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农女有田有点闲 >

第401章

农女有田有点闲-第401章

小说: 农女有田有点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夫也求之不得,正好收拾一下东西,再跟家人交代交代。
  两人说定了,宋重锦出了医馆,就往严中人家去了。
  严中人正要出门,迎头碰上宋重锦,见他脚步匆匆,就知道有急事。
  一打照面,来不及寒暄,宋重锦就开口提要求,要找两个婆子,去他家做饭洗衣服,做家务,顺便帮忙照顾病人。
  严中人一听,先问了缘由,思考了片刻才道:“要说我手头还真有两个这样的婆子,只是这两个婆子因着各种原因,倒是很少在主家住着。不过宋秀才你放心,这两个婆子手脚麻利,一个会做饭,以前曾经是大户人家的厨娘。一个倒是常年照顾病人,十分的精细,就是工钱稍微贵些,一般人家也是请不起她们的…”
  听到这里,宋重锦立刻就拍板:“那就这两个了,要是可以,今天就带到我家去,让我家娘子相看相看。”
  严中人知道一般这种婆子丫鬟的事情,都是家中的女人做主,见宋重锦虽然脸色还平静,可眼神带着焦灼之意,就知道他担心家中的病人。
  当下忙道:“那宋秀才先回家去,我这边立刻去将人带到家去。”
  宋重锦冲严中人拱拱手,告辞而去。
  带着大夫回到家里,给大夫安排了杨宗保当初住的屋子,实在是院子太小,别的房间也没人收拾,只得让大夫暂时住着。
  大夫也带了药童,还将药也抓好带过来了,连熬药的药罐什么的一并都带上了。
  药童也十分机灵,到王家,就主动把炉子给点上,将药给熬上了,一会功夫,院子里就充满了中药的味道。
  严中人带着两个婆子到了宋家院子门口,停下脚步叮嘱道:“这就是宋秀才家了,家中就三个人,宋秀才和他娘子以及岳母,人口简单。宋秀才和王娘子都是大方的人,只要你们细心,眼里有活计,别偷奸耍滑,肯定不会亏待你们!你们也都是老人了,这帮忙的人家也不少,要知道这好主家可难找,你们要是欺着人家宋秀才小夫妻俩年轻面嫩,做出什么不体面的事情来,可别怪我不留情面,你们这半辈子的口碑和名声就别要了——”
  这是敲打两个婆子,怕她们欺负宋秀才和王永珠是乡下来的,怠慢了。
  两个婆子都不是傻子,听严中人这话里的威胁的意思,忙陪笑道:“瞧您这话说得,咱们都是老人了,那些子规矩自然懂得的。你放心好了,绝对不会砸了你的金子招牌的!”
  “就是,您放心吧,咱们姐妹俩一定好好的做,保管不给您添麻烦!”
  严中人这才满意的点点头,敲了敲门。
  宋重锦跑来开了门,见严中人后面带着两个衣着整齐的婆子,也没细看,就让人进来了。
  一面请人在院子里的石凳上坐下来,一面解释道:“我家娘子还在里面,请稍等一下。”
  说着就要去灶屋里烧水泡茶。
  其中一个婆子极为有眼色,忙拦住了:“这种事情交给我这个老婆子就好了!”
  说着只瞟了一眼这院子,也不用宋重锦指路,就看到了灶屋,径直进去了。
  里屋的王永珠听到了动静,见张婆子睡得还挺香,隔壁又有大夫守着,给张婆子掖了一下被角,就出来了。
  剩下站在严中人身后的那个婆子一看,就知道这是秀才娘子了。
  忙打叠起了精神来。
  王永珠先已经听宋重锦说过要找两个婆子的事情,此刻一看到严中人和他身后的婆子,忙道:“实在对不住了,家母病了,多有怠慢了!勿怪勿怪!”
  严中人将王永珠这种优质客户看得比家里的祖宗还金贵,哪里会怪罪,何况今儿个这两个婆子要是成了,他又有一笔收入呢。
  因此忙摆手:“婶子生病才是大事。今儿个我带了两个人来,王娘子看看,合适不合适?”
  要是别人家,他还要有意无意夸赞两句,可在王永珠面前,严中人却十分老实。
  将身后的婆子的情况先介绍了:“这个是吴婆子,看着年纪大些,惯会照顾人,又有一把子力气,给人擦洗身子,洗衣服之类的活计轻松的很。还有一个丁婆子,原来也是大户人家的厨娘,后来主家出了事,她倒是找了机会赎身出来了,别的不说,倒是有两样拿手菜。”
  王永珠先打量了一下吴婆子,衣服穿得还算干净整齐,头发也梳得油光水滑的,露在外面的手倒是略显粗大一些,看上去大约三四十岁左右,容长的脸,皮肤有些黑黄,看着倒是个老实的。
  正看着,灶屋里忙活了这一会的丁婆子出来了,手脚麻利的在桌子上摆了几个清洗干净的瓷碗。
  有拎着一壶烧好的开水出来,“灶屋里只有这些,且先喝些白水吧!”
  说着俐落地给每只碗里倒了一碗滚白水。
  然后就小心翼翼地站到一边去了。


第八百三十一章 条件
  王永珠早就留心丁婆子的一举一动了,见她做事麻利,而且手掌干干净净的,手指甲都剪得贴着指头。指甲缝里也是干干净净的,就先满意了两分。
  尤其是灶屋里其实还有红糖之类的,这丁婆子却并没有动,只烧了白水,看来并不是个喜欢自作主张的人。
  再看那端出来的碗都刷得干干净净的,滚白水注进去,也闻不到油味,想来是先将这碗都烫洗过的。
  这这么几点,先别说这婆子做饭的手艺如何,这爱干净,不自作主张,就足以让王永珠让她留下来了。
  倒是那吴婆子,照顾张婆子的事情,王永珠并不打算假手于人,不过留着她,家里的那些粗笨活计倒是有人做了。
  这么想着,王永珠就点头了:“既然是严中人亲自带来的人,想来是不会有差错。两位就都留下吧,我家事情也不多,如今只有三个人,这几日因着我娘病了,家里留着大夫,倒是要两位格外的照顾着些。”
  “你们两人,一人负责家里人的一日三餐,一人负责这家里的洗洗刷刷之类的活计。这几日要多辛苦两位了,等我娘病好了,自然不会亏待两位。至于工钱,以前两位在别人家是多少?”
  王永珠看似问两个婆子,实际看向了严中人。
  严中人不着痕迹的比划了一下手势,那两个婆子老老实实的回答了。
  原来那丁婆子虽然有一手做饭的好手艺,可县城里的酒楼也多,若真有那有钱人家,都是请人去酒楼吃席面。
  只有女眷们设个小宴席之类的,才会请她去掌勺。
  一次给点打赏,加上一些食材之类的让她带回家,倒还真没人给过她足月的月钱。
  吴婆子好些,她因为会照顾病人,力气大,倒是那些家里有些宽裕,然而人手不足的人家,会雇佣她去照顾病人,包吃住,一个月满能有二三百钱就很不错了。
  王永珠心里有了谱,当下便道,“既然这样,两位在我家呆满一个月,包吃住,给四百钱。别的都好说,只需记住,手脚干净,口风严。”
  两个婆子一听,喜得连忙点头,这个工钱可算是极为厚道的了,包吃住,一个月能攒下四百钱来,可比家里男人都强多了。
  见王永珠留下两个婆子,严中人也是心中松了一口气。
  又叮嘱了两个婆子几句,王永珠就让两人,一个去厨房,一个去收拾打扫屋子去了。
  这边,将中人的佣金给了严中人,又拜托道:“还烦请这几日留心一下,我家想买一个十来岁的丫鬟,身世清白一点的,人老实本份一些的,干活勤快的。最好就是附近人家,父母兄弟姐妹都有的那种。”
  严中人听了王永珠这话,倒是一愣,不由得多看了王永珠一样,态度不由自主的又恭敬了一些:“王娘子请放心,若有这样的人,我定当给你家留着。”
  说着告辞出门而去。
  出了门,严中人走出两步,又回头看看宋家院子,忍不住咂舌,这王家娘子虽然年轻,可行事这手段,却让他没话说。
  按理来说,如同她这般年纪大小的小娘子,好多就算是那些官宦之家的姑娘们,都不知道如何挑选丫鬟。
  都可着自己的心思去挑,什么漂亮的,看着顺眼的,会干活的,口齿伶俐的。
  稍微有点脑子的,或者说家里几代经验教训的,才知道要找忠心的,年纪不要太大的,好调教的。
  只有经验极极为丰富的他们,才知道,要真想挑到合适的丫鬟,那些五官外貌,还有聪明忠心什么的,都是次要的。
  这第一条,就是要这个丫头有牵绊,有亲人在世。有了牵绊,行事做事才有顾忌,好拿捏。
  真要有个不妥,有这丫头的家人在,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为啥那些世家贴身伺候的大都是家生子?因为一家子大小的命都捏在手里,能不忠心吗?
  王家娘子就那么几句话,可却将目前能挑到最合适丫鬟的条件都说了。
  严中人再次感叹了一下年轻人不得了,倒也老老实实的回去寻摸去了。
  以他的眼光来看,这宋秀才和王娘子非池中之物,如今结一份善缘,将来说不得还有求上人家的时候。
  王永珠不知道严中人心中这么多想法,吩咐了两个婆子后,就进屋去照看张婆子去了。
  这昏睡了大半天,还没醒来的迹象,王永珠好几次都没忍住,拿手去测试张婆子的鼻息,生怕有个好歹。
  中途还将大夫给拉进来又诊了一次脉,大夫哭笑不得,只说老太太是昨夜烧得太厉害了,如今退烧了,人昏睡不醒,也是在养元气。
  王永珠这才勉强放下心来,和宋重锦两个人坐在炕前,守着张婆子不离开。
  院子外,大夫在叫药童背汤头歌,两个婆子轻手轻脚的做事,知道主家心里不快,都十分有眼色。
  丁婆子手艺确实不错,王永珠和宋重锦自然没心思去买菜,她就着厨房里张婆子他们从七里墩带回来的一些山货和野菜,也弄出了五六个菜来,一看就色香味俱全的。
  炒菜之前还特意来问主家有没有什么忌口的?
  宋重锦只交代了一句,家里如今守孝,丁婆子就心领神会了。
  五六个菜里,只有两个荤菜是招待大夫和药童的。
  剩下的都是小菜。
  王永珠心中记挂着张婆子,没胃口,一天到了现在,才算水米沾了牙。
  不过她也知道,自己要是不吃饱,怎么有力气照顾张婆子,倒也强迫自己吃了个七八分饱。
  宋重锦心中也担心,两人食不知味的填饱了肚子。丁婆子和吴婆子才收拾桌面,剩下的才是她们吃。
  王永珠看到这一幕,倒是想起来,忙交代:“以后不必如此,做了饭菜,你们自留下自己吃的那一份就好,不用吃我们剩下的!”
  虽然如今的人大都不讲究,剩菜剩饭的,只要能填饱肚子就是好的。
  在那讲究的人家里,能吃主子吃剩下的,还是一种体面呢。
  王永珠却没这个想法,也看不下去两个跟张婆子差不多年纪的人,就吃自家吃剩下的。


第八百三十二章 醒来
  吴婆子和丁婆子一听,忙道谢,互相看了一眼,脸上都露出一丝笑纹来,主家宽厚,她们也舒坦。
  投桃报李,吴婆子跟丁婆子嘀咕了两句,丁婆子忙洗干净手和一个陶罐,淘洗了白米,放入陶罐中加水小火熬着。
  到了晚上天擦黑的时候,张婆子才醒过来。
  醒来就喊饿,丁婆子先前听了吴婆子的话,早就熬好一锅浓浓的白粥,此刻只将上面的米汤给盛出来,先喂张婆子喝了。
  张婆子才有了一丝力气,左右看了一下,“这是怎么了?”自己为啥躺在炕上,家里怎么多了人?自己怎么浑身都没力气?
  就连说话的声音,都是嘶哑的?
  “娘,快躺下,别说话!你昨儿病了,发了一夜的烧!您不舒服咋不叫醒我们?这干熬了一夜,要不是我早上起来没看到您——”王永珠说到这里,忍不住眼圈都红了,想想都一阵后怕。
  张婆子哪里见得自己宝贵闺女掉金豆子,忙要起身解释,一动,就头晕眼花,又躺了回去,还勉力开口:“娘……娘没事,别哭——”
  王永珠见张婆子这样,哪里还顾得上说话,忙又让大夫进来把脉,问了几句,张婆子都一一回答了。
  大夫才点头,让药童把药端进来,让张婆子喝了,又给扎了几针,这才道:“老人家已经没什么大碍了!今儿个晚上要是没发烧,那就没事了!今天晚上多注意些,一会子喝一点白粥就行了,别的东西一概不能吃!”
  张婆子喝了药,又被扎了针,才有了点力气,喉咙也稍微舒服点了,虽然人还有些搞不清楚状况,不过还是先谢过了大夫。
  等人都出去了,屋子里就剩下王永珠和宋重锦,才开口:“我虽然病了,可也没到老眼昏花的程度,不过就是发个烧而已,怎么这家里多了这么些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