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不学习就要继承亿万家产 >

第191章

不学习就要继承亿万家产-第191章

小说: 不学习就要继承亿万家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攻破这一部分的技术难题,就需要科研工作者夜以继日的思考和实验了。而在某些时候,除了坚持,或许还多需要一份灵感。
  ——比如说,像是孔老传给他的这份资料一样,带着些新奇、带着些野蛮,也带着些未经修饰自由生长的灵感。
  看着这份资料上作者提出的设想,杨院士发觉,这份作品的主人,或许在电磁弹射的散热系统设计上很有心得。
  在看到论文结尾戛然而止的论述过程时,以杨院士的见多识广,都不由得愣了愣——这简直就像是吃饭吃到一半,被人把盘子抢走了。就算不是很饿,但是换谁谁都要愣一下啊。
  资料上没有附注作者联系方式,杨院士只好回头去找孔老。
  在杨院士的设想里,这个人既然对电磁弹射技术如此了解,肯定是军工内部的相关人士。又能得到孔老的举荐,走通孔老的这条关系,想必是孔老的哪个徒弟或者徒孙。
  了解孔老的爽快性子,杨院士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这种好人才,老孔你还和我藏着掖着的?行啦,别逗老哥哥我啦,我让他去调手续,你直接把人送来我们实验室吧。”
  孔老能感觉到,叶千盈的文章明显言之有物,只是没想到,居然能这么受杨院士的重视。
  想到自己在叶千盈这个丫头身上吃过的那些惊,孔老难免升起了一点小孩儿性子,想要让杨院士也走一遍同样的心路历程。
  他揣着明白装糊涂,故意问杨院士道:“老杨你这话我就不明白了,你是要调谁的手续啊。”
  杨院士真没想到,连孔老这个直脾气都学会耍花腔了。他又好气又好笑,更多的是有点亲切:
  “瞅瞅你这话说的,老孔,我还能和你要谁?咱们俩也不搭噶啊。你藏着这人有什么用,国内除了我之外,他还能找谁?把人调给我吧,老孔,我请你吃饭啦。”
  孔老哪用得着他请吃饭,孔老还没看够自己想看的笑话呢。
  “哦,那我知道你说的是谁了。”
  “不行啊。”孔老像模像样地叹了口气:“老杨,人不是我不给你,这人我是调不来啊。她不是数学院那边的啊!”
  杨院士:“……”
  杨院士非常鲜明地愣了一下,第一反应就是孔老在开玩笑。
  ——对着电磁弹射器做出了那么多大胆而且切题的猜想,谁看了不以为这个作者是工科出身?结果你告诉我他是数学院的?你在逗我?
  但仔细一想,杨院士又觉得,孔老应该没有这么大的幽默感。
  到了现在这种时候,杨院士已经逐渐从研发岗变成台面上的管理岗,所以对于这个出乎意料的答案,杨院士也只是停顿了一下。
  “数学院就数学院,数学院我也要。”不到一秒钟,他就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这个人是数学院哪部分的?我去借调。”
  孔老强行忍笑,不让自己的声音透露出一点端倪来。
  “B大数学院的。”
  “哦,原来是……”
  话刚刚说到一半,杨院士脸上就露出了近乎见鬼的神色。
  “B大?B大什么时候数学院……你指他们那个教书的数学院?”
  怎么就和B大扯上关系了?他还以为是华科院的数学院!
  孔老看着杨院士脸上精彩的神色,心想这才哪儿到哪儿啊。
  他当初震惊过的事,不能让老杨也跟着震惊一遍,孔老心里岂能平衡。
  杨院士毕竟见多识广,因此定一定神就冷静下来。
  他们那个年代最出歪才怪才,当时也正是国家不拘一格用人才的时候,各种半路出家的科研人员,才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呢。
  现在一个数学院的作者,对着工科的军事机密大谈特谈……嗯,也可以,还没有离谱到家。
  杨院士想当然地一点头:“是B大数学院的教授吗?老孔你给我个联系方式,我去和他说。”
  孔老握着拳头,几乎要把指节按在自己嘴上了,才能压制住自己疯狂上扬的嘴角。
  他就像是个老小孩儿一样,说一半儿藏一半,偏偏还特意露出来一大半。
  “不是教授,她是个学生。”
  杨院士眨了眨眼:“哦,博士。”
  孔老摇头。
  杨院士皱眉:“莫非硕士?”
  只能硕士吧,这个学历可不能再低了啊。
  孔老继续摇头。
  杨院士这回是真的吃惊,他瞪大了眼睛:“老孔,你别告诉我,这是个大学生吧?!”
  一个人震惊的神态留在脸上的最长时间,不会超过一秒钟。
  孔老很是庆幸,自己的老眼未曾昏花,不然怎么能看到杨院士这么精彩的表情啊。
  这转瞬即逝的惊讶神色……哎呀,怎么这么熟悉,这么像是当初的他在照镜子呢?
  这一回,孔老终于不卖关子。他叹了口气,很诚心地告诉杨院士:“这是个女同学,今年大一。”
  杨院士:“……”
  杨院士足足瞪视了孔老三秒钟。
  在确定眼前这个哈哈大笑的可恶老头嘴里居然都是真话后,杨院士缓缓地、缓缓地扶住了自己的额头。
  “等一下……我有一点晕……”
  ——————————————
  对于远方这场事关自己的谈话,叶千盈并不知情。
  她只知道,自己又被辅导员叫进院长办公室……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只是这一次,陪她一起进办公室的人不再有沈瀚音。
  一进院长办公室,叶千盈就看到了潘大校坐姿如钟,身板挺直朝着门口的方向。
  他面前摆着一杯茶,并不喝。看到叶千盈进到办公室,潘大校不苟言笑的脸上,也微微地露出了一丝笑意来,显然是觉得和叶千盈有缘。
  ——能不有缘吗?一共才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这都和叶千盈见了三面了啊!
  院长非常知机,一看叶千盈来了,就主动送笑呵呵地站了起来。
  “那,我去外面溜溜弯……”
  其实就是给他们腾地方。
  两边都是熟人,就算公事公办,说起来也多了几分的人情味儿。院长办公室的大门一关,潘大校的的眼中也染上了几丝笑意。
  “叶同学真是不得了啊。”
  “好说。”叶千盈也猜到他是因为什么来的:“大校要不要再请我吃瓜了?”
  “换个食堂吃吧,全都管够。”潘大校把桌上的牛皮纸袋朝着叶千盈的方向递了递:“你不是军队的人,所以不能强行征调,还是看你自己的意愿。不过,保密协议还是要签的。”
  说到这里,似乎想起了家里同辈的子侄,潘大校的声音里多出来几分平和:“你慢慢看,不急。”
  叶千盈接过牛皮纸袋,摇头笑道:“这都已经十一月末了……我今年的期末考试估计又泡汤了。另外,我还能不能回家过年了?”
  “期末考试我们替你和学校交涉。据我所知,年假还是会放的,而且……一二月份的时候,你肯定要有特批的假期啊。”
  “啊?”叶千盈一时没反应过来:“什么特批的假期?”
  潘大校的语气里都带上了几分揶揄:“你问我什么假期?你自己是要去人民大会堂领奖的人啊!”
  就算那是个二等奖,叶千盈和沈瀚音,也是国家技术发明奖年纪最轻的奖项得主了!


第一百二十八章 
  无论如何; 保密合同都是要签的。
  保密合同一共好几份,叶千盈签过两次,现在已经轻车熟路。
  合同都是制式,毕竟是官方的保密合同; 总不至于每个人单独启一份模板; 看过一遍就基本等于都看了个全。
  潘大校亲自看着叶千盈签了保密合同; 签完后他看了合同上的签名一眼; 还夸叶千盈:“字写得挺好看的。”
  能不好看吗,这一手花押从小就练啊。
  除了保密合同以外,另外的几份合同和研究电磁弹射技术的实验室有关。
  要是叶千盈决定去实验室; 那她还得单独再签保密合同……嗯; 不去的话; 有些从潘大校那里了解到的内容; 她也要签。
  提起这个事; 潘大校脸上倒是多了几分笑意。
  “往后这就是常事了; 你早点习惯吧。国家有保密制度的; 这种东西不多上心怎么行?”
  把手里叶千盈签过名; 按过手印的合同收好,潘大校没有收回桌上那个牛皮纸袋。
  “你可以有一晚的考虑时间; 同时在规定范围内和父母交代自己的去处。决定好以后; 明天还是这个时间; 我在办公室里等你。”
  叶千盈不假思索道:“不用了; 我现在就能做决定。”
  这事还用思考吗?她上交资料的时候; 就已经预料到了现在的这一刻。
  她为什么要辛苦学习电磁弹射器的图纸那么久啊; 还不是为了能早日把这个技术透露出去,从此给自己的祖国武装上吗?
  只要能启发杨院士,让电磁弹射的技术早日完善; 叶千盈这一趟哪怕挣不到需要的名气值都没有关系。
  反过来,从功利的角度说,成熟的电磁弹射技术如果不能早日登上航空母舰——那叶千盈多亏啊!
  特级品的图纸!她用名气值买的!花了好多好多的名气值呢!
  叶千盈这么视金钱如粪土的人,也只有在上次购买的AI的时候才这么肉疼过。
  潘大校不知道叶千盈心里的算盘,听到叶千盈干脆利落的回答,他眼中的神色倒是更多了几分欣赏。
  上次见面的时候,他心里其实是觉得叶千盈有点娇气的。
  但看她是个小姑娘,就是怕晒一点、怕淋一点,那也是人之常情。
  毕竟,他们当兵的戍卫祖国,不就是为了全国上下亿万个孩子,能过上这种带点小娇气、又怕晒又怕淋的日子吗?
  何况人家还有本事。
  这类研究人员的晋升渠道和他们这些军队里的将官可不一样,将官晋升看本事,也看时运。而研究员则看流派、看年纪,也要看能力。
  叶千盈如今小小年纪就能有这份才华,倘若有朝一日,当真金鳞化龙……
  那娇气点算什么毛病啊,没准潘大校以后接个护卫任务,碰上下雨还得给她打伞呢。
  现在再看叶千盈无比痛快地签了那几份文件,潘大校对于叶千盈的好感值立刻又提升了不少。
  到底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看看这女孩决断的何其痛快!
  这个年纪的年轻人多好啊,一腔热血殷红滚烫,情怀和理想几乎能从掌心里流泻出来。
  把文件分门别类地仔细收好,潘大校对着叶千盈笑着点了点头。
  “那叶同学,你可以回去收拾自己要带的东西了。也不用特别多,该有的福利待遇里都会有。进去后日常通话可能受限,你可以提前给家人在范围内交代好自己的行程。”
  见叶千盈一一应下,退出房间,潘大校那张端正的脸上,终于露出笑来。
  “总算是办完了。”
  “说起来,孔老一直抱怨自己来晚了,没能早点认识这丫头。”
  潘大校身后的军人疑惑问道:“是啊,早点认识不好吗?”
  “再早点,她可就未成年啊。”潘大校摇着头,目光朝叶千盈刚刚坐过的地方微微一扫,就像是她还坐在那个地方似的:“未成年的话,我还得亲自上门,和她父母解释这些事……”
  这丫头的父母……
  想想当初调查资料出来,自己和孔老表情都十分微妙,只能面面相觑的场景,潘大校就觉得自己的后脑微微发麻。
  叶德强和林木棉的女儿竟然如此具备学术才华,这种事又有谁能想到呢。
  叶家生了个好女儿啊。
  她如果能一直保持这个劲头,有她在,叶家至少也能枝繁叶茂八十年。
  其实一般来讲,遇到同样的情况,潘大校都是照着五十年估计的。
  但这套对叶千盈不行,估计少了。
  因为叶千盈她……
  她实在是太年轻了。
  ——————————
  叶千盈当天晚上就给自己的家人打了个电话。
  虽然受限于保密条例,有很多的事叶千盈不能说,但是叶德强夫妇又怎么会真的对自己女儿在做什么一无所知。
  别的不说,只说上个暑假的时候,叶千盈留在唐教授的实验室,关于唐教授实验室的成分就已经被叶德强找人查过一遍。
  如果不是知道小老头为人比较耿直,对自己喜欢的学生品德要求也比较高,那叶迢去帝都开峰会的时候,可能连饭都和唐教授吃过三四顿了。
  虽然清高的学术圈和充满铜臭味的商业圈看似不相交集,但是真要拉关系的话,也没有那么难。
  毕竟都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细细追究起来,大家肯定都有互相认识的熟人。
  不然的话,又怎么会衍生出所谓的六人理论——只要你把自己的信件邮寄给自己认识的所有人,自己认识的所有人再把信件邮寄给自己认识的人……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把消息传递给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