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策行三国 >

第714章

策行三国-第714章

小说: 策行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绍将信将疑,环顾四周,打量了一下高览的营地,发现高览的营地部署得很不错,颇合兵法,心中的不快稍去了些。高览是常山高邑人,随着甄俨等人一起投效袁绍,入幕比较晚。高览平时话也不多,不显山不显水,袁绍也没怎么注意他。今天如果不是沮授推荐高览,他都想不起高览这个人。
  可是今天一看,高览并不像他表面的那么普通,这人胸有丘壑,不可等闲视之。
  袁绍留了心,和高览攀谈起来,先说了一些兵法常识,高览对答如流。袁绍随即又提到了眼前的战局,尤其是夜里的战事。高览沉默了片刻,说道:“主公,臣以为这未必是坏事。”
  “怎么说?”
  “两军交战,夜袭是很常见的战术,对江东儿来说尤其如此。江东多山少马,骑兵是其短处,步卒是其长处,丹阳兵天下闻名。这里有山地密林,孙策选择此处立阵,正是发挥江东军的常处。冀州地势平坦,战事多大开大阖,堂堂之阵,正面交锋。对这种山林作战并不熟悉,一时受挫也很正常。”
  袁绍连连点头,催高览接着说。他本人算是中原人,又常年在洛阳生活,豫州的情况和冀州差不多,所以他本人也没意识到这里的地形对双方有什么不同的影响。听了高览的分析,他才意识到还是准备不足,孙策把他引到这里可能是早有预谋的,并非一时起意。麹义败亡很可能也是吃了地形的亏,荀衍的报告里就提到,那天正好大雨,大雨不仅会影响骑兵的冲击,还会影响弓弩的效能。麹义最后被孙策击杀,很可能就有弓弩被雨淋湿后无法射击的原因。
  高览接着说,董袭偷袭韩荀的阵地虽然取得了一些战果,却决定不了整个战局,反而提醒了他们要小心戒备。如果董袭按兵不动,等双方大战僵持的时候突然来一下,效果绝对会比现在强很多。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袁绍如梦初醒。这时,山林间响起一阵骚动。不一会儿,两个士卒押着一个大戟士走了上来。那大戟士很狼狈,头上有草屑,身上有泥土,眼睛还青了一块,看样子是挨了人一拳。张郃上前询问,那大戟士很郁闷的说,他特地挑了一个隐蔽的小道,费了不少力气才爬上来,累得直喘气,结果还没站稳就被人扑倒了。如果不是他自报身份及时,说不定就被人直接杀了。
  张郃问道:“你看清他们藏身的地点了吗?”
  大戟士摇摇头,非常沮丧。他们是河间张家的精锐部曲,又是袁绍的亲卫营,平时一人对付两三人很轻松,今天却被高览的部下直接打倒了,连还手之力都没有,实在丢脸。
  袁绍心中恍然。他大致猜到高览的做法了。高览不是松懈,他只是看起来松懈。如果自己换一身衣服,或者高览的部下不认识自己,他根本走不到高览面前。
  又过了一会儿,另外几个大戟士也先后被带了过来,情况大同小异,都是被潜伏在山中的高览部下突然袭击。他们是骑兵,走这种山路本来就不适应,仓促之间更来不及反应,十成武艺最多发挥出两三成。
  袁绍非常满意。“伯瞻,有你对付董袭,我可以安睡了。”
  高览连忙还礼,谦虚了几句。袁绍满意地起身,下山去了。回到大营,他叫来郭图,说了一下高览的情况,埋怨郭图为什么不早点向他推荐高览,还要等沮授开口。郭图很无语,却不好明说。袁绍有点兴奋,决定重赏高览以激励士气。郭图一听,连忙反对。
  袁绍非常不解。“公则,你与伯瞻有什么误会吗?”
  郭图苦笑,连连摇头。“主公,伯瞻是冀北人,早上被杀掉的是冀南人,韩荀是颍川人,这件事处理起来非常敏感,容易引人误会,还是缓一缓为好。”
  袁绍若有所思,理解郭图的担心,只是原本激昂的心情有些失落。大战之际,还分什么颍川人,冀南人,冀北人,这实在不是一个让人愉快的事啊。


第1429章 沮授论短长
  见袁绍心情低落,郭图担心他灰心丧气,又生惧战之意,灵机一动,又道:“主公,高元瞻说得没错,这也许是个机会。”
  “怎么说?”
  “董袭守七虎涧,却翻越两道山岗,来白鹿岗夜袭,虽说有协助鲁肃之功,未免急于求成。臣闻,董袭乃是会稽匹夫,好勇斗狠,因主动迎附孙策而得孙策信任。就以他之前参加过的战事来看,此人好立功名,有勇无谋,远不如鲁肃稳健。既然如此,何不示弱诱击之,先取七虎涧。”
  袁绍心动。“你说,元瞻是不是也有此意?”
  郭图也觉得有可能。高览第一次独自统兵,如此低调,很可能是不想打草惊蛇,等董袭再来。他和袁绍一分析,袁绍更觉得有理,派人给高览送去一些酒食,又许诺等他击败董袭,一定重赏,暗示高览主动诱击董袭。
  时间不长,使者回来了,却带来了高览的回复。高览说,他只是履行职责,守好阵地,并没有伏击董袭的计划。董袭如果再来,他也许会有小有斩获,但大胜基本不可能。论山地战,冀州兵和江东兵相去甚远,守住要害之地还有可能,主动出击并无胜算可言。
  袁绍很沮丧,郭图也觉得很丢脸,说高览初次上阵,稳健有余,勇气不足。袁绍犹豫不决,既觉得高览说的有一定道理,又觉得郭图说得对。他难以决断,便让人请来沮授。
  沮授听完袁绍的计划,没有直接回答。他沉默了片刻,慢吞吞地说道:“臣听说,主公曾向名家学剑。”
  袁绍一头雾水,不过还是点了点头。他年轻时的确向剑法名家学过剑。守墓六年,他苦练剑法,也算得上高手,对付三五个人不成问题。
  “孙策号称小霸王,据说他拳脚了得,即使是典韦、许褚那样的高手都不是他的对手。主公如果与孙策对阵,有几分胜算?”
  袁绍沉下了脸,有些不快。郭图见状,连忙打圆场。“公与,你这是什么话?剑是一人敌,主公万金之躯,岂能效匹夫之勇,与孙策临阵对决?”
  沮授点点头,却不依不饶。“公则所言甚是,我的确孟浪了。主公当以堂堂之阵,与孙策阵而后战,而不是投机取巧,争一时长短。主公,孙策好精兵,麾下将士多吴楚剑客游侠,武艺精湛,利于私斗近战。而冀州兵擅大戟长矛,强弓硬弩,利于阵斗远战。奈何用我之短,击彼之长?”
  袁绍恍然大悟,非常尴尬。郭图也明白了沮授的意思,脸上有点挂不住。不过他也清楚沮授说得有理,麹义的八百西凉步卒尚且不敌孙策的义从营,高览又怎么可能是董袭的对手。守住阵地,护住韩荀的后背,让韩荀能够心无旁骛地攻击鲁肃,他就完成了任务,如果贪心不足,主动挑衅董袭,反而可能弄巧成拙,影响大局。
  韩荀是颍川人,说起来也是韩馥族人,如果他能立功,对汝颍系有利。郭图权衡一番,勉强接受了沮授的建议,放弃了让高览主动诱击董袭的计划。
  袁绍随即传令诸营将领,一切以鲁肃为重心,每个人都要谨守自己的职责,不得节外生枝。随即又下令连夜施工,建立阵地。
  捕獐山下,以鲁肃的阵地为中心,无数篝火照亮了天空,数千名工匠夜以继日的干活,丁丁当当的敲击声响成一片。袁军人多士众,分作两班,一班施工,一班休息,进度极快。傍晚时,袁绍又一次来阵前巡视,看到进展顺利,心情大好。
  可是看看鲁肃的阵地,袁绍的心情又不好了。鲁肃没有趁机发起攻击,他也在加固阵地。袁绍不仅看到了大量的高台、木楼,而且速度还不慢,甚至比两侧的袁军阵地还快一些。
  荀衍的军报里说过,孙策军中有木学堂的匠师,看来这些匠师不仅技艺精湛,效率也很高。想到这些,袁绍的心头蒙上了一层阴影。和孙策较量工匠技艺,岂不是以己之短,击人之长?他隐晦的向沮授提出疑问。沮授盯着鲁肃的阵地看了好一会,说道,木学堂的匠师的确技艺精湛,效率也比普通的工匠高,但他们还没有高到能弥补双方人数差距的地步。山上有木学堂的匠师好啊,打败鲁肃,他们就是主公的俘虏,他们打造的军械也是主公的战利品,将来攻新郑的时候又多一分把握。
  袁绍觉得很有道理。
  ……
  半夜子时,董袭伏在山坡上,看着对面的山岗,心里有些隐隐的不安。
  十几个探路的士卒已经去了半天,还没消息传回来,实在不太正常。
  袁军换将的消息,董袭早就知道了,甚至连袁绍上山视察,董袭都一清二楚,但他不认为新换的这个将领就能守得滴水不漏,全无破绽可寻。毕竟在山地战上,他们的优势非常明显。虽然昨天已经走过一次,可是出于谨慎起见,董袭还是遵守山地战的章法,先派人去探路,以防有埋伏。
  正在董袭等得心急的时候,对面岗上突然响起一阵战鼓声,亮起了火光。数十名袁军将士举着长矛走了出来,将长矛沿着山坡插成一排。在火光的映射下,长矛上插着的首级清晰可辨。董袭的脸色立刻变了,不用数,他也知道那些首级的数目和他派出去探路的士卒非常接近。
  怪不得半天没消息,原来全被人家抓住砍了。这个脸丢得有点大。董袭脸上火辣辣的,恨不得立刻杀上对面山坡,把袁军将领砍成肉酱。可是他想想身后的七虎涧,还是没敢轻举妄动。黑灯瞎火的,对方又有准备,他很难占到便宜。涧北有袁绍安排的五千多人,山南有审配安排的五千多人,如果他去攻击对面的阵地,一时僵持不下,袁绍、审配收到消息,肯定会抢占七虎涧。七虎涧失守,袁绍就能直抵新郑城下,他的任务就算失败了,丢的脸更大。
  “给我查清楚对面是谁。”董袭咬牙切齿的说道:“老子迟早砍了他的脑袋,为兄弟们报仇。”
  “喏!”伏在董袭身边的几个亲卫齐声答应。
  “撤!”董袭再一次狠狠地打量了对面的山岗一眼,心有不甘地率部撤退,放弃了夜袭的计划。那一刹那间,他有些后悔。昨天晚上的夜袭打草惊蛇了,捡了胡麻,丢了胡瓜。


第1430章 开战
  经过两天两夜的连续奋战,两侧山坡上的阵地完成,数千名强弩手登上了木制高台、望楼。经过实射验证,完全可以实现预定目标,覆盖鲁肃的阵地,掩护步卒正面进攻。
  收到消息,袁绍很满意,宣布休整一夜,明天早晨正式发起攻击。
  看着袁绍举杯高呼,诸将意气风发,就连郭图都有些兴奋莫名,坐在角落里的沮授端起了一晚上都没碰的酒杯,一饮而尽,然后悄悄地走出了大帐,低头而行。帐中的气氛热烈,帐外的夜风也有些燥热,沮授心里有些说不出的难受,终于没忍住心里的那一腔愤懑,一声轻叹。
  “公与先生。”张郃悄悄地出现在沮授身边,递过来一只水杯。沮授接过,看了张郃一眼,又回头看了一眼热闹的大帐,欲言又止。他喝了一口水,将剩下的水倒在地上,杯子递还给张郃。张郃接过,看着地上的水迹,忍不住问道:“先生对明天的战事有所担心?”
  沮授抬起头,看着远处的山岗,那里是鲁肃的阵地。相比于两侧山坡上的灯火通明,鲁肃的阵地有些黯淡,似乎隐在了黑暗中,悄无声息。阵地上火把也不多,只有几个望楼上插着火把,远远看去像是几颗星星。
  “儁乂,你与人交手无数。在你看来,双方交手之前,一个跃跃欲试,一个不动如山,谁的胜算更大?”
  张郃会意,抬起头看了一眼远处,沉默了片刻。“虽说如此,毕竟兵力差距数倍,就算我军伤亡大一点,应该也能取胜吧。”
  “没错,只要我们能承受伤亡,不仅鲁肃可取,孙策亦可取。”沮授一声叹息。“怕只怕不是所有人都做好了决一死战的准备。大河太远,不是所有人都知道我们其实没有退路可言。背水一战,却无必死之心,我很是担心啊。”
  张郃收回目光,打量了沮授一眼,欲言又止。
  沮授笑了笑,拍拍额头。“这两天太累了,一杯酒就有些晕,胡言乱语,不知所云。”他转头看着张郃。“儁乂,孙策用兵好行险,你千万要小心,护得主公周全,不要给孙策可趁之机。”
  “职责所在,不敢疏忽。”
  沮授点点头。“儁乂机敏,将来必然有机会像高伯瞻一样独领一部,努力!”说完,背着手,慢慢地向前去了。张郃看着沮授的背影,剑眉微蹙,一时竟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
  第二天一早,天气明朗,万里无云。
  吃完早饭,袁绍下令出战,诸将各统部属,进入预守的阵地。两侧山坡上各有三千强弩手张弓以待,刀盾手、长矛手严守防线。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