当初回乡建立长青书院的时候,时局并不太好,正是前朝气数已尽,礼乐崩坏之际。
  天下都不太平。
  加上书院又建立在山上,附近据说曾经有过山匪。
  路长青大儒当时选址的时候,书院后山有条小路,直通河边。
  为了避免山匪伤人,大儒未雨绸缪,购买了数艘小船在河边,一旦有危险,就打算带着家人和学生,顺着河流逃生的。
  因为怕走漏风声,所以借口锻炼学生体魄,每天都带着学生去练习划船。
  后来天下天平了,大儒的学生为了纪念当年大儒的一片拳拳爱护学生的情谊,就将这作为了书院的一个固定的项目,每年都要举办一次,直到今日。
  天长日久的,也不知道怎么就成了荆县的风俗了。
  王永珠一脸的无语,这历史的真相居然是这样的。
  宋重锦拍拍王永珠的肩膀,他刚听到的时候,也是幻灭的。
  “不过你说的也是,到时候我们书院也有专门的看台,那边位置好些,也安全些。我明日去,看能不能在书院旁边定个位置,你看还需要请哪些人?”宋重锦也正好想着让永珠带着丈母娘一起出门,这守孝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