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农女有田有点闲 >

第193章

农女有田有点闲-第193章

小说: 农女有田有点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算来算去,这儿子当不当上门女婿,都不会少了自己的。
  爹娘还有大姐,哥哥嫂子他们不是都跟自己说明白利害关系了么?
  只不过宋重锦这孩子肯定会伤心,不理自己一段时间,等时间久了,就好了。
  男人么,伤心也就那么一会,没啥大不了的。
  她不是都被说服了么?
  怎么躺在床上,却心里空荡荡的呢?
  以往自己一个人在家的时候,重锦那孩子去山上打猎,几天几夜不回来的时候,她也没这种感觉啊?
  宋母就这样流了一夜的眼泪,早上强撑着爬起来,到隔壁屋子里。
  推开门,屋子里空荡荡的,除了一张炕以外,墙上挂着一张弓,几条绳索,还有几样下套子的工具。
  炕上除了一床洗得发白的薄被子外,搭着几件灰扑扑的衣裳,墙角放着米缸,里面的米、面已经被她都不是偷着拿到娘家去了,就是做成馍馍送到宋家地里,给娘家人吃了。
  屋顶檩子上原来还挂着一些风干的野味,也被自己送到娘家去了,只剩下几条空空的绳索,风一吹,晃悠着。
  这就是宋重锦的屋子。
  宋母以前也曾进来过,每次都是提心吊胆,只想着拿点吃的藏起来,生怕被宋重锦看到,还从来没有认真打量过。
  此刻看着,只觉得这屋子空荡得可怕。
  她自己的屋里,自己身子弱,靠着炕有一扇大衣柜,柜里装着四季的衣裳,尤其是冬天的衣裳,里面絮着厚厚的棉花,还有一条兔皮的褥子,兔毛的手笼。
  里面还堆着几床厚厚的棉被,冬天盖着绝对的暖和。
  炕桌上,有茶壶,有茶保…
  炕桌的抽屉里,有个小罐,里面会放些蜜饯,是因为她说喝药太苦,重锦后来每次买药都不忘记给她带一点回来。
  平日里不知不觉,只知道,没有粮食了,跟重锦说一声,第二天,米缸里就有了。
  身体不舒服,咳嗽两声,第二天就有药开回来了。
  天气一冷,厚厚的棉袄就被儿子买回来放在了炕上,然后翻年就被大姐看上拿走,或者被她孝顺给了亲娘。
  现在,宋母才后知后觉,这以后,儿子都不在家,住到王家去了,还有谁来照顾她?
  银子也被爹娘拿走了,她手里就以前存着,谁都不知道的二两银子。
  可这二两银子能够干啥?她知道,自己吃的补药,一个月都要不少钱。
  以前有儿子在,她啥都不用操心,如今,该怎么办?
  再看看这屋子,宋母捂着胸口,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第三百九十五章 早知道今日,何必当初呢?
  直到太阳照进屋子来,她才好像被惊醒了,头也不梳,脸也不洗,拔腿就往外面跑去。
  村里此刻都下地干活去了,没有什么人,顶多也就是几个老人或者孩子在家里准备做饭看屋子的。
  看着宋春花疯魔了一般的跑过去,有那眼明心亮的老人看了,就摇头,早知道今日,何必当初呢?
  宋春花难得,一口气跑到昨儿去过的王家地里,却发现王家地里早就收得干干净净的,一个人都没有。
  隔壁的红花她娘看到宋春花过来,老远就吆喝:“哎呦喂,这不是春花婶子吗?怎么?昨儿将儿子卖了一百两,还嫌不够,今儿个还要来要钱不成?我说春花婶子啊,做人可不能这么不要脸啊?昨天你们可是当着里正和族长的面签字画押了,不会又反悔了吧?”
  宋春花脸色煞白,哆嗦着嘴一时不知道说啥好。
  旁边地里的人看到她,也都远远的指指点点起来。
  倒是红花她爹看宋春花这样,怕万一把人气出个好歹来,赖到自家头上可如何是好?
  拉一把红花她娘:“行啦,少说两句。”
  红花她娘嘴一撇,哼了一声,不说话了。
  红花他爹好声好气的问:“春花婶子,你有啥事不成?”
  “我……我找我们家重锦……王家的人呢?他们不下地吗?”宋春花忙问道。
  红花她爹指着远处:“他们家的这块地昨儿个就收完了,今儿个到他们家租的地里去了,在那边——”
  宋春花顾不得其他,拔脚又往被指的那地方走去。
  身后,红花她娘愤愤地道:“都断绝关系了,还有脸叫我们家重锦?早就是人王家的了!真不要脸!她爹,你说莫不是她后悔了,又要把儿子要回去吧?”
  红花爹的声音:“说啥呢?那么多人看着签字画押,银子都给了,咋要回去啊?把银子还回去不成?那银子可被宋家人都拿走了…”
  宋春花恍恍惚惚的。
  可不是吗,自己去找重锦,能做什么?要他回家?可宋家收了王家一百两银子,这银子,估计已经被拿去还赌债去了。
  拿什么把儿子赎回来?
  至于宋重锦愿不愿意回来,这个问题她拒绝去想。
  心里这么想,可脚却下意识的还往地头走。
  远远的,就看到自家儿子,在地里忙活的身影。
  她不敢靠近,就悄悄的躲在树背后看着。
  到了晌午,就看到王家的丫头,背着饭菜到地头,看到儿子上了田埂,冲着那王家丫头笑了笑。
  王家丫头跟他说了句什么,儿子乖乖的去洗手,然后王家丫头给他一块帕子,擦汗擦手。
  吃饭的地方距离宋春花躲着的树很近,可以闻到扑鼻的肉香。
  宋春花看着儿子大口大口吃着王家的饭菜,张婆子还不时的让王家丫头给自己儿子夹肉。
  吃完饭,那王家丫头还准备了绿豆汤。
  儿子喝汤时候,那眉眼间的满足,是自己从来没有看到过的。
  宋春花终究还是没脸出去,默默地原路又返回了。
  这大中午的,顶着太阳回到自家院子里,发现院子里自家的小侄子正在屋子里,屋子被翻得乱七八糟,被自己放在炕桌里的蜜饯也被翻出来。
  小侄子嘴里塞了满满的一嘴,看到宋春花进来,“老姑,爷让我问你,你中午咋不送饭去?家里人都等着呢,你跑哪里去了?怎么现在才回来?
  侄子不过十多岁,见惯了爷奶爹娘平日里跟这个老姑说话,半点没带客气的。
  宋春花一愣,恍惚了一下,才结结巴巴的解释:”我……我忘了…“那侄子眼睛一翻,十分不耐烦:”反正我话带到了,你快点做了给咱们家送去!”
  说着将那蜜饯全部抓在手里,一溜小跑出去了。
  宋春花看着满屋子的狼藉,已经习惯了,自家侄子每次来,都会将屋子翻个底朝天,找些好吃的,值钱的拿走。
  她也想说,可娘说了,自己侄子翻一下,有什么打紧的?将来能给她撑腰做主的,不就指望哥哥和侄子吗?
  渐渐的,宋春花也就习惯了。
  想起侄子的话,宋春花连屋子都没收拾,习惯性的起身去宋重锦屋里去舀面去,打开米缸,才发现里面的面粉所剩无几,连缸底都盖不住,估计也就够自己一个人吃的。
  宋春花顺嘴就嘀咕:“缸里没面了,得跟重锦——”话没说话,自己先呆住了。
  如今哪里还有人管她?
  喊再多声,也没人再往这米缸里添粮食了。
  ※※※
  宋春花躲在树后,别人不知道,宋重锦和王永珠可是知道的。
  王永珠只看着宋重锦。
  宋重锦面无别色,只当作没发现。
  洗手吃饭,淡定的很。
  眸色中压根看不到一丝的难过,伤感,或者感动?
  似乎随着那一封断绝书,就斩断了他和宋春花之间的母子之情,真的就如同陌路了一样。
  王永珠总觉得有些怪怪的,又说不上来哪里怪。
  不过也没多想,只提防着宋春花真不要脸的冲出来一哭二闹三上吊,只怕最难做的还是宋重锦。
  不过有张婆子这个亲娘在,十个宋春花也不是她的对手。
  没曾想,宋春花居然关键时刻还是要脸的,最后默默地回去了。
  王永珠和宋重锦交换了一个眼色,“那我也回去了。”
  这块地比王家的地小,又加了宋重锦这个壮年劳力,他这几天已经算是个熟练工了。
  尤其他还虚心,跟着王老柱,问各种种地的问题。
  王老柱本就最爱显摆他的除了种地本领就是木匠手艺,家里两个大孙子有老大教,老三是个滑头,恨不得溜得远远的,难得有这准女婿这般好学,那真是恨不得一时,将肚子那点存货都拿出来。
  两准翁婿此刻吃完饭,就一个教一个学,都十分的认真。
  尤其是王老柱,看这准女婿的眼神,那叫一个喜欢啊。
  张婆子都吃惊,偷偷的拉着王永珠笑:“我女婿是个有心眼的,看你爹被哄得,就差当亲儿子了。”
  王永珠只是笑着收拾起东西,还别说,宋重锦真要讨好一个人,就王老柱那个段位的,真是不费吹灰之力。
  就连亲娘张婆子,这从昨天起,那就一口一个女婿了,比对自己生的几个儿子都亲。


第三百九十六章 没闪着腰吧?
  看宋重锦如鱼得水的样子,王永珠也懒得担心他了,径直回了家。
  昨儿个宋重锦的衣服,他换下来后自己就顺手给搓洗了,晾在院子里。
  王永珠见已经干了,收下来,拿到屋里,打算比着衣服料子好裁衣裳。
  这才发现,衣服早就起了毛边,料子也不怎么好,嘎吱窝,还有后腰处有针线缝补的地方,摸上去针脚粗糙,勉强能连在一起。
  王永珠看着宋重锦的这衣裳,不知道怎么的,突然觉得有些心酸。
  将那些随便缝在一起的针脚给挑开,细细的给补上。
  本来只打算给宋重锦做一套衣裳的,又取出一匹靛蓝的布料,裁剪起来。
  本来以为这衣服要做好几天,没想到,因为有了宋重锦的加入,加上有了马车,王家人的效率大大的提高了。
  第二天就将王永珠的那五亩稻田给收割完了。
  剩下的就是将拖运回家的粮食,在门前的晒谷场上给脱粒,然后晒干。
  这些事情,自然轮不到王永珠。
  被拖运回来的捆成一捆的稻谷被散开,均匀的铺在晒谷场上,然后在骡子身后拖着石头碾子,王老柱牵着骡子,一圈一圈的在稻谷上碾压着。
  他的后面,林氏和王永富用扬叉将稻草翻一遍,好让它们受力均匀些。
  等到全部脱粒成功,再将稻草给叉到一边堆好,然后将这些脱粒下来的稻谷上的大的杂质,用扫帚轻轻的拂去后,再暴晒在太阳下,隔开一段时间,就要人去铺着的稻谷里,用脚来回答踢出两条道来,让稻谷均匀的晒干水份。
  到了晚上,太阳快要下山的时候,才会将稻谷收拢,然后用木头做的专门的扬锹,看准风的方向,轻轻的扬起,沉甸甸的稻谷就会落在地上,而那些稻谷里的杂质和干瘪的稻壳,就会被风吹走。
  余下干净的稻谷来。
  这些稻谷又会被用箩筐和麻袋装起来,放在屋里面,免得留在晒谷场上,一夜就会浸润了露水。
  第二天,这些没晒干的稻谷,会再度被搬到晒谷场上去晾晒,这个时候就轻松多了。
  留下孩子们照看着,一人手里拿着一根竹竿,上面绑着布条子,每个人分一个方位,守着稻谷,别让鸡鸭家禽来偷吃,叮嘱他们隔半个时辰就去踢一次稻谷。
  大人们则又忙着将脱粒了的稻草,又一捆一捆的捆起来,然后整整齐齐的码成稻草垛。
  这是骡子牛马冬天的草料,还能当柴火用。
  这码稻草垛的事情,只有男人才有力气,稻草垛越高,越需要力气,下面的人用扬叉将稻草捆举到空中,站在稻草垛上的人要将稻草捆取下,两人要配合的好。
  王家家里,以往这事,都是王永富和王永平配合,今年两个腿都受伤了。
  还好有宋重锦和王老三。
  王老三虽然惫懒了些,可这些日子,已经被张婆子骂得不敢偷懒了,当然此刻还是挑了个轻省点的,站在上面。
  张婆子忍了又忍,才勉强当自己没看到。
  晚上吃饭的时候,一个劲拿勺子往宋重锦碗里
  舀肉,生怕把宋重锦给闪着腰了,这男人,腰最重要了,可不能出岔子。
  一边给宋重锦舀肉,一边还特关心的问:“重锦啊,今天累着了吧?没闪着腰吧?”
  宋重锦一块肉夹到嘴边了,忍不住嘴角抽搐了一下,“婶子,我没事,不累!”
  张婆子一愣,继续给宋重锦分好吃的:“没事,不累就好!多吃点肉补补,补补…”
  这孩子年轻,估计闪着了也不好意思说,不行她明儿个得去老刘大夫那里问问去,看是不是给弄点药油回来。
  虽然现在才是宋重锦的准丈母娘,可张婆子已经以丈母娘自居了,丈母娘也是娘,自己的女婿,看在闺女的份上,也得多疼疼。
  自己多疼疼女婿,女婿将来就多疼疼自己闺女,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