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重生一九八二 >

第196章

重生一九八二-第196章

小说: 重生一九八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是思想出了问题,以为放弃自己的意识形态,去拥抱西方的制度就会得到他们的接纳。”程总编也跟着叹气。
  老管冷笑,他最清楚苏联现在的惨状,放弃了自己的一切,得到的是什么?是资本家一轮又一轮的劫掠,直接将你的血抽干,让你万劫不复,最好永远是一具尸体。
  西方高举自由的大旗,发动所谓的和平演变,并不是想接纳所有的国家变成第二个美国。为的是合法的抢劫,为的是防止所有的国家繁荣富强,真变成第二个美国。
  “也是好事,让上头的意见空前统一。”
  虽然仍免不了有亲美的杂音,但杂音已经起不了决定性的作用。
  老管的话激起大家的共鸣,许警官又道:“所以老人家才会亲自去深城,现在还没回呢。”
  九二年,正是过年期间,老人家亲自去深城,于是有了著名的九二年南巡讲话。强调了继续深化改革,提供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武器。
  思想武器的意思,就是平息数十年一直在争论的问题,到底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
  统一思想,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的道路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美解决争议。
  “今年有很多法规要出台。”许警官在这方面的消息最为灵通。
  而且对民营企业也会有各种解绑式的松动,对所有民营企业,小生意者来说,都是利好。
  过完年,老人家刚回京城,果然各种法律法规出台。至此中国的私营企业,才真正属于有法可依的状态。
  年后,舒雨召集所有相关人员到办公室开会,“咱们得好好理一理手里的股份。”
  确实不能再这么下去,都是自己人,意见也很好统一。
  “成立一个帐务公司,不负责业务,只负责监督管理审计。”其实就是一个监管机构,负责将每家公司的股权理清楚。最重要的是财务监管,可以清楚明白的告诉每个人,他们名下的资产和财务情况。
  不然说不清楚自己到底有多少钱,并不是开玩笑的事,现在他们就说不清楚。
  艾伦机械厂是独属于许然的,不在其内。出版社,教辅书和杂志也是独属于路英的,同样不属于其内。
  “留学中介路阿姨和许然各占一半。”也不算在帐务公司以内,他们自己理一理就好。
  留学中介可是风头十足,第二期的生活杂志就刊登了留学说明会的消息,无数人打电话过来询问地址和票价。
  最后在三个大城市巡回办说明会,扣掉所有费用,光票价就赚了几十万。更别提,后头还有无数委托他们将子女送出国读书的业务,半年不到中介费就赚了数百万元。
  这还只是开始,事实上第二年中介才算走上正轨,短短一年时间,赚足六百万,让人不得不感叹,有钱人也太多了。
  路路通家电商城,路晁和舒雨各占百分之四十五,金明天占到百分之十,纳入帐务公司的监管之中。
  这些都是最为简单的,比较复杂的首推乐辰化工,乐辰化工的股份是艾伦机械,贸易公司,莉莉丝美国公司共占百分之四十九的股份,另外百分之五十一属于政府。现在地方政府又要清理三产,于是将这些产业全都剥离到单独成立的国营企业里。
  三家公司艾伦机械和贸易公司各占百分之二十,莉莉丝美国公司占百分之九。而属于政府的百分之五十一,其中还有百分之零点五属于齐楚达,以及几个不可或缺的技术人才,也都各点零点一或二的股份。
  其次便是深城的莉莉丝中国公司,不错,莉莉丝分为美国公司,欧洲公司和中国公司。这么做的也是因为,外资之前是不允许独资的,必须要由政府入股一部分,甚至在某些时候,必须占据百分之五十一以上。
  所以莉莉丝的中国公司,百分之五十属于地方政府,现在股份也抽到单独成立的国营企业里。剩下百分之五十由许然和舒雨共同持有,也就是各百分之二十五。
  中国公司其实就是一家工厂,出口到美国公司或是欧洲公司,他们的零售额都跟中国公司无关。这种的情况,在大家的接受范围以内。
  毕竟政府用土地等等固定资产投入,而且还有各种税收和政策的优待。他们也只有中国部分,不掺合国外的部分。
  莉莉丝欧洲公司和美国公司就很简单了,由许然和舒雨各占百分之五十股份。但他们又各自拿出百分之五,一共百分之十组成股权池,根据年限和贡献,准备奖励给公司高管。
  而亚瑟那边,也已经谈好,赠予百分之十的股份,组建单独的制作公司。剩下的股份,许然以自己完全没有出过力为由推掉了,让舒雨持有百分之九十。
  还有一个雨露慈善基金会,这家基金会的规模再一次扩大,因为路英和叶爷爷也要捐赠。最后挂在帐务公司名下,每年由他们四个人共同出资五百万,注资到基金会里,而且金额会根据实际情况,年年递增。
  资产安排的明明白白,以为这样就完了吗?不,舒雨提出了自己的构想。
  “我两年前就跟莉莉丝的员工提出过创业投资的事,我想组一个基金,专门用来投资。比如说投资个人创业,投资看好的公司,投资股票等等。”而第一笔投资也已经有了人选,就是程少龙。
  “可以呀,现在有本事的人多了,可惜好多人都没钱创业,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买青苗嘛,就赌他能长成参天大树。”路英一惯的豪爽。
  许然根本不动脑子就直接表态,“我跟。”
  反正跟着舒雨折腾,就没有出过错,傻子才不跟。
  不过他也有一个意见,而且是非常重要的意见,“基金的名字能不能跟我有关。”
  众人大笑的同时,路英力挺道:“可以是可以,就是你这个名字怎么取呢,泫然欲泣?淡然处之?”
  路晁继续跟进,“还可以幡然悔悟,荡然无存。”
  许然一连喊了好几个屮艸芔茻,要是叫这名字,怕是要亏得底掉,太不吉利了。
  舒雨跟着笑了半天,才出言解救他,“要不然就叫燃犀?”
  燃犀出自晋书中的典故,意喻明察事物,洞察奸邪。虽然不带有传统发财的吉利用语,但总算靠谱一点,比荡然无存什么的,强得太多。
  许然一想,自己是不可能提出更好的名字来了,赶紧鼓掌表态,“就燃犀了,燃犀基金是您财富的指路明灯,一听就有品位。”
  燃犀基金由四个人分别出资,按投资的比例占据股份。一直充当背影板的金明天,弱弱的举手示意,“我的钱不多,可不可以算一个。”
  舒雨当然不会拒绝,于是投资者变成五个。
  从九二年以后,风气为之一变,之前羞于谈钱,现在则是官方直接发出号角,鼓励公职人员下海自谋职业,创造价值。
  也是从这一年开始,许多体制内的精英告别公职,下海经商。


第184章 计划启动
  燃犀基金用最快的速度办好手续; 然后和程少龙签完合同。 黄灵那边一直超额养着二十几个财务人员,一听可以派人; 立刻选派人手过去。
  舒雨本人也来到深城; 正式宣布之前就吊足了大家胃口的投资计划,正式启动。
  而公司的股权结构也一起公布出来; 众人哗然,这家美资企业,竟然是舒雨和许然合伙开的。
  “为什么不行呢?中国人在美国开办公司; 然后拿美元来中国投资,也一样是外资公司,你也可以这么做。”郁远志面向跟他打听消息的人,很轻松的解释这当中的问题。
  简单来说,你有美元,也可以你行你上。
  你有吗?没有那还BB啥。
  甚至有人去举报,莉莉丝并非外资企业,应该剥夺他们的各项优惠。舒雨听说这个消息,当场笑出声。
  “取消税收优惠,把百分之五十的股份还给我; 这笔买卖做得。”
  政府一算帐,美国注册的公司,投入的是美元; 每年都有外汇收入,能创造就业,关键他们自己还握着一半股份。去去去; 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去,你有本事拿美元来投资,创造外汇收入,我也一样给你所有税收优惠。
  而在公司内部,最轰动的就是投资政策的出台,短短一天时间,舒雨的案头就堆上了数百份的创业计划书。
  就连于总也闻讯而来,想约她见一面。
  舒雨欣然前往,见,必须得见,不见怎么知道他到底陷没陷在南省的房地产泥潭里。
  南省的房地产现在可不是泥潭,而是典型的香饽饽,于飞一见面就感谢舒雨的消息,若是当时他们不找机会进去,现在进去可不是一般的难度。
  舒雨笑笑,“房地产大进大出,于总好魄力。”
  于飞笑笑,也没隐瞒,“是朋友在西省联系了几个煤老板出的资,今年N基金也投入了一点。”
  N基金的活动经费靠的是美国政府拔款和一些人权斗士的捐款,苏联解体之后,美国政府对中国加大资金倾斜,而且更加的隐蔽。有敛财的机会,他们也愿意掺一脚。
  舒雨心中一动,说实话,九十年代的煤老板就是拿来坑的。民营资本可以进入影视圈之后,超过大半的影视投资,都是从煤老板那儿拉来的,从调侃的角度来说,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中国文化事业的进步。
  但N基金的下场是她完全没有想到的,舒雨脸上的笑容越发真挚了,看面前的于总也顺眼起来,真是一位好同志啊。
  于飞当然也知道了舒雨和许然是莉莉丝公司股东的身份,心里感慨不已,现在的年轻人脑子真灵活,他怎么就没想到呢?
  不知道是不是无意,最关键的事,下意识的被每一个人忽略了,他们没有美元啊。
  能拿出外汇进行投资的,才叫外资企业,能够每年结入外汇的,才是外资企业,和老板是什么国籍无关。
  他甚至知道是谁去举报莉莉丝的,于是想拿这件事,给舒雨卖个好。
  没想到舒雨直接摆手,“不必了,是谁并不重要,身正不怕影子斜。莉莉丝很早便在美国注册,而且拿出真金白银在中国投资,每年结余的外汇更不是假的。谁要是能做得到,大可以效仿嘛。”
  于总脸上闪过一丝尴尬,但马上就堆出笑脸,“还是舒总大气,我等所不能及啊。”
  “谈不上,没时间跟闲人置气而已,咱们分分钟几百万上下的人,你说是不是。”舒雨顺道捧了一把于飞。
  于总眼睛都笑得眯成了一条缝,终于说出他的来意,对于舒雨的投资基金很感兴趣。
  他很奇怪,明明有那么多的好项目都缺资金,怎么舒雨要把资金浪费在这些费劲的事情上。
  南省的情况难道不值得她投资?
  舒雨心中一跳,知道关键的一环来了。
  “我刚才也说了,房地产是大进大出,借别人的光压了一笔钱在里头,再进去就得另起灶炉。你也知道的,这里头的事太乱了,没有得力的人手,或是亲历亲为,哪里敢往里砸钱。”
  舒雨的基业始终是在莉莉丝,这一点人人都很清楚,她不可能花精力投入到房地产上。
  于飞心思一动,正愁不知如何开口,这下有了计划。
  “现在民间借贷也很繁荣,好些人手里有钱,又没时间去做项目,干脆把钱贷出去,搞不好比自己做项目赚的还要多。”
  舒雨眼皮子一跳,笑道:“于总说的这种,没有法律保障吧。”
  于飞呵呵的笑,“借贷关系是要签合同的,怎么可能没保障。再说也有专门打理这些的机构,按固定点拿利息,什么都不用操心。”
  舒雨也跟着笑,难为对方把高/利/贷说的这么清新脱俗。
  “我考虑考虑吧。”
  干脆用了个拖字决。
  改革开放以后就开始有了民间借贷的土壤,最开始的原因其实是民营企业在银行根本贷不到款,现实的无奈催生了民间借贷。开始的民间借贷其实也没什么,一个出钱一个出比银行要高的利息。
  但时间一长,就有人嗅到了这其中巨大的商机,高/利/贷随之孕育而生。
  高/利/贷其实就是中间商,一手按比银行高的存款利息吸纳高息存款,一手按比银行贷款利息高的利息放出贷款,坐收中间差价。
  万一要是爆了,他们就直接跑路,留下一堆拿不到存款的老百姓。
  不爆就更好,美滋滋拿着高额差价,躺吃躺喝。
  当然,也随之催生了不放贷,只骗了存款就跑路的骗子。
  于飞不会无缘无故提到这个,查,一定要查清楚。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于飞从今年开始,借了大量资金,投入到南省的项目里。他自从在舒雨这里套到消息后,开始是拉煤老板入伙,利用管理能力撬动这笔资金,实际上只能赚取百分之二十的利润,大头终究是人家煤老板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