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农女有田有点闲 >

第395章

农女有田有点闲-第395章

小说: 农女有田有点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永珍见张婆子出来,就很不得缩得让人看不见自己。
  “你还呆在这里做啥?看笑话?趁早滚!”张婆子挥舞了一下擀面杖,王永珍立刻撒脚丫子就跑了。
  “还看什么看?都给老娘散了!再不走,老娘的擀面杖可不认人的!”张婆子看着又围上来的看热闹的人群。
  大家都讪讪的笑着,毕竟还是怕挨上两棍子的,都散去了。
  王永富想上前来说点啥,张婆子压根没正眼瞧他,只将手里的擀面杖一丢,开口到:“永珠,收拾行李,咱们等重锦的事情一办好就回县城去,天天在家里看这些乌烟瘴气的,看着就心烦!咱们回县城关起门过小日子去!”


第八百一十八章 许诺
  王永珠还罢了,王家兄弟一听,变了脸色。
  尤其是王永富,顿时又羞有愧,亲娘这么说,岂不是是说因为林氏和他闹成这样,亲娘看着心烦,干脆躲到县城去了?
  这要是说出去,岂不是自己不孝?
  想辩白几句,可却说不出一句话来。
  张婆子也不管几个儿子怎么想,径直回屋去了。
  王永珠留下来,看着王永富,好半天才开口道:“大哥,为人在世,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你若舍不得林氏,就不该休了她。你若真要休了林氏,就该断的就彻底了断干净,不要给她幻想的机会,这样牵扯不清,不仅耽误了她也耽误了你!”
  “你若是不彻底解决林氏这个事情,想来不仅是你们一家,只怕大家的日子都过不安生。我可以带着娘去县城里住着,离得远远的。可我们能躲开,三哥和四哥一家子呢?大哥,你细想想我的话。”
  说完,也回后院去了。
  王永贵和王永平走过来,看着王永富欲言又止。
  王永富苦笑:“我这个当大哥的,倒是让你们为难你吧?大哥没出息,连累你们了——”
  王永平老实,忙摆手:“大哥,咱们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什么叫连累我们了——”
  王永贵却道:“大哥既然知道为难了我们,连累了兄弟,打算怎么办?”
  王永富诧异的看着王永贵,没想到他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王永贵难得的冷静:“大哥,按理说咱们分家了,我这当弟弟的不该管大哥你房里的事情。可毕竟咱们是嫡亲的骨肉,我王老三也不是那忘恩负义的人,当初我在外头游荡那些年,我的婆娘孩子,多亏了大哥你照顾,这份情,我一直记得!”
  “林氏这个事,只要你说一声,不管你做啥决定,我们兄弟都没二话。大不了咱们王家的名声再坏一坏,走出去被人指指点点几句也没啥!可你得想清楚了,你还有三个儿子要娶媳妇,男孩子还罢了,可女孩子名声重要,我们家金花还没嫁人呢!”
  王永富沉默了。
  王永平想说点什么,被王永贵拉着走了。
  其他人也都散了,只留下王永富一个人坐在门口,低着头……
  话说宋重锦这边。
  驾着马车到了镇上,和里正先到镇上的办理文书登记的地方。
  本来春日昏昏的,里面办事的文书帮办们就想睡觉。
  看到有人来,其中一个无精打采的站起来,寒暄了两句,一听说要买山头,顿时来了精神。
  好几个人都围了上来,七嘴八舌的问,想买哪家的山头。
  这石桥镇附近别的不多,就山多。
  司空见惯的东西,谁会去买?石桥镇缺的是良田,不缺山头。
  眼前这突然来了个冤大头,一群文书帮办们,舌灿莲花,恨不得将石桥镇附近的山头给夸得天上仙山一般。
  宋重锦也不废话,直接就将自己要买的地方给说了出来。
  一群文书帮办们傻眼了,大黑山知道,可这大黑山里面的山,鬼知道啊?
  这人莫不是脑子有毛病?大家看宋重锦的眼神都跟看傻子一般。
  还是里正看不下去,解释了一句,说想做茶园,那些文书才稍微收敛了些,觉得宋重锦这人虽然不是傻子,可也是个不通实务的。
  这自古只听说南方那边才有茶园,出场各种好茶。
  天下的茶叶十之八九都是出产在南方,人尽皆知。
  眼前这人,是怎么异想天开到他们这里来种茶的?
  当然了,这种人傻钱多的,他们还是十分欢迎的,越多越好。
  反正只要山卖出去了,至于这能不能种出茶来,也轮不到他们管。
  当下,文书们收拾好表情,更热情起来。
  拿出山河志来,如今这个时候,只有当今圣上,还有武将们才有堪舆图,一般官府都只有山河志,上面寥寥数语,大致标明方位什么的。
  对于宋重锦说的位置,一群文书们对着书上那几行字,完全无法想象。
  一般来说,这种情况,就得文书们带上人,去实地丈量一下才行。
  可这大黑山的名声,这石桥镇谁不知道,山路险阻难行,听说里面还有各种猛兽,万一运气不好,进去遇到了,谁知道有没有命回来?
  因此文书们都互相推脱起来。
  还是里正在里面周旋了半天,又许诺给不菲的车马费,勉强才有一位答应了。
  当下说好了,第二日这文书到七里墩,进山去丈量一下位置,然后再回来办理官契。
  里正平日里和这些文书小吏打过交道,勉强还算个脸熟,又出面请他们到吴掌柜的酒楼里开来一桌宴席,好好的酬谢了一番。
  那些文书们,难得吃到这样的酒宴,酒足饭饱之后都心满意足,说话行事也客气了许多。
  话里话外都表达不会亏待宋重锦的。
  又将人都给送回去,路上还给每个人都买了几包点心,让带回家去给家里人。
  将人都哄得开开心心了,两人才松了一口气,这买山的事情,有七八分准了。
  宋重锦知道,今日能这般顺利,多亏了里正在中间周旋,他是个寡言的性子,除了在王永珠和张婆子面前话多一点,其余的时候都是惜字如金的。
  因此也不多说,只打了几斤好酒,又买了几包点心,硬是塞给了里正。
  里正嘴上推辞,心里是高兴的,这一来一往的,不就跟宋重锦搭上关系了么?
  宋重锦事情办成了大半,将里正送到家,才回到王家,一进院子就感觉气氛不对劲。
  先到上房跟张婆子问了好,见她忙着收东西,也就老实的回屋里。
  一看王永珠也在收拾行李,顿时一喜:“永珠,你们这收拾行李是去哪里?要跟我一起回县城了?”
  王永珠点点头,叹口气:“本来娘在家呆着还挺开心的,结果出了大哥休妻这事,林氏今儿个又来闹了,娘心里不痛快,就说要回县城住。我想着也好,反正家里的事情也处理的差不多了,新颜色也调配好了。”
  “你一个人住在县城,我也不放心!等买下山头的事情一了,咱们安排一下就回县城去住。”
  宋重锦心中大喜。


第八百一十九章 毫无灵魂
  他为啥巴巴的回来,不就是想念王永珠,舍不得分开吗?
  本来还以为这次回来,也只能住几天,然后就要独自一人回县城,晚上也是孤零零的,被窝是冷的,茶水是凉的,有媳妇跟没媳妇一个样,说多了都是泪。
  没想到,还有这等意外之喜?
  这么一想,他倒是感激起王永富和林氏来,若不是他们这么闹腾,丈母娘不会被烦得要去县城。
  丈母娘不去县城,永珠自然也不会去,虽然说出来很没面子,可是,咳咳,男子汉大丈夫,只要媳妇能跟着回去,原因啥的不重要。
  立刻殷勤的上前:“永珠,还有啥要我帮忙的,我帮忙收拾。”
  王永珠看着宋重锦殷勤的样子,简直没眼睛看。
  不过她也知道宋重锦这是高兴的,也就随他去了。
  小夫妻两人,你指挥我收拾的,一时间连收行李这样繁琐的事情,都变得甜蜜起来。
  一边收拾行李,宋重锦将今天去镇上的事情都说了。
  王永珠点点头:“今儿个多亏了里正了,赶明儿事情成了,还得好好谢谢他!倒是镇上的文书,明天来了,得好好招待一下。”
  宋重锦只有点头的份。
  到了晚饭的时候,王永珠又将明天镇上有文书来测量的消息一说,张婆子很快就有了主意。
  “明儿个请里正来作陪,做几道好菜!一早就去买点鱼和肉回来,咱们家的鸡也杀一只,还有去年的腊味,收拾收拾也能凑一桌席面。重锦今儿个又打了酒的,说什么也要让人家吃好才行。”
  大家商定完事情不提。
  第二天,快正午的时候,那文书就雇着马车到了,见到在村口等着的宋重锦,一反略有些高的姿态,十分谦逊的从马车上跳下来。
  拉着宋重锦的手就喊贤弟。
  想来是昨儿个回去做了功课的,知道宋重锦如今是秀才,他家娘子又是王家那个厉害的姑娘,染出的布宫里娘娘都喜欢,听说今年镇上有意将这王娘子给编入县志里呢。
  这样的人家,他一个小小的文书,哪里敢得罪?这不,天一亮就雇车赶过来了么?
  想着今儿个肯定是回不去了,文书早就嘱咐了那车夫,过一天来接人。
  从马车上拿下一个小包裹,就要掏钱给车夫。
  宋重锦虽然话不多,可并不是一个不懂人情世故的人,这个时候,自然不会让文书掏钱,径直掏了一把铜钱给车夫,让他明日午后来接。
  车夫见这一把铜钱,有好几十个,这可是平日一天或者两天的收入,顿时喜笑颜开,连连没口子的答应着回去了。
  那文书跟着宋重锦往村里走,一路倒是没什么特别的,转过几个弯后,一座大院子出现在他面前。
  倒是让文书愣住了,这高墙,这院子,比起镇上来的房子都不差什么。
  心里嘀咕着,莫非这就是王家?
  果不其然,宋重锦带着他直接就进了王家的后院。
  后院的厢房里已经摆好了桌椅,院子里,里正和作陪的王家三兄弟正闲聊。
  见文书来了,早就有勤快的金花给端了洗脸书过来,请文书梳洗了一番。
  等文书出来,桌子上已经摆满了一桌子的菜,里正和宋重锦还有王家兄弟站在桌子旁边正等着他。
  上了桌,桌子中间是一盆老母鸡汤,油亮金黄,散发着诱人的香味,上面撒着一层碧绿的葱花。
  青椒煎鸡蛋饼,金黄的蛋饼中,切得细细碎碎的青椒碎点缀其间。
  鱼头炖豆腐,鱼头煎得发黄,然后熬出了白白的汤,豆腐切成四方的小块放入汤里,早就吸足了鲜美的汤郑…
  肥瘦皆宜的腊肠被切成薄片,呈现出琥珀透明色,腊肉五层三花,蒸熟了后,肥肉透明晶莹,瘦肉紧实弹牙,下面垫了土豆块,吸足了腊肠和腊肉上滴落的油脂。
  再配上几个小菜,不说在庄户人家,就是在镇上,那也是极为体面的席面了。
  文书家境一般,全家几乎都靠他那点俸禄,平日里吃穿都要好好算计才行。
  昨儿个虽然在酒楼也吃了一顿好了,可这农家朴实的,不花哨的饭菜,反而更勾人的胃口。
  大家分宾主坐下,一人倒上一杯酒,文书推辞了几下,只说还要进山,喝酒误事。
  宋重锦也就不强劝了,倒是那鸡汤和鱼汤,文书痛喝了两碗,只吃得满嘴油光,红光满面。
  汤足饭饱,又泡上茶来,解了口中的油腻,文书坐在院子里,倒是忍不住油生出,这庄户人家的日子都这般殷实,倒显得他们镇上的人日子还不如乡下了。
  也不过略感叹一二,看看天色,还急挂着正事,文书也就主动提出要进山。
  王家兄弟听说了这妹子和妹夫要买山,说要弄茶园,虽然不太明白,不过自己妹子一向眼光不错,都没怀疑,反而忙前忙后的张罗着。
  这等大事,王家兄弟就留下王永富在家收山货,王永贵和王永平和宋重锦陪着文书进山去。
  里正考虑了下,既然要跟宋重锦亲近,这帮忙自然要帮到底,也陪着一起进山。
  一行人,带上干粮,还有火石,刀和弓箭,就进了山。
  文书初进山,还颇有兴趣,不认识的还指着请教一二,还诗兴大发,对着群山念了两句酸诗。
  本来很有几分自得,可身边的人,王家兄弟只认得几个字就不错了,虽然以前听王永安说过,可都听了就忘,后来王永安就在家从来不提了。
  自然不懂干啊诗啊,只觉得这读书人好好说话不行吗?这诗是啥东西,每个字都听得清,咋连起来啥意思就不懂了呢?
  里正好歹也是肚子里有点墨水的,更别提家里儿子念书,也曾在家念过几句诗的,倒是明白这是诗,可他也不懂啊,只觉得这听都不听明白,想来是好的,忙捧场的喊了几声好。
  文书期待的看向了宋重锦,他当然知道,这些人里,要说谁能欣赏他的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