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重生一九八二 >

第241章

重生一九八二-第241章

小说: 重生一九八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天抽的全是小奖,一千个送莉莉丝五十元代金券,一千个送超市五十元购物券。一千个送路路通家电城一百元购物券,一千个送大中华家电城一百元购物券。一千个送时尚佳人杂志一年期订阅,一千个送生活杂志一年期订阅。”
  “怎么不抽了。”老头子也放下报纸问道。
  “要连续抽好几天呢,明天报纸上会刊登号码,您记得早上带一份回来,可别给卖光了。”
  老头子哼了一声,怎么可能卖光嘛。
  第二天一看,还真就卖光了,一连跑了几个报亭都没了,一气之下蹬着自行车跑去郊区的报亭,好容易抢回一份。
  看女儿趴在那儿对号码,就忍不住好笑,“当年学习的时候但凡有这一半的努力,也不至于考不上大学。”
  “这话您都说多少年了,腻不腻啊,就不能换个说法。”女儿头也不回的怼道。
  “但凡拿出抽奖一半的心思来找男朋友,也不至于嫁不出去。”
  “爸。”
  老头说完就溜了,他才不是怕女儿怼他,纯粹就是眼不见心不烦,嗯,就是这样。
  几家欢喜几家愁,整整六千个抽奖名额,会陆续出现在超市,家电城,以及莉莉丝,随着客流的增加,销售额就会跟着增加。
  卖东西的地方就是这样的,人气越旺生意就会越好,不管这些人是来干什么的,但是只要人多,搞得现场红红火火的,销售额就会跟着往上涨。
  第二天,又有三千个幸运儿被抽出,分别是一千人抽中莉莉丝一百八十八元代金券,一千人抽中路路通家电城二百元代金券,以及一千人抽中大中华家电城二百元代金券。
  又是一天的翻报纸,然后才是重头戏。剩下的一千个实物大奖。
  一百瓶白酒,一百瓶红酒,一百床被子,一百床四件套全都需要去超市自提。一百个电饭煲,一百个电风扇,一百个学习机,一百个紫砂锅,一百台微波炉在第三天被抽出来。
  还剩下一百个大奖,紧紧勾住人心,上班的地方,散步的地方,只要是闲聊,莉莉丝的抽奖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而且大家会发现,怎么中奖的人到处都是。谁的同事中了什么,谁的邻居中了什么,谁身边有中奖的人,说话的时候也感觉与有荣焉。
  金外公在家里担心,“这得花多少钱呐,你们的钱到底够不够。”
  金明天哈哈大笑,“您放心吧,小雨拉了不少赞助商,超市的归超市出,家电城的归家电城出,这些实物,都是厂家赞助的。您想想,他们的品牌名字上了这么多的电视,报纸,还要被这么多人谈论,就送一百件商品,划不划算。”
  舒雨也安抚外公,“我当初定的早,找的都是品牌靠得住,也算爽快的厂家。等热度造出来,好多人后悔当初没参加,还来找我,愿意花钱参加呢。”
  金明天怕老爹不信,赶紧保证,“是真的,是小雨说我们得讲信誉,再说物料早就定好了,不能轻易更改,不然我们还得赚钱。”
  最后一百件又分了两天,九十件抽的都是大件,十台热水器,十台电冰箱,十台洗衣机,十台电视机,十台空调,这会儿空调出来没多久,一台分体得七八千,绝对的大件。
  十台音响,是个刚进市场的新品牌,纯粹是为了做广告,但达到发烧友级别的音响,比空调还贵。
  十台冰柜,十台摩托车,十块手表,这九十件,也是同一天抽出。
  十台轿车的特等奖,放在了最后一天,说是万人空巷可能夸张了一点,但处处都有人在激动的议论,却是真的。
  “抽个奖,还要花五天时间。”王小红在工位上抱怨着,她也趴在哪儿看奖券呢,毕竟她自己也有一张。
  不光她,好多同事都参加了,开始还遮遮掩掩,后来是有人说,这不是为了了解竞争对手吗?于是大家都开始光明正大的看报纸,查奖券号码。
  公司里还真有一个中的,中的还是莉莉丝一百八十八元的代金券。这奖抽的,跟长了眼睛似的。
  策划部的经理已经彻底佛系了,一份报告不算,他已经追加了三份报告,将莉莉丝的方案分析得头头是道,以及中国市场的特点,应该如何应对,广告应该怎么调整。但是,至今都没有得到任何回复。
  欧洲总部看了吗?当然是看过了,并且还进行了讨论,但为了一个分部而改变品牌整体的宣传风格,破坏品牌的统一性,在他们看来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
  “不能一味迎和,而是要带领消费者,教育消费者,这才是一流的企业应该做的事情。”策划经理接到最终的答案,连生气的想法都没有,公司说要怎么做,就怎么做吧。
  莉莉丝最后一天抽大奖,直接请了知名主持人,还请了歌手现场献唱,搞得跟一台小型晚会一样。舞台的背景板上,正中间是莉莉丝的LOGO,旁边是超市,家电城,以及赞助商品的各大商家的品牌名字。
  而这一天的收视率,也达到了顶点。每摇出一个号,就有人叹息,也有人惊叫。
  十辆轿车摇了一个半小时,中间穿插模特走秀,歌手献唱,品牌介绍等等,而坐在电视机面前的人,就怕自己错过任何一个号码,那是连眼睛都不眨一下。
  而当天播出了摇号节目的电视台,收视率统统飙升。参加了赞助的品牌个个喜笑颜开,不算之前造势的所有曝光度,只谈这一次晚会的曝光度,他们赞助的这点东西,就已经千值万值。
  至于汽车,原本只有这一项该莉莉丝掏钱购买。没想到,活动进行了一半,汽车厂家直接找上门,愿意给他们打个对折,只要在后头的活动中,加上他们的LOGO,对于这个要求,莉莉丝从善如流,直接省下一百万。
  “所以只花了一百万?”
  “怎么可能,这么大的活动,贴补电影票,人力物力宣传。”
  莉莉丝的普通员工,计算半天,发现根本算不明白。经济帐算不明白,但看看销售额就知道,他们肯定是赚了。
  “他们根本没花多少钱,却让全国人民跟着狂欢一场,几乎人人都记住了莉莉丝的名字。”F公司的策划部门,心里非常清楚,这样的策划方案,意味着什么。
  “没听说他们策划经理有多厉害啊。”
  “听说,这都是叶舒雨一手制定的。”
  “真不是花瓶啊。”有人小声嘀咕着。
  不怪他不相信,很多人都不相信。
  这么年轻的小姑娘,能创办这么大的企业,在大部分人的眼里,一定是有背景有靠山上头有人。没人肯相信,这个世界上就有人比他们年轻,还比他们有天赋,更比他们能抓住机会。
  “别信那些乱七八糟的事,要是真有靠山,当初电视台能抹下面子换节目?”倒真有人看得明白。
  莉莉丝的热销,等于是又在中国市场上,直接怼到了F公司的脸上。一大批门店开业,广告做了不少,宣传花的钱也不少,可是效果呢,依然没什么人知道他们。
  “我们在中国跟莉莉丝不是竞争对手,我们走的是高端路线,不是廉价品牌。”老总一开口,语不惊人死不休,能上这个桌子开会的人,基本都是留学经历,不然也出过国,并不是什么都不懂的土老冒。
  F公司本身就是靠走量支撑的大众化品牌,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莉莉丝,怎么现在忽然就高端起来,不是竞争对象了?大家听的是一脸懵。
  “我们要转变思路,走高端路线。”老总信心满满。
  这也是欧洲总部,给他们定下的,认为最合适的路线。其实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品牌,大部分都是国外很普通的大众化品牌,说一声廉价并不过份。但进入中国市场之后,个个装国际大牌,利用中国市场的代工,压低成本,然后售价比在美国还高。
  就这样,中国人第一次接触所谓的国际大牌,还是趋之若鹜,让人家赚得盆满钵满。
  所以F公司认为,自己比那些廉价品牌更有资格当国际大牌。这个钱,由他们来赚并不过份。
  “全面提价。”老总意气风发。
  从下一季新品开始,全面提升价格,直接把自己当成奢侈品牌来做。
  舒雨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目瞪口呆,很想知道是谁建议他们这么做的。
  “F公司根本不信任中国公司的员工,反而是委托一个美国驻华的信息公司进行调查,给出的方案。据说很得欧洲总部的欣赏,认为这是一个品牌升级的好机会。”郁远志耸耸肩,表示他也看不懂。
  “他们是不是以为,中国人永远不会了解外头的世界。”舒雨苦笑。
  “至少几十年内不会了解,这期间足够他们赚更多的钱,等到中国和外界没了信息差,要么他们的品牌已经立起来,被中国市场接受,要么跟着降价。”郁远志非常清楚,指望公司看到机会不赚钱,是不可能的事。
  “对了,他们还扶植了一个杂志到中国开分部。大概是看出时尚佳人对莉莉丝的加成,而他们找不到能与我们抗衡的时尚杂志,所以干脆鼓动他们来中国一起发展。”
  舒雨点点头表示自己明白了。
  “要不要让时尚佳人做个专题。”郁远志出主意。
  舒雨摇头,“杂志社应该保持他的中立,虽然大家都知道我们的关系,但越是这样,我们越不能拿时尚佳人当武器。一旦开了这个口子,也就离关门不远了。”
  大家想看的时尚杂志,是中立和客观的,而不是专门给某一个品牌唱赞歌。如果还要亲自站出来撕逼,那更是会惹人讨厌。时装品牌千千万,以后从国外来中国的,只会越来越多。
  如果时尚佳人被打上莉莉丝专属的烙印,就会把其他品牌越推越远。
  时尚佳人不能挑事,但生活杂志可以嘛。
  只不过,这种程度的揭露,在F公司的品牌宣传之下,根本无足轻重。
  提价之后,竟然真的火了一阵,让很多不明真相的消费者,真以为是什么国际奢侈品大牌。反正土豪多,他们信奉的就是越贵越买。
  “他们不会是故意为了避了我们,才这么做的吧。”郁远志摸摸下巴。
  是不是因为这个,舒雨无从考证,也没必要考证,只管做好莉莉丝该做的事就是了。F公司不跟她硬碰硬,她也不会那么无聊,非要去扛上F公司。
  欧洲总部F公司的高层,也确实为中国市场的定位问题,爆发过非常激烈的讨论。虽然回馈的速度慢一点,程序多一点,但他们并不是真的不管不问。
  他们在中国建厂,是出于压缩成本的需要,顺势进入当地市场,看看情况。结果没想到,中国市场完全出乎他们意料的繁荣。
  “调查公司非常尽责的调研了进入中国市场的国外服装品牌,有好几个已经在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很短的时间内将专卖店开到上千家的规模。”
  上千家,许多眼睛一亮,这是怎么做到的。
  “加盟,加盟费管理费,已经远远超出服装的利润。”真是叫人心潮澎湃啊。
  这些服装品牌,放在美国,也就是一件T恤卖几美元的档次。可是去了中国,一个个摇身一变,都成了国际大牌。问题是,中国人还挺认这些牌子,加盟店收钱简直收到手软。
  “我们在欧洲和美国,从来都是自营店,去中国开加盟店,在管理上会不会出现问题。”有高层担心。
  但大多数人根本不担心这个问题,能赚的钱为什么不赚。在欧洲和美国自律,是因为这里已经没有走捷径的机会。
  “这个问题很好解决,我们开一个子品牌,用子品牌开放加盟。顺势提高原有品牌的档次,走高端路线。”
  原品牌负责高端,子品牌负责捞钱,简直完美。万一子品牌后期出现什么问题,直接关掉或是重新开一个子品牌,就可以解决,根本不存在伤筋动骨的问题,甚至不会对原品牌有任何影响。
  这个决定很快统一,只在中国市场开放这种形式,对他们来说即坚持了传统,也赚到了钱,何乐而不为。
  至于重新定位的问题,也有他们自己的考量,维持现在的定位,就要直面莉莉丝的竞争。而且一个大众品牌,再去带一个子品牌,带不带得动,这都是问题。所以干脆提升档次,一可以避开正面竞争,二可以带动子品牌。
  公司高层想了想自己看到的资料,在中国,莉莉丝将时装发布会,电影首映式以及无数品牌联动起来做抽奖活动,已经展示了他们在当地超强的动员能力。而且活动不仅成功,销售额和知名度也有了一个飞跃。
  他们自忖这种灵活运用的宣传攻势,不是他们的优势,干脆将原品牌与莉莉丝拉开距离,走高端路线。子品牌做更低端一点的市场,一个拉高,一个压低,都巧妙的避开莉莉丝,不与之发生正面竞争。
  只从赚钱的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