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全民大学霸 >

第222章

全民大学霸-第222章

小说: 全民大学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玉兰研究院在职职工24o4人,其中正高级人员297人,副高级人员691人,包括两院院士4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国家“973”计划席专家26人、国家“863”计划项目负责人34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11人、“万人计划”入选者3人、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69人、安皖省“百人计划”4人。目前研究院在职职工7%具有研究生学历,3%具有博士学位,人员队伍结构不断优化。通过组织优势科研团队,研究所组织和承担国家重大重点科研任务的能力不断加强,形成等离子体物理、纳米材料、大气环境等多个创新团队和973、863团队。
  可以说,它是国内大型研究院之一,拥有国内最尖端的人才。也就是传说中,就算是清洁工也需要研究生学历的地方!


第471章 玉兰研究院(中)
  其实也有趣,前几年时间,学历无用论甚嚣尘上,很多人将教育系统批判的一文不值。姑且不说其中有多少人收了钱,更多人还是刚刚毕业没有找到的大学生。
  经过十几年的学习生涯,他们满怀梦想、满怀激情的步入社会,想要给自己打拼出一片天空。升职加薪,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的。
  还没走一步,立马被社会泼了一桶凉水,有太多太多的大学生涌入社会,用人单位开始挑三拣四,很多普通的大学生根本得不到自己想象中的位置,就算是一般化的职位,很多也标注在不用应届生。
  他们只能一而再再而三的降低自己目标,从最基础,最辛苦的职位开始。辛苦尚且不说,有时候还赚不到钱,当看着身边人,尤其是那些成绩没有自己好,甚至没有进入大学的同学买房买车,身边佳人相伴。羡慕嫉妒恨之下,也难免会出现学历无用论的说法。
  实际上呢?
  学历有着普通人难以想象的重要性,没有那张看起来一文不值的学历,很多门槛你就是跨不过去。别说不少高薪职业,就算是中等薪水的职业,普通人也无法得到。
  就算是侥幸进入某些公司,他们跟拥有学历职员的进阶之路同样无法相比。除非你有勇气独自打拼,在具有一定运气跟能力之后,可能会闯出一片事业。
  有趣的是,这个时候,你进行招聘,肯定也会设置障碍,也就是所谓的学历限制。因为你很清楚,高学历之中虽然不少人不具备相应的能力,但是高学历却代表着他可能拥有高能力。而低学历的人,百分之九十在能力上是无法跟高学历人相比的。
  这是一种歧视,却是整个社会都认可的歧视,谁也无法改变。就跟长相。家世一样,很多条件没有注明,却是牢不可破的潜规则。
  学历这种东西绝对有着超乎想象的重要性,就像是现在的玉兰研究院。一群研究员享受着高新职位,有一份体面并且有钱途的职业,他们注定是社会上最上层的一员。不管是身份还是收入,都不是其他人可以比拟的。
  而想要跨越研究院的门槛,就需要你的学历了。
  其实在另外一个方面更能证明学历的重要性。就是所谓国考。国考条件之一,对未来公务员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从一开始的没有限制到大专,到现在的本科,很多重要职位更是限制了研究生,博士生,从这些也可以看出来学历到底有多重要。
  从研究员一步步提升起来的夏立院长,有着所有科学家们共有的严谨。再加上院长位置,平常的他不苟言笑。现在,他看着面前的王宁。露出了虽然轻微却热情的笑容!
  “辛苦谈不上,只是进行一些简单的物质试验而已!”说到这里,夏立院长稍微停顿了一下道:“还有,你应该叫我师兄!”
  没错,夏立院长也是沈崇峰的学生,也就是王宁的师兄。
  也正是有这层身份在,夏立院长才会亲自在门口迎接的,否则以王宁现在的分量,还不足以他亲自出来。
  夏立院长的身份可不一般,国家级重点研究院的掌舵人。本身又是院士,他绝对是第三代科学家的掌舵人之一。
  华国的辈分虽然不像韩国那么严谨跟严厉,在很多时候也是泾渭分明。就像华国科学界一样,钱老那一代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代科学家。他们奠定了华国科学基础,更是给华国奠定了坚固的保护膜。
  第二代则是沈崇峰这一代科学家,在第一代科学家渐渐离去的时代扛起了科学界的大旗,用鲜血跟汗水奋力狂奔,争取能够早日追赶上西方科技。
  第三代就是夏立院长这一代,老一辈还在活跃。他们却无声无息之中接下了老一辈的重担。在新世界之中,以更好的基础,全新的精神面貌加速华国科技的崛起。
  至于第四代,则是他们身边的博士生,研究生们,扩大一点的话,可能张靖他们也可以算在第四代科学家之中。他们注定要接过长辈们的重担。
  至于第五代,他们还在成长,正在一点点的淘汰,一点点的吸收知识。在几十年后的未来,他们会给科学界带来更多的血液跟变革。这是传承也是基础,只有这些基础存在,华国才能够继续腾飞。
  在这种分类之中,王宁无疑是特殊的存在。他出身是四代学者,可是他的身份却是沈崇峰的学生,是三代学者,而成就更是隐隐超越了三代学者的范畴,要是将他算在二代学者之中当然不行,而算作三代学者的话,又对他不公平。所以王宁在学术界显得很特殊。
  其实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华国跟米国到底有多少的差距,华国科学家就算加上博士生一代也不过四代学者,而米国呢?一百多年的科技是没有断层的,就算是强调现代科学,最起码也要从爱因斯坦那个时代开始算起。这就是一百年多年的差距。
  一百多年就算是二十年为一个代数周期,米国现在的学者也是第五代,如果以十年为一个计算的话,现在更是十一二代,其中**代的差距可不是简单的数字,背后的差距犹如天堑。
  “师兄觉得是小实验,对我来说还是很重要的。而且劳烦师兄在这里等我,我还是会有点不好意思!”王宁笑着说道。
  夏立对王宁的印象很不错,以王宁现在的成就,跟他们相比可能还有差距,要是只看王宁现在的年纪,他的成就简直不可思议。面对这样一位晚辈,正常人都不会有太大的印象。
  夏立是科学家,当然会欣赏优秀的后辈,再加上跟沈崇峰的关系,他对王宁的态度有着平常所没有的热情。
  “实验室已经准备好,一会登记好了就可以使用,跟我来!”招了招手,夏立带着王宁去他准备好的实验室。
  王宁走在夏立旁边,还没走几步,就听到对方的声音传了过来:“我们对你能够开始试验还是很认可的,理论总归是理论,只有在实验之中才能发现更多的问题。而且不管怎么样,理论总是为试验服务的,不管是老师还是我们,都不喜欢你只是一名理论家。你的天赋在我们之上,我相信你会比我们所有人都出色!”
  “师兄盛赞了!跟师兄,师姐们相比,我还有太多差距!”王宁谦虚的说道。
  “那就继续学习,继续研究,反正你还年轻,未来还有很多时间。总有一天你要把我们全都超越,远远的把我们甩在身后!”这是夏立对自己学生的期待,他希望自己的学生可以超越自己,最好是远远的超越,现在,他把这个期待寄托在了王宁身上。
  说完这些,夏立转过头:“你前一段时间成为了博士,我还没恭喜你呢!”


第472章 玉兰研究院(下)
  博士,绝对是学者生涯中最重要的等级之一,它意味着一个普通学者走上了权威的第一步。没有博士头衔,不管怎么自吹自擂,依然不能算作权威,甚至严格一点来看,博士之前只能算是学徒。
  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本科生,研究生,这些称呼都带着一个生!什么生?学生的生,他们只能算是正在学习的学生,还不能代表已经出师。
  等到了博士之后情况才会有完全的不同,他初步脱离了学生的范畴,在学术上有了一定的研究跟成果,或是在跟着某位知名大牛学习,他们本身有了自己的底蕴。
  自然,想要成为一名博士并不简单。就算是加大了学习通道也是如此,每年有几百万的本科生,却只有十几万的研究生,至于博士,可能只有一两万,他们是当之无愧的精英,精锐。
  每一位博士都身经百战,经历过各种各样的学习,发表过不少学术论文,在学术上有了一定的成就,这才有可能成为博士。其困难程度不亚于西天取经,只有度过重重难关才能够抵达彼岸。
  这也就是为什么博士的年纪普遍偏大,大部分学者成为博士的年纪在三十岁左右。而在三十岁,在学术界也只能算是初出茅庐的新人而已,他们只能算是刚刚跨过学徒门槛。
  王宁的博士头衔获得很容易,去年他还只是一位普通的本科生,一年之后就跨越了本科,研究生,成为了现在的博士头衔。
  并不奇怪,以王宁现在的成就,在王宁猜想跟数学镜子体系提出来之后,学术界就欠了他一个博士头衔。
  到了这一步,王宁才算是有了跟名气相当的头衔。在介绍的时候可以称呼他一句王宁博士,而不再是以前宽泛的王宁学者。
  跟原本研究生直接宣布不同,研究生风波几乎还在眼前。玉兰工业大学吸取了上次的教训,避免再次被网友攻击,王宁的博士头衔比较隐秘,也就在内部通知了一下。照相留影之后在学校备案,并没有直接宣布。
  没办法,王宁的名气太大,他本身就不只是纯粹的学者,还是一位超级大明星。他的一举一动都会引来无数人的注意。其中有善意的目光,却免不了恶意的注视。
  在他们眼中,不管王宁做什么事情可能都是错误的,而给王宁加冕的玉兰工业大学自然也会受到敌视。那些风波王宁不在意,玉兰工业大学不能不在意。
  工业大学是重点本科,是高校学府,并不是明星也不是名人,老是出现风波,很容易被上面人觉得太出风头。要是某个领导感到不舒服,对玉兰工业大学的支持就会减低很多。
  华国教育界竞争这么激烈。一旦没有上面的支持,玉兰工业大学短时间之内就会受到影响。
  就像是上次王宁的研究生风波,玉兰工业大学的校领导就隐约上层认为玉兰工业大学能力不足,没有提前做好准备,这才引发了一场风波的声音。
  这种声音不管是真是假,玉兰工业大学的校领导们就吓的差点要去上吊。在华国官场混,最不能做的就是引起上面领导的不满。那意味着不但没有继续前进的可能,或许连现在的位置都没法保持。
  有了上次的教训,这一次王宁的博士头衔才会静悄悄,没有引起任何的轰动。
  就算是没有宣布。外界不清楚,夏立他们这些学术界的学者还是知道王宁身份转变的。
  “师兄太客气了,不过是博士头衔而已,有什么好恭喜的!”王宁并不太在意博士的身份。对于他来说,博士身份最多算是锦上添花,除了名头好听一点倒是没有太大意义。
  夏立点了点头,他也清楚王宁现在的名气,博士身份确实没有其他学者那么重要的意义!
  “不管怎么样,真正成为博士之后就跟成人一样。才有了说话资格,也才有了独立试验的资本,师兄还是要恭喜你的!”
  说这句话的时候,夏立忍不住有点感慨。
  他本身也是天才,这一点毋庸置疑,否则他不可能被沈崇峰收为学生,也不可能在四十多岁就成为国家级重点研究院的掌舵者。就算是优秀如他,真正成为博士的年纪也在25岁以后。
  25岁成为博士,当初也引起了不小轰动。而这个轰动跟面前的师弟相比又有了巨大的差距,对方才不过十九岁的少年,距离20岁的生日还有七八个月。以不到20岁的年纪成为官方认定的知名学者,博士头衔,他的成就当真是无人可比。
  能够听出夏立语气中的感慨,王宁只是微微一笑并没有说什么。他当然清楚对方的心情,不只是夏立,任何一个认识他的人都会感慨,这一点他早就习惯了。
  夏立毕竟是夏立,他的身份跟地位不会让他长时间陷入感慨之中,很快就收敛了心情。带着王宁走向了一边的登记室。
  “你先登记一下,然后我再带你去实验室!”
  毕竟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不可能会让普通人随便出入。就算是内部人员进出也有很严格的管理制度,不但要输入指纹,眼孔,不少重点实验室还需要采集身体结构,为的就是避免出现意外。
  王宁不是内部工作人员,没有统一的人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