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农女有田有点闲 >

第246章

农女有田有点闲-第246章

小说: 农女有田有点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村王家本家的,还有村里其他人家,只要家里有闲散劳力的,第二天一大早就跑到王家门口来问,要不要帮忙。
  王永珠看过蒋师傅列的清单,知道这打杂出力气的事情,自然人越多越好,这要挖地基,然后后面还要搬石头什么的,人越多,完工的速度越快。
  她是预计一个月将新房子盖起来,还要烘干屋子,然后还要布置好,等搬进去起码也是一个半月,只有半个月的时间就要过年了。
  这半个月时间,还要准备王永平的婚事和过年,时间紧迫。
  加上越往后,这天越冷,对起房子就越不利。
  只一琢磨,王永珠就答应了,现在最重要的是,将屋子需要的泥砖给先做出来晾干,等地基打好之后,就需要这个了。
  和王老柱、张婆子商量了一下,让王永富和王永平两兄弟在来问的人中,挑了些老实,力气大,不偷奸耍滑的汉子留下了。
  被王家看上的汉子,自然高兴。
  那没被看上的自然心里不痛快,回去一嘀咕,家里的婆娘也生气,摔锅打碗,抽孩子的,不一而足。
  还有那心思坏的,自家男人没选上,第二天就在村里说些酸话。
  这其中就有宋家。
  宋家自从将宋春花给卖了后,拿着银子过了几天好日子,开始还想着,宋春花嫁给了有钱的赵老板,反正在镇上住着,没钱了再去找宋春花或者赵老板,他们手指头缝里漏一点,就够宋家过好日子了。
  没想到,那赵老板也是个奸诈的,开始宋家人上门,还给个三瓜两枣的,只不许他们见宋春花。
  次数多了,赵老板也烦了这群蚂蟥一样的宋家人,要不是念在宋春花还年轻貌美,身子还没被自己睡够,连宋春花都想赶了。
  正好山货收得差不多了,赵老板干脆带着山货和宋春花,拍拍屁股,走人了。
  等到宋家人再找去,已经人去楼空,不仅赵老板不见了,连宋春花也没影了。
  宋家人打听了好久,才依稀听说赵老板带着宋春花回老家了,他老家可在千里之外,谁有钱找去?
  这下宋家彻底没了指望,倒是缩头老实了些日子。
  家里没了进项,日子过不下去了,可真要他们做事去,又没力气,又吃不得苦。
  正好听说王家请人盖房子,包三餐还给工钱,宋家人就动了心。
  这去王家,每天能吃饱,还有钱拿,至于做事,那么多人,自家人磨磨洋工,一天很快就能混过去。
  因此也特意跑来说要帮忙。
  王永平和王永富先不说瞧不起宋家的为人,就是宋家这来的宋春花的大哥和二哥压根就不是干活的料,谁敢请他们?
  当即就拒绝了。
  宋家两兄弟还不死心,东扯西拉的说看在宋重锦的面子上,好歹宋重锦也曾经喊他们舅舅,如今舅舅来帮忙,怎么也不能赶走啊?
  不提这话还好,提这话,王永平先替宋重锦鸣不平了,谁不知道这舅舅不是舅舅,是吸血蚂蟥啊,还有脸提宋重锦?
  直接举起拳头,问他们是滚还是挨揍?
  宋家两兄弟吓得屁滚尿流的回了家,只觉得丢了面子,在家里将王家人,还有宋重锦好一顿骂。
  尤其是宋春花,骂她忘了本,为了个老男人,就将爹娘哥哥嫂子丢在脑后了,骂她不正经,只配给人当妾,现在不要娘家人,等老了,被老男人玩腻了,有她好果子吃之类的话……
  第二天心里还不服气,听到也有人说王家不好,那就找到了知音,添油加醋的满村说王家的不是。
  还真勾起了一些人的心思,跟着也说起来。
  说什么王家人现在得意了,要盖大屋子了,比里正家还高,这只怕以后这七里墩都是王家的了……
  还有的就说王家现在是发财,就翻脸不认人了,自家男人主动去要帮忙,还挑三拣四的,什么玩意之类的。
  还好王永珠早就知道,如今王家这做生意发财又起大屋,肯定有人眼红,先就让王老柱将那张大老板送的京城特产里,一坛子上好的酒,一盒京城的点心,还有一包茶叶送到了里正那里。
  里正婆娘看着那京城点心盒子就爱不释手,里正只闻了一下那酒味,就如获至宝。
  里正的儿子跟着镇上一个老秀才读书,比家里爹娘有眼光些,一看王家送来的这些,就知道是好东西。
  他在镇上也听说过王家,尤其是王永珠的名声,比爹娘更清楚王家背后的人脉,说不得以后还有用得上王家的地方,因此特地嘱咐过爹娘,对于王家的事情,能给方便就多给方便,结个善缘,可比什么都强。
  更别提将王家送来的茶叶送到自己的恩师那里,恩师品尝之后,十分怀念的说起,当初在京城,也只在一个京城小官宦家中,喝过一次这种名叫玉露的茶。
  没想到多年后,还能沾弟子的光,再喝到这玉露茶。
  那老秀才喝完茶还拍拍里正儿子的肩膀,说里正儿子比自己说不定有运气些。
  有了这些话,里正儿子,对王家的态度更是慎重。


第五百零九章 痛骂
  里正两夫妻都是精明的人,知道王家做了生意,有了人脉,都能弄到这些京城来的好东西,这以后生意做大了,说不得就要搬到城里去当大老爷。
  怎么会一直蜗居在七里墩这小山村里?
  更别提儿子回来说了老秀才的话,让里正更是多想了些。
  听了这些传言,里正不好出面,里正婆娘就没这个忌讳了。
  当着全村人的面,就叉着腰骂开了。
  先是骂那些说酸话的人,就不是个东西,忘恩负义的白眼狼。忘记当初夏天抢水的事情了?忘记了是王家的永珠帮村里抢到水,也是王家的大儿媳妇林氏发现下游来偷水的,差点连命都没了。
  如果没有他们一家子,村里的庄稼都要干死了,只怕如今大半个村子的人,连肚子都填不饱,那里还有力气嚼人家的舌头?这样的恩德都不记得,还背后说人,简直是丧良心!
  还骂七里墩的人不知好歹,只看到人家王家做生意发财了眼红,没看到人家当时家里遭难的时候,日子多难熬?人家如今能挣出钱来,那是人家本事,只会眼红,在后面说些怪话,算什么好汉?有本事,你自家也去做生意发财去?
  再说王家的山货生意,难道没给七里墩的人带来好处?王家人算是厚道了,村里人去卖山货,价格都给得高一些,品相略微差一点,王家人也都抬抬手,过去了。
  不说别的,就这王家收山货后,七里墩的人不用跑那么远去卖山货,卖得价格还高一些,每家至少比往年多得百十来个大钱装自己口袋了。没有王家人,那里来得这样的好处?
  拿了人家王家的好处,沾了人家王家的光,如今只不过是一点便宜没占到,就骂王家人不好,还挑拨自家跟王家的关系,简直是黑了心肝肚肠,这样烂嘴贫舌,将来死了也要下地狱,被拔舌头扣眼珠子的!
  也不想想,人家王家盖新屋子,为啥花钱请人,自然是想房子快点盖好。可不得找手脚麻利的?
  自家男人好吃懒做,想去王家混个巧宗没混上,咋不怪自家男人没用?反倒怪起王家来?王家的银子钱再多,也没得往这些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的白眼狼身上使的!
  里正婆娘这一番骂,骂得好多人都红了脸,现在想想,王家人除了张婆子嘴巴厉害些,还真是一家子都没得说。
  不声不响的为村里人做了那些事,更别提山货生意让村里人真是得了不少好处,就如今起新屋子,请人帮忙,包三餐还给工钱,这在七里墩还是第一家。
  以前谁家起屋子,不是喊上几个相好的,或者亲戚家的帮忙?一天能包三顿管饱就不错了,工钱?别做梦了。
  毕竟今天你帮了我,明天就是我帮你,多少年都是这么下来的。
  还有那已经被王家预定的人家,要不是怕得罪里正家,早就跳出来反驳了。
  此刻见里正家的婆娘居然第一个出来骂街,都忙出来附和,谁跟钱过不去啊?要是这些人惹毛了人家王家,不给工钱了咋办?
  人多势众,加上大都还是记得王家好的,一起七嘴八舌的,没一会,就将那些说酸话怪话的人给骂得灰溜溜的回家去了。
  里正婆娘骂走了人,还特意跑到王家,找到张婆子,表明自家的态度:“嫂子,你们放心好啦,我家当家的不是那起子小人说的那样的人。”
  “我们当家的经常在家就说,咱们七里墩能多出几个像你家闺女小子这样的人才才好呢。如今像你们家这样日子好过了,都不忘记拉乡亲们一把的人不多了,咱们不是那忘恩负义的人,心里都记得你们王家的好呢!”
  张婆子也是高手,听了里正婆娘这话,掀起衣襟擦擦眼角:“大妹子啊,亏得你们一家子都是明白人啊!不然我们家真是要被冤屈死了!”
  “我家起屋子,说实话,也是没办法,如今这孩子们都大了,前些日子刚给我家老四定了亲事,这年前就要成亲,可家里实在没地方了。”
  “眼瞅着大孙子二孙子也要相看人家了,实在是腾挪不开了!总不能孩子们都娶媳妇了,还跟兄弟一个屋吧?”
  “说起咱们家是做生意,可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那都是摸着石头过河,里面好多门道都不懂,我家那老大又老实,面子嫩,村里人来卖山货,好不好的,他都却不过面子给收了。”
  “你是不知道,我们肯收,人家那些外地的大老板,大老爷们不肯要啊。为这个,咱们家吃了多少暗亏就不说了。不都想着乡里乡亲的,能拉一把是一把么?”
  “今年咱们家是赚了些钱,可这要起新屋子,加上老四的婚事,一年赚的这些,还不够往里面填的!也多亏了我家永珠,那真是一心为了家里,自己卖染料的钱,为了家里这房子,全贴里面了。”
  “就这,她还说,咱们起屋子天气太冷,虽然各位大哥叔叔大伯们跟咱们家交好,愿意来帮忙,可这天寒地冻的,也不能让大家吃亏。才硬拗着我们当家的,说要给帮忙的人工钱,也算咱们的一点心意。”
  “没曾想,这永珠是一片好心,倒招来这么些不中听的话!我在家里急得不行,就想着上妹子你们家去辩白辩白,还是我们永珠说,说妹子你跟成栋兄弟不是这样的人,说你们心正肚量大,是断断不会听那起子小人挑唆的。”
  “又说成才兄弟这么多年,从他当上里正以后,咱们七里墩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还说成才兄弟会教人,你们家之栋不仅学问好,做人也和气,好几次在镇上看到,都和和气气的,将来肯定大有出息…”
  一番话,倒哄得里正婆娘眉开眼笑的。
  两人手拉手,互相吹捧了一番,也彼此明白了,王家是支持看好里正的,而里正,也是对王家很看重的。
  双方在友好和谐的气氛中结束了这次寒暄,各自满足的回家了。


第五百一十章 动工
  自从里正婆娘表明了里正的态度后,七里墩在没人敢说闲话了。
  更何况这次请人帮忙,王家也没有什么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做法,除了王家本家族人外,连李家和宋家的人都请了不少,谁也挑不出个不字来。
  等到破土动工那天,一早宋重锦就驾着马车,拖着蒋师傅和他的一干老兄弟们,带着家伙什和铺盖就到了王家。
  在房子盖好前,他们因为路远,就不回家了。
  王家将老二的屋子,先前被当作仓库的给腾出来,勉强挤着能住下,就是有些不方便,也没办法,都只能忍耐着。
  这几天收到的山货就暂时放在上房的偏屋里,还好数量不多,勉强能放下。
  前一天,请来帮忙做饭的婆娘们就到了王家,和面擀面,七八个人,一天就做出了几百个馍馍来。
  动工这天,天刚蒙蒙亮,男人们还在睡觉,女人们就匆匆起床,到王家来,洗菜择菜,蒸馍馍,熬稀饭。
  这早上还算简单,馍馍,稀饭,加上咸菜切得细细的,浇上香油,再拔点嫩萝卜苗,用开水烫过了,切得碎碎的,放入辣椒,蒜末,香醋,最后浇上熟油,又辣又开胃。
  王家院子里顿时乒乒乓乓,热闹得很。
  等到蒋师傅到了,请的风水先生也到了,吃了早饭,一大群人,又呼啦啦的到了新屋子的宅基地上,先请风水先生做法,祭祀一番,等到良辰吉时一到,点燃一挂鞭炮,霹雳吧啦的震得枝头的鸟都惊飞出老远。
  鞭炮之后,蒋师傅持着一把挂着红布条的铁锹,挖下了第一锹土,然后再抱着一筐白石灰,在地上一边走,一边画线,画出要挖的范围。
  蒋师傅在前面画线,后面来帮忙的人,就扛起铁锹,跟在后面,陆续的分好位置,埋头挖起来。
  等蒋师傅将地基要挖的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